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程家三口談心3
字數:4636 加入書籤
程玲玲接著又說道:“爸爸,以後我要是找對象,絕對不找這種家庭的。李阿姨還說呢?找對象得打聽清楚雙方父母的性格,還有兩個家庭的人員情況,看看是不是事兒多,講不講理。
她就是因為沒打聽清楚,所以才吃了這方麵的虧。
所以她跟我說:‘玲玲啊!你以後找對象,一定要讓你媽媽幫著打聽男方父母以及他家其他人的脾性,都得打聽仔細了。
要不然結婚後兩眼一抹黑,要是發現公公婆婆難纏,以後的日子可就難過了。要是碰到個男生什麽都聽他爸媽的,那你以後的日子就隻能在苦水裏泡著了。’”
徐麗華連忙點頭:“對對對,你李阿姨這話可說對了。玲玲,你到時候找對象,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我們幫你調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像你李阿姨說的那樣。要是發現有這類問題,一定要及時止損。”
程前也跟著說道:“對,到時候爸爸媽媽肯定給你打聽清楚。嫁姑娘和娶兒媳婦可不一樣,娶兒媳婦要是不行還能慢慢教,可咱們閨女要是嫁到別人家吃苦受罪,那可不行。”
程玲玲又說道:“而且還要看看對方家庭有沒有複雜的婚姻情況。像陳叔叔家,前妻是童養媳,聽李阿姨說離婚不離家,家裏還有倆兒子倆姑娘。
第二任妻子也嫁人了,不過沒有陳叔叔官職高,她們都讓孩子找陳叔叔要東西、要錢。其實陳叔叔的錢不光要養這兩家的孩子,還得養著父母,以及父母家哥哥弟弟的孩子上學,都得陳叔叔掏錢。
我聽李阿姨講,以前她心疼陳叔叔,直接從娘家拿錢,大錢小錢都給,要 100 就給 150 甚至 200,從來沒有小氣過。
可自從他們找事之後,李阿姨就再也不給了。以前李阿姨覺得花錢買個清淨,想著花了錢他們就不會為難自己。哎,誰知道錢也不管用,不管用就幹脆不給了。”
程前附和道:“對對對,其實老陳的錢養幾個孩子本來還湊合,但是他家族太大了,什麽都得他補貼。你李阿姨這些年確實沒少往裏倒貼錢。家族大了,什麽樣的人都有,你李阿姨又受不了委屈。”
程玲玲氣憤地說:“我李阿姨憑什麽要吃虧呀?他們都不懂得尊重人,既然對李阿姨不好,憑什麽還花李阿姨的錢?而且我聽李阿姨說,陳叔叔根本存不下錢,不是被各種開銷占去,就是要養那麽多孩子。”
徐麗華說道:“你陳叔叔家,前妻那兒有倆兒倆女,二婚妻子那邊又有仨兒。你看看這都多少孩子了?再加上你李阿姨又生了仨兒一女。
加起來八個兒、仨女孩,十一個孩子,二十來歲,十幾歲的,正是能吃的時候,十幾歲的孩子長身體,飯量可大了,真能把家裏吃窮。你就可想而知你陳叔叔家家族有多大了。”
程前也附和著說:“對對對,你陳叔叔家家族確實大。我聽說你陳奶奶生了 10 個孩子,9個男孩,3個女孩,而且都好好地活下來了。還不算那些堂兄弟之類的。他家以前是農村的,家裏窮,你陳叔叔就是因為吃不飽飯才跟著部隊走的。”
程玲玲感慨道:“他家孩子這麽多,真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啊!”
程玲玲一聽爸爸媽媽說起陳叔叔家光陳叔叔就有11個孩子,不禁說道:“爸爸媽媽,幸虧你們沒像陳叔叔那麽能生。這十幾個孩子,兩張飯桌都圍不下呀!而且開一個罐頭,估計都不夠分的呢?”
徐麗華打趣道:“要是咱們家有11個孩子,玲玲你就是最小的那個,啥都搶不過別人。光吃飯就得天天蒸一大鍋饅頭,煮一大鍋湯,不然每人舀一碗都不夠呢?”
程玲玲一聽爸爸媽媽說起陳叔叔家光陳叔叔就有11個孩子,不禁說道:“爸爸媽媽,幸虧你們沒像陳叔叔那麽能生。這十幾個孩子,兩張飯桌都圍不下呀。而且開一個罐頭,估計都不夠分的呢?”
程前也附和著說:“對對對,咱們可不能生那麽多,生太多真讓人發愁。別說給孩子們結婚、置辦房子了,光是養活他們,咱們都負擔不起。不得不承認,你陳叔叔家的子嗣可真多啊!”
