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金穗破曉:湄公河畔的農業驚鴻

字數:2033   加入書籤

A+A-


    鹹腥的海風漸弱,取而代之的是泥土混合稻穗的清香。林淵站在"渾天號"的了望台上,望遠鏡中,占城腹地的湄公河三角洲如翡翠織就的錦緞鋪展在眼前。蜿蜒的河道切割出星羅棋布的水田,層層疊疊的稻浪在陽光下翻湧,與遠處蒸騰的水霧交織成流動的蜃景。
    "大人!東南方發現異常!"隨船農官陳望之突然抓住欄杆,布滿老繭的手指微微顫抖。順著他的指向,林淵看見數百名占城農夫正赤足浸泡在齊膝深的水田裏,他們手中的稻穗竟比尋常稻株高出半臂,金黃的穀粒沉甸甸地壓彎了稻稈,在風中發出沙沙的脆響。
    當唐使隊伍沿著狹窄的田埂深入時,眼前的景象令眾人屏息。水田裏的稻苗根係如蛛網般盤結,墨綠色的葉片上凝結著晶瑩的露珠,每一株稻穗都綴滿飽滿的穀粒,陽光穿透稻葉的縫隙,在泥水中折射出細碎的金光。正在勞作的老農抬頭,黝黑的臉上綻開笑容,他隨手摘下一穗稻穀,掌心立刻傳來沉甸甸的分量。
    "這是闍耶跋摩陛下培育的新稻種。"隨行的占城通譯掀開棕櫚葉遮陽帽,"三年前,一場洪災淹沒了半數稻田,唯有這片三角洲的稻種奇跡般存活,還結出了更豐碩的穀粒。"陳望之迫不及待地蹲下身,扒開濕潤的泥土,瞳孔猛地收縮——地底的腐殖土呈深褐色,手指揉搓間竟有油脂般的觸感。"這是河泥淤積千年形成的沃土!"他抓起一把泥土湊近鼻尖,"富含腐殖質和礦物質,簡直是種稻的天賜之地!"
    消息迅速傳遍整個使團。太平公主踩著木屐匆匆趕來,繡著金線的襦裙沾滿泥漿也渾然不覺。她拈起一粒稻穀放在掌心,對著陽光仔細端詳:"這穀粒圓潤如珠,色澤透亮,碾出的米必定瑩白如雪。"武三思則饒有興致地觀察田邊的灌溉係統——竹製的水車吱呀轉動,將湄公河水引入縱橫交錯的溝渠,每道田埂都精確地控製著水位。"如此精巧的水利,難怪能抵禦旱澇。"他的手指劃過濕潤的田埂,留下一道深色的痕跡。
    夜幕降臨時,占城王宮的宴會廳裏飄來陣陣米香。闍耶僧伽跋摩三世親自揭開陶製蒸籠,白霧升騰間,晶瑩的米飯泛著珍珠般的光澤,醇厚的米香瞬間充盈整個殿堂。林淵舀起一勺米飯送入口中,溫熱的米粒在齒間彈牙,回甘的香氣在舌尖散開,竟比大唐最上等的貢米還要細膩三分。"此米蒸煮時隻需尋常水量的七成,且熟後不易餿壞。"國王微笑著解釋,"即便烈日暴曬三日,米粒依然柔韌。"
    這個發現令使團振奮不已。陳望之連夜在船艙內搭建臨時實驗室,將占城稻種與大唐本土稻種進行對比。顯微鏡下,占城稻的澱粉顆粒排列緊密且均勻,蛋白質含量比普通稻米高出三成。他又取來三角洲的泥土樣本,經過反複檢測,發現其中的氮、磷、鉀含量是普通土壤的五倍之多,更含有未知的微量元素。
    為驗證稻種的適應性,使團在占城租借了十畝試驗田。陳望之帶領農工們模擬大唐江南的氣候與土壤條件,從翻耕、育秧到插秧,每個環節都嚴格記錄。當稻苗抽出新芽時,他驚喜地發現,即便在排水性較差的黏土中,占城稻依然長勢旺盛,根係如章魚般牢牢抓住泥土。
    更令人驚歎的是稻種的抗逆性。試驗期間恰逢占城暴雨,其他稻種的幼苗紛紛倒伏,唯有占城稻在風雨中屹立不倒。雨過天晴後,葉片上的雨水迅速滑落,竟未出現任何腐爛跡象。陳望之激動地在記錄本上寫道:"此稻耐旱、耐澇、抗倒伏,且生長期僅需百日,若引入大唐,定能大幅提升糧食產量!"
    消息傳回長安,武則天親自下詔:"速取占城稻種百斛,選派農官隨船研習種植之法。"使團為此專門改造了船艙,用幹燥的椰殼和香料包裹稻種,確保長途運輸中不受潮黴變。臨別時,闍耶僧伽跋摩三世贈予唐使一份特殊的禮物——記載著稻種培育過程和種植技術的貝葉經,經文旁還手繪著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形圖與灌溉係統示意圖。
    當艦隊啟程時,占城百姓自發來到河邊送行。他們高舉著裝滿稻種的陶罐,大聲呼喊著祝福的話語。林淵站在船頭,望著漸行漸遠的三角洲,那裏的每一寸土地都飽含著智慧與生命力。他知道,這些來自湄公河畔的金色稻種,即將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書寫新的農業傳奇。而這次發現,也讓他深刻體會到,外交不僅是政治與貿易的往來,更是文明與智慧的交融。
    本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