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老曾出手真理
字數:6246 加入書籤
得到劉正茂的確認,老曾感覺自己的新房有望。
“那等老鹿建了房後,我就跟著開工,爭取趕在冬天前搬進新房。”老曾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一家人住進新房的溫馨場景。
“茂哥,我也有個事兒想麻煩你幫忙。”大家正喝得酣暢淋漓之時,牛煉鋼突然提高了音量,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鋼子,咱們跟親兄弟似的,有啥事兒你盡管開口!”劉正茂此時酒精上頭,渾身透著一股豪爽勁兒,義氣十足地回答道。
“我家老大、老二現在整天無所事事,能不能讓他們來跟著裝配自行車啊?”牛煉鋼帶著一絲期盼,小心翼翼地問道。
劉正茂還沒來得及回答,老曾和劉德秀聽到牛煉鋼這話,心裏頓時“咯噔”一下,猶如晴天霹靂。兩人心中不約而同地閃過一個念頭:牛煉鋼兄弟這是要來搶自己的飯碗,分走自己的收入啊!
雖然劉正茂也喝了不少酒,但他心裏依舊保持著幾分清醒。他瞬間意識到,如果牛家三兄弟在一起做事,恐怕會埋下隱患。可牛煉鋼畢竟是自己從小到大的摯友,這個麵子無論如何都得給。
“鋼哥,你家現在正忙著蓋房子,緊接著又要過春節了。要不這樣,等春節過後,咱們再商量這事,大哥、二哥,你們看這樣行不行?”劉正茂腦子一轉,先采取拖延策略,試圖緩解當下緊張的氣氛。
“行啊,春節後,時間正合適。”牛大倒是爽快地答應了。
見劉正茂似乎同意了牛煉鋼的要求,老曾心裏可著急了。他暗自下定決心,今晚無論如何都得單獨找劉正茂好好聊聊,必須得保住自己這份來之不易的收入,絕不能讓它下降。
酒桌上有幾個酒鬼在,兩瓶汾酒很快就見了底,十二個菜也被吃得幹幹淨淨。
八點多,眾人酒足飯飽,便散席各自回家。劉正茂轉頭對肖長民說:“肖哥,你今晚喝了酒,我讓許丙其送你回去吧,今晚許丙其就住你家。”
“沒問題啊,我家有三間睡房,隨便住!”肖長民如今也是有產階級了,說話都透著一股自信與豪邁。
“這段時間,他跟著你在大隊實習開車,在大隊的時候,就睡知青點,回城裏就暫時住在你家,你看咋樣?”劉正茂進一步說道。
“放心吧,這點小事你就別操心了,我肯定會安排妥當的。”肖長民大氣地擺擺手,一副大包大攬的樣子。
“許丙其,你就跟肖哥走吧。”劉正茂轉頭對許丙其說道。
“嗯。”許丙其乖巧地點點頭。今晚在酒桌上,他看到大家對劉正茂都敬重有加,心裏清楚自己這個表哥很有能耐,不禁對劉正茂又多了幾分崇拜。
老曾、趙明慧、洪勝住的方向相同,他們便結伴一起往家走。路上,趙明慧好奇地問道:“正茂,許丙其拿到駕照了,那楊秋呢?”
“秋哥也拿到駕照了,我給他安排在朋友的大隊實習開車呢。”劉正茂笑著回答。
得知楊秋拿到駕照且有地方開車,趙明慧心裏那塊一直懸著的石頭,仿佛瞬間落了地,整個人都感到無比輕鬆,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劉正茂回到家後,徑直走向廚房燒水,打算洗漱完後就早點休息。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敲門聲。劉正茂打開大門,隻見老曾手裏提著一個布袋,靜靜地站在門口。
剛才在鹿青家的酒桌上,牛煉鋼向劉正茂提出想讓牛大、牛二幫忙裝配自行車的請求,當時劉正茂並沒有直接拒絕。
目前,負責裝配自行車的隻有老曾和華林兩人。華林主要負責的是賣給外單位的自行車裝配業務,而老曾則專門負責南站八號倉供應給省城的自行車裝配工作,兩人在業務上倒也沒有衝突。
可要是再加進牛大和牛二兩兄弟,老曾就開始擔心他們會分走自己的業務份額。畢竟,他才靠著裝配自行車過上幾天好日子,如果裝車的業務被搶走,那他很可能又會回到以前那種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的生活。
為了保住自己的業務,老曾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經盤算好了,今晚無論如何都得給劉正茂點甜頭,讓他給自己一個明確的說法。
“曾叔,這麽晚了,您還有什麽事嗎?”劉正茂一臉疑惑地問道。
老曾謹慎地往四周張望了一下,確認沒有其他人後,才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說:“有點事兒,進屋說吧。”
劉正茂將老曾迎進屋內,老曾特意轉身關上大門,這才把手裏的布袋放在堂屋裏的桌子上。
劉正茂聽到布袋裏發出清脆的金屬撞擊聲,不禁好奇地問:“曾叔,這袋子裏裝的是什麽呀?”
