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榮國府寶黛嗔隙 瀟湘館情絲暗牽

字數:9256   加入書籤

A+A-


    話說那日,賈寶玉自薛姨媽處吃酒歸來,酒意雖未醺然,心卻早飛至瀟湘館林妹妹處。他腳下步子匆匆,恰似那歸心似箭的旅人,恨不能即刻便見那嬌弱身影。
    一路上,春日的微風如柔荑般輕輕拂過,撩起他額前的幾縷發絲,路邊的花朵灼灼綻放,紅的似烈火烹油,粉的如綺霞流彩,白的若瑞雪凝枝,可他卻無心欣賞,一心隻念著瀟湘館內的黛玉。
    且說林黛玉,晨起對鏡梳妝,那菱花鏡中映出她那精致絕倫卻略顯蒼白的麵容,恰似一朵經霜的芙蓉。她輕挽雲鬢,每一絲發縷都梳理得細膩妥帖,仿若一幅精心繪製的工筆畫。略施粉黛,便是那淡妝濃抹總相宜的韻味。
    而後,她便斜倚於窗口,手持書卷,閑翻幾頁。陽光透過斑駁的竹影,宛如碎金般灑落在她身上,恰似一幅絕美的宋人小品畫。她正看得入神,遠遠瞧見賈寶玉晃晃而來。不知怎的,心中忽生嗔意,恰似無端飄落的愁緒,也未細究緣由,便對身旁紫鵑道:“好紫鵑,你且將這門關上,就說我歇下了,誰也不見。”紫鵑素知自家姑娘脾性,又兼與寶玉相熟,隻抿嘴一笑,那笑容恰似春日裏綻放的一朵幽蘭,依言將那門緩緩合上,動作輕柔得仿若怕驚碎了一簾幽夢,生怕發出聲響惹得黛玉更加不悅。
    寶玉滿心歡喜,行至瀟湘館前,卻見那門緊閉,不禁一怔,恰似被突然敲響的暮鼓震住。他忙抬手叩門,聲音中帶著急切與期待,宛如寒夜中渴望溫暖的呼喚,喊道:“林妹妹,是我,寶玉,快開開門。”裏頭紫鵑正要答言,黛玉卻搶著說道:“憑他是誰,我今兒個身子不爽利,一概不見客。”寶玉聽了,心中一緊,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揪住,恰似心尖上被紮了一根細刺,忙又道:“妹妹,可是我哪裏得罪了你?好妹妹,你開開門,有什麽話,說與我聽。我若有什麽做得不對的地方,任憑妹妹責罰。”
    黛玉聽他這般說,心中委屈更甚,偏要強撐著,冷笑道:“你倒會拿話來哄我,今兒在那薛姨媽處,與寶姐姐、雲姑娘一處吃酒說笑,好不快活,哪裏還念著我這個病秧子。你與她們才是情投意合,何苦來我這裏。”她越說越氣,眼中的淚花閃爍,恰似荷葉上滾動的露珠,語氣中滿是醋意與埋怨。
    寶玉一聽,急得跺腳,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恰似清晨荷葉上的點點玉珠,忙辯道:“妹妹可莫要誤會,我在那裏,心裏卻一刻也沒忘了你。不過是姨母相留,不好推脫罷了。寶姐姐和雲姑娘雖好,她們都已經嫁人了,我不過是和她們敘敘舊。在我心裏,誰也比不上妹妹你。妹妹若不信,我現在就回去,向姨母說個明白,以後再不赴這樣的宴。”
    紫鵑在一旁瞧著,心中不忍,悄聲勸道:“姑娘,寶二爺一片真心,你就開開門,有話當麵說清楚。您也知道寶二爺對您的心意,何必這般置氣,氣壞了身子可不值當。”黛玉卻柳眉倒豎,輕啐道:“你這小蹄子,也來幫著他說話,莫不是被他收買了去。我看你們都合起夥來欺負我。”紫鵑無奈,隻得退到一旁,暗自搖頭,心中卻盼著二人能早日化解誤會,恰似盼著陰霾早日散去,重見暖陽。
    寶玉在門外,聽著黛玉言語,心中難過萬分,又無計可施,隻能長歎一聲,道:“妹妹如此不相信我,我也無話可說。隻盼妹妹莫要氣壞了身子,我這心,也就安了。我就守在這門外,等妹妹消了氣,肯見我為止。”說罷,便倚著門旁,不肯離去,眼神中滿是執著與無奈,恰似那守望著歸人的望夫石。
