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合縱與破局

字數:3336   加入書籤

A+A-


    邯鄲王宮內,趙王在收到魏、燕願結盟的消息後,心中稍安,但楚國的態度卻仍讓他如鯁在喉。
    此時的他,正焦急地等待著楚國最後的答複,每一刻的等待都似煎熬。
    而在楚國郢都章華宮內,關於是否援趙的爭論仍在激烈進行。
    大將軍景陽滿臉怒容,大步向前,鎧甲碰撞聲震得人心慌,“大王!秦國如今勢不可擋,我們出兵援趙,那就是拿楚國將士的性命去填!不如趁早與秦國示好,還能保住楚國安寧,何必為了趙國,把楚國置於險地!”他的話語中滿是對秦國的畏懼和對援趙的抗拒。
    令尹黃歇卻不慌不忙,輕輕搖著折扇,目光堅定地反駁,“景將軍此言差矣!秦國野心昭然若揭,滅趙之後,楚國必是其下一個目標。此次援趙,看似是幫趙國,實則是為楚國爭取時間,延緩秦國東進的步伐。隻要能將秦軍拖在趙國戰場,楚國便能有更多時間整頓軍備,加強防禦。況且,我們隻需派少量兵馬,做做樣子,既不得罪秦國,又能讓趙國承我們的情。日後趙國若能保住,定會以城池或其他利益相酬謝,這於楚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楚王負芻在一旁聽得眉頭緊皺,一會兒看看怒目圓睜的景陽,一會兒瞧瞧從容淡定的黃歇,心中猶豫不決。他既害怕得罪秦國,又不想錯過這可能獲取利益的機會。
    這時,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聲音蒼老卻帶著幾分懇切,“大王,老臣以為,令尹所言極是。秦國強大,我們不可硬抗,但也不能坐視趙國滅亡。派些兵馬援趙,可解趙國燃眉之急,也能讓秦國知道,六國並非一盤散沙。如此,或許能讓秦國有所忌憚,暫緩對各國的攻勢。”
    景陽一聽,頓時急了,“老大人,您這是紙上談兵!秦軍戰力強悍,我們派去的那點人,不過是杯水車薪,去了也是白白送死!”
    黃歇冷笑一聲,“景將軍,未戰便先怯戰,這可不是楚國大將之風。我們的目的並非與秦軍正麵交鋒,而是以援趙為契機,為楚國謀得更多利益和生存空間。隻要策略得當,定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楚王負芻聽著雙方激烈的爭論,隻覺得腦袋嗡嗡作響。他一拍龍椅扶手,大聲道:“夠了!都別吵了!容本王再仔細想想!”殿內眾人這才安靜下來,但氣氛依然緊張。
    與此同時,魏國大梁城王宮之內,魏王圉也正被一眾大臣的爭論搞得心煩意亂。丞相魏齊仍是極力反對援趙,“大王,秦國如今如日中天,我們若出兵援趙,就是與秦國為敵。信陵君當年的下場,大王難道忘了嗎?我們何苦重蹈覆轍!不如保持中立,靜觀其變,以免引火燒身。”
    但也有大臣持不同意見,一位年輕的謀士站出來,言辭懇切,“丞相此言差矣!趙國若亡,魏國將直接麵對秦國的威脅。唇亡齒寒的道理,不言而喻。如今燕、趙已邀我們結盟,這是六國聯合抗秦的大好機會。我們應抓住時機,與燕、趙攜手,共同抵禦秦軍。隻要三國齊心協力,未必不能與秦國一戰!即便不能取勝,也能讓秦國有所忌憚,不敢輕易對魏國下手。”
    魏齊嗤之以鼻,“說得輕巧!六國合縱,向來是貌合神離,各懷心思。當年蘇秦佩六國相印,合縱抗秦,最終還不是土崩瓦解?這次又能有什麽不同?我們出兵,不過是白費力氣,還可能惹惱秦國,得不償失。”
    另一位老臣也開口道:“丞相,此次情況與以往不同。趙國危在旦夕,燕國主動示好,願與我們結盟。這是六國共同的危機,若我們能放下成見,真誠合作,或許真能打破秦國的威脅。而且,我們出兵援趙,也可向天下表明魏國的態度,樹立魏國的威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勢力歸附。”
