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籌備背景與目標:縱橫捭闔的外交帷幄

字數:2294   加入書籤

A+A-


    長安的暮春,空氣中浮動著槐花的甜香,大明宮麟德殿內卻彌漫著肅殺的氣息。武則天將染著丹蔻的指尖按在西域輿圖上,目光掃過群臣:"艦隊三月後啟航,沿途諸國的關隘補給、情報探查,皆需妥善謀劃。狄卿,此重任非你莫屬。"
    狄仁傑長身玉立,緋色官袍上的仙鶴補子在燭光下微微泛金:"臣領旨。然此番下西洋,非比尋常邦交。既需與諸國締結商貿盟約,又要探查玄甲會的陰謀蹤跡,更要為大唐開辟新的勢力版圖。唯有組建一支精通多國事務的外交勁旅,方能不負陛下重托。"
    退朝後,狄仁傑的馬車徑直駛向鴻臚寺。這座掌管外交事務的官署此刻人聲鼎沸,來自波斯、大食的商隊正與譯官們激烈討價還價。他穿過長廊,在堆滿羊皮卷的檔案室駐足,指尖拂過記載著貞觀年間玄奘西行見聞的殘卷——那些關於西域諸國風土人情的描述,或許將成為此次外交行動的重要參考。
    "大人,這是近三年各國朝貢使臣的名錄。"主簿捧著厚厚的冊頁躬身呈上,"其中精通雙語者不過十之二三,且多擅長禮節往來,於情報探查、談判周旋之道知之甚少。"狄仁傑翻開泛黃的紙張,目光停留在龜茲使臣那欄:"此人曾言及海上商路,傳召他明日來見。"
    當夜,狄仁傑在書房內鋪開素絹,狼毫在硯台中飽蘸濃墨。他列出三大核心任務:其一,廣納通曉多國語言、熟稔外交禮儀的人才;其二,係統培訓情報收集與談判技巧;其三,整合大唐現存的海外情報,繪製詳盡的外交戰略圖。燭火搖曳間,案頭逐漸堆起密密麻麻的便簽,從選拔標準到課程設置,每一處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
    三日後,長安朱雀大街的城牆上,新貼的皇榜引來眾人圍觀。"招募通曉胡語、梵語、波斯語之士擅謀略、能言辯者優先"的字樣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鴻臚寺門前排起長隊,既有身著儒衫的書生,也有頭戴氈帽的行商。
    "你既自稱隨商隊去過天竺,可知那爛陀寺的辯經規則?"狄仁傑坐在臨時搭建的考棚內,目光如炬地盯著麵前的灰衣男子。對方擦了擦額角的汗水:"回大人,天竺辯經講究"因明學",需立宗、因、喻三支,若邏輯有誤,便會被駁得啞口無言。"狄仁傑微微頷首,在名冊上畫下記號——此人或許能在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
    選拔持續半月,最終脫穎而出者不過百人。狄仁傑將他們召集至鴻臚寺演武場,望著下方參差不齊的隊伍:"諸位今日入選,並非終點,而是萬裏征程的起點。從明日起,你們將接受前所未有的訓練。"他揮動手臂,仆役們抬出數十箱書籍、地圖和羊皮卷,"這些是我大唐百年來積累的海外見聞,從《大唐西域記》到波斯商人的航海日誌,每一卷都可能成為你們談判桌上的利器。"
    訓練課程的嚴苛超出所有人想象。清晨,學員們要在一個時辰內背誦二十句外語常用語;午後,由禮部侍郎親自教授各國禮儀——大食人行貼麵禮的次數、天竺人雙手合十的高度,稍有差錯便要重來;入夜後,狄仁傑會親自組織沙盤推演,模擬與異國君主的談判場景。
    "假設你們出使古裏,對方以香料稀缺為由抬高價格,該如何應對?"狄仁傑盯著前排的年輕書生。那人思索片刻:"可提及大唐的絲綢、瓷器在西洋供不應求,以物易物,互利共贏。"狄仁傑卻搖頭:"目光短淺!古裏扼守東西商路,真正的籌碼是我們能為其提供軍事保護,抵禦海盜侵擾!"
    情報收集課程同樣別出心裁。狄仁傑請來密探首領,傳授"聽聲辨位察言觀色"之術。學員們被要求在長安東市暗中觀察,記錄不同商隊的交易細節、人員往來。某次演練中,一名學員注意到粟特商人頻繁與波斯使團接觸,順藤摸瓜竟查出玄甲會的蛛絲馬跡——這一發現讓狄仁傑意識到,這批新人的潛力遠超預期。
    與此同時,情報整合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鴻臚寺的文書們日夜趕工,將零散的資料分門別類:地理類記錄著各國的山川地貌、港口分布;風俗類詳細描述不同民族的禁忌、喜好;政治類則梳理出各國的權力架構、勢力紛爭。狄仁傑親自參與編纂,在《西洋諸國概況》的序言中寫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審時度勢,才可縱橫捭闔。"
    當盛夏的蟬鳴響徹長安時,首批外交人才已初具雛形。在最後一次模擬出使中,學員們麵對由鴻臚寺老臣扮演的"異國君主",從容應對各種刁難。有人以大唐的先進曆法折服對方,有人用巧妙的利益交換達成盟約。狄仁傑站在角落,看著這些曾經青澀的麵孔,心中湧起欣慰——這支隊伍,或許真能在萬裏之外為大唐開辟新的天地。
    而此時,在大明宮的禦書房內,武則天展開狄仁傑呈遞的《外交籌備疏》,目光停留在文末的那句話:"臣已鑄好外交之劍,隻待陛下一聲令下,便可斬破西洋迷霧。"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