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這就是指向劉一燝的線索?
字數:6015 加入書籤
“是啊李錦衣,此間究竟是何情況?”
見張書緣發問,張國元便也看了過去。
這張國元樣,樣貌細瘦,別看他外表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但實際上這位卻是一狠人,據傳說,他在人生最後一戰中曾親手斬下五十多位建奴敵軍。
雖然這有誇張的成分在裏麵,但不得不說能混到司禮監,成為朱由檢的內臣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要不然別說內臣了,恐怕連司禮監的大門都邁不進。
“啟稟二位大人,卑職自去年十一月抵達,先後抓獲山魈路匪三百餘人,走私商隊一十三家,並查明其中有半成之數為泰和府衙與廣昌府衙所豢養。”
“而據卑職審問得知,他們走私之物有生石、鹽鐵、糧食、珠寶等物,所涉及之廣乃卑職生平僅見!”
見二位大人開口發問,李若鏈想也不想的就回答。
“嗯,李錦衣本閣問你,除了這些之外,你可有查出他們的走私路線?”
“回稟閣部,路線卑職無法查明確認,但所有線索一律指向江浙地區。”
李若鏈似乎是怕張書緣不信,說這話的同時便就示意手下抬來了四個大箱子,裏麵放著的全是他收集到的證據。
“江浙……”
一聽這話,張國元便就與曹化淳相視了一眼,眼神中瞬間就燃起了怒火。
要知道,他二人的皇爺在京裏是著急上火夜不能寐生怕國家出現問題,可這倒好到,一群地方官竟然敢在地方走私挖大明的牆角!
這如何能不讓他二人動怒?
“張閣?”
隨意的拿起箱子裏的幾封文書,翻了兩眼,張國元便就下意識的問道,而左手則是在衣袍下死死的捏成了拳頭。
“張公勿急,我們先梳理一番再說,曹督意為如何?”
“嗯,如此也好,有了指證咱家也好拿人。”
曹化淳點了點頭,嘴上一哼就將手上的文書給扔回了箱子裏,就好似他是在擺爛。
而他之所以如此,是在他來時朱由檢特地交代過他的任務,而這任務自然是保護張書緣。
見他二人意見統一,張國元便隻得是安耐下性子翻看起了這些文件。
而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大理寺寺正石文器、都察院僉都禦史範景文,三人則是互相對視了一眼,也跟著翻看了起來。
沒辦法,上麵的三位大佬都這麽做了,他們這當下屬的也隻能是如此。
用了大概三個時辰,眾人才將這四大箱的證據給看完。
雖然張書緣知道明末南方有走私,但他卻還是小覷了這走私的規模。
就拿李若鏈查到的信息來看,半個江西府都淪陷了,小到偏僻的書山縣,大到人口眾多的新餘縣都涉及在內,哪怕距離南京最近的繞州府都有人被抓。
“李錦衣,這裏沒有外人,你跟本閣說說你為何在給吾皇的奏中,言此案涉及我當朝太傅?”
放下了手中的文書後,張書緣便就抬了下頭,示意周遭的閑雜人等出去。
“閣部……”
聽到張書緣的話後,李若鏈便就看了看孟兆祥三人。
看到李若鏈的神情後,孟兆祥便就知道他是在顧忌了自己三人。
“李錦衣,我等三人是專程辦理此案的欽差之一,你有什麽話直言便是,我三人斷不會泄露!”
看了諸多的文書,孟兆祥三人瞬間就感覺到了這是一次立功的大好機會!
雖然他們三人中的石文器是南方人不假,但俗話說的好“死道友,不死貧道”所以他們瞬間就站到一起。
“好,那我就同諸位上官講講。那是十二月中旬的一個下午……”
看了眼眾人,李若鏈便就講述了起了自己,為什麽會上奏說此案涉及劉一燝了。
“那天,卑職一如往常的巡查市井,本以為此案隻涉及當地一些縣令,所以卑職便無懼所有,查到一人就拿一人。可…可卑職卻萬萬沒有想到,這竟然有人敢劫鎮府司的人!”
“成甫,你是說有人劫咱東廠的獄?”
李若鏈的話還未說完,曹化淳便就怒了,下意識就要責備他辦事不利,有辱東廠門風。
“曹督且慢,先讓李錦衣說完再說其他。”
見曹化淳端起了上司的架子就要管教李若鏈,張書緣便趕忙阻止。
說實在的,別人不知道東廠的根底,但他可卻是太知道了。
這不論是曆史中的情景,還是眼下的情景,東廠這個衙門,尤其是鎮府司早就是成了鏡中花月,看似強大威武,但實際上卻已是人才凋零,青黃不接了。
若是魏忠賢與閹黨五彪都還在的話,那是還能辦點事的,但沒了他們這東廠直接就廢了一半,再加上去年除閹黨可沒少打殺東廠人士。
所以,這有人敢出手劫人,倒也算不得什麽大事了,畢竟你東廠的大牛已經gg了,誰還會去怕你,再者說這案子還涉及了這麽多官員!
