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對蜀議策

字數:4368   加入書籤

A+A-


    馬超和費禕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菜市口的血跡早已被清水衝刷幹淨,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但那股肅殺之氣和西涼名將寧折不彎的傳說,卻悄然在汴京的街巷間流傳。
    幾日後的一個清晨,陽光剛剛灑在勤政殿的琉璃瓦上,幾位北漢的核心重臣便應昭武帝吳權的秘密傳召,陸續抵達了殿旁的一間暖閣。這裏比正殿規模小了許多,陳設卻更為精致,通常是皇帝與最親近的臣子商議機密要事之所。
    大將軍徐晃到得最早,他甲胄未卸,顯然是剛從軍營趕來,眉宇間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一股壓抑不住的銳氣。緊接著,丞相首輔邴原和亞相蓋勳也前後腳到了,兩人皆是文官袍服,神色凝重,彼此對視一眼,微微頷首,似乎已對今日議題有所預料。
    稍後,副軍師郭嘉翩然而至,他一身青衫,手搖羽扇(若當時有此習慣),意態閑適,仿佛不是來參加一場決定國策的會議,而是來赴一場詩會。他笑著與先到的幾人打了招呼,目光卻敏銳地掃過每個人的表情。
    最後趕到的是首席軍師沮授,他步履沉穩,臉上看不出什麽情緒,隻是默默地向吳權行禮後,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眼觀鼻,鼻觀心,仿佛老僧入定。
    眾人按次序坐定,卻發現陛下似乎還在等待著誰。暖閣內一時有些安靜,隻聽得見徐晃腰間佩劍輕碰甲葉的細微聲響和窗外隱約的鳥鳴。
    正當邴原和蓋勳麵露疑惑,想低聲交流幾句時,暖閣的門再次被推開。內侍引著一個人走了進來。來人很年輕,官職似乎也不高,穿著建議郎的官服,麵容清瘦,眼神沉靜,舉止間帶著一種與他年齡不太相符的沉穩,甚至可以說是深沉。
    “司馬懿?”徐晃濃眉微蹙,幾乎是下意識地低語了一句,聲音裏帶著毫不掩飾的疑問。一個區區建議郎,為何能參與如此規格的會議?他甚至下意識地看了看門口,懷疑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人物隨後就到。
    邴原和蓋勳也交換了一個不解的眼神。郭嘉搖扇的手微微一頓,狹長的眼睛眯了起來,仔細地打量著這個不期而至的年輕人,嘴角勾起一絲難以捉摸的弧度。
    沮授終於抬起了眼皮,目光在司馬懿身上停留了片刻,若有所思,隨即又恢複了之前的沉默狀態。
    司馬懿仿佛完全沒有感受到這些重量級人物投來的、含義各異的目光。他極其恭謹地向前幾步,來到禦前,躬身行禮,聲音平穩“微臣司馬懿,奉詔覲見。”
    吳權坐在禦案後,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卻隻是淡淡一笑,抬手道“免禮。賜坐。今日是小範圍議事,不必拘泥常禮。司馬愛卿,你且坐在末位聆聽。”
    “謝陛下。”司馬懿再次躬身,然後安靜地走到最末尾的那個座位坐下,姿態謙卑,仿佛自己真的隻是來旁聽的。
    吳權這才清了清嗓子,目光掃過全場,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今日召諸位愛卿來,隻議一事下一步,我北漢是否應繼續對蜀用兵?”
    話題直接拋出,暖閣內的氣氛頓時為之一變。
    吳權話音剛落,大將軍徐晃便霍然起身,他身材魁梧,這一站起仿佛一座鐵塔,聲音洪亮,帶著金鐵之音“陛下!此有何疑?必當用兵!那馬超雖死,但其悍然進犯我涼州,踐我疆土,殺我將士,此仇豈能不報?蜀國必須為此付出代價,十倍百倍地償還!我北漢兒郎的血不能白流!”
    他情緒激動,拳頭握得咯咯作響“如今三軍將士同仇敵愾,枕戈待旦,隻等陛下一聲令下,便可西出散關,再攻漢中!一雪前恥!臣願親為前鋒,不破成都,誓不還朝!”徐晃的請戰聲中充滿了武人的直率與被挑釁後的憤怒,他堅信隻有用敵人的鮮血才能洗刷恥辱,才能告慰陣亡將士的在天之靈。
    郭嘉輕輕合上羽扇,用扇骨輕敲掌心,接口道“大將軍所言極是。陛下,嘉亦主戰。”他的聲音不像徐晃那般激昂,卻帶著一種冷靜的自信,“日前張遼、張燕、白善三位將軍撤兵,看似失利,實則我軍主力未損,筋骨猶在。諸葛亮雖智,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蜀國國力遠遜於我,此乃硬傷。其所恃者,無非漢中地利與諸葛亮之詭計耳。”
