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家國風雲
字數:1432 加入書籤
在這個看似平常卻又暗藏波瀾的永樂十二年,張嫣於宮中有條不紊地推進著各項事務,心中始終牽掛著天下蒼生。然而,平靜的表象終究被無情打破,瓦剌部在邊境的騷擾日益猖獗,其惡行令人發指。
瓦剌騎兵如餓狼般在大明邊境肆虐,所到之處,百姓流離失所。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奸淫擄掠之事屢見不鮮。許多無辜百姓慘遭毒手,原本寧靜祥和的村莊瞬間化為廢墟,哭聲、喊聲交織成一片悲慘的樂章。邊境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躲避瓦剌的暴行,他們被迫背井離鄉,踏上了艱難的逃亡之路。
其中,不少百姓千裏迢迢,向著京城的方向湧來。他們拖家帶口,衣衫襤褸,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無助。看著這些逃難而來的百姓,張嫣心中湧起無盡的悲憫。她深知,自己必須挺身而出,為這些可憐的民眾遮風擋雨。
於是,張嫣迅速行動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安置百姓的工作中。她組織宮中的宮女太監,聯合京城的官員和熱心民眾,在京城的各處搭建起臨時的避難所。這些避難所雖然簡陋,但卻給了百姓們一絲溫暖的慰藉。張嫣親自指揮,安排人員為百姓們發放食物、衣物和藥品。她穿梭在人群中,輕聲安慰著那些驚魂未定的百姓,鼓勵他們要堅強麵對。
“大家別怕,到了京城,就有了依靠。朝廷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張嫣的話語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個百姓的心中。
然而,安置百姓並非易事。隨著越來越多的百姓湧入,食物、住所等問題接踵而至。張嫣沒有絲毫退縮,她一方麵號召京城的富商們慷慨解囊,捐贈物資;另一方麵,協調官府打開糧倉,調配糧食,以確保百姓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她還組織人員為百姓們搭建更堅固的住所,安排郎中為受傷生病的百姓診治。在張嫣的努力下,京城的臨時避難所逐漸變得有序起來,百姓們的生活也逐漸得到了保障
而在京城的另一邊,朱棣聽聞瓦剌在邊境的暴行,氣得怒發衝冠。作為大明的帝王,他絕不容許自己的子民遭受如此苦難。為了扞衛國家尊嚴,保護百姓安危,朱棣毅然決定集結大軍,出征瓦剌。
朱棣深知,一場大戰即將來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他必須精心籌備糧草等物資。於是,他下令在全國各地征集糧草,一時間,整個大明王朝都為這場戰爭行動起來。
征集來的糧草堆積如山,然而,如何將這些糧草順利運輸到前線,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前線路途遙遠,地形複雜,運輸過程充滿了挑戰。朱棣為此絞盡腦汁,最終決定采用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
騾子馱運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方式。騾子耐力強,適應複雜地形,在山間小道上,一隊隊騾子馱著沉甸甸的糧草,穩步前行。它們步伐穩健,馱著的不僅是糧草,更是前線士兵們的希望。趕騾人揮舞著鞭子,吆喝著,在崎嶇的山路上踏出一條希望之路。
喜歡大明長歌之太後傳奇請大家收藏:()大明長歌之太後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