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周末的畫廊與櫥櫃裏的舊時光

字數:10060   加入書籤

A+A-


    四月的第二個周末,陽光好得過分。澄澈的蔚藍色天幕,像一塊剛剛清洗過的高品質畫布,隨意地點綴著幾縷絮狀白雲。微風帶著草木初生的清新氣息,毫無阻礙地穿過敞開的長窗,將雅致畫廊內懸掛的淺金色絲綢窗簾吹拂得微微卷動。
    這裏並不是舉辦拍賣的殿堂級藝術館,而是濱城大學藝術學院學生畢業季的重要一環——“未來·創見”主題畢業作品展銷會的布展現場。寬敞明亮的展覽空間裏,正上演著一場有序而緊張的忙碌交響曲。剛安裝好的軌道射燈投下明亮卻聚焦的光束,空置的白色展牆等待著藝術的洗禮,木質展台上鋪著幹淨的灰色絨布,一切都充滿了期待感。空氣裏混雜著新鮮木屑的味道、油畫顏料未幹透的特殊氣味,還有淡淡的百合花香——那是一位細心的學生管理員放在角落花瓶裏的。
    展銷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被學生們私下冠以“校花”稱號的許清瑤,正站在展廳中央區域的一堵展牆前。她今日穿著利落:簡約的白色襯衫,袖口隨意挽至手肘,露出纖白的手腕,下身是一條深藍色高腰牛仔褲,勾勒出青春的美好線條,腳上一雙幹淨的小白鞋。微卷的長發束成一個飽滿活力的丸子頭,幾縷不聽話的碎發俏皮地貼在光潔的頸側。她手中拿著一份打印出來的展品分區清單,時而蹙眉凝思,時而抬頭用清亮的雙眸掃視著整個空間布局。
    “高年級油畫組的燈光,這個角度需要再壓低一點,”她抬手示意一位負責燈光的同學,聲音清晰幹脆,帶著不容置疑的專業感,“打在他們那組人物肖像係列上,要突出麵部微妙的情感變化層次,現在的光線太平了。”她的目光銳利而專注,指揮調度間,已頗有幾分未來策展人的風範。
    她身旁不遠處,江韻華正蹲在一個剛組裝好的旋轉展櫃前,小心地調節著底座的角度。他今天穿了件淺灰色的連帽衛衣,袖口上還沾了點安裝展櫃時蹭到的灰塵。聽到許清瑤的話,他抬頭看了一眼,隨口接道:“那組肖像的眼神捕捉確實很厲害,光線是靈魂。”他一邊說著,手下調整的動作並未停頓,“瑤瑤,這個旋轉速度你看一下,用來展示張寧那組微觀靜物攝影的,太慢了沒動感,太快了又看不清細節。”
    許清瑤快步走過來,半蹲在江韻華旁邊,身體微微前傾,仔細看著展櫃裏幾張被臨時放置的樣片隨著旋轉緩緩呈現。她的側臉近在咫尺,江韻華能清晰地看到她長而密的睫毛低垂著,在眼瞼下方投下一小片柔和的陰影。她身上清淺淡雅的香氣,混合著忙碌現場特有的各種味道,悄然鑽入他的鼻息。
    “嗯…”她沉吟著,鼻音輕微,氣息似乎拂過江韻華的耳畔,“再快一點……對…再快一點點…停!”她專注地凝視著旋轉中的照片,“就這個速度,剛合適,能看清細節又保證了流動感和神秘感。”確定好了速度,她下意識地轉過頭向江韻華確認意見,嘴唇幾乎要碰到他因為專注而微微靠近的額角。
    突如其來的近距離讓兩人都猛地怔了一下。許清瑤白皙的臉頰瞬間染上一層淡淡的、極其自然的紅暈,像春日初綻的櫻花。江韻華的目光像是被什麽燙了一下,迅速挪開,盯著展櫃某個根本不存在的角落,喉結不自覺地滾動了一下,剛才還沉穩鎮定的聲音突然有點卡殼:“哦…哦,好的,那就…定這個。”
