第462章 矽麥共生法

字數:5959   加入書籤

A+A-


    兼愛城的雙日交替進入第107個循環時,二號穹頂農業區的粟麥田突然成了焦點。自“啟明”號反重力城市完成36hz能量校準第四百六十一章“太極螺旋解譯”),兼愛城的碳矽能量循環進入穩定期,《大同鼎》的螺旋符號每日以3672的頻率共振,將青金色的能量波灑向殖民地的每個角落。沒人料到,最先對這股外星能量產生劇烈響應的,竟是二號穹頂那片種植了87天的粟麥。
    李素是在半人馬曆454日清晨發現異常的。她穿著生物防護服走進穹頂時,晨露正從麥穗上滑落,卻在接觸到地麵的瞬間凝結成細小的矽晶——這不是星塵菌的正常分泌物第四百五十七章“蒜菌矽壤共生”中為藍綠色黏液),而是帶著金屬光澤的八麵體晶體。更詭異的是,粟麥的秸稈表麵浮現出與《大同鼎》螺旋符號完全一致的紋路,左旋36°、右旋72°的夾角在陽光下閃爍,與地脈艙的青銅巨鼎形成跨空間共振。
    “生物掃描儀顯示異常!”李素的指尖在腕戴式監測儀上滑動,屏幕上的粟麥三維模型被紅色熱點覆蓋:麥穗的穎殼中,矽元素含量從0.3飆升至17;根係網絡與星塵菌的菌絲體纏繞成太極形,菌絲尖端的量子蛾圖騰第四百五十八章“蠶繭可逆編碼”)正以8.7hz的頻率振動;最令人心驚的是,每株粟麥的秸稈螺旋紋路都在同步閃爍,閃爍頻率與“啟明”號能量核心的36hz輸入頻率完全一致。
    “這是……矽基化變異?”跟在身後的農業助理小林突然後退一步,防護服的麵罩撞上了旁邊的反重力支架,發出“哐當”一聲脆響。他的臉色慘白,指著一株麥穗——穎殼裂開的縫隙中,竟嵌著一顆微型螺旋符號,青光流轉,像縮小了千萬倍的《大同鼎》裂紋符號第四百六十章“共生閾值裂紋”)。
    李素的瞳孔驟然收縮。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株變異粟麥,麥穗在指尖輕顫,矽晶顆粒摩擦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像極了《大同鼎》的低頻共鳴。生物掃描儀的深度分析結果彈出:“星塵菌活性異常升高至92,其矽基代謝產物通過根係導管侵入粟麥維管束,與碳基細胞形成‘矽碳共生體’。風險:矽晶過度沉積將導致麥穗硬化,不可食用;秸稈木質化加劇,可能引發穹頂生態鏈崩潰。”
    “星塵菌被符號能量激活了……”李素的聲音發顫,她想起三天前諸葛青陽的警告:“太極共振的能量場會滲透殖民地的每一個碳矽節點。”第四百六十一章)當時所有人都關注反重力城市的能量校準,沒人想到最脆弱的農業區會成為第一個“共振點”。她的目光掃過穹頂中央的量子釉天窗——那裏正投射下《大同鼎》的能量光斑,螺旋符號的影子恰好落在粟麥田的中央,形成一個直徑10米的能量漩渦。
    “李醫生!”通訊器突然響起張嵐的聲音,帶著急促的電流聲,“‘文昌’號的矽基森林模塊檢測到異常能量流!與二號穹頂的星塵菌共振頻率相同,都是8.7hz!再這樣下去,整個兼愛城的矽基生物都會被激活!”
