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戰船的科學武裝革命

字數:2161   加入書籤

A+A-


    廣州港的晨霧中,「渾天號」旗艦的甲板上響起此起彼伏的敲擊聲。林淵手持《戰船升級清單》,看著工匠們將舊投石機拆卸,替換為新型青銅火炮。太平公主踩著炮管爬上來,發間別著一枚微型船錨——那是用炮身廢銅打造的「科學勳章」。
    一、火炮上艦的科學適配
    “傳統戰船桅杆高,重心不穩,”林淵指揮工匠調整炮位,“將火炮下沉至船艙甲板,采用‘嵌入式炮座’——炮座與龍骨鉚接,後坐力可通過船體分散。”他用水平儀校準炮身,“每門炮配備‘科學炮架’,可左右旋轉三十度,俯仰角調節十度。”
    武三思扛著一箱炮彈跑來:“試試新製的‘穿甲彈’——鑄鐵彈芯裹鋼片,前端呈錐形,可破敵船三層木板!”
    二、船舶平衡的科學計算
    “每裝一門火炮,需在對側船艙配重十石沙袋,”林淵展開《船舶穩性算表》,“用‘杠杆原理’計算重心偏移:力矩)=力f)x力臂),務必使左右力矩相等。”他指著水麵的吃水線,“若左舷下沉三寸,右舷必加沙袋五石。”
    太平公主忽然指著桅杆:“在主桅裝‘平衡帆’——帆布分上下兩層,逆風時上層帆收半,可減船體傾斜度!”
    三、火控係統的科學革新
    “每船配備‘火控小組’,”林淵展示青銅製的“射程計算盤”——外圈刻距離,內圈刻仰角,通過旋轉對準目標距離,“盤上紅線對應‘風偏修正值’:東風三級,仰角加二度。”他又遞給炮手一副“護目鏡”——熏黑的琉璃片sio?),可防炮口火光灼傷眼睛。
    武三思摸著計算盤上的齒輪:“若將此盤與舵輪聯動,能否自動調整炮口方向?”
    “大人想造‘自動火控戰船’?”林淵挑眉,“待艦隊凱旋,可嚐試用‘水力齒輪’驅動,不過眼下......”他拍了拍計算盤,“先讓炮手練熟‘人工火控’。”
    四、海戰後勤的科學優化
    “船艙設‘科學彈藥庫’,”林淵掀開防水木門,內部用蜂蠟塗壁,彈藥箱架離地麵三尺,“底層鋪生石灰cao)防潮,每箱彈藥標注‘濕度指數’——用氯化鈷c?)試紙,藍色幹燥,紅色需晾曬。”
    太平公主指著牆角的銅製管道:“這是本宮設計的‘消防水龍’——用牛皮唧筒抽水,通過銅管噴向起火處,比拎水桶快十倍!”
    五、科學旗艦的終極測試
    試航那日,「渾天號」遭遇模擬敵襲。林淵一聲令下,八門火炮依次轟鳴,錐形穿甲彈精準擊穿三百步外的靶船。武三思看著破碎的靶船驚歎:“這比我朝最鋒利的橫刀還厲害!”
    “更厲害的在後麵。”太平公主轉動火控盤,調整仰角後發射開花彈——炮彈在靶船上空爆裂,鋼珠如暴雨般穿透甲板。
    林淵望著燃燒的靶船,對狄仁傑道:“如今戰船兼具‘直射破甲’與‘曲射覆蓋’能力,玄甲會的‘聖火艦隊’怕是難以招架。”
    狄仁傑望著旗艦桅杆上的“科學”大旗,風將旗角吹得獵獵作響:“臨淵可知,你這不是在改裝戰船,是在重塑海戰的規則。”
    六、科學艦隊的文明宣言
    黃昏時分,艦隊在海麵上排出“止戈為武”的陣型。林淵命人在每門火炮刻下小字:炮口向北,隻為護南;科學之火,不焚良善。太平公主望著落日餘暉中的炮群,忽然輕笑:“若海外諸國見我大唐戰船如此,怕是要稱我們‘科學之師’了。”
    “他們該稱‘文明之師’。”狄仁傑整理著腰間的獬豸玉佩,“當科學成為守護文明的盾,而非製造殺戮的矛,才是它真正的價值。”
    海風帶來鹹濕的氣息,卻掩不住戰船甲板上“科學”二字的灼人光芒。林淵知道,這支艦隊承載的不僅是火炮與風帆,更是一個時代用理性與智慧丈量世界的勇氣——無論前方是驚濤駭浪,還是玄甲會的陰謀之火,科學的航船,終將破浪前行。
    第三十四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