    空氣似乎在這一刻凝固了幾秒,隻剩下展櫃勻速轉動時極細微的電機嗡嗡聲。周圍嘈雜的搬運、調試、討論聲似乎都奇妙地遠去了。剛才為了確認工作而靠得極近的兩個人,此刻都顯得有些無措和緊張,心底那根名為青澀悸動的弦,被這意外又尋常的靠近輕輕撥動,發出令人心跳紊亂的聲音。
    許清瑤猛地直起身,不自然地整理了一下其實很平整的襯衫衣襟,清了清嗓子,試圖找回剛才的幹練:“那…這排幾個旋轉櫃都按這個參數調吧。我去看看雕塑組的區域布置得怎麽樣了。”說完,幾乎有些落荒而逃地快步走開,留下一個帶著點慌亂但依舊窈窕的背影。
    江韻華蹲在原地,目光追隨著那個背影消失在轉角,好一會兒才收回視線,低頭看著自己的雙手,剛才指尖似乎還殘留著一點若有似無的觸感——不知道是她轉身時飄起的襯衫下擺?還是僅僅是緊張的錯覺?他甩了甩頭,深吸一口氣,試圖將那份突如其來的悸動壓下去,專注於手頭的工作。隻是動作不再如之前那般行雲流水,帶著點心不在焉的笨拙。
    這時,展廳入口處的玻璃大門被推開。
    林雪萍和江明華並肩走了進來。林雪萍今天穿了一條及踝的淺杏色長裙,外套一件合身的米白色針織開衫,長發柔順地披在肩頭,溫婉而知性。她的出現,立刻引起了一些認識她的藝術學院學生的小聲問候:“林老師好!”作為濱城一中的生物名師,偶爾會給大學相關社團或競賽做指導的她,在學生中頗有名望。
    江明華則是一身休閑裝扮:挺括的深藍襯衫,挽起的袖口下露出結實的小臂,配著修身的卡其色長褲,顯得沉穩又不失隨和。他那間小型建築設計工作室最近也參與了一些舊空間改造的藝術化嚐試,與這邊學院也有過合作,因此對這樣的場合並不陌生。兩人今天是應江韻華之前的“隨口一提”和許清瑤的邀請,來看看籌備情況,也是難得的周末約會。
    “哥,嫂子!你們來了!”江韻華看到他們,立刻像是找到了解脫的理由,快步迎了上來,臉上那點未散盡的薄紅被熱情的笑容掩蓋。
    “嫂子”這個稱呼落在林雪萍耳中,讓她心頭溫軟,白皙的臉頰也浮起一絲極淡的羞赧,但並未反駁,隻是溫柔地笑著點點頭:“過來看看你們搞得怎麽樣,場麵很大啊。”她的目光掃過寬敞明亮的展廳和周圍忙碌但充滿朝氣的年輕麵孔。
    “清瑤她們花了很多心思,整體框架搭得挺漂亮了。”江明華也笑道,目光讚賞地環視四周。
    “許清瑤呢?”林雪萍問道,“剛才還看到她在指揮燈光。”
    “她在雕塑區,”江韻華指了指展廳深處,“那邊好像有幾件大型拚裝件的擺放位置有點分歧,她去處理了。”他話音剛落,就看到許清瑤也發現了入口的動靜,正從一處展區後麵繞出來,臉上帶著剛處理完棘手事務的嚴肅神情,但看到他們時,立刻綻開明媚的笑容,小跑著過來。
    “明華哥!林老師!”許清瑤跑到近前,聲音帶著輕快的喘息,“你們來啦!韻華,那邊搞定啦,按原計劃放a2區,效果不錯。”她先是利落地跟江韻華交代了一句工作,這才轉向林雪萍和江明華,神情切換得自然又活潑,“林老師,您看整體感覺還行嗎?色調是不是偏冷了一點?”她自然地尋求意見,眼神充滿信賴。
    林雪萍仔細觀察著空間的色彩搭配和布局節奏,認真地點評:“冷色調作為主基調沒問題,很符合‘創建’主題的未來感和科技感。不過可以適當在幾個關鍵節點,比如入口處或者大型裝置藝術品附近,加入一些溫暖的小色塊作為點綴,比如薑黃或者赭石,增加節奏感和親和力。冷而不寒才是更高階的設計。”