    黛玉在屋內,聽他這般言語,淚水早模糊了雙眼,心中雖有千般委屈,卻又怕寶玉在外久等,著了風寒。她心中糾結萬分,一會兒想著寶玉的薄情,恰似秋風掃過心頭的落葉;一會兒又念著他的深情,猶如冬日裏的炭火溫暖心房。正自糾結,紫鵑又勸道:“姑娘,你看寶二爺在外麵,怪可憐的,你就饒了他這遭吧。寶二爺對您的好,您心裏也是清楚的呀。”黛玉咬了咬下唇,那下唇恰似一顆熟透的櫻桃,終是起身,蓮步輕移,每一步都仿若踏在雲朵之上,親自去將門打開。
    門開處,寶玉見著黛玉,眉眼含愁,淚光點點,心疼不已,忙上前拉住她的手,那雙手細膩卻又透著幾分冰涼,仿佛握住了一汪秋水,又似握住了一片冰雪。他道:“妹妹,你可算肯見我了,我……”話未說完,黛玉卻抽回手,別過頭去,道:“誰稀罕你假惺惺,不過是拿我解悶罷了。你心裏若真有我,又怎會讓我這般難過。”寶玉忙道:“妹妹,你若不信,我可對天起誓……”黛玉忙捂住他的嘴,嗔道:“誰要你起誓,你若真有這份心,我便知道了。你總是這般,做些事讓我傷心,又說些話哄我開心。”
    二人正說著,遠處傳來王熙鳳的聲音:“寶兄弟,林姑娘,你們在這兒呢,老太太正找你們過去吃飯呢。”二人忙整了衣衫,攜手往賈母處去了。一路上,微風輕拂,吹得路旁的柳枝搖曳生姿,仿佛也在為他們這對小兒女的情愫而輕輕搖曳,恰似在演奏一曲輕柔的戀歌。他們雖不再言語,可那眼神交匯間,滿是深情與眷戀,先前的小小嫌隙,也在這一嗔一怒間,化作了情絲,將兩顆心纏得更緊,猶如雙蠶吐絲,絲絲相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到了賈母處,眾人依次落座。賈母見寶黛二人攜手而來,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恰似春日裏盛開的一朵菊花,說道:“你們兩個,今兒個怎麽來得這般遲,可是又在一處說什麽悄悄話了?”王熙鳳在一旁打趣道:“老祖宗,您還不知道這倆孩子,平日裏就好黏糊在一塊兒,說不完的知心話呢。”眾人聽了,皆笑起來。李紈掩著嘴輕笑,那笑容恰似春日裏綻放的梨花;探春則眨著靈動的眼睛,看著寶黛二人,眼中滿是笑意,恰似一灣清澈的春水。
    寶玉與黛玉挨著坐下,桌上擺滿了精致的菜肴。有那色澤紅亮的紅燒獅子頭,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恰似一顆璀璨的紅寶石;還有那碧綠鮮嫩的翡翠玉白菜,仿佛透著一股清新之氣,恰似一片剛剛從晨露中蘇醒的荷葉。寶玉不時地給黛玉夾菜,挑的都是她平日裏愛吃的,輕聲說道:“妹妹,多吃些,這個菜合你口味。”黛玉微微點頭,輕聲應著,時不時抬眼看向寶玉,眼神中滿是羞澀與甜蜜,那模樣恰似春日裏含苞待放的花朵,又似一顆嬌羞的紅豆。
    飯後,眾人又閑聊了一會兒。談及近日府中的趣事,眾人笑聲不斷。寶玉和黛玉便起身告辭,回到瀟湘館。剛進院子,黛玉便覺得有些困倦,寶玉忙道:“妹妹,你累了就去歇著吧,我在這兒陪著你。”黛玉也不推辭,斜倚在榻上。榻上的錦被繡著精致的鴛鴦圖案,仿佛也在訴說著他們之間的情意,恰似兩隻相依相偎的鴛鴦在水中嬉戲。寶玉坐在一旁,拿起一本書,輕聲誦讀起來。那聲音低沉悅耳,仿佛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如同山間的清泉,緩緩流淌在黛玉心間,又似那悠揚的古曲,縈繞在耳畔。
    漸漸地,黛玉閉上雙眼,進入了夢鄉。她的嘴角微微上揚,似乎在夢中也感受到了寶玉的陪伴。寶玉看著她恬靜的睡顏,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心中滿是溫柔,恰似一泓溫柔的湖水。
