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東林想借手殺人
字數:7451 加入書籤
見著楊文嶽去“抓”劉一燝了,張書緣便就處理起了其他事。
說實在的,雖然他張書緣是離開了京師沒錯,但內閣和商業司的事卻沒有落下,每隔個十天左右就會有通政司的人給自己送來中樞的奏報。
而他之所以離京之後還能收到奏報,原因自然是因為與朱由檢的約定。
當然,這兩個月來他也沒隻翻看江西府的府誌,還讓鎮府司的人去調查了一番,並且還將近來的操作寫成奏疏送回了京師。
打開最近送來的京師文書,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封聖旨,雖然這聖旨並未裝裱,但上麵卻蓋有朱由檢的大印。
隻見,這聖旨所講的事有三方麵。
一是他屬下明誌成功於陝西製造出了三十石精鹽,收到了朝廷嘉獎並解除了身上的枷鎖。
二是刑部尚書韓繼思重新審核了山西走私人員的名單,擴大了前任刑部尚書蘇茂相總結的涉案人數。
三是正式下發了對黃宗羲、顧繼紳以及王夫之的冊封。
因黃宗羲在山西剿匪有功被任命為了代山西布政使,顧繼紳是因協助黃宗羲有功被任為了代都指揮使,王夫之則因在陝西賑災有功被任為了提刑按察使,至於傅山則是沒有任命,因為他善於行醫和教書育人,所以張書緣並未向朱由檢舉薦他。
而那韓繼思的製裁名單是足足占據了一多半的畫麵,上麵記述著山西三司的一眾官員,小到各地知縣,大到山西布政司參政鄭國昌,以及布政使張大猷這個貳臣!
當然其中也寫有許多京中大臣,如僉都禦史趙賓鴻,右僉都禦史兼山西巡撫的許鼎臣,還有工部、吏部、戶部、以及刑部的各部主事,而這些人加起來是足足有一百多位。
對於這一百多人的判罰,朱由檢的決定是移三族,以儆效尤!
看著麵前的聖旨,張書緣也不知該說什麽好了,而山西走私的判罰之所以此時才下來,主要還是因為刑部大佬換了人需要走流程……
“看來這不殺不行啊,居然涉及了這麽多人。”
捏了捏拳頭,由此張書緣便就決定要對江西施以絕對重拳了!
明末的南方不同於北方,此時的大明南方那是手工業與農業、商業都很發達的地區,其產值更是比山西不知多出了多少。再加上這裏是浙黨和東林的老家,所以被此案波及的人,隻會是比山西要多要廣!
收起心底的想法後,張書緣又看向了其他信件。
而其他信件就沒什麽有營養的內容了,不是圍繞著韓繼思的製裁名單再吵,就是在爭空出的官位。
總之這一切都很符合明末大臣的習性,主打的就是一個爭……
次日。
本想趁著劉一燝還被抓沒回來,自己先去見見這南昌城裏有名望的善人。
而他的打算是,先看一下這些善人中有沒有合適且靠譜的人,若是有的話,那就聘請他們來做惠民坊的主事。
打定主意,換上文人布衣,張書緣帶著三名錦衣衛就出了門。
可沒想,剛出府沒多久,他就被一位疾馳在路上的學童給撞了一下。
“先生不好意思。”
那學童被撞倒在地,也沒有哭,反而爬起來就開口道歉。
“嗬嗬,無妨走路慢些才是。”
見這小童知書達理,張書緣也沒計較,反而拍了拍他的肩膀讓其注意安全。
“謝先生,若先生原諒小子的話,那小子就去學堂了。”
“去吧,記得路上慢些。”
見人是著急的去上課,張書緣不免就回想起了在後世求學的經曆……
見人原諒了自己,那小童便就撿起書本走遠了。
看著離去的學童,張書緣搖了搖頭就繼續去找這城東的善人們了。
剛邁出兩步,忽然就聽身後傳來了方才的小童聲音。
“先生,先生等等!”
“怎麽了?你這小童不是著急去學堂嗎,怎麽又折返了回來?”