    她的話專業而誠懇,許清瑤聽得眼睛放光,連連點頭:“對對!我之前總感覺少了點溫度,但又怕加入暖色破壞整體,就在小色塊點綴上猶豫。林老師您一針見血!我這就讓他們找幾塊暖色的透光板或者布藝來試試效果!”她瞬間有了明確方向,立刻就想行動。
    “不急這一時,”江明華笑著插話,“讓我們看看還有什麽地方能幫忙?別拿我當外人看,今天也是來做義工的。”他看了看旁邊還沒組裝好的一個矮台,那是準備放置一些互動裝置的。
    “那太好啦明華哥!這裏正需要你!”許清瑤一點不客氣,“韻華,那個矮台圖紙有點問題,接口對不上,你去給明華哥打下手唄?”她自然地分配任務。
    江韻華巴不得:“沒問題!哥,工具在那邊。”他帶著江明華朝堆放著木材零件的小工作區走去。
    林雪萍看著兩個男人挽起袖口走向工具的背影,目光柔和。她轉頭對許清瑤說:“有他們在那邊動手,我們倒有空閑找找地方坐一下?或者去看看你準備展出的作品?我很好奇。”
    許清瑤臉上的欣喜不加掩飾:“當然好!我的展品就在攝影區,還沒掛出來。”她帶著林雪萍繞過忙碌的人群,走向相對清靜的後方區域。
    在攝影分區,許清瑤從一個存放貴重物品的鐵皮儲物櫃裏,小心翼翼地捧出幾個厚實的黑色文件盒,又從隨身的帆布托特包裏,拿出一個沉甸甸的相機包。打開文件盒,裏麵是她精心挑選並初步處理過的一遝遝攝影作品樣片。
    “我想做一組叫‘城市肌膚’的對比主題,”許清瑤一邊小心地攤開樣片,一邊向林雪萍講述她的創作思路。這是她第一次在正式場合,向既是老師又像姐姐的林雪萍展示自己的核心作品。“一部分是濱城最新的摩天大廈玻璃幕牆折射出的極致光效,冰冷的幾何之美;另一部分是老城區那些歲月蝕刻過的牆皮、鐵門、石階上的苔蘚,是帶著溫熱的肌理記憶。我想用鏡頭語言捕捉這兩種‘肌膚’的質感、溫度,形成一種碰撞的對話。”
    林雪萍屏息凝神地翻閱著這些照片。光影的捕捉極其精準而富有表現力。那些冰冷的鋼鐵森林被許清瑤賦予了奇特的流動感;而那些老舊的細節,卻又被她拍出了一種倔強的生命力。這不是簡單的景物記錄,而是帶著強烈個人觀察和藝術表達的作品。
    “清瑤,”林雪萍抬起頭,眼中是毫不掩飾的驚豔和欣賞,“這個立意非常獨特!這些樣片…張力十足。你捕捉到的不僅是視覺,還有觸感和時間沉澱的痕跡。這種對比和對話感,非常有力量。”她的評價發自內心,既專業又充滿長輩的鼓勵,“這組作品必定是展覽的一大亮點。我很期待看到它們完整呈現在展牆上的樣子。”
    得到林雪萍如此直白的讚賞,許清瑤的臉更紅了,眼睛亮得像夜空裏的星辰,充滿了被認可的巨大鼓舞。這份鼓舞不僅僅是來自老師的專業肯定,更帶著一種親近的人真正理解的溫暖。
    “謝謝林老師!能得到您這樣的評價,我真的…真的很開心!”她激動地捏了捏手心,“我會更仔細地調整最終的輸出質量和排版!”
    “慢慢來,別太有壓力,已經很好了。”林雪萍柔聲安撫,目光掃過許清瑤放在一旁的相機包。那是她非常熟悉的款式,江明華也用過。
    而另一邊工作區,矮台在江明華的審視和熟練操作下,比對著圖紙,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一個加工件的尺寸誤差導致了榫卯無法扣合。江明華直接拿來工具稍作修整,然後用強力的木工膠配合加固夾具,很快就解決了問題。江韻華在旁邊打下手,遞工具,清理木屑,配合默契。
    工作間隙,江韻華看著哥哥利落又從容的動作,不由得問:“哥,你們那個河西老社區的公共空間改造項目,進展還順利吧?”
