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青苗探新法

字數:3110   加入書籤

A+A-


    半月後,青禾村的試驗田裏,麥苗已長出嫩綠的新芽。趙姬帶著騎著大白虎玄鉞的小嬴政,再次來到田間查看作物生長情況。
    一路上那些孩童見到騎著大白虎的小嬴政都發出羨慕的目光,真威風啊。
    田正坤老遠就瞧見了他們,拄著拐杖快步迎上來,臉上堆滿笑容:“夫人、小公子,你們可來了!快看看咱們這試驗田,用了新農具和新法子,這麥苗長得可比往年精神多了!”
    小嬴政好奇地跳下虎背,蹲在田埂邊仔細觀察麥苗,伸手輕輕觸碰嫩綠的葉片:“田爺爺,這些麥苗真的能長得比以前好嗎?”
    田正坤哈哈笑道:“小公子,您就瞧好吧!自打用了那代田法,把地分成甽壟,這麥苗就像有了自個兒的小窩,長得可帶勁了!再加上耬車播種又均勻,出苗齊刷刷的,哪像以前撒種,稀稀拉拉的。”
    趙姬也蹲下身子,仔細查看土壤墒情,又捏起一把土撚了撚,點頭道:“土壤疏鬆,墒情也不錯,看來‘耕—耙—耱’之法效果顯著。田老族長,這半月來,在使用新農具和耕種過程中,可還遇到什麽問題?”
    田正坤皺起眉頭,思索片刻道:“問題倒也有。就說這犁壁,在有些特別堅硬的地塊,偶爾會出現卡頓的情況,得費好大勁兒才能繼續往前犁。還有那筒車,碰上雨水少、水流小的時候,舀水的速度就慢了些,灌溉效率沒那麽高。”
    墨離剛好從另一塊田裏趕來,聽到這話,連忙掏出隨身攜帶的竹簡和筆,記錄下來:“老族長,您說的這些問題太關鍵了!我們回去後立馬研究改良方案。這犁壁或許可以在材質上再下下功夫,增加些韌性;筒車的話,調整一下水輪的構造,說不定能解決水流小的問題。”
    一旁的年輕村民大牛撓撓頭,說道:“還有那區田法,雖然看著精細,但挖穴開溝太費人工了,我們幾個年輕力壯的幹起來都覺得累,要是讓上了年紀的來弄,怕是更費勁。”
    趙姬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說道:“大家提的這些問題都很實在。區田法確實需要耗費較多人力,不過咱們可以先在小範圍、靠近水源且土地相對肥沃的地方試行,等摸索出更高效的辦法,再慢慢推廣。至於人力問題,後續或許可以研究些輔助工具,減輕勞作強度。”
    正說著,一位老農急匆匆跑來,臉上帶著焦急之色:“田老族長,不好了!村東頭那塊用代田法種的地,不知咋回事,有幾壟麥苗葉子發黃,看著蔫巴巴的!”
    田正坤臉色一變,連忙道:“快,帶我們去看看!”眾人快步朝著村東頭走去。
    到了地頭,趙姬蹲下身子,仔細查看發黃的麥苗,又扒開根部的土壤觀察根係生長情況。小嬴政也湊過來,睜大眼睛問道:“阿母,這些麥苗怎麽了?是生病了嗎?”
    趙姬沉思片刻,說道:“根係生長還算正常,葉子發黃可能是肥力不足。田老族長,這塊地施肥的量和其他地塊一樣嗎?”
    田正坤回想了一下,道:“施肥量都是按您之前說的來的,不過這塊地往年就比較貧瘠,會不會是肥力不夠?”
    墨離也在一旁查看,說道:“有可能。或許在貧瘠地塊,得適當增加施肥量,或者換用更肥沃的農家肥。”
    趙姬點頭道:“有道理。我們可以先在這塊地的部分區域增加施肥量做個對比試驗,看看效果。另外,也可以嚐試收集一些草木灰、牲畜糞便等,製作混合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這時,小嬴政突然眼睛一亮,說道:“阿母,我記得上次在鹹陽宮,廚房剩下的菜葉、果皮不是都扔了嗎?這些能不能用來做肥料呀?”
    趙姬笑著摸摸兒子的頭:“政兒想法很不錯!這些廚餘垃圾經過發酵,也能成為很好的肥料。我們可以在村裏推廣這種堆肥方法,既環保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田正坤連連點頭:“好主意!好主意!小公子小小年紀,想法卻這麽妙,將來必成大器!夫人,您放心,我們一定把這些試驗做好,仔細觀察記錄,有啥情況及時向您稟報。”
    趙姬欣慰地說:“那就辛苦大夥了。咱們一起努力,把這些耕種方法和農具的優勢都發揮出來,讓秦國的百姓都能過上富足的日子。”
    此後每隔一段時間,趙姬都會帶著小嬴政和墨離等人來到青禾村。
    他們與農家的人一起蹲在田間,交流經驗,探討問題。
    有時,小嬴政會提出一些天真卻充滿創意的想法,給眾人帶來新的思路;墨離則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新農具進行現場調試和改良。
    一次,在查看區田法試驗田時,一位農家婦女開口道:“夫人,我在挖穴的時候就在想,要是能有個工具,一下就能挖出規整的穴,那可就省事兒多了。”
    趙姬眼睛一亮,轉頭看向墨離:“墨老師傅,您覺得能否打造出這樣的工具?”
    墨離摸著胡須,思索片刻:“可以一試!或許可以仿照耬車的原理,設計一個帶有特定形狀鑽頭的器械,用牲畜拉動,應該能提高挖穴效率。”
    小嬴政也在一旁興奮地說:“對!對!就像給土地打洞一樣,肯定很快!”
    又有一回,連續幾日的大雨讓部分田地出現了積水。田正坤憂心忡忡地對趙姬說:“夫人,這排水也是個大問題。有些用代田法種的地,甽裏積了水,麥苗長時間泡著,怕是要爛根。”
    趙姬查看後,說道:“我們可以在田間開挖排水溝,讓積水及時排出。另外,對於地勢較低的地塊,或許可以適當抬高壟的高度,增強排水能力。”
    墨離補充道:“還可以設計一種小型的排水工具,方便在積水較少的時候進行人工排水。”
    在這樣不斷的交流、嚐試和改進中,青禾村的試驗田成為了新式耕種方法和農具的“練兵場”。趙姬、小嬴政與農家的人們一起,在這片土地上揮灑汗水,懷揣著對豐收的期盼,等待著時間給出最終的答案。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