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替身迷局

字數:2293   加入書籤

A+A-


    太極宮的早朝鍾聲裏,林淵盯著太子李賢的袖口出神——焦木碎屑在陽光下閃爍,經醋酸乙酯浸泡後析出透明樹脂。他摸出袖中放大鏡,樹脂表麵的氣泡呈細長條狀,正是鬆脂高溫碳化的特征。
    “狄大人,”他壓低聲音,“這碎屑來自於闐鬆,與鬼市胡楊木棧道的成分不符,卻和來俊臣府邸的百年古鬆一致。”狄仁傑聞言輕叩朝笏,目光掃過階下神態自若的來俊臣,後者正用象牙牙簽剔牙,袖口金線繡著的“玄武”紋樣與玄甲會徽記若隱若現。
    一、鬆脂碎屑與府邸密道
    退朝後,林淵隨狄仁傑潛入來俊臣府邸的後園。月洞門旁的古鬆根部,果然有新鮮的碳化痕跡——鬆脂滴落在青石板上,冷卻後形成的琥珀狀結塊與太子袖口的碎屑完全吻合。他用ph試紙檢測結塊邊緣,呈弱酸性:“鬆脂中摻了醋,能加速碳化,延緩腐敗氣味擴散。”
    狄仁傑蹲下身,指尖撫過樹根處的泥土:“這裏曾放置過磷粉包。”他用佩刀挑起落葉,底下露出半片羅盤碎片,刻度盤上的“午”字與鬼市縱火羅盤的筆跡一致。林淵忽然想起現代犯罪地理學理論,凶手果然遵循“舒適區犯罪”原則,利用熟悉的府邸環境製造不在場證明。
    二、指繭密語與石墨顯影
    刑部大牢裏,號稱“太子近侍王忠”的犯人正咬舌自盡。林淵眼疾手快,用銀簪抵住其下顎,卻在接觸左手時頓住——掌心血泡呈橢圓形,邊緣有老繭,是常年握劍而非執筆的痕跡。“他不是王忠,”林淵取出石墨粉,“真正的王忠是文官,食指第二指節應有硯台磨痕。”
    石墨粉末輕輕抖落在犯人指尖,清晰的鬥型紋顯影而出。林淵對照吏部檔案中的王忠指紋——箕型紋,紋路走向完全不符。“替身,”狄仁傑的聲音裏帶著寒意,“來俊臣用死士冒充近侍,再借鬼市焦屍坐實‘太子已死’的謠言。”
    三、顛倒密寫與鏡像陰謀
    阿月的粟特錦袍在燭火下泛著金光,她將《臣軌》書頁對著火焰,突厥文批注突然顯現出漢字鏡像:“去武侯,立李姓”。林淵湊近觀察,發現墨跡用的是密宗“隱形墨水”——明礬水書寫,幹燥後無色,遇熱則因鋁離子水解顯形。
    “文字方向與突厥文書寫習慣相反,”阿月的指尖劃過“武”字折筆,“是漢人模仿胡文筆跡,再故意留下鏡像破綻。”狄仁傑接過書頁,發現裝訂線裏夾著半根狼毫筆,筆杆刻著“來氏工坊”字樣:“自導自演偽造反書,既能構陷太子黨,又能激化胡漢矛盾。”
    四、時空疊影與權力推演
    深夜的大理寺驗屍房,林淵用激光筆演示“石墨顯影原理”:“碳顆粒吸附在指紋油脂上,與現代‘粉末刷顯法’同理。”狄仁傑望著牆上的指紋拓印,忽然指向其中一枚:“這枚拇指紋的‘小眼’特征,與第一卷漕運案的李氏完全一致。”
    林淵的手表突然震動,屏幕上跳出“指紋識別係統·唐代適配版”的字樣,附帶一張來俊臣的現代 ugshot——那是他穿越前在曆史罪案紀錄片中見過的麵孔。時空的壁壘再次變薄,他意識到,來俊臣不僅是唐代酷吏,更是玄甲會安插在權力中樞的“時空錨點”。
    五、君臣對話與化學隱喻
    狄仁傑:“臨淵,若你是來俊臣,如何用化學手段坐實‘太子謀反’?”
    林淵:“先用鬆脂偽造太子親臨鬼市的證據,再以石墨顯影誤導指紋比對,最後用隱形墨水製造反書——每一步都用科學偽裝真相,卻在材質來源上露出馬腳。”
    狄仁傑:“錯了。”他忽然拿起《臣軌》,對著燭光轉動書頁,背麵竟浮現出另一段密文,“真正的殺招,是讓我們在‘科學證據’中兜圈子,卻忽略了最淺顯的人心——王忠懼鼠,而替身袖口藏著鼠毛。”
    林淵:“大人是說......”
    狄仁傑:“替身連近侍的生理習性都不知曉,何況更深的宮廷秘辛?來俊臣急於求成,反而暴露了他根本無法接觸太子核心圈層。”他合上書本,燭火在瞳孔裏跳動,“科學是工具,人心才是度量衡。下次,莫要讓試管裏的粉末,蒙住了看人的眼。”
    林淵頷首,目光落在桌上的石墨粉罐上。現代科學教會他用證據鏈鎖定凶手,而狄仁傑卻讓他明白,在權力場中,最精密的化學算計,也抵不過對人性的洞察。窗外,來俊臣府邸的古鬆在風中沙沙作響,鬆脂的氣味混著夜露,宛如一瓶未開封的千年毒藥,等待著被曆史的天平稱量。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