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何家七小子

字數:5814   加入書籤

A+A-


    【係列任務[我的領地]·二】:成功舉行三次活動參與人數至少300人)。
    【任務完成度】:23
    太曆元年2173年7月27日,周日,天氣陰。
    夏日難得不見烈陽,空氣卻悶得像一團濕棉花。
    黏在皮膚上,沉甸甸地壓著胸口。
    今天這最後一場三百人的活動若是順利,係列任務就能畫上句號。
    陳明心裏盤算著,目光掠過眼前這片逐漸變得擁擠的場地。
    他牽著球球的小手,身後跟著大柱、小柱。
    還有寸步不離的小秘書阿錦。
    一行人穿過閑暇一條街,走向深處的雜耍戲班區域。
    這地方如今已不是從前那片光禿禿的露天場,一個巨大的表演帳篷拔地而起。
    將內裏的乾坤遮得嚴嚴實實。
    入口處搭著簡易棚子,充當售票口和檢票口,旁邊的牌子寫得清楚:
    【憑景園當日門票可免費觀看三場,每場十輪,超出部分需另購票。】
    今天是雜耍戲班修整後的首演,宣傳單早就放出風聲。
    洽寧舞獅團和晨曦馬戲團將輪番登場,之後三天一輪換。
    周末加上陰天,少了酷暑的威脅。
    閑暇歡樂景園的人氣比往日更旺。
    空氣裏彌漫著青草被踩踏後的澀味、潮濕泥土的腥氣。
    還有一種無形的、屬於期待的嗡嗡聲在人群中擴散。
    不少遊客顯然是衝著新節目來的。
    “晨曦馬戲團”和“洽寧舞獅雜技團”入駐的消息,早已在清水縣悄悄傳開。
    陳明之前撒下的[小範圍鄉下集市橫幅宣傳卡]和[過路舞王起步卡]仍在持續發酵。
    前者剛續了一個月,每天3點歡樂值的投入。
    對比現在每日近百點的歡樂值收益。
    性價比相當可觀。
    上午九點剛過,雜耍戲班帳篷內已是人聲鼎沸。
    巨大的扇形石階座位區,烏泱泱坐了將近一半。
    黑壓壓的人頭攢動,粗略一估,三百人的指標已近在眼前。
    對於一個剛“複活”的場地,這上座率堪稱火爆。
    前排的好位置,早被帶著孩子的家長和愛熱鬧的年輕人搶占一空。
    陳明和阿錦選了觀眾席側後方一個相對清淨的角落站定。
    他今天穿得隨意,淺色休閑襯衫的袖子卷到手肘,雙手插在褲兜裏。
    神情看似放鬆,目光卻不動聲色地掃過人群。
    他甚至看到了那位公交車司機老郭!
    最終陳明的視角落在空曠的舞台中央。
    “啊?直播開始了嗎?”
    阿錦捧著一杯特色食堂出品的冰鎮酸梅湯,吸管時不時發出輕微的滋滋聲。
    還特意看了看懸停在半空中的直播球。
    雜耍戲班首次開業,將直播一天。
    直播間名字依舊是【閑暇歡樂景園重建日記】。
    在入口就說明今天會對舞台進行直播,不會波及到觀眾。
    同時七個平台同步直播。
    後續不會再直播,轉而去釣場。
    特色食堂雖說目前隻有菜姨掌勺,加上趙倩倩和另外三個幫工。
    應對當前客流還算從容。
    畢竟多數遊客是本地人,憑票可自由出入景園,大大減輕了用餐高峰的壓力。
    隻有外地客、釣魚佬和不差錢的主兒會選擇在此就餐。
    不過招聘新的廚師也是迫在眉睫了。
    畢竟看目前這個發展,吸引更多的外地客人也是早晚的事兒。
    最近食堂還增設了飲料和小吃窗口,阿錦和大柱小柱手裏的零嘴飲品便是那兒的產物。
    此刻阿錦那雙亮晶晶的大眼睛好奇地四處打量,像個初入大觀園的孩子。
    球球則乖巧地被陳明牽著。
    一大一小,步伐出奇地一致。
    大柱和小柱分立兩側。
    手裏也沒閑著,薯片汽水,裝備齊全。
    “老板,我還沒看過人類的舞獅呢!”
    阿錦湊近陳明,聲音壓得低低的。
    帶著掩不住的好奇和期待。
