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一家三口拜訪
字數:4634 加入書籤
不多時,玲玲和徐麗華便準備妥當。玲玲蹦蹦跳跳地下樓,好奇地問道:“爸爸,你知道易傳宗哥哥家在哪兒嗎?”
徐麗華走上前,溫柔地撫摸著小女孩的頭發,輕聲說道:“爸爸媽媽已經打聽清楚了,走吧!”
程前也趕忙拉住女兒的手,笑著說:“走走走,閨女,爸爸媽媽都打聽好了。你知道嗎,你這易傳宗哥哥可是京大畢業的,那可是出了名的筆杆子。
他呀!從小在根據地長大,小小年紀就加入了兒童團,還做過很長時間的地下工作呢?
1946考上大學之後,1949 年畢業的時候又奔赴東邊前線,今年受了傷,剛轉業回來,還不到一個月呢?”
玲玲聽著爸爸講述易傳宗哥哥的經曆,眼睛越睜越大,滿臉欽佩地說道:“爸爸媽媽,易傳宗哥哥好厲害呀!我以後要向他學習,爭取比傳宗哥哥還要厲害。哥哥也在東邊前線,他是不是和易傳宗哥哥在一個部隊呀?”
程前笑容滿麵地說道:“閨女,你哥哥和易傳宗哥哥不在同一個部隊。易傳宗哥哥之前在 38 軍,你哥哥在 40 軍,所以他倆所屬軍隊不同。不過部隊裏人員眾多、流動頻繁,真正能聲名遠揚的,掰指頭都能數得過來,他倆肯定彼此都聽說過。”
徐麗華走上前,趕忙附和道:“對對對,隻要是上過戰場的,不管是你哥哥還是易傳宗哥哥,都特別了不起。其實啊!所有上過戰場的優秀兒郎都很厲害,隻不過你易傳宗哥哥他們在某些方麵更出眾些。”
程前說道:“走吧!上車。”
說著,他迅速打開車門,讓娘倆坐了進去,隨後自己坐進駕駛座,啟動車子說道:“麗華,你看都快五點了,咱們直接去南鑼鼓巷九十五號院,那是易傳宗的住處。”
徐麗華溫柔地回應:“好,咱們直接去傳宗那兒。”
不多時,車子便穩穩停在了南鑼鼓巷95號院門前。
此時,他們正巧碰見一位三十來歲、戴著眼鏡的人。
程前趕忙上前一步,禮貌地問道:“您好,同誌,請問這裏是95號院嗎?”
原來,這位戴眼鏡的正是提前下班的閻埠貴。閻埠貴見他們開著吉普車,一看便知不是普通人,於是回應道:“對,這裏是95號院。請問你們找誰?”
玲玲脆生生地回答:“叔叔,我們找易傳宗哥哥。”
“哦,原來你們找易處長啊!易處長住在東跨院。從這兒進去,東跨院的拱門在中院。走,我帶你們去。”
閻埠貴熱情地說道。
程前趕忙說道:“好,太感謝您了,同誌。”
說著,便掏出煙遞過去。閻埠貴連連擺手,推辭道:“不客氣,不客氣,咱們都是鄰居,應該的,同誌。”
說罷,程前打開車門和後備箱,一家三口準備拿禮物,卻發現東西太多,根本拿不過來。
閻埠貴見狀,趕忙上前說道:“來,我幫你們拿。”
即便四人一起拿,依舊有些吃力。
就在這時,何大清領著傻柱正巧過來。何大清問道:“老閻,這是誰呀?”
閻埠貴笑著回答:“大清下班了,這幾位是來找易傳宗易領導的。”
何大清笑著說道:“原來是找傳宗兄弟的呀!來,傻柱,趕緊幫叔叔阿姨們搬東西,直接送到你傳宗哥住的東跨院去。”
傻柱臉上洋溢著笑容,樂嗬嗬地說道:“爹,行啊!給我傳宗哥送東西,就算再多我也不嫌累。”
說完,何大清和傻柱便一同上前。傻柱和何大清兩人力氣大,眾人齊心協力,很快就搬起了東西。
程前關好車門,跟著他們一同往院子裏走去。
剛來到前院,楊瑞華看到這一幕,好奇地問閻埠貴:“老閻,這都是誰呀?怎麽這麽多人搬著這麽多好東西。”
閻埠貴笑著回答:“瑞華,這幾位是來找傳宗的,我先帶他們去傳宗的東跨院。”
楊瑞華看了看牆上的鬧鍾,已經5點20多分了,便說道:“現在傳宗兄弟還沒下班呢?老嚴你先帶著他們去東跨院,我燒壺水給送過去。”
徐麗華趕忙上前,親切地說道:“謝謝你啊!大姐,真不用麻煩了,我們等一會兒就行。”
她看著楊瑞華隆起的肚子,心想這應該是懷孕了。
楊瑞華麵帶笑容,擺擺手說道:“你們先過去,我隨後就來。這有啥受累的呀!爐子上本來就燒著水壺呢?老閻,傳宗兄弟還沒下班,你先把幾位客人領到東跨院,我從家裏搬幾個凳子過去。”
傻柱連忙說道:“閆嬸,不用啦!我傳宗哥東跨院有個八角亭,裏麵有石頭凳呢?”
