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水淹大梁(上)

字數:3824   加入書籤

A+A-


    秦軍攻克陽晉後,如利刃破竹,一月之內連下魏國二十餘城,兵鋒直指魏都大梁。
    大梁城牆高厚,磚石堅密,更有護城河環繞,宛如銅牆鐵壁。
    秦軍雖驍勇,卻因攻城器械難以破城,加之此次未帶白虎玄鉞助力躍上城頭,連續攻打半月,仍未撼動其分毫。
    秦軍大營內,帥帳林立。嬴政身著玄色戰袍,腰間佩劍未出鞘,卻透著森然寒意。
    帳中案幾上,擺滿魏國疆域輿圖與各地軍情急報,燭火在夜風裏搖曳,映得眾人麵容明暗交錯。
    “大王,大梁城牆堅固,硬攻傷亡太重,需另尋良策。”蒙恬單膝跪地,甲胄上還沾著攻城時的塵土,話語中滿是急切。他身後,王翦、蒙毅等將領亦神色凝重,接連讚同。
    嬴政負手而立,目光緊鎖輿圖上的大梁城,指尖在城池標記處反複摩挲:“諸將所言極是,可這良策,究竟在何處?”
    帳外忽有異響,簾子掀起,老薩滿察哈爾身披繪滿星圖的星象長袍,穩步而入,身後跟著一襲素衣的張娘。
    察哈爾溝壑縱橫的臉上,皺紋似藏著天地奧秘,他對著嬴政深深一禮:“大王,臣夜觀天象,見大梁上空烏雲鬱結,不出旬日,必有連天大暴雨。”
    眾人聞言,皆麵露詫異。嬴政抬眸,眼中閃過光亮:“薩滿之意是?”
    察哈爾上前半步,手指蘸酒,在案幾臨時畫出大梁城與周邊水勢:“大梁城地勢低窪,又處鴻溝之畔。若引洪水灌城……”話未說完,帳中已響起抽氣聲。
    “水淹大梁!”蒙恬脫口而出,隨即眼神發亮,“此計若成,大梁不攻自破!”
    王翦卻皺眉,捋著胡須沉吟:“可城中百姓……”
    張娘猛地向前,素衣飄動間,聲音清脆卻堅定:“老師,水淹大梁,城中百姓豈不全成魚鱉?如此,有違天和啊!”他看向嬴政,眸中滿是懇切,“大王,秦軍向來仁義,若為破城殃及無辜,恐失天下民心。”
    嬴政身形一滯,指尖捏緊輿圖邊緣,神色複雜。帳內氣氛瞬時凝固,將領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接話。
    察哈爾長歎一聲,拍了拍張娘的肩:“為師豈不知百姓無辜?可戰事當前,若不如此,秦軍將士傷亡無數,又何嚐不是生靈塗炭?且大梁乃魏國根基,破此城,他國震恐,天下一統可期。待水退之後,大秦可廣施仁政,撫恤百姓,未必不能挽回天和。”
    張娘咬唇,還欲再言,嬴政抬手示意安靜,緩緩道:“張娘所言,孤亦深思。可大秦要的是天下一統,若因顧及一城百姓,延誤戰機,六國紛爭不休,死傷的百姓隻會更多。但孤也不願做那視人命如草芥的暴君。諸將且議,如何在水淹大梁時,盡可能保全城中百姓。”
    蒙毅拱手道:“大王,可提前派人混入大梁,暗中疏散百姓,尤其是老弱婦孺。同時,傳檄文入城,告知水淹之計,讓願降者早做準備。”
    李斯折扇輕搖,接口道:“可派能言善辯之士,在城外喊話,曉以利害。魏國百姓久受魏王暴政,若知大秦為百姓計,或有倒戈者。”
    韓非亦上前:“臣以為,可效仿趙國舊例,承諾破城後,保留魏國宗廟祭祀,賦稅減免,讓百姓安心。”
    嬴政一一聽著,微微頷首。他看向張娘:“張娘,你可有補充?”
    張娘眼眸泛紅,輕聲道:“大王,若真要行此計,能否在引洪前,多給百姓些時間撤離?哪怕多一辰,也能多救些人命。”