“上次,你給我五百塊錢,讓我幫你在船員中收袁大頭。我按照每塊袁大頭四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比銀行的收購價整整高一倍呢。同事們得知這個消息後,果然有不少人趁我上夜班的時候聯係我。嘿,你還別說,真沒想到他們手裏有那麽多貨,前前後後一共收到了一百零幾個。”老曾一邊說著,一邊從布袋裏掏出袁大頭,十個一摞,整齊地擺在桌麵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那個時候,人民幣相當值錢,普通人要是拿銀元去銀行兌換,不但得詳細交代銀元的來曆,而且銀行隻按每個銀元兌換兩塊錢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所以,劉正茂開出四元人民幣兌換一個銀元的價格,在當時可謂是天價了。
挖沙船上的船員,他們的銀元大多是從江沙裏撈上來的。這些船員本身都是窮苦出身,家裏哪會有什麽銀元這種稀罕玩意兒。偶爾去兌換一兩個,還能說是解放前留下來的,可要是太多了,就實在不好解釋了。
老曾給出四塊錢一個銀元的高價,而且還不用填什麽證明書之類的繁瑣東西,船員們手頭緊的時候,自然都願意把袁大頭賣給他。
“曾叔,真是太感謝您了!要不您也留幾塊放在手裏把玩把玩?”劉正茂如今賺了錢,卻沒地方花,又不敢在銀行存大額款項,能買進一些保值的東西存著,對他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我要這些東西也沒啥用,還剩下幾十塊錢,我得還給你。”老曾說著,便開始點數。買入107個袁大頭,總共花了428元,劉正茂之前給他500塊,所以還餘下72元。
“別給我了,您就留著買幾瓶酒喝吧。”劉正茂大方地說道。
“那可不行,一碼歸一碼。正茂啊,有同事手裏還有些其他東西,你收不收啊?”老曾今晚來,主要目的還是談裝自行車工作的事兒,他自然是不會收劉正茂的酬金的。
“是什麽東西呀?”劉正茂一聽,頓時來了興趣,連忙問道。
“有個青花碗,他說碗底寫著萬曆的繁體字。還有人手裏有東洋刀、工兵鏟之類的東西。”老曾一五一十地回答道。
“這些東西,他們要什麽價呢?”劉正茂繼續追問道。
“那個碗開價25元,東洋刀要價8元,工兵鏟要價4元。”老曾如實答道。
在當時,大家的經濟條件普遍都不好,手裏有點東西就想著趕緊變現,絕大部分人更是沒有收藏的意識。
“行,曾叔,我再給您一些備用金。以後凡是從江裏撈出來的東西,隻要價格不是太離譜,您都幫我收下來。”劉正茂自恃有著“上帝視角”,又不缺錢財,覺得有便宜不撿,簡直就是有違天意。
“可以啊,其實你這也是在幫他們,他們把這些沒用的東西賣了,也能過個好年。”老曾笑著說道,心裏也覺得劉正茂這是在做善事。
劉正茂聽後,又從睡房裏拿出500元錢遞給老曾。老曾把原來剩下的72元放在桌上,說道:“我隻拿500塊錢,這樣以後好算賬。”
“行,隨便您。”劉正茂爽快地答應道。
“正茂啊,你真打算讓牛大、牛二來倉庫裝配自行車嗎?”老曾終於問出了自己最擔心的問題,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曾叔,您別擔心。就算讓牛家來一人裝配自行車,也絕對不會搶走您的份額,倉庫裏隻要您一個人負責就行了。
劉正茂深知老曾擔心什麽,於是直接給了他一顆定心丸,讓他安心。
“那……?”老曾還是有些疑惑,眉頭微微皺起。
“現在劉敏負責零陵地區的銷售工作,那邊有11個縣呢,可他才開發了六個縣,華林就已經忙不過來了。我還打算開發其他地區的業務,到時候肯定需要更多人去裝配車。所以就算牛家來一個人,也不會留在倉庫做事的。”劉正茂耐心地把話挑明,詳細解釋給老曾聽。
聽到劉正茂這麽一說,老曾心裏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感激地說道:“正茂啊,我跟著你做了半年事,真的是賺了不少錢,老叔我打心底裏感謝你啊!”