    江明華將最後一個夾具擰緊,直起身擦了擦額頭上微沁的汗珠,臉上露出一絲介於滿意和思索之間的表情:“前期溝通磨了挺久,方案定了三版。主要是居民們對社區記憶點特別看重,不願意輕易抹去那些老店鋪的印記。所以方案調整了,保留那些有曆史感、能喚起共同回憶的空間片段,比如那麵幾十年的老牆磚、某個老裁縫店的招牌樣式,然後以它們為核心節點,串聯起新的、更適合當下交流的空間。設計不是抹除過去造未來,而是讓記憶和新生有機融合。難點不少,但蠻有意思。”他的話語裏帶著一種沉浸於創造性工作時的溫度。
    江韻華似懂非懂地點頭,但哥哥話語中對“記憶與新生融合”的理念,他隱約覺得和他現在協助許清瑤在做的事情,在某種精神內核上遙相呼應。他看著不遠處正在和林雪萍熱烈討論著的許清瑤,夕陽的金紅色暖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照在她們身上,為她們的輪廓鍍上柔和的金邊。專注、熱誠、帶著對美的執著追求,這樣的許清瑤,總能輕易牽動他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忙碌告一段落,林雪萍注意到窗外的光線已從明亮的午後轉為瑰麗的黃昏。她抬手看了看腕表,提議道:“時間不早了,我看大家也累得不輕。要不今晚一起簡單吃點東西?我請客,算是給布展小組辛苦了一天的小慰勞,順便犒勞一下你們。”她微笑著看向許清瑤,眼神帶著親昵的關懷,又轉向剛從工作台擦著手走過來的江明華和江韻華。
    許清瑤忙活了大半天,連口水都顧不上喝幾口,此刻放鬆下來,也覺饑腸轆轆,聞言立刻開心地響應:“好呀好呀!謝謝林老師!韻華?你也一起吧?”她目光轉向江韻華,帶著自然而然的詢問,仿佛早已習慣這樣的相處模式。
    江韻華自然不會拒絕:“行,我也餓得前胸貼後背了。”能和哥哥、林老師還有許清瑤一起吃飯,他求之不得。
    江明華也點頭同意:“好主意,找個近的方便。”
    四人選在學校附近一家口碑很好的家常小館。店麵不大,但幹淨溫馨,點了幾道店裏的招牌家常菜:砂鍋粉絲蟹煲咕嘟咕嘟冒著熱氣上桌,蟹肉鮮嫩,粉絲吸飽了湯汁;菠蘿咕咾肉酸甜適中,炸得外酥裏嫩;清炒時蔬碧綠爽脆;再配上一大碗菌菇燉雞湯,香氣撲鼻。
    不同於之前在快餐店的偶遇,這次是默契相約。席間的氣氛更加自在融洽。許清瑤和江韻華邊吃邊繼續討論展覽的最後細節和可能出現的狀況,兩人思維活躍,想法層出不窮,有時免不了又要“爭執”幾句,引來林雪萍和江明華包容又帶點打趣的微笑。
    林雪萍主要扮演傾聽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偶爾在菜的分量或者鹹淡口味上提出貼心的建議。江明華則和弟弟討論著一些關於空間規劃和結構穩定的想法,並將那些社區改造中的有趣小故事分享給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林雪萍安靜地聽著,為江明華夾起一塊飽滿鮮美的蟹鉗肉。他自然地接過,回以一個溫柔的眼神。
    “哥,你們後來是怎麽解決那個社區活動中心屋頂承重問題的?”江韻華咬著一塊咕咾肉,好奇地追問剛才未講完的細節。
