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務必護我安全

字數:7870   加入書籤

A+A-


    江琛已竭盡全力,此刻反而顯得平靜“《孫子兵法》有雲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生死存亡,不能不慎重對待。怎能將戰事當作兒戲?”
    曹休羞愧地低聲說“如果我軍兵力充足,先鋒之位何須外人擔任……”
    哼!若無埋伏還好,若有,以曹操喜歡冒險的性格,恐怕也難以幸免。
    無論正史記載還是小說演繹,曹操遭遇埋伏之事,難道還少嗎?
    江琛微搖其首,步入馬車,聲音淡然“啟程,讓大家保持警覺,若有不測……務必護我安全。”
    不久前,虎牢關外的軍營內。
    李肅與呂布初至,尚未安頓,忽聞傳令兵急報,李儒派遣的密探送達信件。
    李肅邊閱信邊搖頭“李文憂太過小心,計謀皆已完備,我又何必多此一舉?”
    呂布嘴角掛著一絲輕蔑,大口啃食羊腿。自峽穀之戰敗於黃忠,李儒便開始質疑他的能力。
    此次迎戰聯軍,李儒不僅派李肅前來指導,還連夜派暗探傳來作戰計劃。
    呂布,虓虎之名,豈會輕易言敗?那次疏忽之後,他已悟透“勢”之精髓。之前的軍議上,他向義父打包票,若再遇那黃忠,必取其首級!
    若今日靠李文憂的計謀取勝,世人豈不會嘲笑九原呂奉先不如南陽黃忠?
    呂布怒火中燒,猛地一拍桌案,打斷了李肅“夠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況且李儒豈配稱‘君’!”
    李肅趁機煽風點火“奉先,軍師乃主公之代表,你雖為義子,違抗軍令,後果難料。”
    呂布聞言,怒意更盛。
    這時,張遼冷靜開口“奉先,莫因一時之氣,錯失立功良機,這可不是明智之舉。”
    呂布、張遼、高順三人情誼深厚,張遼之言,呂布自然聽從。
    望著桌上的官印,呂布深吸一口氣,壓下怒火“文遠,領五千兵馬,即刻前往高林埋伏。”
    “遵命!”張遼抱拳,轉身離去。
    呂布又對魏續、侯成下令“你二人也領五千兵馬,在高林後方埋伏。等文遠放過聯軍中軍,即刻出擊,前後夾擊,必敗敵軍。”
    “遵命!”二將興奮領命,退出大帳。
    李肅見呂布仍采納李儒之計,急忙道“奉先,曹操狡詐,或許已有防備。需有人誘敵。”
    “你沒細讀信嗎?李儒早已料到!暗探探知,敵軍先鋒是鮑信,已派其弟鮑忠率三千兵馬偷襲。鮑忠無勇無謀,怎會發現文遠的埋伏?”呂布抖落李肅扔在地上的信件,神色淡然。
    李肅聞言,臉上泛起尷尬紅暈。
    信件內容未完,他未曾料到李儒竟有如此手段,連鮑信的小動作及鮑忠的能力都了如指掌。
    一番調侃李肅後,呂布心情稍緩。
    李肅曾信誓旦旦,丁原死後,董卓不會插手其兵馬,全權由呂布指揮。
    然而,呂布近來發現李儒在背後搗鬼,顯然董卓有意違背承諾,欲削弱他的勢力。
    若非張遼、高順等人勸阻,呂布早已直衝董卓麵前理論。
    遺憾的是,如手下所言,他背負著弑父背主的惡名,已與董卓徹底決裂無望。
    否則,遼闊的中原,將無處藏身。
    中原的道德枷鎖,尚未像邊陲之地那般瓦解。
    麵對董卓和李儒,呂布暫且隱忍,轉而將滿腔怒火發泄到始作俑者李肅身上。
    李肅自知不受待見,此行步步謹慎,即便遭呂布嘲諷,也不敢表露不滿,反而竭力彌補過錯,力求緩和關係。
    與此同時,呂布按李儒之計設下埋伏,而聯軍中,曹操接到了方悅親手遞送的密函。
    “何事如此急迫,竟讓江兄連夜派方悅送來?”