    他輕輕放下書,為黛玉掖了掖被角,動作輕柔得如同對待一件稀世珍寶,仿佛生怕驚擾了她的美夢,恰似嗬護著一朵嬌嫩的花蕊。靜靜地守在她身旁,宛如守護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又似守護著自己心中的一片淨土。春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二人身上,為這幅畫麵增添了幾分溫馨與美好,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隻願這歲月長長久久,他們的情誼也能如這春日暖陽,溫暖而永恒。
    然而,這般靜好的時光並未持續太久。幾日後,府中突然傳來一個消息,讓眾人皆有些慌亂。原來,宮中的賈元春,如今已貴為皇後娘娘,身體抱恙。聖上心急如焚,宮中太醫們日夜診治,卻始終束手無策。太子和公主守在皇後娘娘的床前,哭得淚人一般,那哭聲仿佛杜鵑啼血,任誰見了,都忍不住心酸落淚。
    這消息傳入賈府,眾人皆憂心忡忡。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自是忙成一團,隻恨不能即刻入宮為皇後娘娘分憂。而寶玉,更是心急如焚,在院子裏來回踱步,眉頭緊鎖,仿佛有千般愁緒在心頭纏繞,恰似那亂麻般理不清的愁思。黛玉聽聞此消息,心中也不免擔憂起來。她深知皇後娘娘於賈府眾人而言,乃是極為重要之人,她的安康關乎著賈府的興衰榮辱。
    待賈府女眷入宮探視歸來,天色已漸暗。眾人神色凝重,賈母更是一臉疲憊,徑直回房休息去了。寶玉趕忙拉住王夫人,焦急地詢問皇後娘娘的病情。王夫人歎了口氣,說道:“娘娘病得著實不輕,太醫們雖全力診治,卻也不見明顯好轉。聖上為此憂心忡忡,宮中上下皆彌漫著一股愁緒。”寶玉聽了,心中愈發沉重,仿佛一塊巨石壓在胸口,喘不過氣來,恰似那被烏雲遮蔽的天空,不見一絲陽光。
    黛玉見寶玉如此憂心,心中不忍,輕聲安慰道:“寶哥哥,事已至此,你也別太著急。皇後娘娘福澤深厚,想來定能渡過難關。你若急壞了身子,反倒不好。”寶玉抬眼看了看黛玉,眼中滿是感激與無奈,說道:“妹妹,我又怎能不急。皇後娘娘自小對我疼愛有加,如今她重病在身,我卻無能為力,心中實在難受。”
    此後幾日,寶玉茶不思飯不想,整個人都憔悴了許多。黛玉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她每日變著法子為寶玉準備些可口的點心,親自送到怡紅院。這日,她帶著親手做的梅花酥來到寶玉房中,見寶玉正對著窗外發呆,眼神空洞。黛玉輕輕走到他身邊,說道:“寶哥哥,吃點東西吧,這是我新做的梅花酥,你嚐嚐。”寶玉轉過頭,看著黛玉,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接過梅花酥,咬了一口,卻味同嚼蠟。
    黛玉坐在一旁,陪著寶玉默默不語。良久,寶玉緩緩說道:“妹妹,你說這世間之事,為何總是這般無常?前幾日咱們還在一處說笑,如今皇後娘娘卻病重至此。我有時真覺得,這富貴繁華,不過是過眼雲煙,說不定哪天,便會煙消雲散。”黛玉聽了,心中一酸,說道:“寶哥哥,你這話雖說得有些悲觀,卻也不無道理。人生在世,本就禍福難測。但咱們也隻能珍惜當下,過好眼前的日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說著,晴雯走了進來,說道:“寶二爺,林姑娘,剛才璉二奶奶差人來說,明兒個府裏要請些僧人道士來做法事,為皇後娘娘祈福,讓大家都做好準備。”寶玉和黛玉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憂慮,恰似那陰雲密布的天空,充滿了壓抑。
