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舉杯同慶

字數:6731   加入書籤

A+A-


    相較李世民的憂心忡忡,李建成顯得輕鬆許多,甚至與李元吉舉杯同慶。
    至於李淵那邊,他們並不太在意。
    對李建成而言,最好李淵從此不再上朝,這樣他就能拉攏所有大臣為己所用。
    正當二人暢飲之際,一名內侍緩緩步入,低聲說道:“太子殿下,秦王已入宮。”
    話音剛落,李建成手中的酒杯應聲墜地…….
    外界鮮有人知大唐內部的爭鬥,而大明皇帝朱厚照正是其中之一。
    短短數月,大明才開始全力推進各項事務。
    士族門閥消亡後,再無阻礙,土地丈量工作圓滿結束,較之從前新增了三千萬頃耕地。
    除了土地,人口核查亦有重大發現,隱藏人口超兩千萬。
    這一消息讓朱厚照幾乎怒不可遏。
    至於財富,如今的大明堪稱天下最富有的王朝。
    內府儲銀三億兩,戶部存銀更是突破一億五千萬兩。
    有了巨額財富,朱厚照自然不會讓資金閑置。
    他不僅廢止了太祖時期的寶鈔製度,還全麵改革貨幣體係,並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首要任務是整治全國河道並修建道路,他明確要求每條道路需足夠寬敞以容納四輛馬車並行,且規劃覆蓋範圍幾乎遍及整個大明。
    在陳淩的提議下,道路不僅連接到縣城,更直達鄉村地區。
    朱厚照決心將政令深入基層。
    對於各地族老,順從者得以保留,頑固抗拒者則被果斷處置。
    除了國力穩步提升,江湖也恢複了安寧。
    由於近期打擊力度加大,各類案件數量銳減近九成,甚至包括傳統意義上的仇殺事件。
    麵對朝廷的強大壓力,即便門派間存有深仇大恨,也不得不暫時擱置爭端。
    許多門派為了延續香火,開始主動協助地方官府解決棘手問題。
    對此,朱厚照的態度十分明確:隻要查證清白且未傷害平民者,均予以接納。
    這一政策實施後,大明軍隊中新增大量武藝高強之人,盡管多數尚未達到後天境界,但其規模已令人震撼。
    要知道,大明目前總兵力超過四百萬。
    取消繁瑣戶籍分類後,大明社會煥發新生機。
    短短數月,國家稅收增長超過一倍。
    從前有人質疑朱厚照違背祖製,但在事實麵前,這些質疑聲早已消失殆盡。
    也許有些人仍對他抱有偏見,但現在的朱厚照絕非過去那個曆史中的形象。
    他不僅擁有宗師級修為,行事果斷,還掌控著全國軍權。
    京城內外的守備力量均已更新為精銳部隊,戰鬥力極強。
    誰敢在此時挑釁?
    很多時候,陳淩都在想,這個世界裏的朱厚照是否被人附體了。
    前世的大明皇帝朱厚照,雖談不上昏庸,但也絕非賢明,更像是個被寵壞的孩童,貪玩成性。
    而現在的朱厚照,與那個記憶中的形象完全不同。
    或許是因為平行世界的緣故,但隻要這位朱厚照能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陳淩便願意輔佐他。
    畢竟,他本就是明朝人,沒理由去幫大唐。
    夜已深,按理說該休息了,可朱厚照毫無倦意。
    憑借他現在的修為,一天隻需睡兩個時辰就夠了。
    此刻,他正於暖心殿處理奏折,這般勤勉已持續近三個月。
    事情繁雜,每日都有抄家、抓捕、變革之事,令朱厚照疲憊不堪。
    然而每次見到內帑中湧入的銀兩,所有煩惱頓時煙消雲散。
    這時,他一邊批閱奏折,一邊回憶起幾個月前陳淩提到的銀行製度。
    陳淩清楚地告訴他,銀行是根基,若要建立銀行,必先實現天下統一。
    因此,盡管他焦急萬分,也隻能耐心等待。
    吱呀……
    忽然,門外傳來聲響,曹正淳隨即稟報:“皇上,西廠雨化田來報,大元滅亡了!”
    轟!
    朱厚照猛然起身,轉身望向坤輿圖,沉聲下令:“召內閣大臣與六部尚書至暖心殿議事!”
    “這……”曹正淳欲言又止,見朱厚照情緒激動,最終未敢多言。
    況且,大元既亡,如今世上僅剩大明與大唐兩大王朝。
    雖西邊有吐蕃,北方有遼金,但在大明鐵蹄下,遼金如今隻顧保命,哪還顧得上國家存亡。
    吐蕃不過是個盤踞於大明西南與大唐南部的小國,若無特殊地理優勢,早不知覆滅多少次。
    曹正淳對此毫不擔憂。
    接下來便是大明與大唐的統一之戰,想來朝中大臣也能理解。
    曹正淳低聲回應後迅速離去,直至他身影完全從朱厚照感知中消失,朱厚照才按捺不住激動,一拳擊向桌麵:"終於等到這一刻了!"
    暖心殿內,朱厚照滿心躍躍欲試的興奮。
    大明對大唐的優勢顯而易見。
    如今李淵仍是大唐的核心,雖有李世民背後的支持,但真正掌控權並不在他手中。
