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張口結舌
字數:6790 加入書籤
“九陽神功?”
石破天震驚得張口結舌,這等武學聞所未聞。
不過此刻最吸引他的,反而是陳淩是如何將秘籍心法植入他腦海的。
陳淩並未打算指導石破天,見他一臉迷茫,直接敲了下他的額頭,皺眉道:"飯好了沒?有點餓了……"
當然,餓的不是陳淩、阿青,也不是江玉燕,水笙聽到這話後,小腦袋垂了下來,臉蛋泛起難以掩飾的紅暈,即便天色昏暗,仍清晰可見。
石破天猛然醒悟,顧不上其他,急忙說道:"好了,飯菜早就準備妥當,我去端出來……"
話音未落,他便快步跑進房間。
……
同一時間,大唐,長安城。
秦王府中。
自從上次與李世民談話後,宋缺總感覺心緒難平。
不出所料,第二天江湖乃至朝堂都在流傳他入秦王府的消息。
作為李世民的嶽父,宋缺進秦王府本不算稀奇,父女情深豈能輕易割舍?
但此刻時機不對,人人皆知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皇位之爭已趨白熱化,而唐帝李淵對此卻不聞不問,甚至對李世民三遭刺殺之事視而不見。
在此背景下,宋缺入秦王府的意味截然不同,更顯複雜。
石之軒、厲工、陳淩相繼突破天人境後,大宗師的地位雖有所動搖,但影響有限。
對於江湖人來說,大宗師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大宗師之下皆螻蟻”的說法依舊成立。
身為大唐少數大宗師之一、威名遠揚的“天刀”,宋缺此時進京入秦王府,難免令人聯想到李世民與李建成的權力角逐。
慈航靜齋與靜念禪院暗中扶持李世民,朝堂局勢波譎雲詭。
軍方多偏向李世民,文官集團則多支持李建成,另有一部分擁護李淵,僅極少數站在李世民一側。
李世民邀宋缺入秦王府,實為布局,欲借勢將他納入麾下。
宋缺心緒複雜時,忽感背後有人伸手。
“父親,您在想什麽?”
宋玉致輕柔地為宋缺按壓太陽穴,聲音溫柔。
宋缺微微閉眼,望向身後女兒,未作回應。
從前,宋玉致與他親密,但婚後漸疏。
尤其這次,女兒以有孕為由邀他至秦王府議事,更令他疑竇叢生。
女兒懷孕,他本該赴約,然宋師道亦必同行,可宋玉致執意獨留他一人。
宋缺深信,此事絕非偶然,或正是宋玉致與李世民共謀的結果。
思緒紛亂間,女兒細致的按摩讓他稍緩焦躁,但沉默依舊籠罩父子二人。
半晌工夫悄然而過,宋玉致漸漸收起掌中的力道,遲疑半晌後,終於緩緩放下手,走到宋缺對麵,低聲說道:“爹,女兒……抱歉,這件事考慮得不周全。”
宋缺睜開眼,複雜地注視著認錯的女兒,勉強勾起一抹笑意:“無妨,小事而已。”
此言一出,宋玉致眸光驟然明亮:“爹,您答應幫二郎了?”
宋缺差點一口悶氣堵住。
幫李世民?怎麽辦?
他倒真想直接宰了李建成和李淵,可這麽一來,李世民別說登基稱帝,恐怕連性命都難保。
在這關鍵節點,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奪嫡之爭已成大唐人盡皆知的話題,哪怕隻是一介平民,也會將其當作閑談。
當然,這是因為他們還沒登上帝位,若是登了,私議皇帝可是要掉腦袋的。
如此局勢下,一旦李建成出事,百姓的第一反應便是李世民所為,弑兄殺父的惡名一旦坐實,他恐怕百世千代都無法擺脫。
除非——
反之亦然!
但李建成已被李世民震懾得沒了腦子,在短短月餘間竟發起三次刺殺,也不想想,李世民身邊時刻有慈航靜齋之人相隨,他如何得手?
莫非真以為慈航靜齋的人都傻?
若非明教橫亙於前,慈航靜齋早就跟李建成背後的支持者拚個魚死網破。
宋玉致意識到自己失言,忙尷尬地笑了一下:“爹……是我太著急了,對不起。”
宋缺深吸一口氣,緩緩站起:"世民需要的不是取李建成性命,而是讓他徹底失去皇位繼承權。
我不清楚你如何說服他,但他竟答應了。
可你們想過沒有,若李建成此刻死去,最大的贏家會是誰?"
"即便他真的死了,最大贏家也隻會是二郎!"宋玉致倔強地直視父親:"即便天下人都知道是二郎所為又如何?二郎背後有慈航靜齋和淨念禪宗,父皇更不可能選別人,難道他會將皇位交給老三那樣的庸才嗎?"
不得不承認,宋玉致目光犀利。
一旦李建成亡故,無論李淵多不情願,為保大唐基業,也隻能傳位於李世民。
然而,宋缺被女兒的固執激得渾身發抖,心裏暗歎:果然是親生女兒啊!
罷了,想到李淵的兩個兒子,宋缺苦笑搖頭:"此事秦王同意了?"