    她雖不懂雜耍門道卻也敏銳地察覺到空氣中,洽寧舞獅團和晨曦馬戲團之間那股若有似無的較勁意味。
    “急什麽,馬上就知道了”
    “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遛遛”
    “再說,我給他們配的那套‘家夥’”
    “要是還鎮不住場子,那可就真說不過去了”
    陳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他指的是後台那套升級版的環形大屏幕和虛擬投影設備。
    這幾天,何叔和劉芒班主兩邊的人都在加緊熟悉新玩意兒。
    聽說劉芒那邊幾個年輕團員,對著虛擬投影儀搗鼓了大半夜。
    興奮得差點忘了第二天要登台。
    帳篷內喧鬧聲一浪高過一浪。
    隱藏的空調係統開始悄然運作,絲絲涼風送入,驅散了不少悶熱。
    感受著溫度的變化。
    有些孩子愈發坐不住,在石階過道間小跑嬉鬧。
    很快就被自家家長低聲嗬斥著拽回座位。
    “老板,他們哪個先上啊?是舞獅子的還是那個……馬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阿錦踮著腳尖,努力想看清舞台側後方的動靜,吸管在嘴裏攪動著所剩無幾的酸梅湯。
    “按排班表,應該是何叔帶的何家班先暖場”
    陳明抬腕看了眼手機時間,目光投向舞台側麵候場的方向。
    何家班,這個名字對陳明而言,意味著一段特殊的過往。
    它曾是陳氏孤兒院孩子們可能的出路之一。
    院裏的孩子長到三歲,老師便會開始留意他們的興趣和天賦。
    若有合適的苗子,便會被推薦給何家班。
    雜耍這行,入門越早越好,三歲啟蒙,五歲最佳。
    這也是為何許多雜耍班子裏總少不了孩童身影的原因。
    他們吃的,也是一碗青春飯。
    “來了”
    陳明話音剛落,七個半大孩子便依次跑上了舞台。
    暖場嘛。
    兩位班主一合計,正好讓何家班這群小的練練膽。
    七個孩子都姓陳。
    從陳老大到陳老七,最大的不過十一二歲,最小的才七八歲光景。
    他們稚氣未脫,身形還略顯單薄,但一站上台,眼神卻透著一股超出年齡的認真勁兒。
    率先出場的是陳老二。
    一套單車雜耍。
    隻見他腳踩獨輪車,身姿輕盈,時而繞場飛馳,時而定點表演。
    小小的身影在台上靈活穿梭,引得台下陣陣掌聲。
    緊接著是陳老三的頂碗,七八個瓷碗在他手中上下翻飛。
    看得人眼花繚亂,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摔個粉碎,然而他卻穩穩當當。
    碗疊得越來越高,最終在頭頂穩如泰山。
    陳老四和陳老五合作走鋼絲。
    兩人一前一後,步伐穩健,細細的鋼絲在他們腳下仿佛如履平地。
    不時還表演一些花式動作,看得觀眾們屏息凝神。
    孩子們的基本功紮實,表演雖略顯稚嫩,卻也贏得了滿堂喝彩。
    觀眾們大多是抱著包容和鼓勵的心態,掌聲和叫好聲此起彼伏。
    尤其是一些帶著孩子的家長,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時指著台上給自家孩子講解。
    阿錦也看得入了迷,眼睛一眨不眨。
    不時發出驚歎聲,連手裏的酸梅湯都忘了喝。
    球球則乖巧地靠在陳明身邊。
    小腦袋隨著台上孩子們的動作左右搖晃,看得津津有味。
    大柱和小柱也看得認真,不時交頭接耳。
    小聲議論著台上哪個哥哥姐姐的動作更厲害。
    喜歡地皮繼承:請叫我天景之主!請大家收藏:()地皮繼承:請叫我天景之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