    魏王圉聽著大臣們的爭論,眼神中滿是糾結。他深知援趙的風險,但也明白趙國對魏國的重要性。他緩緩說道:“此事事關重大,容本王再斟酌斟酌。”
    燕國薊城,太子丹的書房內,同樣是爭論不休。一些大臣認為燕國國力弱小,不應卷入這場紛爭,“太子,秦國強大無比,我們燕國本就實力微薄,若出兵援趙,與秦國為敵,恐怕會招來滅頂之災。不如置身事外,保存實力,以免引火燒身。”
    但太子丹的親信卻堅決支持援趙,“太子,趙國若被秦國吞並,燕國便成了秦國的下一個目標。此次與魏、趙結盟,是六國聯合抗秦的希望。我們燕國雖小,但隻要與他國齊心協力,定能給秦國造成阻礙。而且,這也是我們燕國向天下展示決心和力量的機會,可提升燕國在六國中的地位。”
    太子丹皺著眉頭,來回踱步。他心中清楚,援趙有風險,但不援趙,燕國的未來同樣堪憂。他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說:“本太子意已決,燕國出兵兩萬,與魏、趙共抗強秦!六國若再各自為戰,遲早會被秦國逐個消滅。此次合縱,或許是六國最後的機會!”
    在秦軍前線陣地,嬴政坐在大帳內,聽著暗衛傳來六國合縱的消息,卻隻是把玩著手中的虎符,放聲大笑,“六國又要合縱?當年蘇秦佩六國相印,最終還不是分崩離析?傳令下去,讓蒙恬、王翦加緊練兵——本王倒要看看,這次的合縱軍,能撐幾時!”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六國合縱的不屑和對秦國實力的自信。
    趙姬在一旁微微皺眉,輕撫懷中的貓小統,“政兒,六國此次來勢洶洶,不可輕敵。他們若真能團結一心,對我們大秦也是個不小的威脅。”
    嬴政轉頭看向母親,目光堅定,“母親放心。大秦鐵騎,踏破合縱,不過是時間問題。他們六國向來矛盾重重,各懷心思,所謂的合縱,不過是一盤散沙,不堪一擊!”
    這時,張娘和韓非走進大帳。張娘開口道:“大王,雖然六國合縱看似不堪一擊,但我們若能兵不血刃地將其瓦解,豈不是更好?如此,既能減少我軍傷亡,又能加快統一六國的步伐。”
    韓非也點頭附和,“張姑娘所言極是。六國合縱,內部必然存在諸多矛盾和利益分歧。我們隻需找到關鍵之處,加以利用,便能讓他們的聯盟從內部瓦解。”
    嬴政來了興趣,“哦?你們有何良策?”
    張娘與韓非對視一眼,張娘說道:“我們認為,頓弱善於言辭,且對六國局勢了如指掌,是瓦解六國合縱的最佳人選。他可憑借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六國之間,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和利益訴求,挑起他們的內訌,讓他們無心合縱抗秦。”
    韓非補充道:“不錯。比如,我們可以讓頓弱去楚國,告訴楚王,若楚國不真心援趙,秦國便不會追究楚國此次的態度,而且秦國還可承諾,在滅趙之後,給予楚國一些好處;去魏國,離間魏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讓魏王覺得其他國家不可信,援趙對魏國沒有好處;去燕國,利用燕國與其他國家的一些曆史矛盾,讓燕國對合縱產生疑慮。如此,六國合縱必將土崩瓦解。”
    嬴政聽後,大笑道:“好!就依你們所言!傳令下去,即刻召回頓弱,本王要親自部署瓦解六國合縱之事!六國啊六國,這一次,你們的合縱,照樣逃不過大秦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