    江明華放下湯匙,喝了口茶:“那個老屋頂結構很特別,有幾根主梁用的是本地的粗大毛竹,內嵌了特殊的糯米粘合加固法,幾十年了依然堅固得不可思議。我們請了老匠人來看過,最終方案是在保留它們的前提下,采用了極其輕便的新型複合材料加固整個平麵,既保住了那些獨一無二的曆史構件,又滿足了新功能需求。有時候,最好的解決之道,恰恰藏在過去裏麵。”他感慨道。工作帶來價值感的同時,也讓他更深地理解了曆史和人文的溫度。
    一頓飯在食物的香氣和輕鬆愉快的交談中很快就過去了。飯後許清瑤還想回展館再盯一會兒收尾工作,江韻華自然是陪同。
    林雪萍和江明華則自然地驅車回到他們的小家。與弟弟和許清瑤的青春熱鬧相比,踏進玄關的一瞬間,寧靜溫馨的家居氣息便包裹上來。
    “你去換衣服休息一下,”林雪萍一邊換鞋一邊說,“我去煮點紅棗桂圓茶,今天吹了點風。”
    “好。”江明華應著,脫下外套掛好,走進書房處理一點臨時的郵件。處理完後,他打開書桌旁一個頂天立地的嵌入式玻璃展櫃的下層木櫥門。這個櫃子放著他工作室早期的一些榮譽證書、項目檔案以及一些私人的重要物品。
    他記得之前整理時好像看到一個盒子。俯身在裏麵翻找了一陣,果然取出一個體積不大的扁平老式紙盒。盒身是硬質的黃色卡紙,棱角處已有磨損的痕跡,上麵印著模糊的藍色花紋和一行早已褪色的外文字母,似乎是某種進口畫材或者文具的包裝盒。他輕輕吹掉盒蓋邊緣的薄塵,掀開了蓋子。
    盒子裏鋪著層泛黃的舊軟紙,下麵整齊地躺著幾樣物品。
    一張微微卷邊的柯達彩照被小心翼翼放在最上麵。照片上,兩個穿著濱城一中藍白校服的少年並肩坐在操場雙杠上,背後是高大的楊樹和灑落的金色陽光。左邊的少年意氣風發,帶著點傲氣,眼神明亮,正是年少的江明華。右邊那個稍顯青澀、笑得陽光燦爛的,赫然是如今已長成沉穩男人的江明華自己!而那個眉眼明亮、笑容帶著熟悉輪廓、被定格在年少江明華身邊的人……正是江明華!
    林雪萍端著兩杯熱氣騰騰、飄著紅棗和桂圓香甜氣息的玻璃杯走進書房時,看到的就是江明華盯著手裏照片怔怔出神的樣子。窗外的暮色已經完全降臨,書房裏隻開了一盞暖黃的台燈,光線柔和地籠罩著他半邊臉龐,映得那眼神深邃悠遠,仿佛沉浸在一段遙遠的光陰河裏。
    “看什麽呢?”林雪萍輕聲問,將一杯茶放在他手邊的書桌上,目光自然地落向他手中。當看清照片內容的瞬間,她微微睜大了眼睛,呼吸不由得放輕了。
    “竟然被你找到了這個盒子…”她的聲音裏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懷念和驚喜,放下手中的杯子,走到他身邊,“這些…都還在啊?”她的目光投向盒子裏其他東西:一個包裝紙已經褪色的德芙心形巧克力盒雖然巧克力早就沒有了,但盒子被她保留至今),一疊邊角被摩挲得光滑的明信片是他們旅行時互相寄的),最底下壓著幾封當年兩人異地時寫的書信原稿薄薄的航空信封和信紙)。
    江明華小心地將照片遞給她:“整理老櫥櫃時翻到的。剛才還在跟韻華他們講保留過去才能更好承接未來,沒想到轉眼就看到了‘過去’的自己……還有過去的你。”他的手指輕輕劃過照片上少女明亮的眉眼、那時尚算圓潤的臉頰和幹淨純粹的笑容,“明明高中時你還是這樣帶著點稚氣……”
    林雪萍接過照片,指尖撫過被時光浸染得有些柔軟的紙張,眼神溫柔得像一汪映著月色的春水。她也伸出手指,輕輕點了點照片上那個穿著寬鬆校服也難掩俊朗的桀驁少年:“那時候的你,眼睛裏全是光和‘我是天下第一’的自信。”她輕笑出聲,帶著濃濃的懷念。