    李素猛地站起身,防護服的頭盔撞在身後的培養架上。她看著眼前這片閃爍著青光的粟麥田,突然想起帆布包裏那本泛黃的《齊民要術》——那是出發前地球農業科學院贈予的數字古籍,此刻正安靜地躺在生物監測儀的側袋裏,封麵上“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的燙金大字,仿佛在向她發出無聲的召喚。
    地脈艙的臨時實驗室裏,《齊民要術》的全息投影與粟麥變異數據並置在青銅案上。李素的生物監測儀懸浮在中央,投射出星塵菌的活性曲線——在36hz能量場的刺激下,曲線像陡峭的山峰,從正常的65飆升至92,而矽晶沉積速率則呈指數增長,24小時內即可達到20的危險閾值。
    “必須抑製星塵菌的過度繁殖。”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觸層接入農業數據庫,她的指尖在虛擬鍵盤上飛舞,外骨骼的關節處閃爍著量子比特的藍光,“方案一:噴灑矽基抑製劑,但會破壞現有的蒜菌共生係統第四百五十七章);方案二:切斷穹頂的能量供應,但會導致反重力支架失穩,整個穹頂可能坍塌。”
    “都不行。”李素的手指劃過《齊民要術》“種穀篇”的全息頁麵,“順天時,量地利”六個字在她眼前放大,“星塵菌是矽碳共生的關鍵第四百六十章),不能殺;能量場是文明存續的基礎第四百六十一章),不能斷。我們需要的是‘調控’,不是‘消滅’。”她突然停在一段記載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不可易也。’星塵菌的活性變化一定與環境節律有關,就像地球上的作物遵循四季規律。”
    “環境節律……溫度?”陳墨的帆布包“啪”地掉在案邊,她剛從道器之墟帶回的《泛勝之書》竹簡散落出來,其中一卷“區田法”恰好與《齊民要術》的“種穀篇”重疊。她的防風鏡後的眼睛亮了起來,指著星塵菌的活性曲線:“你看,曲線的峰值出現在雙日當空時日間溫度150c),穀值在雙日沉落時夜間溫度150c)!溫度每升高100c,活性提升12!”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素的呼吸驟然急促。她調出二號穹頂的溫度日誌——日間最高150c量子釉天窗聚光),夜間最低150c散熱係統全開),星塵菌的活性波動與溫度變化完全同步!“是溫度!星塵菌的矽基酶在高溫下活性激增,低溫下休眠!”她猛地將《齊民要術》翻到“耕田篇”:“‘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趣時’就是順應天時,我們可以利用晝夜溫差調控星塵菌活性!”
    “晝夜調控法?”王磊的螯狀爪突然搭在案邊,改造者代表的銀色觸須纏繞上粟麥的秸稈,觸須尖的傳感器彈出實時數據:“日間150c時,矽晶沉積速率0.8小時;夜間150c時,速率降至0.1小時。如果能在夜間進一步抑製,日間促進矽晶轉化……”
    “用改良型草木灰!”李素打斷他,生物監測儀瞬間切換到物質數據庫,“地球傳統草木灰含鉀、鈣等碳基元素,我們加入矽基催化劑從矽晶蟲外殼提取的二氧化矽納米顆粒,第四百五十六章),製成‘矽碳複合灰’。日間高溫時施加,草木灰中的碳基酶促進矽晶轉化為可吸收的有機矽,鈣元素增強秸稈韌性;夜間低溫停止灌溉,讓星塵菌處於‘半休眠’狀態,減少矽基代謝產物。”
    張嵐的通訊器傳來電流聲:“溫度調控沒問題!‘文昌’號的餘熱可以通過管道輸送到穹頂加熱係統,夜間散熱片功率提升30,確保溫度穩定在150c±2c。但矽碳複合灰的製備需要48小時,星塵菌的活性已經92了……”
    “我們等不起。”李素抓起防護服,衝向實驗室外,“小林,立刻采集星塵菌樣本,做低溫抑製模擬實驗;陳墨,幫我調出《齊民要術》所有與‘糞澤’相關的記載;王磊,改造者團隊能不能幫忙製備草木灰?需要10噸幹燥秸稈和500公斤矽晶蟲外殼粉末!”
    “保證完成!”王磊的螯狀爪重重砸在案上,銀色觸須因激動而直立,“改造者的觸須能精準分離矽晶蟲外殼,效率是機械粉碎的3倍!”
    李素的腳步頓了頓,回頭看向青銅案上的《齊民要術》。全息投影中,“順天時,量地利”的字樣與粟麥秸稈的螺旋紋路重疊,形成奇妙的共振。她突然想起出發前導師說的話:“農業的本質,是與天地商量的藝術。”此刻,她要商量的,不僅是地球的天地,還有這顆星球的矽基法則。
    接下來的48小時,兼愛城的農業團隊與改造者團隊陷入了瘋狂的協作。
    王磊帶領200名改造者在“文昌”號矽基森林邊緣搭建臨時草木灰製備爐。改造者的螯狀爪精準地剝離矽晶蟲外殼,銀色觸須分泌的星塵菌液加速秸稈幹燥,10噸秸稈在高溫爐中碳化,與矽晶蟲粉末混合後,生成灰黑色的矽碳複合灰——用生物掃描儀一照,碳基酶活性91,矽基催化劑純度99.7,符合李素的要求。
    張嵐的反重力團隊則在二號穹頂安裝了36組溫度調控模塊。量子釉天窗的透光率被精確控製在72對應矽基輸出頻率),確保日間溫度穩定在150c;夜間啟動超導散熱片,將多餘熱量通過反重力管道輸送到“啟明”號能量核心,作為輔助能源,一舉兩得。
    李素和陳墨則守在實驗室,反複調整草木灰的施加比例。陳墨翻遍《泛勝之書》《農桑輯要》等古籍,終於在《齊民要術》“種麻篇”找到關鍵記載:“‘夏至後二十日漚麻,令水盡,曝幹,淨淘,勿有雜物。’漚製過程中的微生物發酵能提升鉀元素活性!”她們立即在草木灰中加入星塵菌發酵液活性65),使碳基酶的轉化效率提升至87。
    “開始第一次調控!”半人馬曆447日清晨,當第一縷金色陽光透過量子釉天窗灑向粟麥田時,李素按下了調控係統的啟動鍵。
    穹頂內的溫度開始攀升——從150c升至50c,星塵菌的活性曲線緩慢抬頭;100c時,麥穗的青光閃爍頻率加快至36hz;150c時,李素一聲令下,改造者駕駛的反重力播種機飛過麥田,矽碳複合灰如黑色的雪花飄落,覆蓋在粟麥的根係周圍。
    “滋滋——”草木灰接觸到高溫土壤,立即釋放出白色的蒸汽。生物掃描儀顯示,矽基催化劑與星塵菌的代謝產物發生劇烈反應,矽晶顆粒的分子結構從sio?二氧化矽)轉化為si(oh)?原矽酸)——一種可溶於水的矽基化合物,能被粟麥根係吸收。
    “矽晶沉積速率下降了!”小林激動地大喊,監測儀上的紅色曲線從0.8小時降至0.3小時,“秸稈的螺旋紋路閃爍變弱,頻率從36hz降至28hz!”