    曹操滿心狐疑,拆開信封,隻見簡短數語
    老曹,速告你家少主。聯軍若動,西涼軍定會知曉。若我為彼之謀士,必在高林附近設伏。鮑信或許冒進分兵,需一員大將救急,以免敗軍擾亂我軍陣腳。
    寒風凜冽,曹操卻驚出冷汗。
    因私交甚好,曹操未爭先鋒,將立功機會讓給了鮑信。
    此時聞江琛之言,結合鮑信的性格,曹操心生恐懼,連忙命黃忠、夏侯淵領騎兵前去馳援。
    方悅在一旁,忽然說道“主公,先生還有一封密信交給我,吩咐危急之時方可打開……”
    “何時不算危急?”張楊剛讀完江琛的第一封密信,焦急不已。
    公孫瓚、陶謙、孔融、袁遺留守大營,鮑信、張楊、王匡、喬瑁及堅持同行的劉備,是此次親自領兵出征的諸侯。
    張楊與鮑信均為曹操摯友,此刻自然敢於質疑。
    方悅望向張楊,苦笑回應“張太守,莫要為難末將,江先生說了,提前打開就不靈了!”
    張楊聞言怒不可遏,若非顧及曹操的情麵,早已上前搶奪信件。
    王匡與喬瑁含笑旁觀,不發一言。
    畢竟,他們的兵馬均部署在大軍兩側,若有埋伏,也是先鋒鮑信首當其衝,況且中軍還有曹操與張楊坐鎮,足以爭取應對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劉備兵力薄弱,無權發言,隻能默默注視方悅,好奇江琛給方悅的良策。
    “嘿!孟德,你也不管一管?”張揚性情急躁,拽著曹操一頓埋怨。
    曹操甩開他,低笑道“稚叔,你當初同意出兵,不就是信任江兄嗎?”
    “可……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張楊撫額,隱隱有種受騙的感覺。
    “但我,就是信江兄!”曹操大笑,隨即對方悅喝道“方悅聽令,率一萬步兵,相機而動!”
    方悅嘴角微微顫抖,未接命令。
    眾人皆惑,曹操也皺眉“方將軍有何難處?”
    “主公,江先生明說,其信若無用則罷。
    若有用,無三萬大軍,難以成事……”
    方悅在眾諸侯注視下,聲音漸弱,心中暗叫苦——江先生,您這可是把我置於火爐之上啊。
    “三萬大軍?”
    “前鋒一萬,後衛一萬,中軍三萬,此五萬兵馬不可妄動,若要調動三萬,唯有兩翼削減。”
    “荒謬絕倫!若呂布自兩翼突襲,何人能擋?”
    “我早言,連夜行軍太過輕率。”
    “彼時你不也讚同,還說兵行險著,速度至上。”
    諸侯間議論聲四起,王匡與喬瑁尤為疑慮重重,疑曹操假借江琛之名,意在削權。
    方悅低頭沉默,生怕觸動諸侯敏感,未及領命,先遭不測。
    張飛拉著劉備私語“大哥,江先生手筆真大,一開口便是上萬兵馬。”
    關羽微微頷首,火光映照下,臉頰猶如烈焰般紅。
    統帥三萬大軍,是他平日不敢夢想的榮耀。
    三人低語間,曹操力排眾議,毅然決定撥給方悅三萬兵馬。
    望著既驚又喜的方悅,關羽心生豔羨——若非江先生提拔,此人何來今日榮光?
    第52章 鮑信心有不甘
    虎牢關,東望平原無際,西倚群山連綿,地勢險要。呂布率並州狼騎紮寨於此,三萬鐵騎,平原衝鋒,足以破敵數倍。聯軍諸侯,多中原步兵,唯公孫瓚、袁紹及涼州馬騰稍有騎兵。因此,呂布幾度挑釁衝陣,便能挫曹操聯軍銳氣。
    然李儒懼高人算計,阻呂布親征,令其遣張遼、魏續、侯成三將於聯軍必經之路設伏。呂布不知,李儒另遣密信至汜水關,令李傕遣奇兵,自小道至虎牢關前。
    聯軍先鋒鮑信,曹休讚其智勇。鮑信自領先鋒以來,籌謀戰中獲利。欲趁呂布新敗,遣勇武之弟鮑忠,夜襲敵營。觀袁氏兄弟,憑袁家四世三公之威,穩居聯軍盟主與督糧官之位;曹操亦借討董之功,聲名鵲起。其餘諸侯,或為袁家門生,或為孔融、陶謙之輩,皆為名利而來。
    鮑信憶往昔,初識董卓野心,勸袁紹除之,惜袁紹遲疑,致董卓勢大,自己亦離洛陽,遁至渤海。握韁沉思,鮑信時而懊悔,時而憤慨,歎世人多醉我獨醒。
    “哼!除曹操外,皆自私自利之徒。”
    “罷了,我為大漢已傾盡全力,今當為己圖謀。若鮑忠成功,則……”
    撫髭微笑,鮑信仿佛預見兄弟二人,先斬呂布,再擒董卓之景。正當鮑信沉醉於幻想,其先鋒大軍三十裏外,變故悄然而至。
    鮑忠領三千精銳步騎兵,悄無聲息地登上土丘。
    他凝視遠方森林,深吸冷氣,轉身問向導“那是何地?”
