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和眾人閑聊
字數:5077 加入書籤
直到車轉角,再也看不到程家的車後,秀芝說道:“傳宗,天冷了,咱們回去吧。”傳宗抬手輕輕揉了揉眉眼,應道:“好。”說著,二人便往回走,秀芝與他錯開一步,一同從前院走去。
此時,他們看到楊瑞華夫婦。楊瑞華正端著洗腳水出來,她看到易傳宗和秀芝,說道:“傳宗,客人送走啦?”
易傳宗回應:“送走了,楊大姐。今天多虧你和閻老師了,我不在家,還麻煩你們又是燒水又是端茶的,真是太感謝了。還有你家老大老二,真是好孩子。”
屋裏傳來“傳宗叔,傳宗叔”的聲音,易傳宗大聲說道:“你們趕緊睡,等有空來傳宗叔家玩。”
屋裏回應道:“好的,好的。”
這時,閻埠貴說道:“傳宗啊!外麵冷,趕緊回吧!”
易傳宗連聲道:“好的,閻老師,那我們回去了,明天見。”
幾人又相互客氣了幾句,便繼續往中院走去。
還沒走到中院,就瞧見易中海站在那兒。易中海問道:“傳宗,客人走了?”
易傳宗答:“嗯,客人走了,易叔。天晚了,又冷,您別在院裏一直待著,小心凍感冒了。”
易中海聽了,心中滿是喜悅,暗自想著:傳宗這是關心我呢?其實他一直守在這裏,之前聽閻埠貴他們說易傳宗家來了親戚,而且門口停著一輛吉普車一看就知道來者不凡。
他慶幸自己沒有貿然和易傳宗相認,覺得自己隻是個小小的中級技師工人,與易傳宗來往的那些達官顯貴相比,實在相差甚遠,怕與易傳宗相認會讓他丟人。
但隻是聽到易傳宗和他說幾句話,他都能開心到晚上睡不著,高興上好幾天。
易傳宗見他這樣,又說道:“易叔,您趕緊回吧!天冷了,回去喝杯熱茶,晚上泡泡腳,用熱水泡泡,睡得也舒服。”
秀芝也附和道:“對呀,易叔,趕緊回,我讓嬸給您燒壺熱水泡泡腳,您上一天班,鉗工活兒又那麽累,泡泡腳解解乏。”
易中海忙應道:“哎!行,聽你們的。”
這時,易中海的媳婦說道:“傳宗、秀芝,送完客啦?”
易傳宗回道:“對,送完了。我正跟易叔說呢,晚上讓他泡泡腳解解乏,上一天班挺累的。”
易中海媳婦說:“哎,燒好了,燒好了。”
易傳宗接著說:“回頭我配點泡腳的藥草,讓易叔晚上泡一泡,對身體好。”
易中海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哎呀!不用傳宗,你別那麽破費,你寫個方子,明天讓你嬸去中藥堂抓來就行,不用你費心。”
易傳宗直接接過話茬說道:“這有啥,又花不了幾個錢。明天我弄好後,直接從藥店抓來就行。嬸子您一個女人家,就別跑這一趟了,這點小事,我們年輕人順手就辦了。”
易中海聽了,激動不已,心裏想著:這還沒正式相認呢?親侄子就是不一樣啊!和外人就是有區別,對咱們關愛備至。
易中海目光緊緊鎖住眼前易傳宗的麵容,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這張熟悉的臉,竟與他媽媽有著六七分相似,每一道輪廓、每一個神情,都仿佛是歲月精心複刻的舊時光。
刹那間,易中海的思緒如脫韁之馬,瞬間陷入往昔的回憶之中。那些與傳宗媽媽有關的畫麵,如同電影般在他腦海中一一閃過。
他越端詳易傳宗,心中的喜愛之情便愈發濃烈,那是一種源於血脈親情與往昔深厚情感。
而且,易中海記得,傳宗家的牆上掛著瑜兒的照片。那照片中的瑜兒,或笑或鬧,每一個瞬間都被定格。
易中海凝視著易傳宗,淚水不由自主地從臉頰滑落。
易傳宗其實早就察覺到了這一幕,他滿心疑惑,覺得易中海的舉動實在怪異,為什麽一直死死地盯著自己,仿佛透過自己在看另外一個人。
在易傳宗眼中,易中海那熾熱且飽含複雜情感的目光,讓他有些無所適從。
畢竟,自己隻是原主的身份,而這位長輩如此專注地凝視,總讓他感覺易中海看到的並非是自己,而是記憶中那個與自己麵容有幾分相似的——原主的母親。
易中海媳婦瞬間語無倫次地說道:“哎,謝謝傳宗,你放心,明天晚上殺隻雞,你和秀芝來家裏吃飯。”
易傳宗連忙推辭:“嬸兒,哪能讓您殺雞呀?不用這麽破費。這年代,有好吃的您多給我叔補補,他幹鉗工那麽累,可是家裏的頂梁柱,要是累垮了,這日子可怎麽過呀?”
