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再次回城

字數:5405   加入書籤

A+A-


    1970年代江南省城一種特殊現象,因化肥並不普及,耕作都是靠農家肥,每到春耕和雙搶季節,就會有農民在深夜到靠近江邊的公共廁所掏肥。
    負責管理這些公共廁所的市環衛處,平時靠賣肥到農場收取一些費用做職工福利。
    為保護廁所肥料不被偷,環衛處經常會跟進城掏肥的農民發生衝突。
    吳隊長講讓蕭長民和劉正茂回家所謂看公廁,其實就是讓這兩人回省城偵查廁所位置,他準備帶社員進城掏肥。
    古大隊長有多次帶人進城掏肥的經驗,還跟環衛處的人發生過衝突,為了生產隊的糧食高產,古大隊長當場同意吳隊長派知青回城偵察公廁位置。
    “劉正茂、蕭長民,”吳隊長點名。“我們在,吳隊長。”
    “你們今天上午照常出工,下午準備一下,明天回家去,想法幫生產隊搞點肥料。”
    劉正茂一頭霧水:“吳隊長,城裏沒有肥料啊!”
    古大隊長:“吳喜聞,他們是城裏伢子,你講清楚點嘛。劉知青,你們回城的任務,就是找到一些靠近江邊的公廁,生產隊缺肥料育田,生產隊想進城掏點肥回來用。”
    蕭長民學著樣板戲裏的台詞,舉手敬禮:“保證完成任務!”
    古大隊長:“是這樣子!”
    中午吃過飯,蕭長民帶序伢子去網魚,劉正茂到吳隊長家通知吳嬸,告訴她,自己明天回城。
    吳隊長當了好多年隊長,進城掏過無數次肥料,對於省城江邊哪裏有廁所了如指掌。
    劉正茂知道,這次回城名義上是偵查公廁位置,實際是吳隊長找借口讓自己回城去賣雞蛋。所謂財帛動人心,劉正茂和吳嬸利益捆綁在一起,吳隊長就假公濟私一回。
    吳嬸得到劉知青明天回家的消息後,立馬逐戶通知賣家,這些賣家提前跟吳嬸講過,想把家裏的雞賣了,吳嬸承諾按雞大小重量每隻3至4塊幫她們賣出。
    吳嬸要這些賣雞人家下午把雞送到家裏來。從吳嬸家回到知青點,劉正茂到牛棚小屋,見昨天剛洗過的被子上又粘有血漬,就問:“王叔,上午又咳血了?”
    老王頭:“劉知青,沒事的,我咳習慣了。”
    “王叔,吳隊長派我和蕭長民回城去辦點事,可能要3到4天才能回來。這幾天我會派序伢子照顧你。”劉正茂說。
    老王頭:“劉知青,你安心去忙吧,我沒事的。”
    劉正茂:“王叔,那個人參片和犀牛角隻吃了一次,我晚上在蒸一次犀牛角雞蛋,多吃幾次可能會有效。”
    老王頭突然想起一件事,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劉知青,上午古隊長帶大隊赤腳醫生來了,他們發現止痛片、人參片和犀牛角。赤腳醫生問我這些東西是誰送來的。老馮頭講漏了嘴,說是你從家裏帶來給我的。”
    劉正茂心裏一驚,這種事可大可小,萬一遇到何福營那種積極分子,就可能被他扣個勾結右派的帽子,給上麵舉報。
    劉問:“古隊長他們怎麽說?”
    老王頭:“古隊長沒有表態,赤腳醫生隻說了一句,這兩味中藥很貴。”
    “王叔,赤腳醫生對你的病有診斷嗎?”“他摸了脈,聽了心跳,看過舌苔後,什麽都沒說,就跟古隊長走了。”
    按老王頭描述,赤腳醫生看過病情不表態,劉正茂認為是老王頭病很重,赤腳醫生不好當麵說。
    下午,蕭長民帶著序伢子,洗劫了幾條水港子,捕到滿滿一桶雜魚提回知青點。
    蕭長民把還活著大一點的魚先養起,所有死魚全部清理幹淨,用鹽醃起,準備帶回家。
    晚餐是蘿卜絲煮魚;還有一碗辣椒炒魚籽,放點大蒜葉,特香。“序伢子,小孩吃魚籽會不認秤,別說我沒跟你講。”
    蕭長民故意逗弄序伢子。“我15歲了,又不是細芽子。”
    “劉知青、蕭知青,哎?序伢子你是長期住在知青點了?”剛開始吃飯,吳嬸帶著他大兒子吳元強挑一擔籮筐來了。
    看到序伢子還在知青點,吳嬸覺得講話不方便。
    劉正茂也看到吳嬸的表情,就說:“吳嬸籮筐挑到我房間吧。”
    他自己在前麵引路,吳嬸和吳元強跟在後麵來到房間。吳嬸故意走在後麵最後一個進房,她進去順手就帶關房門。
    吳元強放下籮筐看著他媽,吳嬸揭開一個籮筐上蓋的稻草,裏麵滿滿一籮筐雞蛋,說:“劉知青,這是495個,其中十個雞蛋是送給你父母吃的,不算錢。那個籮筐裏是六隻母雞,重一點雞5元,輕點的是4塊,你看著賣。”
