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造紙術 上
字數:2754 加入書籤
第二日清晨,晨霧還未散盡,趙姬便喚來侍女小翠,神色鄭重地吩咐道:“小翠,你速去墨家工坊,將墨離老先生請來,就說本太後有要事相商。”小翠領命後,匆匆朝著墨家工坊的方向奔去。
日上三竿時,墨離拄著拐杖,步伐穩健地踏入殿中,白須隨著步伐輕輕晃動,見到趙姬後,撫須大笑道:“太後此番喚我來,莫不是又有什麽稀奇玩意兒要讓我們墨家製作了?”
趙姬微笑著迎上前,恭敬地行禮道:“墨老先生,此次確實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藝,想請墨家與工匠們一同鑽研。大王撥了三百工匠歸我調配,我們今日便要一同探討造紙之術。”
墨離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好奇:“造紙之術?老夫倒是從未聽聞,不知是何等奇妙之法。”
不多時,三百工匠在殿外整齊列隊,趙姬帶著墨離與工匠們來到一處寬敞的場地,此處已堆放好了桑樹皮、破漁網、麻頭等材料,一旁還搭建好了簡易的蒸煮池。
趙姬站在眾人前方,目光掃過眾人,朗聲道:“諸位,今日我們要嚐試製作的造紙之術,若能成功,將會徹底改變書寫方式,於我大秦而言,意義非凡。還望大家都能全身心投入,不懼失敗,共同鑽研。”
工匠們麵麵相覷,眼中滿是疑惑與期待。一位年長的工匠上前一步,拱手問道:“王太後,這造紙之術究竟該如何操作?還請太後明示。”
趙姬點點頭,開始詳細講解:“首先,我們要將這桑樹皮、麻頭洗淨,去除雜質。就如同我們平日裏清洗衣物一般,要將它們洗得幹幹淨淨。”說著,她拿起一塊桑樹皮,示範著清洗的動作,“大家看,像這樣仔細揉搓,將表麵的汙垢都清理掉。”
墨離饒有興致地湊上前觀察,邊看邊說道:“這第一步倒是不難,隻是不知後續又當如何?”
“洗淨之後,我們要將這些材料切碎。”趙姬拿起一把鋒利的刀具,將桑樹皮切成小塊,“切得越碎越好,這樣在後續蒸煮時,才能更好地軟化。”她將切好的材料放入一個大盆中,“大家都按照這個方法,將所有材料切碎。”
工匠們紛紛動手,一時間,場地中響起此起彼伏的切碎聲。待材料都切碎後,趙姬繼續說道:“接下來,便是蒸煮環節。把切好的材料放入蒸煮池中,加入適量的石灰。這石灰能幫助材料更快地軟化,去除纖維中的雜質。”她指揮著工匠們將材料和石灰放入蒸煮池,然後點火加熱。
“這要蒸煮多久才行呢?”一位年輕的工匠忍不住問道。
趙姬思索片刻後說:“約莫需要兩天兩夜,期間要時刻注意火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火候太大,材料容易煮焦;火候太小,又無法充分軟化。”
墨離摸著胡須,若有所思地說:“這火候的掌控倒是關鍵,看來需要安排專人負責。”
在等待蒸煮的過程中,趙姬又向大家講解後續的步驟:“待材料蒸煮完成,冷卻之後,我們要將其舂搗成泥狀。這一步就如同將米舂成粉一般,不過此處是要將材料舂成細膩的紙漿。之後,再用一個竹簾在紙漿中輕輕舀取,讓紙漿均勻地附著在竹簾上,然後將竹簾倒扣在木板上,擠出多餘的水分,最後晾幹,一張紙便製成了。”
工匠們認真地聽著,將每一個步驟都牢記在心。兩天兩夜過去,當蒸煮池的蓋子被打開時,一股刺鼻的氣味彌漫開來。趙姬皺了皺眉頭,說道:“這氣味雖難聞,但卻是正常的。大家將材料取出,準備進行舂搗。”
工匠們將蒸煮好的材料取出,放在石臼中開始舂搗。然而,第一次舂搗出來的“紙漿”並不細膩,裏麵還夾雜著許多未完全軟化的纖維。
一位工匠有些沮喪地說:“太後,這怎麽和您說的不一樣,這根本無法製成紙張啊。”
趙姬並未氣餒,她走上前,仔細查看紙漿,說道:“不要灰心,這是第一次嚐試,出現問題很正常。我想,許是材料蒸煮的時間還不夠,又或是舂搗的力度和時間不足。我們再調整一下,重新蒸煮,這次蒸煮的時間延長一些,舂搗時也更用力、更久一些。”
墨離也在一旁鼓勵道:“沒錯,我們墨家在製作器具時,也常常會失敗,但隻要不放棄,總能找到解決辦法。大家再加把勁!”
於是,工匠們重新將材料放入蒸煮池,延長了蒸煮時間。再次舂搗時,他們使出渾身力氣,一下又一下地反複舂搗。這次,紙漿變得細膩了許多,但在舀取紙漿製作紙張時,又出現了新問題。竹簾上的紙漿無法均勻分布,晾幹後,紙張薄厚不均,還容易破裂。
“這可如何是好?”一位工匠著急地問道。
趙姬托著下巴,思索良久後說:“我想,可能是舀取紙漿的手法不對。我們要讓竹簾在紙漿中平穩地移動,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這樣才能讓紙漿均勻附著。大家再試試。”
墨離也提出建議:“或許也可以改進一下竹簾,讓它的表麵更加平整光滑,這樣也許有助於紙漿均勻分布。”
在趙姬和墨離的指導下,工匠們不斷調整方法,改進工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卻並未打擊到他們的積極性,反而讓他們越挫越勇。每一次失敗後,他們都會圍在一起,仔細分析問題出在哪裏,然後嚐試新的解決辦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匠們對造紙的各個步驟越來越熟練,也逐漸掌握了其中的訣竅。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