    但危機並未解除。當雙日西沉,溫度降至150c時,星塵菌的活性僅降至78,仍高於65的安全閾值。李素盯著監測數據,突然想起王磊的話:“改造者的血液裏含有星塵菌抑製劑第四百五十八章可逆改造殘留)。”她立即聯係地脈艙:“王磊!需要改造者的血液樣本!100毫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小時後,100毫升銀色的血液被注入草木灰溶液。當改造者血液中的抑製劑與星塵菌接觸,夜間活性曲線驟然跳水——從78降至52,完美落入安全區間!
    “成功了!”實驗室裏爆發出歡呼聲。李素癱坐在椅子上,防護服的麵罩上布滿水霧,她看著監測儀上穩定的曲線,突然笑了——眼角的皺紋裏,還沾著剛才調整設備時蹭到的草木灰。
    兩周後的半人馬曆461日,二號穹頂的粟麥迎來了第一次收獲。
    當聯合收割機的反重力刀片劃過麥田,金色的麥穗如潮水般湧入收集艙。李素站在艙邊,顫抖著拿起一株麥穗——穎殼不再閃爍青光,秸稈的螺旋紋路變得柔和,用手指一捏,竟能感受到輕微的彈性,不再是之前的堅硬如鐵。
    “矽晶含量12。”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觸層刺入麥穗,量子計算機的分析結果彈出:“抗輻射能力提升3倍矽晶反射宇宙射線),蛋白質含量14地球標準12),可食性評分89分滿分100)!”
    “穹頂農業自給率升至81!”張嵐的通訊器裏傳來哽咽的聲音,“‘啟明’號的糧食儲備艙已經裝滿,足夠支撐所有人到‘夢之星’任務完成!”
    李素走到實驗台旁,拿起青銅小刀,小心翼翼地切開一株麥穗。截麵的澱粉層中,竟嵌著無數個微型的《大同鼎》虛影——三足兩耳,九州紋飾清晰可見,螺旋符號的青光在虛影中流轉,與地脈艙的青銅巨鼎形成跨越空間的共振。
    “這不是變異……”陳墨的聲音在身後響起,她的帆布包裏,《齊民要術》的全息投影正與麥穗截麵重疊,“是《齊民要術》說的‘萬物相生’。星塵菌、粟麥、外星符號,在‘順天時’的調控下,形成了新的共生體。”
    李素抬起頭,透過量子釉天窗望向兼愛城的天空。“啟明”號反重力城市正緩緩掠過穹頂,能量核心的36hz青光與麥穗截麵的虛影同步閃爍。她突然明白,瑤光星文明的螺旋符號不是簡單的能量編碼,而是宇宙共生的邀請函——就像《齊民要術》教導古人順應天時,他們也在教導兼愛城:唯有與天地、與異類、與星海“相生”,文明才能真正“永續”。
    “準備收獲吧。”李素將切開的麥穗舉到陽光下,微型大同鼎的虛影在光芒中流轉,“這是我們送給瑤光星的第一份禮物——用地球的智慧,種出的星際莊稼。”
    地脈艙的《大同鼎》仿佛聽到了她的話,螺旋符號的青光驟然明亮,與二號穹頂的粟麥田形成巨大的能量漩渦——在漩渦的中心,一道青金色的光帶直衝雲霄,跨越4.3光年的星海,向“夢之星”的方向延伸而去。
    喜歡我,未來諸葛亮請大家收藏:()我,未來諸葛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