    他微微前傾身體,眼中閃爍著智慧與好勝的光芒“嘉不才,願親赴扶風郡軍前,輔佐大將軍。一則,可協調諸軍,避免再中諸葛亮的詭計;二則,”他笑了笑,笑容裏帶著幾分傲然,“嘉也真想親眼見識一下,這位被傳得神乎其神的‘臥龍先生’,究竟有多少斤兩。看他能否擋得住我北漢的雷霆之威!”郭嘉的言辭中,既有對敵我實力的冷靜分析,也夾雜著頂尖謀士之間一較高下的渴望。
    徐晃和郭嘉,一武一文,態度鮮明地主戰,氣勢很盛。
    然而,邴原和蓋勳立刻表示了反對。
    首輔邴原捋著胡須,眉頭緊鎖,語氣沉重“陛下,大將軍和奉孝之言,雖壯懷激烈,然臣以為,此刻絕非大舉興兵之良機。”他看向吳權,眼神裏充滿了憂慮,“涼州新遭戰亂,馬超鐵騎蹂躪之處,生靈塗炭,河東三郡百姓流離失所,亟待安撫重建。陣亡將士的撫恤、傷殘者的安置,此乃朝廷首要之責,需耗費大量錢糧與精力。若此時再興大軍,恐傷民心,亦寒將士之心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亞相蓋勳緊接著補充,他的聲音更顯急切“不僅如此,陛下,今歲天公亦不作美。涼州、並州皆遭了蝗災,繼而又逢大旱,秋收銳減,倉廩空虛。無數百姓眼巴巴等著朝廷賑濟。若要從冀州、幽州、司州調運糧草接濟災區,已是極大的消耗。在此情形下,如何還能支撐一場大戰?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若無充足糧秣,數十萬大軍深入險地,豈非自陷危局?請陛下三思!” 蓋勳的反對理由非常實際,直指錢糧後勤這一致命環節,這也是任何戰爭都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雙方各執一詞,徐晃和郭嘉主張抓住戰機,以雪恥和擴張為目的;邴原和蓋勳則從民生和內政的角度,認為應休養生息,暫緩用兵。爭論在暖閣內回蕩,雙方都有充分的理由。
    吳權聽著雙方的辯論,手指無意識地輕敲著禦案,目光卻轉向了從會議開始就一直沉默不語的沮授。這位老成謀國的重臣,至今未發一言。
    “沮授先生,”吳權點名了,語氣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期待,“雙方意見,你都聽到了。不知先生有何高見?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都集中到了沮授身上。徐晃希望他能支持主戰的觀點,邴原和蓋勳則期待他能力陳休兵之利。連一直看似置身事外的郭嘉,也稍稍收斂了散漫的態度,看向沮授。末座的司馬懿,更是微微抬起了頭,目光專注地投向他。
    沮授感受到眾人的注視,緩緩抬起頭。他先是看了看情緒激昂的徐晃和自信滿滿的郭嘉,又看了看憂心忡忡的邴原和蓋勳,最後將目光投向禦座上的吳權。
    他沉吟了片刻,仿佛字斟句酌,然後才緩緩開口,聲音平穩而低沉“陛下,諸位同僚。授以為,蜀,非不可伐;漢中,非不可圖。”
    他先肯定了主戰派的戰略方向,讓徐晃精神一振。但緊接著,他話鋒一轉“然,此次用兵,目的不宜過大,規模不宜過度。當以精兵銳卒為主,而非追求兵力浩大。若能趁蜀國新勝懈怠,或諸葛亮應對有隙,一舉拿下漢中,自然最好。然,”他加重了語氣,“若事有不諧,攻勢受阻,則當見好便收,果斷回師,不可戀戰,更不可將戰事擴大、拖延。此次行動,更應視作一次試探與反擊,而非國運相搏之決戰。”
    沮授說完,微微躬身,便不再多言。
    暖閣內出現了一陣短暫的寂靜。
    徐晃眉頭緊鎖,覺得沮授這話像是支持出兵,但又設下了重重限製,打得束手束腳,很不痛快。郭嘉則若有所思,手指輕輕敲著桌麵,品味著“精而不取多”和“見好就收”這幾個字。邴原和蓋勳也覺得沮授並未完全反對用兵,與他們期望的堅決反戰有所差距,但“規模不宜過度”、“不可戀戰”等語,又似乎部分采納了他們的擔憂。
    吳權沉吟著,手指依舊輕敲桌麵。沮授這番話,確實像是說了又像是沒說,有些模棱兩可,既沒有堅決反對用兵,也沒有大力支持全麵開戰,而是提出了一種有限的、試探性的軍事行動方案。這其中的分寸該如何把握? “見好就收”的“好”又該如何界定? 這確實需要深思。
    他的目光不經意地掃過末座,那個自進來後就如隱形人般的年輕建議郎——司馬懿,此刻正垂著眼瞼,仿佛地上有什麽極其吸引人的花紋,對剛才所有的爭論和沮授那番“圓滑”的建議都毫無反應。
    吳權收回了目光,心中的思量卻更深了一層。他知道,真正的決策,還需要更多的考量。會議並未結束,或者說,真正的權衡,現在才剛開始。
    喜歡四國爭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國爭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