    第二日,賈府內一片忙碌景象。僧人們在園中設起法壇,香煙嫋嫋,那香煙仿佛一條蜿蜒的巨龍,升騰在空氣中;鍾鼓齊鳴,聲音回蕩在賈府的每一個角落,仿佛要衝破雲霄。道士們則身著道袍,手持拂塵,念念有詞,那聲音仿佛來自遠古的神秘咒語。賈母率眾人在一旁虔誠跪拜,祈求神明保佑皇後娘娘早日康複。寶玉和黛玉也跪在人群之中,心中默默祈禱。黛玉緊閉雙眼,雙手合十,心中想著:“願上天垂憐,保佑皇後娘娘平安無事,也保佑寶玉能不再這般憂心。”
    法事持續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臨才結束。眾人散去,寶玉卻獨自來到園中,坐在湖邊的亭子裏,望著天上的明月,心中思緒萬千。不知過了多久,他忽聽到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回頭一看,竟是黛玉。黛玉走到他身邊,輕聲說道:“寶哥哥,我猜你會在這兒,這麽晚了,風涼,咱們回去吧。”寶玉看著黛玉,眼中滿是感動,說道:“妹妹,有你在我身邊,真好。”說罷,二人攜手離開,月光將他們的身影拉得長長的,仿佛一幅永恒的畫卷,又似兩個相依為命的影子。
    而這邊,黛玉雖同寶玉一樣憂心皇後娘娘病情,但她並未一味沉浸在擔憂之中。她回到瀟湘館後,便吩咐紫鵑將自己收藏的眾多書籍盡數取出。那些書籍,皆是她平日裏精心搜羅而來,不乏一些珍貴罕見的孤本,每一本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古人的智慧。書架上,一本本線裝書整齊排列,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仿佛在訴說著千古的故事。
    黛玉坐在窗前,借著搖曳的燭光,一本本仔細翻看著。她時而眉頭緊鎖,時而輕輕搖頭,時而又若有所思。燭光昏黃,映照著她專注的麵龐,宛如一幅靜謐的美人夜讀圖。每翻過一頁,她都細細研讀,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用的信息,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執著。
    不知過了多久,一本略顯陳舊的醫學古典映入她的眼簾。封麵的紙張已經微微泛黃,字跡也有些模糊,但黛玉還是一眼就認出這是自己偶然購得的一本奇書。她心中一動,趕忙翻開書頁,手指輕輕劃過泛黃的紙張,逐字逐句地研讀起來。隨著閱讀的深入,她的眼神愈發明亮,臉上漸漸浮現出驚喜之色。原來,書中記載著一種病症,與皇後娘娘的症狀極為相似,且詳細描述了對應的治療方法和藥方。
    黛玉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起身,匆匆趕往怡紅院,將這個發現告知寶玉。寶玉聽聞,也是又驚又喜,二人不敢耽誤片刻,急急忙忙往宮中趕去。
