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考驗和田螺者

字數:3470   加入書籤

A+A-


    氣氛再次陷入僵局。阿錦在一旁,一直沒說話,她隻是蹲下身,從水塘邊捧起一汪水,仔細地觀察著,又撚起一點岸邊的泥土,放在鼻尖輕嗅。
    忽然,她開口道“楊大爺,您這塘裏的金魚藻,是不是生病了?”
    獨臂楊猛地抬起頭,目光如電,射向阿錦。
    阿錦並不畏懼,她指著水下幾片葉子微微發黃的水草,用一種非常專業的語氣說道“您看,正常的金魚藻,葉片是翠綠色,輪生,邊緣有小鋸齒。但您這幾株,葉片尖端出現黃化和卷曲,這不是缺光,也不是營養不足。我剛才聞了泥土,有一股極淡的硫化物味道。如果我沒猜錯,您這口塘的地下泉眼,水體礦物質成分最近是不是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導致水體酸堿度向弱酸性偏移,抑製了藻類對鐵元素的吸收?”
    獨臂楊徹底愣住了。他看著這個文靜秀氣的年輕姑娘,就像在看一個怪物。他確實發現最近塘裏的水草長勢不好,幾條老魚也變得不愛動彈,但他隻當是時節變化,完全沒往這麽深的地方想。
    “你……你怎麽知道?”
    阿錦推了推鼻梁上並不存在的眼鏡,這是她進入專業狀態時的習慣動作“我大學的畢業論文,研究的就是本地河底泥的精怪……哦不,是菌群落生態。您這口塘,底泥和水體環境,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幾近完美的‘貧營養化穩態生態樣本’,任何一點微小的外部變量,都會在生物指標上體現出來。”
    獨臂楊聽不懂什麽“菌群落”、“穩態樣本”,但他聽懂了“生病”和“原因”。他守了這口塘半輩子,把裏麵的每一根草,每一條魚,都看作自己的孩子。
    陳明看著這一幕,心中暗自點頭。他知道,突破口,找到了。他沒有用金錢去砸,沒有用大道理去勸,而是用最純粹的專業和真誠,觸動了這位老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獨…臂楊沉默了很久,院子裏隻聽得到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他站起身,獨臂將編了一半的漁網收好,轉身朝屋裏走去,丟下一句硬邦邦的話。
    “懂的不少。想學,就先把我這塘裏的草治好。治不好,就給我滾蛋。”
    房門“吱呀”一聲關上了,留下陳明、阿錦和李強三人麵麵相覷。李強苦笑了一下“這老家夥,總算是鬆口了。”
    陳明卻笑了。他看著阿錦,眼神裏充滿了信任和鼓勵。“阿錦,我們的‘兵營’,能不能建成,就看你的了。”
    阿錦的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這不僅僅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讓她將所有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最好的舞台。
    獨臂楊的考驗,比想象中要棘手得多。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關乎“道”的難題。阿錦很快就拿出了解決方案向水體中定向投放一種可以鼇合過量硫化物、並緩慢釋放鐵離子的特殊黏土礦物,再配合培育一種特定的藍綠藻,以調節水的酸堿度。
    方案很完美,科學、精準、高效。陳明立刻動用資源,從省城一家專業的實驗室裏,定製了最高純度的黏土礦物。
    然而,當他們把裝著白色粉末的瓶子和一試管墨綠色的藻液,擺在獨臂楊麵前時,這位老人隻是瞥了一眼,就吐出了兩個字“不行。”
    “為什麽?”阿錦急了,“楊大爺,從數據模型來看,這是副作用最小的辦法!”
    “我這塘裏,不放這些城裏來的怪東西。”獨臂楊的態度,頑固得像一塊花崗岩,“我說了,水是靠養的,不是靠治的。你們用這些藥粉、藥水,今天治好了草,明天呢?水裏的魚,吃了這些東西,還是原來的味道嗎?水裏的泥,沾了這些東西,還是原來的泥嗎?”
    他指著院角的一堆東西,那是幾隻爛掉的竹筐,裏麵裝著一些發黑的、帶著腥臭味的螺螄殼和爛掉的水草。“要治,就用這塘裏本就有的東西去治。”
    這一下,把阿錦徹底難住了。用塘裏本就有的東西,去解決塘裏本身的問題?這在生態學上,近乎一個悖論。她所有的現代科學知識,在老人這種近乎玄學的“自然之道”麵前,仿佛都失效了。
    接下來的幾天,氣氛變得有些壓抑。阿錦把自己關在車裏,對著電腦一遍遍地演算,試圖找到一個不借助“外力”的解決方案,但屢屢失敗。李強在一旁唉聲歎氣,覺得這老頭子簡直是在故意刁難。
    隻有陳明,似乎一點也不著急。他沒有去催阿錦,也沒有再去跟獨臂楊理論。他每天做的,就是搬個小馬紮,坐在獨臂楊不遠處,看他用一隻手,極其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
    老人編漁網,陳明就看著;老人打理菜地,陳明就看著;老人用一把破舊的鐮刀,一點點地清理塘邊的雜草,陳明也靜靜地看著。他不說話,不打擾,就像一個影子。
    獨臂楊起初對他不理不睬,但時間久了,那份被注視的感覺,還是讓他有些不自在。終於有一天下午,他正在用一把小小的刻刀,修理一根船槳上的倒刺,陳明忽然開口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楊大爺,您這刀法,真穩。”
    獨臂楊手一頓,哼了一聲“一隻手吃飯,一隻手幹活,練了幾十年,能不穩嗎?”
    “我以前也練過一陣雕刻。”陳明從地上撿起一小塊木頭,不知從哪兒也摸出一把小小的折疊刀,學著老人的樣子,慢慢地削了起來,“我師父告訴我,下刀之前,心裏得先有那件東西的樣子。心要是亂了,刀就一定會歪。”
    他的動作很慢,甚至有些笨拙,但他的眼神,卻和獨臂楊一樣,專注而寧靜。
    獨臂楊第一次,正眼開始打量這個年輕人。他發現陳明身上,沒有那些城裏老板的浮躁和精明,反而有一種沉得下心的氣度。
    兩人沒再說話,一下午的時間,就在這一刀一刀的削刻中,靜靜地流淌過去。
    傍晚,阿錦一臉疲憊地從車裏下來,手裏拿著一張新的草圖,臉上卻帶著一絲興奮。她找到了陳明,有些激動地說“陳總,我想到了!一個笨辦法,但也許……可行!”
    她把草圖攤開,上麵畫的,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循環鏈。
    “楊大爺說得對,不能用外來的東西。但我們可以利用塘裏現有的生物,創造一個新的‘微循環’!”阿錦的眼睛在發光,“您看,塘邊不是有很多那種黑殼螺嗎?這種螺,能富集水體裏的硫化物。而那種小雜魚,‘麥穗魚’,又特別喜歡吃這種螺的幼螺。我們隻要把那些生病的金魚藻,移植到這片隔離區,然後大量投放麥穗魚,再控製好螺的數量……”
    喜歡地皮繼承請叫我天景之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地皮繼承請叫我天景之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