說完,便笑嗬嗬地往前走去。
楊瑞華笑容滿麵地回應道:“你這傻柱子,現在石凳多涼啊!這什麽天兒了,哪能讓客人坐石凳呢?”
何大清也笑著附和:“對,就你閻嬸說得對,你瞧瞧你這傻小子。還有你阿姨和你這小妹妹,怎麽能坐冰冷的石凳呢?送完東西,你去咱家拿幾個竹凳子來,好讓你阿姨、還有你妹妹先坐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程前趕忙說道:“不用了,不用這麽麻煩。這小子可不傻,精著呢?相當精明。”
他看著叫傻柱的年輕人,這孩子麵相看著小三十歲,可那清澈、愚蠢的眼神,又讓人覺得仿佛隻有十六七歲,就像個十六七歲的小孩。
程前不禁說道:“大哥,你這小子看著也就十六七歲?”
何大清剛要笑著回答,還沒來得及開口,傻柱就兩步湊到程前跟前,說道:“叔叔,你怎麽知道的?他們都說我看著三十歲了,怎麽可能嘛?你看他們都沒眼光,還是叔叔你有眼光。”
玲玲聽到他這麽一說,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傻柱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地笑著,慌慌張張地說道:“趕緊把東西給我傳宗和送過去。”
說完就往前跑去。其他人見狀,也都撲哧一聲笑了。
楊瑞華笑著說:“喲,傻柱這是臉紅了。”
何大清也笑著解釋道:“這小子長得像我,我們家就這遺傳。不過我家姑娘可漂亮了,隨她媽媽。我還有個姑娘叫雨水,今年8歲了。她長得可比傻柱和我好看多了。別看我倆這模樣,20歲的時候看著像三十多歲,40歲的時候看著還像二三十歲,就跟沒老過似的。”
徐麗華趕忙笑容滿麵地走上前,說道:“大哥,就得有您這樣的好心態,孩子跟著您,都變得這麽開朗。您瞧瞧,現在有些人呐,年輕時看著長相出眾、帥氣十足,可到了四五十歲,就遠比不上您二位啦!”
程前也緊接著走上前,附和道:“對呀!就是這樣。大哥,您這心態真是沒得說。不過呢?這孩子,咱就別老是一口一個傻柱這麽叫著,您當初怎麽給孩子起了這麽個名字呀?老是這麽叫,影響確實不太好,別人一聽,還真以為這孩子傻呢?就算不傻,聽多了也感覺像傻了似的。”
何大清娓娓道來:“大兄弟,我就是個廚子。以前啊,光靠上工那點收入,養不活一家人,所以上工之前,我就蒸些包子,讓孩子拿去賣。
這孩子十一二歲的時候,我讓他去東直門那邊賣包子。結果呀,半路上遇到了一群當兵的。
傻柱這孩子,為了保護包子,一把卷起包子就跑,從南順城街一路狂奔到朝陽門外。後來,他把包子賣給了一個路過的商人,滿心歡喜地回了家,還興高采烈地跟我炫耀呢?
我這一看,他拿回來的錢竟然全是假的!當時我那個氣呀!脫口就說:‘你這個傻柱子呀!’從那以後,街坊鄰裏也都跟著這麽叫,時間一長,這名字就叫開了。”
說著,他不禁歎了一口氣,又接著說道:“我家孩子他媽生我家姑娘時,難產去世了。就剩我帶著這倆孩子,哎……”
徐麗華聽後,感慨地說道:“大哥,您可真不容易啊,一個人帶著倆孩子,還能把他們帶得這麽好,真是位了不起的父親。”
ps:讀者大大們,我已經進行調整,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行。
靜候佳音。
喜歡四合院:轉業街道辦請大家收藏:()四合院:轉業街道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