    劉正茂心想,這吳嬸還會來事,上次送自己5個蛋,這次又送10個。
    她家人口多,並不富裕,有這個心就可以了,自己不能要她的東西。劉正茂不好意思說:“吳嬸,雞、蛋都放這裏,但是隻能等我賣完才能給你錢。”
    兩人合作一次,吳嬸對劉正茂很有好感,故大氣的講:“劉知青,你的品性好,我放心,你賣了回來給錢就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知青,你去吃飯吧,我回了。你們回家路上要注意安全,也代我問你爸媽好。”
    “謝謝吳嬸,天黑了,你回家時也注意腳下路。”
    回到廚房,蕭長民和序伢子還在為小孩能不能吃魚籽的問題拌嘴
    。劉正茂坐下拿起一個煮紅薯要吃,蕭長民推過來一碗蘿卜絲煮魚湯,笑著說:“趁熱先吃魚湯,我特意幫你留的,不是被序伢子全部喝完了。”
    序伢子:“劉知青,別聽他的,他喝得最多。”
    劉正茂拿他兩人沒法,隻好挑起一話題:“序伢子,我們回家後,麻煩你幫老王頭煮粥,保證他三餐都能吃到東西,你能做嗎?”
    “你放心,劉知青!你們回家後我可以用知青點廚房煮粥嗎?”
    序伢子問。蕭長民:“可以,你睡著知青點都行,但是柴秧燒完你要幫我撿點回來。我和劉知青回來沒柴燒,我保證找到你家去。”
    “我又不出工,這幾天沒事就幫你們撿柴。還有,劉知青,我身上的衣褲就要脫下來給你嗎?”
    前天在知青點洗澡時,劉正茂給他臨時過度的衣服,雖然號碼大很多,序伢子第一次穿沒補丁的衣服,很喜歡。
    他怕劉正茂要回去,讓自己穿回自己的破衣服。劉正茂自己下放時,帶過來的衣服也不多,尤其是穿在序伢子身上的長袖海魂衫,還是母親新買的。
    他看到序伢子不想脫衣的神情,就說:“你先穿吧,我不著急穿。”
    蕭長民想到一件事,說:“序伢子,我們走後,你在知青點做飯時,不要浪費糧食,吃多少煮多少。那些紅薯是所有知青的口糧,他們過幾天都會回來春耕。”
    序伢子:“蕭知青,吳隊長每十天會給我分一次口糧,過兩天我分到口糧就拿來知青點。”
    吳隊長怕序伢子浪費糧食,控製在每十天給他發7斤糧食。每次分到糧食後,序伢子就是無節製的一頓造,前麵兩天撐死,後麵3、4天餓死,實在不行就到社員家要飯,要不到飯就去自留地裏偷菜吃。
    劉正茂:“序伢子,記住蕭知青說的話,好好幹,等我們回來給你帶好東西。”
    蕭長民:“劉正茂,今晚去團湖?”
    “明天回家,今晚必須去,吃完飯就走,你準備一下。”
    蕭長民:“好,我出去撿點石頭。”
    序伢子:“劉知青,你們去團湖幹什麽?那裏有蛇。”
    劉正茂:“我們去那裏有事,你早點回家去睡覺。”
    序伢子:“我能跟你們一起去不?今晚我還睡蕭知青房間裏。”
    蕭長民穿好長雨褲出來,說:“隻要你不怕蛇,就跟我們一起去,正好幫我提桶子。”
    團湖抓野鴨時,蕭長民的彈弓技巧震驚了序伢子,隻要蕭開弓發射,就有一隻野鴨被打落到地上。
    三個人大獲豐收,抓到六隻野鴨,一背簍加一桶雞蛋。 回知青點,每人奢寵一把,一人豪吃三個野鴨荷包蛋。
    最後清點野鴨蛋數,居然還有270個。 劉正茂讓序伢子拿來他家唯一值錢一擔籮筐,把495個雞蛋和270個鴨蛋加醃魚湊一擔,6隻母雞和6隻野鴨湊一擔。
    再帶一水桶把下午網的活魚裝好,一切準備停當才回房睡覺。
    第二天早上六點半,劉正茂和蕭長民起床,為了不讓社員看到雞鴨蛋說閑話,沒吃早飯,各人挑起一擔籮筐就出發回家。
    隻留下序伢子在知青點睡大覺。今天可能點背,兩人肩上挑的雖不重,空手走幾十裏路都累,何況是挑擔子。
    路上有進城的機動車,攔了好幾次,別人都不停。直到省城附近才有輛手扶拖拉機順路,開車司機大叔人很好,帶了他們十幾裏路。
    下拖拉機的地方離蕭長民家還有8裏遠,兩人隻能空著肚子繼續步行。
    蕭長民和劉正茂都是在城市長大,蕭長民下放時間久一些,學會了挑擔子。劉正茂挑擔子是猴子式樣,後麵看上去很滑稽。
    兩人沿江邊大道走,一輛解放車突然停在他們身邊,劉正茂抬頭一看駕駛室,臉上立馬露出笑臉:“黃師傅,是你啊!”
    黃景邑看到路邊挑擔的其中一人有點熟,他停下看看是誰:“小劉,你這是又回城了?”
    喜歡花開春來晚請大家收藏:()花開春來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