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登基準備
字數:3849 加入書籤
公元203年的初春,北方的寒意尚未完全消退,北平城內卻已湧動著一股熾熱的氣息。遼王府邸內,紅燭高照,檀香嫋嫋,文武百官肅立兩側,目光齊聚於那位端坐主位的男子——即將開創一個新時代的吳權。
吳權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那節奏如同戰鼓般敲在每個人心頭。他環視廳內,目光如炬,掃過每一張或蒼老或年輕的麵孔。這些追隨他南征北戰的臣子們,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著那個注定載入史冊的決定。
\"諸位。\"吳權的聲音不大,卻如黃鍾大呂般在廳內回蕩,\"漢室傾頹,天下板蕩,我等曆經血戰,終得幽、平、並、冀四州之地。如今天命所歸,民心所向,孤決定——\"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於開春之際,登基稱帝。\"
廳內瞬間爆發出一陣壓抑的歡呼聲。老臣荀彧顫巍巍地站起身,白發如雪,眼中卻閃爍著激動的淚光:\"主公...不,陛下!此乃天命所歸啊!\"
吳權抬手示意眾人安靜,那動作中已隱隱透著帝王威儀:\"登基大典需精心籌備,更要確立新朝製度。今日召集諸位,便是共商此事。\"
他取出一卷竹簡,徐徐展開,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新政構想。陽光透過窗欞,在那竹簡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仿佛曆史正在此刻被重新書寫。
\"漢室舊製,三公九卿,已不合時宜。\"吳權的指尖劃過竹簡上的一道道墨跡,\"孤決定創立三省六部製,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為中樞。各省主官皆稱丞相,以尚書省丞相為首,其中尚書省管理全國政務,下管六部: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工部、刑部,各部首官皆稱尚書。\"
賈詡微微前傾身體,這位以智謀著稱的謀士眼中閃過驚訝之色。他原以為吳權會沿襲漢製,稍作改良,沒想到竟有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
\"吏部負責官吏委派,政績考核、選拔與提調;禮部負責出使接待、民俗祭祀和宣傳教化;戶部負責戶口籍冊、財政度支、倉稟儲備。\"吳權的聲音沉穩有力,\"兵部負責軍工考紀、兵工器械、車船馬匹;工部負責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紡織鹽貿;刑部負責抓捕緝盜、案件追查、審判刑獄。\"
邴原撫須沉思,這位老成持重的謀臣暗自驚歎:六部職能分明,相互製衡,比漢製更加清晰高效。他不禁抬頭望向吳權,隻見這位即將登基的帝王眉宇間盡是運籌帷幄的自信。
\"中書省負責全國監察、安全保衛、商貿稅收、人才培養等,也下管五個部門:禦史台、內衛府、樞密院、商務院和太學院。\"吳權繼續道,手指在竹簡上移動,\"禦史台首官稱監察禦史,負責全國監察;內衛府首官稱閣領,負責皇宮內的安全保衛;樞密院首官稱樞密使,負責監查政令的推行情況和訪查民意;商務院和太學院主官皆稱掌院。商務院負責全國稅收、商務貿易,與戶部和工部聯係比較緊密;太學院負責全國教育、人才選拔,與吏部、兵部聯係比較緊密。另外,太學院仍下屬文政院、軍師學院、醫學院和工學院四個學院,為國家培養官吏、將領、醫官和工程類人才。\"
徐晃等武將聽得入神,他們雖不善政事,卻也明白這套體係之精妙。尤其是太學院下設的軍師學院,專門培養軍事人才,這讓將領們眼中都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門下省負責聖意傳達,政令起草和頒發工作,行秘書事,同時下管理藩院。理藩院主官也稱掌院,負責國家外交和民族事務。\"吳權說到這裏,目光掃過廳內幾位異族將領,他們紛紛低頭表示效忠。