    “準!”嬴政斬釘截鐵,“傳令下去,三日後引洪,這三日,全力疏散城中百姓,能救多少是多少。再命頓弱,速去各國散布消息,讓天下知道,大秦水淹大梁,非為屠城,實乃無奈之舉,且盡力保全百姓。”
    帳中將領齊齊領命,各自準備去了。察哈爾看著嬴政,眼中露出欣慰:“大王既有仁德之心,又具決斷之能,天下一統,指日可待。”
    張娘卻仍站在原地,望著案幾上的水勢圖,默默垂淚。他深知,即便如此,洪水之下,仍難有萬全之策,可這,已是眼前能尋的最優解。
    與此同時,大梁城內,王宮朝會正亂作一團。魏王圉身著王袍,卻滿臉驚惶,在殿上來回踱步,腳下的青磚被踩得“咚咚”響。
    “王上,秦軍攻了半月,連城牆一塊磚都沒摳下來!我大梁城牆,固若金湯!”上將軍公孫衍滿臉喜色,拍著胸脯大喊,甲胄碰撞聲在殿內回蕩。
    “是啊王上!我早說過,大秦不過虛有其表,咱大梁城防,他們休想撼動!”大夫陳餘跟著附和,聲音裏透著得意。
    可也有大臣麵露憂色,司徒魏齊顫巍巍出列:“王上,秦軍雖一時難破城,可他們久攻不下,難保不使陰招。當年水灌鄢城的舊事,王上忘了?”
    魏王圉身形猛地一僵,鄢城乃楚國舊地,當年秦軍攻鄢,引鄢水灌城,數十萬百姓喪生,那場景,他雖未親見,卻早有耳聞。
    “你、你胡說!大秦怎敢?我大梁乃魏國國都,他們若敢水攻,天下諸侯豈能坐視!”公孫衍怒目圓睜,指著魏齊鼻子罵。
    “諸侯?”魏齊冷笑,“燕、楚、齊、趙,哪個不是自身難保?趙國新定,代王剛平;燕國忙著討好大秦;楚國懼秦如虎;齊國隔岸觀火。誰會來救我大梁?”
    殿內瞬間安靜,大臣們麵麵相覷,想起各國現狀,皆是心頭一涼。
    魏王圉擦了擦額頭冷汗,急道:“那、那該如何是好?眾卿快想想辦法!”
    “王上,當務之急,是派人去諸侯處搬救兵!”禦史大夫馮忌出列,“哪怕能借來一兵一卒,也能壯我軍心,遲滯秦軍!”
    “對!搬救兵!”公孫衍也反應過來,“我這就點兵,護送使者出城!”
    “且慢!”魏齊又道,“使者出城難,秦軍圍得水泄不通。需選死士,趁夜突圍。”
    魏王圉忙不迭點頭:“好好好,就依眾卿所言。速選死士,持孤的王璽,去楚、齊搬救兵!若能請來援軍,孤重重有賞!”
    於是,大梁城在人心惶惶中,開始籌備死士突圍。而城外秦軍,也在緊鑼密鼓準備水淹之計,隻等暴雨降臨,鴻溝水漲。
    三日後,天際烏雲翻滾,墨汁般壓城而來。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砸落,瞬間形成雨幕。嬴政立於高台,望著傾盆大雨,對身旁蒙恬道:“時機已到,按計行事!”
    蒙恬領命,揮手示意。秦軍將士迅速行動,挖掘溝渠,引鴻溝之水。渾濁的洪水,如脫韁野馬,朝著大梁城奔騰而去。
    大梁城內,百姓們正慌亂撤離,卻見洪水洶湧而來,哭喊聲、驚呼聲頓時響徹全城。魏王圉在王宮急得團團轉,看著漸漸漫進城中的洪水,嘶聲大喊:“救兵呢?救兵為何還不來!”
    而秦軍大營,嬴政站在雨裏,望著大梁城方向,心中五味雜陳。張娘撐著傘,默默站在一旁,雨水順著傘沿滴落,打濕他的裙擺。
    “大王,百姓……”張娘輕聲開口。
    嬴政長歎:“傳令下去,秦軍將士全力救人,能救一個是一個。待水退,即刻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他看向茫茫雨幕,“但願,此舉能早日換來天下太平,讓這般苦難,不再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