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群賢畢至
字數:4796 加入書籤
將整個軍器局視察了一圈後,朱由檢便就惆悵了起來。
因為,據王應熊介紹,整個軍器局的裝備產量是極不穩定,一年之中少說有三個月是在空轉。
尤其在前年,由於朝堂無錢以至於整個火器製作都停止了運作。
“唉,回宮吧,書緣、稚繩、孟暗隨朕到暖閣一敘。”
看著軍器局的現狀,朱由檢隻感覺是心累到不行,就感覺是老天爺跟他開了天大的玩笑。
別人登臨帝位,不說是極盡奢華享受,但那也是一身輕鬆,最不濟也能躺平擺爛。
可他呢,別說擺爛了,但凡休息一天都不可能。
“是。”
見朱由檢想要回去了,張書緣三人便跟在了他的身後,一同走出了軍器局……
進到暖閣,朱由檢揮了揮手就把下人給屏退了。
“三位愛卿,這軍器製造你們可有良策改善嗎?”
聽到皇帝問起,孫承宗與李邦華就相視了一眼,旋即就決定先安慰安慰朱由檢再說了。
“陛下,我軍器局的問題應當是屬於戰時多產,情況應當沒有那麽嚴重。”
“是嗎?書緣你的看法呢?”
“陛下,李閣與孫部所言不錯,但臣以為這現狀是必須要改變的,您不是已下旨大興冶煉了嗎?不如趁此在擴建軍器局以補充我朝軍事損耗。”
當著孫承宗二人的麵,張書緣也不好放開,隻得是掂量著說道。
“好吧…孟暗,京營整改如何了。”
見他們三人都在安慰自己,朱由檢便暫時拋下了這個問題,轉而問起了京營整改。
“啟奏陛下,臣已革除弊員三萬四千餘人,新招士卒有一萬七千三百一十四人。軍械短缺已補三千餘件火器,老舊的重炮短時間內還無法更換……”
李邦華想了想便將近期的成果說了一番。
“嗯,辦的不錯,不過三大營的軍備還需盡快整備,缺少的小旗、總旗也要趁秋考盡快補足。”
“臣明白。對了陛下,臣打算在原六兩銀子的基礎上再填十兩以做招募軍士之用,另外臣還想在本月月末,於校場舉行一次大比挑選軍中的賢才就任中軍之職。”
李邦華應了一聲,轉而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書緣,稚繩你二人怎麽看?”
聽到這話,朱由檢便就看向了張書緣與孫承宗。
“陛下,老臣以為李閣部此言乃某軍之言,想要讓京營重現當年必然要給予重金!”
“不錯,孫部堂所言即是,臣以為除了這些之外,李閣也可在營中長期舉行比武活動,不但要訓練兵士的武力,更要多多訓練火器的使用,這樣也可使那軍器局中的火器坊忙碌起來。”
張書緣對李邦華的想法很是讚同,隻不過他覺的這必須得要讓李邦華敢於大量的使用火器訓練士兵,隻有這樣才能讓軍器局形成循環,不至於讓它一年中有三個月的空轉期。
“嗯,準了,孟暗就照你說的辦吧!”
“對了,今日書緣與稚繩二人,談起了軍校一事你也幫著參謀參謀,看看還有哪裏不足。”
朱由檢深吸了口氣,便就同意了李邦華的建議。
“臣遵旨。”
李邦華躬了躬身,轉而便就向張書緣二人問起了何為軍校了。
將下午跟孫承宗說過的話,又跟李邦華說了一遍後。
李邦華旋即就是一喜,當即就對著朱由檢說道。
“陛下,張閣所言實乃成軍之策,臣以為此校當立即設立!不過,除了張閣所言的在軍中設立以外,臣建議此校應當多設立於民間形成規矩,一可教授孩童習武識文,二可發現天賦之人!”