聽到宋缺稱李世民為秦王,宋玉致渾身一震,意識到父女間的裂痕已無法彌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心中劇痛,卻仍鼓起勇氣道:"二郎同意了,但希望父親……"
話未完,宋缺揮手打斷:"夠了。
我明白了。
李建成今晚必死,李元吉亦然。
不過你轉告秦王,嶺南宋家自此與大唐再無瓜葛。
他不必擔憂我助明軍,畢竟他是我的女婿。
我自會帶師道等人歸隱山林,不再過問世間事……"
說著,他突然目光如刀般掃向宋玉致:"告訴他,若他依舊視嶺南為棋子,嶺南將盡數歸於明軍。
屆時戰場相見,宋缺定不會手軟!"
留下這句話,宋缺便轉身消失在涼亭中。
宋玉致怔怔望著父親離去的方向,內心五味雜陳。
這是要斷絕父女情分了嗎?
她不知道,但此刻心如刀絞……
次日清晨,長安城忽然被一個驚天消息震撼:大唐太子李建成遇害,死於東宮,竟無人知曉具體死因。
與此同時,三皇子李元吉也在府中離奇喪命。
至此,李世民成為唯一的皇位繼承人。
甘露殿裏,李淵如狂怒的野獸,咆哮不止,恨不得當場震懾凶手。
裴矩、蕭瑀、劉文靜、裴寂四人侍立一旁,他們是李淵的心腹重臣,也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堅定擁護者。
然而此刻,他們同樣感到難以置信。
他們不明白,李世民為何要在這種時刻下手,難道他不怕背上弑兄殺弟的惡名?
許久,李淵筋疲力盡地跌坐龍椅,麵色漲紅,眼中閃爍著危險的光芒。
裴矩歎息一聲,上前勸道:“陛下,此事是否秦王所為尚未可知。
當前應以穩定大局為要,盡快安排兩位殿下入土,同時宣布秦王繼位,安定人心,否則一旦消息傳到外敵耳中,大唐危矣。”
李淵怒目圓睜,直盯著裴矩:“除了他還能是誰?你說,除了他還有誰能對建成和元吉下手?”他的聲音低沉而威嚴,“朕絕不可能再將皇位傳給那逆子!”
“皇上息怒……”
聽聞此言,劉文靜等人驚愕不已。
顧不得自身安危,急忙上前勸解。
事到如今,大唐隻能依靠李世民前行。
並非李淵無子,而是其餘諸子尚年幼,未來品性未知。
唯獨李世民,若非因建成占了嫡長之位,他本就該是無可爭議的繼承者。
他的膽識、手段、智謀無不昭示著他將成為一代明君。
一旦廢除李世民的繼承資格,大唐便難以為繼。
畢竟在這個世界,東麵的大明國力遠超大唐,時刻覬覦這片土地,妄圖重現秦漢盛世。
因此,在這種局勢下,唯有李世民能為大唐帶來生機。
即便早前建議立建成時已考慮過此問題,當時在穩固建成地位的同時,也不忘為李世民積攢力量。
否則,怎會輕易得到天策上將和全國兵馬大元帥的頭銜?更何況秦王本就地位崇高,乃中原首個真正意義上統一的大國象征。
他們原本希望李世民與建成齊心協力,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然而計劃最終未能如願。
待李淵情緒稍緩,劉文靜深吸一口氣道:“陛下,此事秦王嫌疑不大,極有可能是慈航靜齋所為,甚至石之軒親自出手。
否則,以東宮高手眾多,此事怎能隱瞞?慈航靜齋扶持大唐本就出於對秦王殿下的支持,如今天下將定,太子卻非秦王,他們的行為不足為奇。”
裴寂急匆匆地跟上:“絕不會錯,秦王仁厚謙恭,斷不可能行此弑兄殺弟之事,必是慈航靜齋擅自妄為……”
在四位近臣持續的“勸解”下,李淵對李世民的怒火逐漸轉向慈航靜齋,甚至對整個佛門的看法也迅速惡化。
他恨不得立刻找慈航靜齋理論,但理智告訴他,以他目前的實力,麵對慈航靜齋與靜念禪院根本無能為力。
兩尊天人,還有一位厲工,三位天人境強者,即便調集整個大唐的軍隊也難以抵擋。
況且,李世民掌控著超過九成的大唐兵力。
瞬間,李淵如遭雷擊,頹然癱坐,仰望殿頂,滿心不甘。
作為一國之君,此事若發生在普通百姓身上都會讓人憤懣,更何況是他。
更糟的是,百姓尚可拚死抗爭,他卻不敢輕舉妄動,唯恐慈航靜齋袖手旁觀,一旦靜齋撤走,大唐也將難以為繼。
然而……這股怨氣實在令人窒息!
怒火攻心的李淵雙目圓睜,猛然噴出一口鮮血,直挺挺地向後倒去……
“公子,前方便是天山靈鷲宮。”
當大唐陷入紛爭之時,陳淩等人終於穿越茫茫大漠,抵達天山腳下。
眼前的巍峨群峰和直插雲霄的山巒讓水笙忍不住讚歎。
這片景色在西域極為罕見,至少她從未見過。
阿青被眼前美景吸引,尤其是初夏時節,四周繁花似錦、綠樹成蔭,令人目不暇接。
女孩們對繽紛花朵本就毫無抵抗力,聽聞江玉燕的話後,阿青立即跳下車,奔向前方。
水笙見陳淩未有動作,隨即快步追趕:“阿青姐姐,等等我!”
"快來,這邊好美啊!"阿青回頭招呼一聲,接著歡快地向前跑去,清脆的笑聲回蕩在空氣中。
喜歡綜武:我的武學無需修煉請大家收藏:()綜武:我的武學無需修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