    一位兩鬢斑白的老者,衣裳襤褸,在寒風中哆嗦著對將軍鮑忠說“前方便是高林,穿越之後,距虎牢關不過五十裏。”
    老者望向鮑忠的眼神夾雜著無奈與哀怨,顯然是被迫為向導。
    鮑忠眉頭緊鎖,眼神銳利,凝視著夜色中搖曳的密林。
    副將見狀,建議先派偵察兵探路。
    鮑忠卻搖頭,果斷下令“全速前進!若有埋伏,便在此決一死戰!無論結果如何,都對聯軍有個交代。若無埋伏,那便是上天助我!”
    副將聞言無語。
    三千精兵因獲賞賜而士氣高昂,步伐加快。
    唯有那位向導老者,躲在角落,趁人不注意時,露出一絲狡猾的微笑。
    與此同時,張遼率領五千騎兵隱身於前高林,對蚊蟲侵擾毫不在意。
    見鮑忠率軍自土丘而下,張遼興奮地擊打大樹“軍師之計大妙!傳令,全員鎮定,放他們過去!”
    身旁刺青的百人將一笑應和,士兵們戲謔地注視著鮑忠的軍隊。
    另一邊,黃忠與夏侯淵帶領曹營騎兵疾馳追趕先鋒軍,心急如焚。
    鮑信領一萬兵馬為先鋒,理應遠超中軍。
    然而不久,他們竟遠遠望見先鋒軍的尾部。
    黃忠心急,驅策絕影馬疾馳。
    絕影神速,很快追上鮑信的軍隊。
    黃忠高聲通報身份,隨即察覺鮑信神色不對。
    “黃將軍,不在中軍,來此何事?”鮑信故作鎮定地問。
    黃忠經驗豐富,一路追蹤,已隱約感到鮑信軍隊人數減少。
    不願多言,黃忠直接說明江琛的預測及曹操派他前來的用意。
    鮑信初以為曹操派黃忠來製衡他,但聽聞江琛預知他分兵的消息後,臉色慘白,幾乎落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江先生如何得知我派胞弟偷襲敵營?”鮑信汗如雨下,聲音顫抖。
    夏侯淵隨後趕到,輕蔑地說“先生的才智,豈是你能估量的?”
    夏侯淵特意強調“先生”,鮑信羞愧難當。
    想到可能遇險的鮑忠,他強忍衝動,懇求黃忠“黃將軍,若能救舍弟鮑忠,鮑某必當重謝!”
    黃忠簡單安撫,便與夏侯淵率騎兵匆匆離去。
    鮑信愣住,直到副將提醒才回神,急令“全速前進,救我胞弟!”
    夜行艱難,鮑信指揮失當,半時辰後才勉強行動起來。
    望著加速卻仍顯混亂的軍隊,鮑信隻能將希望寄托於黃忠和夏侯淵,期盼他們能及時趕到救援鮑忠。
    而鮑忠此刻命懸一線,呼喊聲連連。
    鮑忠竭力抵擋張遼的猛攻,尖叫著躲進親兵群中。
    “鮑忠,別跑,拿命償!”
    張遼長刀翻飛,數名親兵慘叫倒地,鮑忠嚇得四處亂竄。
    若非夜色深沉,恐誤傷友軍,鮑忠早已命喪刀下。
    張遼拭去臉上血跡,怒火中燒。
    伏擊大勝,未待魏續、侯成配合,他便以五千並州狼騎擊潰敵軍。
    遺憾的是,他誤傷了鮑忠,而非聯軍先鋒濟北相鮑信。鮑忠僅是仗著鮑信的關係,在聯軍中混得雜號將軍之位。
    軍師妙計,竟葬送於這無名小卒之手……
    張遼怒不可遏,將滿腔憤恨發泄於長刀之上,刀光如電,如狂風掃過。
    鮑忠的親兵成群結隊,舍命護主,但在張遼刀下,如同枯草,紛紛倒下。
    鮑忠驚恐至極,早已忘卻指揮反抗。
    借夜色掩護,他緊抱馬頸,慌不擇路,竟奇跡般逃離戰場。
    此時的張遼,年方弱冠,實戰經驗尚淺,遠非日後逍遙津之戰威震敵國,令孫權聞風而逃的曹魏名將。
    若黃忠在此,張遼如此殺得興起,鮑忠豈能逃脫?即便是鮑信,也難以幸免。
    喜歡綜武我的武學無需修煉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綜武我的武學無需修煉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