見人折返了回來,張書緣就有些納悶了這童子了。
“先…先生,我方才撞到您的時候,不小心將您的玉牌給帶下來了……”
那童子說著就恭敬的伸出了雙手,而手中正是一塊泛著白色的玉牌。
“哦,哈哈哈,你這娃娃有良心呐。對了,你給我送還玉牌就不怕遲到了?”
“不怕,學生又不是故意遲到,學生這是在踐行聖人之言!”
這學童是一臉正色的開口,就仿佛是個小大人似的。
“嗯,聖人之言,不錯不錯。既然你送還了玉牌,那我也得以禮相待才是,不知小童叫什麽名字啊,我遣人去與你老師說明。”
“小童名喚楊廷麟,不過答謝就免了吧,我看先生也是有要事在身的人,這誤了您的事可就不好了。”
在這小童開口的一瞬間,張書緣瞬間就心底一震,楊廷麟,這可是個人物啊!
據後世記載,他可是明末的著名英雄,與倪元璐、黃道周齊名,人呼“三翰林”而且他識事有度,在崇禎十一年時,他更是以翰林身份上疏彈劾兵部尚書楊嗣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最為人佩服的是,他楊廷麟一介文人出身,竟敢帶兵到贛州與建奴作戰,當時江西周遭已是淪陷,各路援兵也被建奴擊敗,同時退入福建的汀州也已被占領,所以贛州城便就成了一座孤城。
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堅守並親自督戰,但奈何大局已敗哪怕是他使出了渾身解數都挽回不了,於是他楊廷麟命衛士銷毀命牌,從容投清水塘,以身殉國,被永曆帝追贈為少保新淦伯!
“你…你叫楊廷麟?!”
心裏是咚咚的跳著,在之前他還在想去哪兒找這些人傑,但沒想到卻是在這大馬路上碰到了。
“啊?我是叫楊廷麟啊?先生,這…這有什麽問題嗎?”
見張書緣很是激動,楊廷麟瞬間就懵了。
“哦,沒事沒事,楊學子快快去上學吧,我讓這位好友去幫你言明,免得你受責罰。”
回過神來,張書緣就說了個善意的謊言,而他說的那位好友,自然是身邊的錦衣衛。
“既然如此,那小童就多謝先生了。”
說罷,楊廷麟就轉身繼續上學。
“去看看他是在哪兒上學,父親又是何人。”
用眼神示意,那錦衣衛瞬間領命,跟著楊廷麟就去學堂了。
“看來這楊廷麟是在南昌府求學了……”
若張書緣沒記錯的話,此時的楊廷麟是在求學階段,而史書中記載,他自五歲起就跟著父親外出求學了,直至崇禎三年才參加了南京國子監的鄉試。
“走吧,我們去見見那饒禧等人。”
而他說的饒禧等人是這南昌府的十大善人。
這南昌十大善人有,饒禧、呂仕桂、葛元壽、蕭以欽、李秀久、胡玉瑞、萬養懋、張承謙等人,而他們這些人所做的善事,不是救濟貧困,就是資助修建橋梁,同時這些人還常年資助些有天賦的孩童去讀書。
總之,這些人在當地是很受人敬仰的存在。
時間一晃,很快四天便就過去了。
在這四天裏,他會見了十多位本地善人,並與他們達成了開辦惠民坊的事項。
當然,跟他們聊惠民坊就不用像跟英國公他們那樣聊了,因為他商業司眼下是有的預算的,不缺這幾萬兩銀子。
雖然沒給他們股份,但張書緣還是給他們開出了優惠政策並許下了官職,
對此,饒禧等人很是高興,連條件都沒有談就答應下了此事。
而擔任南昌惠民坊主事的人,是年約五旬的饒禧,而他家的產業有很多,但無一涉及到鹽鐵,基本上就是販賣些糧食、布匹、以及大豆等一些農業產品。
聘用了饒禧為惠民坊主事後,張書緣便就向其交代了一番惠民坊的規矩,並給了他一定的用人權利。
聽完這惠民坊的規矩後,饒禧瞬間就驚了,因為他從來沒聽說哪家衙門能把坊內的小廝當人看的,更別提是給人開出每日二十文錢的高價了!