    林雪萍也湊過來看盒子裏的其他東西,看到那個巧克力盒時,忍不住笑了:“你還記得嗎?你高中運動會跑了五千米拿了第一,累得半死,隔天就得意洋洋揣著這個巧克力跑到我們班後門,趁著老師板書硬塞給我,還附了張紙條說什麽‘第一名的糖才配給你吃’。幼稚死了。”
    江明華也想起當年的糗事,伸手拿起那個空鐵盒,拇指拂過上麵的英文單詞,眼中笑意更濃,還帶著點不承認的狡黠:“有嗎?某人當時拿著盒子笑得眼睛都沒了,還偷偷把紙條夾在課本裏。”他順手拈起一張明信片,上麵是廈門鼓浪嶼碧藍的天空和海鷗,“還有這張,是大一那年你偷偷跑來看我,假期結束剛回去就寄來的,寫了一句‘海風裏都是你喜歡的海蠣煎味道,像某人的汗味,但居然有點想念’。”
    林雪萍搶過那張明信片,佯裝生氣地輕輕捶了他胳膊一下:“瞎說!明明寫的是想念鼓浪嶼的寧靜和好吃的海蠣煎!”然而她泛紅的耳根和忍俊不禁的笑意暴露了她。
    兩人頭挨著頭,湊在小小的舊紙盒前,在柔和的燈光下翻看著這些被歲月溫柔封存的、屬於他們年少時最純粹、最笨拙也最赤誠的信物。那些早已褪色的明信片上的字跡仿佛重新鮮活起來,帶著海風的鹹澀與陽光的氣息;那空空的巧克力鐵盒仿佛還殘留著當年甜膩的香氣和少年手心滾燙的溫度。
    笑聲在小小的書房裏彌漫開,裹挾著對年少時光的追憶和對彼此笨拙卻熾熱的舊日情感的甜蜜吐槽。
    笑著笑著,江明華放下手裏的東西,側過頭看向林雪萍。燈影下,她臉上的笑容溫柔,眼神裏流淌著比盒子裏任何一件舊物都要恒久的暖意。他忽然感到一陣強烈的心動,超越了照片上的青澀時光,比此刻手中舊物帶來的溫馨更加深刻和厚重。
    他抬起手,溫熱的掌心輕輕覆上她撫在照片邊緣的手背,身體微微靠近。
    林雪萍似乎感應到了什麽,抬起頭望進他的眼睛。兩人在舊物的芬芳氣息裏對視,書桌上的紅棗桂圓茶散發出溫暖的甜香。
    窗外的城市被霓虹燈點亮的喧囂已經遠去,世界縮小到這盞台燈照亮的小小一隅。時光的河流仿佛在此刻打了一個旖旎的結,一頭係著櫥櫃深處那泛黃的青春影像和帶著些許傻氣的甜蜜信物,另一頭緊緊係著眼前人眼中清晰倒映的自己——是年少歡喜的回響,更是漫長歲月中攜手同行的篤定。
    他的身影在眼前放大,帶著他獨特的、讓人無比安心的氣息壓了過來,溫熱的唇準確無誤地落在她帶著淺笑的柔軟唇瓣上。
    這是一個醞釀了許久的吻。
    不同於少年時的青澀淺嚐,亦非情動之下的急切熱烈,而是沉甸甸的。充滿了歲月沉澱下的理解、默契,混合著舊時光裏的甜蜜和當下共同生活的溫馨氣息,還帶著幾分剛才嬉笑時的未盡餘韻。柔軟,溫熱,帶著令人心顫的溫柔力度,輾轉深入,無聲地訴說著千言萬語也無法抵達的情深。
    林雪萍在他吻過來的瞬間,隻覺得心尖被最柔軟的羽毛重重搔了一下,酥麻感閃電般傳遍四肢百骸。她順從地閉上了眼睛,微涼的指尖下意識地攀上他襯衫下線條有力的臂膀,仿佛抓住的是穿越時光而來的錨點。她的身體自然而然地向他倚去,唇齒微啟,溫柔地回應著這份無聲勝有聲的傾訴。熟悉的、令人沉醉的氣息徹底將她包圍,讓她心甘情願地沉溺其中。
    空氣裏還浮動著舊紙張特有的淡淡黴塵味兒、清甜的紅棗桂圓茶香,以及彼此親密無間的溫存氣息。書桌上玻璃杯的熱氣還在嫋嫋地向上飄升,映著暖黃的燈光,柔和而迷離。隻有極細微的唇齒相依和呼吸交融聲被放大著,混合著窗外模糊的城市夜曲,構成了此刻最動人的背景音。
    窗外夜色更深,月光清亮,似乎也溫柔地窺見了這滿室流淌的靜謐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