而話再說回來,雖然張書緣是告訴了朱由檢東廠的重要性,但朱由檢卻還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讓曹化淳幹掉了一些人,畢竟這某些人不除,他朱由檢實在是放不下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
“卑職那天所抓之人,是安樂縣的一所藥房掌櫃,可人剛抓沒多久便就遇到了大批蒙麵人。於是卑職便帶人與他們展開了廝殺。”
“不過…由於對方人數眾多,卑職無法趕盡殺絕,隻得帶著下屬與犯人輾轉退卻,最後在逼退了所有追兵之後,卑職便發現那藥房掌櫃不知何時死在了牢車裏……”
“嗯,那你怎的就說與太傅有關?”
聽到這裏,張書緣就能納悶了,心說這東林魁首應該不屑幹這檔子啊,在他看來,劉一燝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更是身為天下新型學子的優秀典範,做這事兒豈不是要自絕於世?
“回閣部的話,卑職之所以上奏,原因是這個東西!”
說著,李若鏈就從懷裏掏出了一枚寶玉,上麵刻畫著一行小字。
接過來一看,張書緣便就發現這玉上刻著“季晦贈親”四個字。
“季晦贈……”
“李錦衣,你不會是想說這個季晦是……。”
“閣部沒想錯,在我江西府能叫季晦的隻有一個人!”
“嘶…不對,季晦二字所含太廣,太傅是叫季晦不假,但保不齊也有其他人叫這個名字。”
張書緣看著手中的寶玉眯著眼睛,腦子裏是一個勁兒的亂轉。
“閣部,這不是卑職靠此物臆想猜測。卑職上月譴人去走訪過,整個江西府的大城沒有一個大戶或官員叫這個名字,而且,此物卑職也請南昌府的寶林齋鑒賞過,人掌櫃拿百年信譽作保,稱此物為禦製絕不非民間之物。”
李若鏈說的寶林齋是大明的四大古玩商行,總部設立於景德,而其立業已有一百三十餘年。
而至於那四大古玩商行,除了這寶林齋外,還有塵楓堂、掌寶坊、盛林閣這三家,而這四家加起來能占到整個古玩流轉的五成份額。架空的商戶)
“是嗎,既然如此,諸位怎麽看?”
雖然此案是內閣牽頭,但張書緣還是得問問其他人的意見,因為他眼下根本做不到獨斷專行!
“嗯…啟稟閣部,此事若真是李錦衣所言這般,下官的是意思上立馬上奏,請吾皇裁決!”
想也沒想,石文器就放出了這話。
見這石文器放話了,孟兆祥便也點了點頭隨聲附和了起來,隻有範景文跟他唱了反調。
“諸位大人,下官不讚。吾皇欽定我等來此,為的便是清查逆賊。眼下實證未掌,我等就上奏吾皇,此舉實乃與法度不合,也違背了我等的為臣之道。所以下官鬥膽一言,請張閣與張公公到太傅家中一探,李錦衣則繼續探查!”
範景文說的不無道理,畢竟你人剛到連一天都不到就上奏,而且還沒掌握實在證據,如此辦事隻能是引得皇帝不快與百官嗤笑。
當然,若真是上奏了,朱由檢也不會去怪他張書緣辦事不利,因為這個案子涉及到了當朝太傅!
“嗯,範禦史所言不錯,我等剛到一天就行此舉實乃為人嗤笑。張公公、曹都督您二位怎麽看?”
“查案非咱家所能,張閣有話直言便可。”
“嗯,張閣所言不錯,此案不能就這麽上奏,我等必須得拿出些什麽才是。”
張國元與曹化淳是異口同聲的開口,很顯然,他也知道自己來的目的。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按範禦史所言?”
“嗯,我看可以。”
張國元二人是相視著點了點頭,都從彼此的眼神中定下了後麵的決心,那就是此案不查個水落石,他二人就絕不回京!
“好!”
“既然如此,那便依範禦史所言。”
“李若鏈。”
“卑職在!”
“本閣命你,即刻起嚴查各路商販,發現不妥即刻緝拿!另外著重留意各地府衙,若有人敢出麵阻攔,立斬!”
“卑職遵命!”
“嗯,去吧。”
交代完了李若鏈後,張書緣就讓他去辦差了。
而自己等人則是商量起了後麵的具體部署。
可聊了好一會,張書緣等人也沒個什麽主意,隻得是打算先去探探劉一燝底了。
這說實話,張書緣是很不相信劉一燝搞走私的,因為這個人已經是做到了功成身退,若沒有意外的話,那是能安度晚年,蒙福子孫的存在,犯不上冒著誅九族的風險來做此事。
所以在他想來,劉一燝走私要麽是他瘋了,要麽就是他的族人再依仗著他的身份搞事。
當然,這也有另一種情況,不過若真是那個情況那可就不妙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