程玲玲一聽,趕忙說道:“我李阿姨整天都快煩死了,她總說,家裏爺幾個跟豬似的,特別能吃,還不幹活。
現在我李阿姨都隻買二和麵、三合麵的饅頭,做菜也都是蒸菜、燉菜,從來沒炒過菜。
上次咱們家炒菜,給李阿姨送了份辣子雞,她就說,都多少年沒炒過菜了,每次做飯都是一大盆,像一個大冬瓜、幾個大白菜加上粉條,一人盛一碗,大家就呼嚕呼嚕地吃。她還說,炒點菜根本不夠這幾個人夾的。”
程前笑著說:“玲玲,咱們不說你陳叔叔家了,他家子嗣旺盛,就是辛苦老陳養孩子了。等孩子長大了,老陳就輕鬆了。以後要是遇到困難,一個孩子給他一把米,就夠老陳兩口子吃的了。”
程玲玲聽到後,說道:“爸爸,你說的有道理。但前提是孩子得孝順,而且得先能顧好自己,才有能力去幫襯父母呀!生孩子可不能光管吃管喝就行,還得注重教育。
我聽陳建國說,陳叔叔前妻的四個孩子,有的上學,有的沒上學。陳叔叔非要讓他們上學,還給家裏寄學費,可他們拿著錢卻不讓孩子上學。
所以那幾個孩子,要不就在家種地,要不就嫁人了。陳叔叔前妻的兩個女兒都嫁到村裏了,陳叔叔把老二帶了出來,老二是男孩,送去當兵了。不然啊,前妻這房的四個孩子,全被前妻耽誤了。怪不得陳叔叔說那是包辦婚姻,包辦婚姻的人沒見識,對孩子教育也不重視。”
徐麗華說道:“玲玲,你這麽想是對的。她是童養媳,沒什麽文化。你陳叔叔和她離婚了,雖然離婚不離家,我也挺同情她,但不能這麽對待孩子的教育。
小孩子必須上學,不然怎麽知道工廠招工的信息?就算知道招工消息,考試、麵試過不去,不識字,也沒法上班呀!”
程前急忙接過話來說:“老陳的前妻,那個童養媳,可能覺得老陳甩了她,就想把幾個孩子捏在手心,好有人照顧她。而且老陳家兄弟姊妹多,她肯定是怕別人瞧不起,所以把孩子留在身邊。”
程玲玲聽了爸爸的話,心裏不高興的說:“怕別人瞧不起,更得讓孩子上學有出息啊!這樣才能叫別人看得起,也能證明她就算離了陳叔叔,也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出色,讓陳叔叔不後悔離開她。她現在這樣,別人肯定會說陳叔叔離開她是對的,不然幾個孩子都得被她毀了。”
程前說道:“我想說,一個人的見識可不是讀書和不讀書都一樣的道理。就像你陳叔叔的父母,他們那個年代讀書的人很少,可人家孩子生得多,還供你陳叔叔讀書了。
你陳叔叔要是不讀書,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走得這麽高、這麽遠嗎?所以說,見識這東西,雖然讀書能讓人站得高、看得遠,有大局觀,但有些人即便沒讀過書,情商和智商也很高。
我就盼著你秀芝姐是這種人。要是她就算沒讀過書,卻有大局觀,情商智商又高,那她和傳宗就能長久地走下去。要是本身沒讀過書,又沒有大局觀,整天自己內耗,那他們肯定走不長遠。”
說著說著就到家了,程前停下車,說道:“麗華,玲玲,到家了,下車吧!”
“這麽快就到家了?”
玲玲心裏想著,還沒跟爸爸媽媽聊夠呢?
接著說道:“爸爸媽媽,我不看好傳宗哥和秀芝姐,我覺得他們倆過不長。倒不是因為張麗姐的原因,就算沒有張麗姐,也會有陳麗、李麗、王麗這些女孩。他們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人,生活條件不同,教育背景不一樣,在人情世故方麵的認知也有差異,怎麽能長久呢?”
徐麗華下車後對玲玲說:“玲玲,你不能這麽說。你第一次見秀芝姐,能看出她是什麽樣的人嗎?人得經常接觸,才能知道對方是不是裝出來的。就算裝一輩子,那也算是一種本事。但就怕裝不了一輩子,所以不能見一麵就給人下定義,這樣對別人不公平。”
程前也上前一步,對著程玲玲說道:“玲玲,聽媽媽的話,這也是爸爸想跟你說的。看人不能隻看表麵,也不能光聽別人怎麽說,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會,通過看一個人辦事,才能看清他的品格和性格。
要是光道聽途說,哪還有公平可言呢?你本來就對她有意見,再聽些傳言,隻會意見更大,對吧?而且我跟你說,對傳宗哥,你隻能有兄妹之情,不能有其他想法。”
程前嚴肅地看著程玲玲。
徐麗華說道:“老程,你看你說的。孩子對傳宗肯定是兄妹之情,哪會有別的什麽感情。”
其實,程前和徐麗華心裏明白,他們察覺到玲玲對易傳宗有了不一樣的心思,想直接把這種苗頭壓下去。
程前接著對程玲玲,說:“爸爸這是防患於未然,玲玲,你明白爸爸的意思嗎?你傳宗哥比你大,而且你們倆生活的環境不同。就算秀芝姐和傳宗哥離婚了,你倆也不可能在一起。”
程玲玲生氣地說:“為什麽呀?傳宗哥和她離婚了,為什麽我們就不能在一起呢?爸爸,你這麽說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