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銅錢迷局·科學政鬥的藝術

字數:2291   加入書籤

A+A-


    秋分後的長安,連風裏都飄著銅臭味。林淵用鑷子夾起新鑄的“開元通寶”,在陽光下轉動——錢幣邊緣的挫痕裏,隱約可見一絲銀白色光澤。狄仁傑倚在大理寺庫房的門框上,手中拋著從武三思府查抄的鎏金骰子:“張柬之今早彈劾我‘濫用奇技’,你猜他袖口藏著什麽?”
    一、密度法驗銅與朝堂暗戰
    “臣有密奏!”早朝時,林淵突然出列,捧著裝滿水的銅盆,“近日市井流傳‘劣幣驅逐良幣’之說,臣請以科學驗真偽。”
    他將武三思進獻的“足值銅錢”投入水中,水麵上升刻度為23毫升;再投入民間私鑄錢,刻度竟達25毫升。“銅的密度為8.96g3,”林淵舉起天平,“此錢重200克,體積應為22.3毫升,而實際......”
    “是摻了鉛!”狄仁傑接過話頭,“鉛的密度11.34g3,同等重量下體積更小——武大人的‘足值錢’,怕是銅鉛各半吧?”
    武三思額角沁汗,卻見張柬之出列朗聲道:“陛下,狄閣老此舉分明是栽贓!”他袖中掉出的銅錢在地上滾出清脆聲響,林淵眼尖地發現——那竟是含鋅的黃銅錢,與玄甲會“庚”字號工坊的鑄幣參數一致。
    二、錯誤引導與政敵借刀
    退朝後,林淵故意在張柬之必經之路“遺失”驗銅記錄,紙上用朱砂標著“武三思私鑄錢含鉛30”。當晚,張柬之的門生便在酒肆宣揚:“狄閣老查出武相鑄鉛錢,謀奪天下!”
    “為何不直接指認玄甲會?”宋煥不解。
    “朝堂之爭,需借勢而為。”狄仁傑轉動鎏金骰子,骰子裏的水銀流動聲與玄甲會的縱火羅盤如出一轍,“張柬之與武三思爭的是相位,我們要的是揪出藏在鑄幣背後的‘庚’字號工坊。”
    林淵點頭,往驗銅記錄背麵滴了滴草酸——紙麵上浮現出另一段文字:“玄甲會用黃銅cuzn)鑄錢,鋅礦來自終南山。”這才是真正的證據,卻被他用“鉛錢”的表象掩蓋。
    三、化學煙霧與庭審反轉
    三日後的庭審上,張柬之果然以“鉛錢”為由彈劾武三思。林淵卻忽然呈上黃銅錢樣本:“諸位大人請看,這才是私鑄主力。”他往錢幣滴入稀鹽酸,騰起的白霧中,張柬之的臉色比鉛還白——黃銅遇酸產生的氫氣,與他府中火藥工坊的氣味完全一致。
    “鋅zn)遇酸產氫,”林淵取出驗毒試紙,“而鉛錢反應溫和。張大人如此急切指認鉛錢,莫非早知真正的私鑄材料?”
    狄仁傑適時展開地圖:“終南山鋅礦,正是玄甲會‘庚’字號工坊的命脈。張大人上月曾去終南山‘踏青’,不知是否見過工坊的‘聖火’?”
    四、科學政鬥的終極武器
    張柬之冷汗淋漓時,武三思卻突然反擊:“狄閣老屢屢用‘奇技’惑眾,安知不是想獨掌鑄幣大權?”
    “鑄幣大權,陛下早已交給‘科學’。”林淵示意宋煥推出雕版印刷的《鑄幣密度標準》,“每種金屬的密度、成色,都已刻版存檔。今後鑄幣,需經大理寺‘密度關’‘成分關’雙重檢驗。”
    武則天翻閱雕版,目光停在“玄甲會”三字上:“林卿這‘科學關’,可比朕的錦衣衛還嚴。”
    “陛下明鑒,”林淵叩首,“科學麵前,眾生平等。”他沒說的是,所謂“密度關”,實則是用玄甲會的齒輪裝置改造的驗幣機,每一枚銅錢的成分數據,都會通過“時空共振”傳入他的手表——現代實驗室正在同步分析。
    五、暮鼓中的雙重勝利
    庭審結束,林淵望著張柬之與武三思被帶走的背影,忽然想起現代政治中的“議程設置”理論。狄仁傑遞來一塊蜜漬梅子:“用鉛錢誤導張柬之,用黃銅錢鎖定玄甲會,臨淵這招‘聲東擊西’,頗有幾分科學的精準。”
    “科學本就是最鋒利的政治工具。”林淵咬開梅子,醋酸的酸甜裏混著一絲金屬味——那是藏在梅核裏的微型定位器,正源源不斷向終南山發送信號。
    暮鼓響起時,他的手表震動,屏幕顯示“庚字號工坊坐標已確認”。狄仁傑的獬豸玉佩與他的銀魚符相擊,發出清越聲響——那是科學與權謀的共鳴,也是舊時代與新時空的和鳴。
    第九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