    來到皇宮,守衛見是賈府的公子小姐,不敢怠慢,連忙引進。皇宮之中,紅牆黃瓦,雕梁畫棟,處處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奢華。宮殿的飛簷如展翅欲飛的鳳凰,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皇家的榮耀。
    黛玉和寶玉在侍衛的引領下,匆匆來到皇後娘娘的寢宮。宮中太醫們早已在此,麵色凝重。見到黛玉和寶玉,太醫們微微皺眉,似是對這位閨閣小姐參與會診心存疑慮。
    黛玉卻並未在意眾人的目光,她鎮定自若地走到太醫們麵前,福了一福,說道:“各位太醫,民女偶然在古籍中發現一病症與娘娘症狀相似,特來與各位商討。”一位年長的太醫微微頷首,說道:“姑娘不妨說來聽聽。”
    黛玉有條不紊地闡述著自己在醫書中的發現,從病症的描述到病理的分析,頭頭是道。太醫們聽著,神色漸漸緩和,時而點頭,時而相互對視,眼中流露出一絲認可。
    商討過後,眾人決定讓黛玉為皇後娘娘診治。黛玉輕移蓮步,來到皇後娘娘榻前。她先仔細端詳皇後娘娘的麵色,隻見其麵色蒼白,猶如冬日的殘雪,毫無血色,嘴唇微微幹裂,印堂處隱隱透著一絲黑氣。這是望診。
    接著,黛玉微微俯身,側耳傾聽皇後娘娘的呼吸,呼吸微弱且略顯急促,氣息中帶著一絲沉重。此乃聞診。
    而後,黛玉輕聲詢問皇後娘娘身旁的宮女,娘娘近日的飲食、睡眠、二便等情況,宮女一一作答。這便是問診。
    最後,黛玉伸出纖細的手指,輕輕搭在皇後娘娘的手腕上,感受著脈象。脈象細弱而雜亂,猶如風中殘燭,飄忽不定。一番診斷下來,黛玉心中已然有了數。
    她與太醫們再次商討後,確定了藥方。配藥之時,黛玉更是一絲不苟。她親自監督每一味藥物的稱量。隻見藥童將戥子拿至麵前,黛玉仔細查看戥子的星秤是否準確。
    第一味藥是人參,此乃大補元氣之物。黛玉看著藥童小心翼翼地從錦盒中取出人參,放在戥子上,她專注地盯著戥子的刻度,輕聲說道:“需一錢二分,切莫多了或少了。”藥童微微點頭,仔細調整著人參的分量,直至刻度精準無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著是白術,白術可健脾益氣。黛玉說道:“二錢,要選那質地堅實、斷麵黃白色者。”藥童依言挑選,放在戥子上稱量,黛玉再次確認無誤。
    隨後是茯苓,茯苓利水滲濕。“三錢,需挑選紋理細膩者。”黛玉認真叮囑。
    每一味藥,黛玉都如此嚴格把控,從藥材的品質到稱量的精準,絲毫不馬虎。配好藥後,又監督著煎藥的過程,看著那藥湯在藥罐中翻滾,仿佛看到了皇後娘娘康複的希望。
    皇後娘娘服下幾劑藥後,奇妙的變化悄然發生。皇後娘娘原本如紙般蒼白的麵色,漸漸泛起了一絲淡淡的紅暈,恰似冬日過後初綻的桃花,那原本微弱而急促的呼吸,也變得平穩且順暢,仿佛春日裏微風輕拂湖麵,泛起的漣漪逐漸歸於平靜。
    太子和公主守在榻前,眼見母親病情好轉,眼中淚光閃爍,那是喜極而泣的淚花,如珍珠般滾落。他們對黛玉的感激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皇後娘娘的身體竟完全痊愈了。她再度恢複了往昔的雍容華貴,舉手投足間盡顯鳳儀。皇上得知此事,龍顏大悅。在朝堂之上,皇上滿是讚賞地說道:“林黛玉,一介閨閣女子,竟有如此高超醫術,為皇後療愈沉屙,實乃大功一件。朕特封其為醫官,望其日後能為宮廷醫藥之事,再獻良策。”
    恰巧此時又到了林府每半年送一次銀子至賈府的時日,林承祖依舊跟隨送銀子的隊伍來看望姐姐黛玉。當姐弟二人相見,那場麵感人至深。黛玉眼中瞬間噙滿淚水,好似盈盈秋水,聲音略帶顫抖地喚道:“承祖,我日夜都念著你和家中父母。”林承祖亦是眼眶泛紅,快步上前握住姐姐的手,說道:“姐姐,家中一切都好,隻是父親母親和我,無日不牽掛著你。”