易傳宗和秀芝你一言我一語,逗得易中海夫婦哈哈大笑。
易中海回過神來,擦了擦眼淚,笑著催促道:“傳宗、秀芝,趕緊回去吧!外麵太冷了,你們站了這麽長時間,肯定都凍透了。這二月底的京城晚上,還是挺冷的。”
易傳宗應道:“哎,叔,我聽您的,走啦!”
說著,他便和秀芝一起朝著拱門處,往東跨院走去。
易中海媳婦也說道:“老易,走吧,我給你燒好水了,泡泡腳,聽傳宗的,晚上泡完腳,保準睡得舒服,咱再倒杯熱茶喝。”
易中海聽到老伴的呼喚,卻像是沒聽見一般,沒有回應,徑直轉身往回走去。
易中海媳婦看著丈夫轉身離去的背影,也沒有追上去搭話,她似乎已經習慣了丈夫這般偶爾的沉默與疏離。
隻是隱隱覺得,易中海最近對她似乎比前段時間更好了些。她不禁暗自琢磨,是不是因為家中來了老家的侄子?雖說還沒正式認親,但侄子來了,可不就像多了個兒子嘛!
她心裏想著那句老話:“侄子門前站,不站不算絕戶漢。”
然而,易中海媳婦並不知道,易中海一直暗自喜歡、默默暗戀的那個人,正是易傳宗的母親。
這份藏在心底多年的感情,如同深埋的種子,在易傳宗出現後,似乎又有了破土而出的跡象,隻是她對此一無所知。
這邊,賈張氏佯裝不經意間聽到易中海夫婦和東跨院那對年輕夫婦的交談,心中暗自惱恨,嘟囔著:“易中海就是個勢利眼,親徒弟不拉攏,淨巴結東跨院的。哼,真是個小人。”
賈東旭臉色一沉,說道:“媽,您說什麽呢?那是我師傅,您可別在背後說他壞話。我現在還在他手底下學手藝呢?您這樣說,以後我怎麽跟他相處?”
秦淮茹也勸道:“媽,東旭說得對。東旭還得跟易師傅好好學學手藝呢?您要是把他得罪了,他不教東旭了,咱們可怎麽辦呀?”
賈張氏一聽,覺得有理,便沒再吭聲。
賈東旭平日裏雖有些小氣,還愛占些小便宜,但他生就一張國字臉,在那個年代,算是頗為標準的長相,頗受長輩們的喜愛。
而且,他人品尚可,隻是過於聽賈張氏的話。畢竟父親去世得早,他從小心疼母親,深知若自己不拜易中海為師,在這四合院裏,母親得罪了不少人,日子怕是不好過。
總體而言,四合院裏的住戶對賈東旭倒也沒什麽太大意見,他為人處事還算明白。
然而,賈東旭和賈張氏這娘倆,在為人處事上,心裏打得最精明的算盤,就是衝著易中海去的。
他們心裏清楚,易中海兩口子沒有孩子,且易中海退休後有不菲的工資,平日裏又不舍得吃穿,攢下不少錢財。
他們想著,等易中海老了,自己這邊隻需稍微出個人照顧一下,到最後便能順理成章地落下易中海的兩間房子和他的積蓄。不得不說,賈東旭在這方麵,倒是顯得頗為“聰明”。
賈東旭一臉認真地對賈張氏說道:“媽,以後在院子裏可別跟我師傅對著幹,得聽我師傅的話,也千萬別在背後說他閑話。隻有這樣,師傅教我手藝才會更上心。”
賈張氏卻直接打斷他,滿不在乎地說:“兒呀!以後你就在你師傅麵前做個孝順徒弟,讓他覺得你能給他養老。
媽呢?就占點小便宜,就算得罪他,他又能把我怎樣?不過,東跨院那個姓易的小子,雖說和易中海沒什麽血緣關係,但那老家夥是不是看上那小子了?
人家可是街道辦領導,又年輕,還認識那麽多大領導。易中海會不會指望東跨院那小子給他養老啊?畢竟人家東跨院可不缺錢。”
賈東旭趕忙解釋道:“媽,不會的。誰願意往家裏請兩個老人養著呀?人家東跨院那兩口子本身就沒負擔爸媽,怎麽會再請個老人來管著自己呢?
而且您看,東跨院那小子娶的媳婦,長得不僅好看,還一副國泰民安的麵相,在百貨大樓上班,那媳婦娘家可是副軍長家的千金。
這小子自己也立了不少功,又是領導,我可打聽過,光他工資就一百多,再加上各種補助,錢根本花不完。
我覺得師傅易中海呀!應該是想找個靠山。他不光總和東跨院那小子聊天,還經常和派出所和郵局的人在外麵稱兄道弟、聚會呢?
他對這類有頭有臉的人向來很關注,不然他在街道辦和廠裏怎麽會有那麽多人維護他呢?
所以,咱們在後麵,您看您在院裏怎麽撒潑、占便宜,別人看在我是易中海徒弟的份上,都會對咱網開一麵,不會太計較。而且隻要易中海稍微偏袒咱們一兩句,院子裏的人都是軋鋼廠的,肯定不會和您過多計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