廳內一時寂靜無聲,隻有炭火偶爾發出的劈啪聲。眾臣都在消化這套前所未有的政治體係。忽然,賈詡輕咳一聲,起身行禮:\"主公此製,實乃開天辟地之舉。三省相互製衡,六部各司其職,既不使權力過於集中,又能確保政令暢通。詡以為,堪比漢武帝之推恩令,光武帝之度田製。\"
吳權微微一笑:\"文和過譽了。此製不過順應時勢罷了。\"他轉向荀彧,\"文若以為如何?\"
荀彧顫巍巍地起身,這位年近八旬的老臣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老臣以為,此製甚善。尚書省如人之軀幹,中書省似人之耳目,門下省好比口舌,三者協調,方能運轉自如。\"
吳權滿意地點頭,隨即話鋒一轉:\"此外,孤欲設太傅、太保、少傅、少保四職,位居眾官之首,專授功勳卓著卻年邁體弱的老臣。\"
此言一出,廳內眾人皆望向荀彧和賈詡。荀彧因年事已高,賈詡則舊疾纏身,顯然是為二人量身定製。荀彧眼中淚光閃動,賈詡則深深一揖,喉頭微動卻說不出話來。
\"軍事方麵,\"吳權的聲音陡然提高,武將們立刻挺直了腰板,\"設立大將軍和檢校大將軍,其中大將軍為實職,統領全國兵馬,為武將之首;檢校大將軍為虛職,但仍可參與軍事的謀劃,其意見或建議眾武將不可不聽\"檢校大將軍一職似乎相當於後世的軍事顧問。
“大將軍下,中央設立七軍,其中禁軍和近衛軍由備武軍拆散改編,均是護衛皇城和自己的安全,水軍自不必說,屬於單獨成軍的特殊兵種,但因為北方水域不同於南方,水小河流少不說,冬季由於氣溫低還容易封港,所以水軍編製規模仍同於以往,不再擴編。”吳權清了清嗓子,掃視了下向正認真聆聽地眾文臣武將。“另外繼續保留飛熊、飛豹、黑虎、飛虎、飛羽等五大野戰軍編製,並增加輜重兵兵力,配置車輛甲馬增強各軍的快速機動性。”
管承聽到水軍部分時,麵色略顯尷尬。吳權似有所覺,溫和地說道:\"管將軍,北方水域有限,水軍規模不大非你之過。但渤海乃我北方門戶,仍需嚴加防範。\"
管承連忙起身抱拳:\"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主公重托!\"
\"地方上,\"吳權繼續道,\"繼續延用漢朝的官吏機構,設置平、幽、並、冀四州刺史,但與舊製不同,四州刺史隻有文政的權利,沒有掌兵的權利,頂多可以指揮新兵儲備兵)和衙役解差。各州設立都督,掌管州郡兵事。下麵的郡縣同州府一樣,但略有不同,內地的郡縣不設司馬和縣尉,郡兵和縣兵配置比例也少,太守可監管軍事;邊境的郡縣因為要防範禦敵,所以單獨設置司馬和縣尉,加強郡兵和縣兵的編製,但郡縣太守和縣令隻負責政令的推行和監察,不管軍事。\"
這一安排引起一陣低聲議論。邴原敏銳地意識到,這是防止地方割據的重要手段。他暗自讚歎吳權的深謀遠慮——既保證了邊境安全,又避免了內地軍閥坐大。
待吳權闡述完畢,廳內陷入短暫的沉默。忽然,徐晃大步出列,甲胄鏗鏘作響:\"末將願為陛下效死!這套軍製分明,末將等必當嚴格遵行!\"
其他將領紛紛附和,文臣們也相繼表達支持。邴原最後總結道:\"主公的構思入情入理,既承古製精華,又開創新格局,實乃四州百姓之福。\"
吳權環視眾臣,目光如炬:\"既如此,登基大典定於下月初八。各部立即著手準備,務必彰顯新朝氣度!\"
\"臣等遵命!\"廳內響起整齊的應答聲。
會議結束後,吳權獨自站在庭院中,望著初春的新芽。他知道,自己不僅是在建立一個王朝,更是在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三省六部製將徹底改變漢朝延續數百年的政治格局,軍政分離則能有效防止地方割據。這些製度,將如這春天的嫩芽一般,在未來茁壯成長。
荀彧緩步走來,蒼老的聲音中帶著欣慰:\"主公...不,陛下真乃不世出的雄主。老臣能在垂暮之年得遇明主,死而無憾矣。\"
吳權轉身扶住這位功勳老臣:\"文若言重了。新朝建立,還需您這樣的老臣扶持。\"
夕陽西下,將兩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在這公元203年的初春,一個嶄新的王朝正在北方大地孕育而生,而它的製度創新,將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鑲嵌在中華文明的曆史長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