    即便如此,李世民仍是一代雄主,在逆境中亦能迅速吞並大隋、西夏及大元,實現西部中原的統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大唐內部矛盾重重,李淵與李建成的行為難以預料,這限製了李世民全力對抗大明的可能性。
    此外,大唐剛滅大元,需處理其遺留的混亂局勢及江湖紛爭。
    世家大族依舊主導大唐政壇,朱厚照深知這些勢力的強大,這無疑讓大唐處於不利地位。
    反觀大明,改革已基本完成,國庫充實,兵力強大,人口更是大唐近兩倍,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備。
    即便大唐有慈航靜齋、靜念禪院以及石之軒、厲工、天僧三位天人,大明亦有陳淩、阿青、沈浪三位天人相抗衡。
    確實,朱厚照目前還不清楚逍遙子與獨孤求敗的具體立場,但他推測應該站在大明這邊。
    因此,無論是高端戰力還是普通士兵的實力,他實在找不出大明會失敗的理由。
    唯一令朱厚照感到遺憾的是,陳淩曾提醒過他,作為中原人,無論何時都不應有屠城滅族的行為。
    否則,他早就趁大唐立足未穩時發起突襲了。
    盡管如此,朱厚照並未因此苦惱,因為他內心更希望看到李世民登基後,雙方能進行一場真正的較量。
    然而,這種情形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大唐內部發生意外,比如被逼無奈的李世民選擇逼宮篡位。
    即便如此,李世民需應對的事情將更加複雜,因為在這個時代,弑父本就是違背天理的行為,更何況李淵還是大唐的開國皇帝。
    即使李淵的地位存在一定爭議,但他對士族門閥的優待卻是事實。
    一旦李世民對其動手,可以預見士族門閥的反彈會非常強烈。
    可以說,就算李世民不會完全失去支持,他的聲譽也會受到嚴重損害。
    在這種情況下,大唐與大明之間的統一戰爭勝算將進一步降低。
    所以,李世民如今處境艱難,幾乎陷入兩難境地,除非他能找到足以安撫士族門閥的更大利益,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朱厚照對李世民的了解,他采取這種行動的概率不足百分之一,除非……
    與此同時,就在同一晚,子時剛過一半。
    大唐,陰葵派。
    祝玉妍也收到一封神秘信件,不僅詳細說明了大元滅亡的情況,還提到石之軒與厲工聯手的事,更重要的是,明確警告她厲工可能會對她不利!
    石之軒曾親自與厲工商議,厲工雖暫且應允,但他絕不會冒險挑戰陳淩而讓自己陷入危險。
    然而祝玉妍對此一無所知,當她讀完信箋時陷入沉思。
    半個時辰後,她焚毀了信箋,起身說道:"該做出決定了……"
    祝玉妍認為這封匿名信不僅傳遞消息,更是逼迫她選擇。
    要麽留在此地,期待厲工來訪,或許有人能保護她,但代價沉重;要麽趁厲工未從大元返回時逃離大唐。
    別無他途。
    在這段時間裏,祝玉妍反複思索,隱約猜到送信之人身份——除了秦王,再無他人。
    秦王此舉旨在分裂魔門兩派六道,更重要的是,祝玉妍是婠婠的師父,兩人情同母女。
    若祝玉妍站在李世民一方,即便陳淩協助朱厚照,也會有所克製。
    這是李世民為自身及大唐爭取一線生機。
    祝玉妍執掌陰葵派二十年,享盡權勢與富貴,加之李世民處還有石之軒這一變數,她即便赴死也不會投靠李世民。
    等待厲工上門?她曾遭劫持,深知再次落於厲工之手必無生路。
    短短片刻,她即下定決心。
    留下書信後,在夜色掩護下悄然離去。
    次日……
    風沙再度席卷西域,卻未能影響陳淩一行人的行程。
    江玉燕與水笙被陳淩執意留在客棧。
    此次並非尋常比試,天人之戰遠超想象,稍有不慎,二人的性命便可能毀於一旦。
    尤其是江玉燕,對陳淩而言意義非凡,絕不能出事。
    即便兩人使盡撒嬌手段,依舊被禁足。
    臨行前,陳淩留下一句沉重的話語。
    客棧內,目送陳淩一行消失在風沙中,江玉燕噘著嘴,一臉失落。
    水笙亦然,剛有所進展的關係因分別戛然而止,可惜未能再進一步。
    兩人互視一笑,慶幸彼此陪伴,否則孤獨難耐。
    江玉燕率先打破沉默,提議下樓。
    失去江玉燕護持的水笙,從高處墜下,幸得柔力托住,才安然落地,滿心埋怨地看著江玉燕。
    江玉燕笑而不語,轉身走向廚房,水笙羞惱不已,掙紮著不願跟去。
    風沙中,陳淩五人穩步前行,任憑風沙肆虐,百米之內無法侵擾。
    天氣這般狀況,速度難以提升,除非能禦風而行。
    然而天人境雖可短暫飛行,但每次不過數裏,且耗費大量真元,故平日無人選擇這種方式,更何況他們當前需休養生息。
    幸得幾人均達天人之境,數百裏路對他們而言不算難事。
    喜歡綜武:我的武學無需修煉請大家收藏:()綜武:我的武學無需修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