李邦華是興奮異常,口中是滔滔不絕的說著。
不得不說,年輕人就是腦子轉的快,而他所說的也是張書緣想表達的,隻不過他是想在軍中做成之後再慢慢的鋪到民間。
“是啊,此校朕也看好,這樣吧你三人先在我直隸各衛探探情況,然後擬個奏疏咱們在朝上議一議。”
“是,臣遵旨。”
張書緣三人是共同躬身。
“行了,孟暗、稚繩你們先去忙吧,朕還有事想問問書緣。”
決定了大事,朱由檢便就下了逐客令。
“臣等告退。”
在退出暖閣的同時,李邦華是拉著孫承宗探討著軍校一事,弄的老將孫承宗是一陣的苦笑,當然他也很高興見到此事……
“書緣,有什麽話你就說吧。”
這沒了外人,朱由檢也放下了皇帝架子。而在這一下午中,張書緣是多次給他遞了眼色想單獨談談,但可惜一下午都沒有合適的機會。
“陛下,今天的軍器局一行,說實在的我看不下去啊,不說質量如何,就那產量就是個大問題。”
“嗯,朕也是這麽認為。對了書緣,朕記得之前看你的那本書時,上麵可有不少飛鳥和大鐵殼子,你們是怎麽裝備那麽多的?”
朱由檢點了點頭,旋即就想起了他帶來的那本雜書。
“陛下,這也就是我要說的了。我們後世用的火器跟眼下的火器是有著實質的差別的,我們用的乃是定裝彈藥,擊發的方式是由撞針撞擊子彈底火從而發射的子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書緣說著就用左手食指撞了一下右拳。
“而我們之所以能裝備那麽多,一是工業科技的發展,二是我們的生產方式是用流水線來搭建的。陛下可以認為,一件火器是由多個人安裝,比如您負責打磨槍身,我負責打磨槍管,李邦華負責製造藥匣,孫部負責最後的拚裝,每個人隻做這一把槍中的一個環節,所以裝配的速度就會很快,精度也會更好。”
張書緣說的很慢,好讓朱由檢明白自己的意思。
“是嗎?那…那什麽科學,我大明可能發展?”
“嗬嗬,陛下科學我們早就是在發展了,隻不過它常被你們誤認為是奇技淫巧發展的很慢。所以接下來我想讓您去找幾個人,一個是徐光啟,另一個是在江南長洲的薄玨,還有我朝的山東巡鹽禦史畢懋康,直隸廣平府推官王徵,以及大才子方以智。”
“哦?我大明竟然有如此多的人懂科學?”
聽到這,朱由檢就一懵了,心說他大明有這麽多厲害的人物?!
“對,他們懂,隻不過眼下沒有科學這個詞兒,他們懂的應該說是西學才對。”
張書緣苦笑著說道,沒辦法誰讓祖上不注重科學呢,到頭來卻還要仰仗洋人傳過來的知識。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去尋他們!”
朱由檢是堅定不移的說道,眼神裏帶著極為濃鬱的精光。
跟朱由檢聊完以後,見天色不早了,張書緣便就跟他告辭了……
時間一晃,眨眼間十五天就過去了,時間也來到了八月十九。
在這十多天裏朝中也沒什麽大事,至多是浙黨等人在互相攻訐,隻不過他們也沒找張書緣的麻煩,因為他們實在是沒找到張書緣的黑料。
而張書緣在這十多天裏是跑遍了北直隸的所有衛所,跟許多總兵千戶見了一麵。
這一圈跑下來,他也收獲頗豐,不但發現了幾個勇武之士,他還發現了那廣袤的底層官兵並不反對這軍校一事。
當然了。在這幾天裏他也跟孫承宗會了幾次麵,將軍校的製度給商定了出來。
結束了八月二十的朝會,正當張書緣準備去文淵閣辦公的時候,一道消息就傳入了他的耳中。
沒錯,那就是薄玨等人到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張書緣是興奮的抱著王承恩轉圈,差點沒給他轉暈。
好在,他這瘋狂的舉動也沒人看到……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