    兩人相擁而泣,互訴離別之情。黛玉仔細詢問家中諸事:“父親母親近來身子可好?家中上下可都順遂?田莊裏的收成如何?”承祖一一耐心回答:“父親母親身體康健,每日都會念叨姐姐。家中諸事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田莊今年風調雨順,收成頗豐。”
    承祖聞聽姐姐被封為醫官,又驚又喜,連忙躬身作揖,恭喜道:“姐姐真是了不起,此番為賈府立下不世之功,又得皇上封賞,實在是林家滿門的榮耀。日後,姐姐在宮中定能大展身手。”黛玉微微一笑,眼中透著欣慰,謙遜地說道:“不過是機緣巧合,能為皇後娘娘盡一份力,也是我的榮幸。再者,這也離不開祖宗庇佑與家人的福澤。”
    在姐姐處用完飯,承祖又去拜見了賈母等人。一進賈母的院子,承祖便恭敬地行禮,說道:“老祖宗,許久未見,您身子可好?孫兒心中一直掛念著您。”賈母笑容滿麵地看著承祖,說道:“承祖啊,你愈發懂事了。這些日子,府裏上下都為皇後娘娘的事憂心,如今可算是有了好結果。”承祖又與邢夫人、王夫人等一一請安問好,眾人對承祖的到來也十分歡喜,一番寒暄過後,承祖便迫不及待地跑去見他心心念念的惜春妹妹了。
    隻見惜春正在房中作畫,眉眼專注,神情恬靜,仿佛外界的一切都與她無關。她手持畫筆,筆尖輕點宣紙,勾勒出的線條猶如行雲流水。承祖輕手輕腳地走到她身後,看著那幅未完成的畫,畫麵上是一片靜謐的山水,山巒疊嶂,雲霧繚繞,恰似人間仙境。承祖笑道:“惜春妹妹,許久不見,你的畫技可是越發精湛了。這畫中的山水,仿佛真有靈氣一般,讓人看了便心生向往。”
    惜春轉頭,見是承祖,驚喜萬分,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宛如春日裏盛開的花朵,說道:“承祖哥哥,你可算來了,我正想著你呢。你看,我這幅畫,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兩人相視一笑,仿佛所有的思念都在這一笑中得到了慰藉。他們一同探討著畫作,氣氛溫馨而融洽,賈府中也因此暫時一掃往日的陰霾,多了幾分難得的溫馨與喜悅,恰似陽光穿透烏雲,灑下一片明媚。
    承祖湊近畫作,指著一處說道:“此處的山石輪廓,若是再加重幾筆,更顯巍峨之感。”惜春眼睛一亮,依言添筆。畫畢,惜春擱下畫筆,拉著承祖的手說:“承祖哥哥,我們去園子裏走走吧。”
    兩人漫步在園中,小徑旁的花兒隨風搖曳。承祖采下一朵小花插在惜春發間,打趣道:“妹妹更加動人了。”惜春雙頰緋紅,嗔怪一聲。路過池塘邊,承祖找了根樹枝當作魚竿,說要釣魚給惜春。惜春在旁看著,時不時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玩鬧一陣後,兩人坐在石凳上歇息。承祖從懷中掏出一方手帕遞給惜春,上麵繡著淡雅的蘭花,“這是我特意尋來送給妹妹的。”惜春欣喜接過,小聲說:“謝謝哥哥。”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他們身上。承祖鼓起勇氣說:“惜春妹妹,往後我想常伴你左右。”惜春抬頭,眼裏滿是羞怯與期待,輕輕點頭。在這美好的黃昏下,兩顆年輕的心越靠越近。
    各位看官們。欲知後事如何?請聽看下回分解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