見饒禧是如此震驚,張書緣便笑著對其說了一句“饒主事,我惠民坊的職責便就是惠民於天下,倘若我惠民坊的人工作了一年,連自家的商品都買不起,那你說這豈不是背離了我司的初衷本心?”
說完之後,張書緣又特地告誡了其一番,然後才離開了他饒禧的府上。
等他再回到布政司裏時,時間已經是到了二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九。
回到府衙後,先是換洗了一番,然後便就詢問起了看守在府衙的錦衣衛。
據錦衣衛稟報,這兩天裏並未發生什麽大事,隻有通政司送來了兩份文件。
一聽有文件,張書緣便就坐在大堂裏看了起來。
隻見這送來的文件,一份是山西各州府縣的縣令提拔名單,另一份就是朝中的大事記述了。
隨意的翻閱了兩眼,張書緣便就發現,被提拔的各府縣令大多是來自貢院的學生,有些是有功名,有些是有名望,但基本上都是出自南方大戶家的弟子。
搖了搖頭放下這名單後,他又看起了那份大事記述。
而這記述中所講的是兩件事,一是百官再爭由誰來撰寫本朝的實錄,二是東林與浙楚齊宣四黨,圍繞著他送回去的奏本在吵。
浙黨周延儒等人認為,此次嚴查江西走私於朝是有利不假,但於民間卻是有著大弊。所以他們便用“嚴苛打壓官商,易使我大明朝人心喪失”的理由,來勸阻朱由檢下旨,讓張書緣等人隻抓那些走私商人就好。
而他浙黨保守集團的死對頭東林黨,則是盡力阻擋,所用的理由是“此案乃匡扶社稷之案,若半道崩殂易使走私再度擴大。”
當然了,韓爌等人是不會好心來幫他張書緣的,因為相對於浙黨而言,他張書緣才是對他東林威脅最大的人。
君不見,他一入朝就幹掉了許多禦史,那可都是他東林黨的鞏固啊!
雖然道理是這道理,可韓爌等人卻是想借此次大案來削弱浙黨,一旦真的抓了整個江西府的人,那他東林可就在皇帝麵前賺足了臉麵,甚至都有可能讓皇帝獨寵他東林一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韓爌想的雖好,放在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可他卻不知道,朱由檢是根本不會放人任何一家獨大的,因為他深知這獨大的害處!
無語的合上這些文件,張書緣就敲打起了桌案。
“韓爌啊韓爌,你想借我的手打擊周延儒他們,這未免也太小看你們的人了。”
雖然是感到無語,心底也生出了平衡的想法,但沒多一會兒,他就回過了神來。他就不相信這案子裏不涉及他東林人士!
一念至此,張書緣便立即喊來了一位錦衣衛千戶,而這千戶名叫王五,他乃是他曹化淳的心腹,執掌著東廠刑律,是曹化淳特地留在他身邊的人。
“卑職王五,參見內閣大人!”
“王千戶免禮,本閣喊你進來,是有一事要交代你。”
“請大人示下!”
王五是東廠那忠心無二之輩,尤其是曹化淳的人,更是對此次三人言聽計從。
“好,本閣懷疑此次大案與浙江關聯頗深,我要你帶一些衛士即刻趕往浙江,搜集那裏大戶的信息!”
見人沒二話,張書緣便就和煦一笑。
“大…大人,小的鬥膽敢問,您想知道那些人的信息?”
“浙江所有大戶的信息,包括徐閣老的子孫,尤其是出資給東林書院的那批人。”
張書緣說的徐閣老,自然是指徐階!
他可沒忘記,這徐階可是有名的保守派,在上海縣擁有著多麽大的地盤和資產,後世的徐家匯,據傳說就是和這位徐階有著莫大的關係。
而此時的江蘇還未劃省,依然是歸在浙江府和南直隸府下管轄。
“是,卑職遵命!”
雖然感到駭然,但王五還是躬身領命了,因為他就是一跑腿的,至於查出什麽,又有什麽後果就不是他能介入插手的了。
“哼,借刀殺人?我倒要看看你東林人士,是不是自己口中的那般白蓮花!”
冷笑了一聲,張書緣便就處理起了商業司的事情……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