“曾叔,咱們是鄰居,我家平日裏也有不少事情需要你們多多關照,鄰裏之間就不用這麽客氣啦。”劉正茂笑著回應道,臉上滿是真誠。
“話雖然是這麽說,但能像你這樣考慮周全的人可不多啊。不但給工錢,還發很多東西。我在國營單位上班,每個月就隻有38塊錢的死工資。你明天估計還有事,我就不打擾你了。這個東西你留著玩吧。”老曾說著,從上衣兜裏掏出一個油紙包,輕輕地放在桌上,然後徑直走出了劉家,出門時還細心地關上了大門。
見老曾要給自己送禮物,劉正茂本能地想要推辭,可老曾根本沒給他說話的機會,就已經離開了。
出於好奇,劉正茂打開油紙包,隻見裏麵是一個皮質手槍套。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皮套,從中抽出一把倭造南部十四手槍,也就是俗稱的“王八匣子”。槍身雖然塗了油,但明顯能看出沒有精心保養過,上麵還能看到水鏽以及縫隙中的泥沙。劉正茂前世穿越前可是當過兵的,還參與過輪戰,所以對拆卸槍支並不陌生。
他先快步走到大門前,再次確認關好門並插上門杠後,才拿著油紙包走進睡房。他熟練地抽出彈夾,發現裏麵有八個822子彈。隨後,他重新用油紙包好手槍,輕輕放進抽屜裏,打算明天早上找老曾問清楚槍支的來曆後,再決定是否收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昨晚,老曾神神秘秘地給劉正茂留下一支王八匣子。這突如其來的物件,讓劉正茂滿心狐疑,眉頭微蹙,眼神中透著困惑 ,心裏打定主意,定要找老曾問個水落石出。
回溯記憶,劉正茂知道國內全麵禁槍大致在1996年。在此之前,槍支管理並非如後來般謹小慎微、滴水不漏。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每個基層單位都設有民兵組織,在當地武裝部的領導下,能夠少量配備武器。
就拿樟木大隊民兵連來說,他們就擁有九支六五式步槍。自那場運動拉開帷幕,民間通過形形色色的渠道,陸陸續續搞到槍支,這些槍支便如同散兵遊勇般,悄然散落在老百姓手中。當時,政府對此也持有相對寬容的態度。
然而,1993年,湘省陽衡的馬田村和井岡村,卻爆發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宗族械鬥。雙方在退伍軍人的指揮下,可謂是大動幹戈,大規模地使用製式槍械、自製炸藥,甚至連土炮都粉墨登場。參與這場混戰的人員竟多達五千餘人,雙方劍拔弩張,展開激烈對攻。這場械鬥,不僅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更是在國內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宛如一顆重磅炸彈,攪得社會不得安寧。最終,政府不得不出動武警部隊,才將這場風波平息下去。
經此一事,國家痛定思痛,開始采取一係列措施,逐步加強槍支管理,直至1996年,全麵禁槍的大網徹底撒開。
劉正茂,這位自帶上帝視角的穿越者,對未來的局勢了如指掌。他深知,過不了幾年,知青回城潮便會洶湧而至,因工作崗位不夠,而由此將會引發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段動蕩不安、魚龍混雜的惡劣社會環境。而自己恰好又在這段時間需要四處奔波、出差在外,倘若身上能有個防身物件,遇到危險時,便多了幾分全身而退的把握。
喜歡花開春來晚請大家收藏:()花開春來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