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弟子不必不如師
字數:4221 加入書籤
豫都城外,流長溪石橋舊址。
今日豫都城全城百姓聚集於此,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此時正在進行祭祀河神的儀式。
由寧府出錢出力打造的高台之上,顧木生身穿一襲青衫長褂,頭別玉簪,腰掛玉牌,雙手拈香,神色肅然,麵朝小溪站立。
在顧木生的對麵。擺放有一張貢桌,一尊青鼎。
貢桌青鼎的擺放位置,以及貢桌上擺放的貢品極其講究。
貢桌在前,青鼎在後,其次是顧木生。
貢桌上的貢品分上中下三層。
這第一層由主家寧府準備,為豬牛羊三畜。
中間一層由豫都城城主府準備,為雞鴨鵝三禽。
這最後一層則是由全城百姓拚湊而來,多是些當季瓜果,自釀酒水,雞蛋幹糧。
顧木生點燃手中水香,一步一行禮,緩緩來到那尊青鼎麵前。
上香叩首。
“今日我豫都城欲重建此橋,為的是全城百姓生計大事,鬥膽在您頭上‘動土’,還請您大人有大量,準許我等行此冒犯之事。”
“望河神老爺準許。”
此話一出,青鼎中的原本奄奄一息的水香開始劇烈燃燒,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向下燃去。一時間煙霧繚繞,籠罩整座祭台。
這等景象,恰恰說明掌管這條河的河神準許了豫都城百姓的請求,同意他們在自己的頭上“動土”,在此修建渡橋。
台下百姓無一不拍手叫好。
見狀,顧木生繼續道。
“今日河神老爺之大恩大德,我豫都城百姓沒齒難忘。今日得您之庇佑,他日我豫都城百姓定當結草銜環。”
“多謝河神大老爺。”
台下豫都城百姓紛紛下跪,齊聲道:“多謝河神大老爺。”
祭祀河神儀式結束,顧木生草草離場,直奔學塾而去。
台下大多百姓也紛紛離去,趕著去忙地裏的農活兒。隻有寥寥幾人留下,繼續觀禮。
根據豫都城的習俗,凡開工動土之前都要點炮仗。放炮仗,為的是驅邪避凶。用炮仗聲將附近邪祟驅趕得遠遠的,以此來保護幹活兒之人的安全,以免因為邪祟鬧出人命,人心惶惶。
雖說有杜渭北坐鎮豫都城,幾乎不可能會有小鬼兒不長眼來這裏搗亂。
但經過寧容鈞、顧木生與杜渭北商議後,還是決定要放炮仗。
這終究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好隨便落下。
況且放炮仗能夠安撫人心,能使建橋更順利些。
再說了,寧府出錢出力,不就是為了掙個美名。不管說什麽,今兒都得讓寧府把麵子掙足了。
都得讓豫都城百姓心裏頭明白,這座橋是寧府出錢造的。
如此一來,點炮仗這個活兒自然就落到了寧塵的頭上。
寧塵一身紅袍,頭戴雪白抹額,緩緩登台,在眾人注視下,點燃炮仗。
在劈裏啪啦,連續不斷的炮仗聲中大喊道:“禮成!”
台下眾人拍手叫好,寧塵向台下看去,帶頭拍手叫好之人,竟是昨日故意作死的任老爺。
但今日一看,任老爺儼然成了寧府的頭號狗腿子。
……
豫都城城南,學塾後院竹林。
一少年身穿一襲勝雪白衣,端坐於涼亭之中,手拈棋子,正在緩緩打譜。
石桌之上,棋盤之外,還放有一泛黃棋譜。
棋譜名為,攻守易形。
落款,方寸。
顧木生尋著林間小道,來到涼亭內,坐到白衣少年對麵。
白衣少年心思全在棋盤之上,沒有抬頭,沒有問好,沒有行禮。
心無旁騖。
顧木生似乎早就習慣了白衣少年的作風,毫不挑理。滿眼寵溺,眼中再無他物,全是自己的這位得意學生。
他坐在白衣少年對麵,手持黑子,緩緩落子。
白衣少年一邊落子,一邊開口問道:“先生忙完了?”
“忙完了,還算順利。”
白衣少年開口又問道:“先生喚我來此,不知所為何事?”
“哦?”
白衣少年微笑道:“昨日散學之時,先生特地將我留下,為我講述了菩提祖師為大聖傳道授業的故事。”
“講完故事後,先生又特意提到,今日忙完祭祀之事後想要下棋。”
“這難道不是先生在提醒我,今日先生忙完事之後想與我手談一局嗎?”
顧木生眼中欣賞更加濃鬱。
二人落子不停,顧木生淡笑道:“你爺爺有福氣啊。兩個孫子都這般與眾不同,一個七竅玲瓏心,一個心智深不可測。”
顧木生開口問道:“你覺得你棋藝如何?”
白衣少年毫不客氣道:“祖父之上,與先生難分高低。”
顧木生又問道:“那你覺得你學問如何?”
學海無涯,學生學識尚淺,自然不如先生。”
“顧木生手掌搭在棋譜上,手指輕輕摩挲泛黃紙張,淡淡道:“這棋譜《攻守易形》,乃當世第一棋譜。上所記載的棋局,乃是昔日棋聖方寸與其餘十位棋道大師的巔峰之戰。”
“這前九局,棋聖方寸均是兵不血刃的戰勝了對方。可這第十局,是棋聖方寸與其弟子,今日棋聖沈易明的師徒之戰。”
“前百手,二人戰得難舍難分,不相上下。從第一百五十手起,方寸漸漸占據上風。就在世人認為此戰方寸定能拿下沈易明之時,可在第二百手之後,二人攻受易形,方寸節節敗退。”
“最後在微末之間,方寸惜敗給了自己的弟子。”
“此戰之後,方寸緩緩起身,麵向眾人,爽朗大笑。拍著自己那看似友協木訥的弟子的肩膀,說出了那句至理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不論棋道如何,儒道怎樣。道理總是一樣的。”
“今日你學問不如我,那是我占了年紀的便宜。日後學問,你是否高於我,那要看你自身的修行造化。”
“切記,不可妄自菲薄。”
白衣少年手中棋子掉落,聲音清脆,響徹竹林,響徹天地,響徹少年心湖。
少年驀然起身,躬身作揖道:“弟子寧濡,在此拜謝先生教誨。承蒙先生不棄,願收我為弟子。今日先生之教誨,日後之寧濡莫死難忘。”
顧木生緩緩起身,神色肅然,作揖還禮。
喜歡我天生三道神紋請大家收藏:()我天生三道神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