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京營羸弱
字數:5039 加入書籤
這話不是李邦華說的,而是被崇禎從家裏拉來昌平的曹化淳說的。
前些日子,他還在武清縣養老,忽然得知京師被圍,嚇得夜不能寐,生怕崇禎出了意外。
不想幾日後,傳旨太監將他從安逸的養老生活中“撈”了出來,不由分說帶到了昌平。
他今天剛剛抵達,便巡視了一圈,愁眉苦臉的登上城頭,站在李邦華身後,發出了剛剛那一聲感慨。
李邦華沒有回頭,聲音沉穩的道:
“曹公公莫急,您麾下的黃得功就要趕到了。”
說起黃得功,曹化淳臉上揚起一陣自得。
那是他提拔起來的人才之一,如今,已經從當年的小夥子,成了獨當一麵的名將。
隻是,孫應元、周遇吉早已戰死,想到此,他又有些傷感。
感受著臉頰上的清涼,曹化淳上前一步,和李邦華肩並肩站著,感慨道:
“人老了,總是會迎風流淚。”
李邦華聞言笑了笑:
“老夫70歲了還沒說話,曹公公似乎還年輕我幾歲吧。”
曹化淳沒有接話,而是問道:
“朝廷人才濟濟,勳貴們亦是摩拳擦掌,陛下怎麽就把我們這兩個老骨頭扔到京營裏來了?”
李邦華沒有說話,隻是靜靜聽著風聲。
他知道,曹化淳不是在抱怨,而是在感慨朝廷人才凋零,勳貴屍位素餐。
這兩個老人,是近二十年來,唯二成功整頓了京營的大員,此時站在一起,可謂大明砥柱般的存在。
好半晌的沉默後,李邦華開口:
“等一眾新人到了,京營應該能展現出些活力。”
曹化淳道:
“咱家聽說了,陛下在各地提拔了一批人。”
李邦華點頭:
“也不知道陛下怎麽考量的,忽然就下旨調一批人入京營。
其中有一個24歲的舉人,是浙江鄞縣的張煌言,也有在廣州府新會縣養老的前吏部禦史黃公輔,
有現任武漢兵備道的堵胤錫,任台州石浦遊擊的張名振、任江陰典史的閻應元。
還有前幾年惹怒龍顏被踢出京師的路振飛,現在是右僉都禦史兼漕運總督和淮揚巡撫,
還有個熊汝霖和他一樣,也是為陛下不喜,踢出京師扔到了福建,擔任七品按察司照磨。”
介紹完這幾個“新人”,他感慨道:
“把這些人大老遠的弄來京營,長途跋涉不說,還弄的勳貴們不滿!”
曹化淳嘁了一聲:
“那些公侯伯若是有意見,讓他們出關殺女真人去!”
他頓了頓繼續道:
“張煌言雖然年輕,咱家還真聽說過,兩年前他考舉人時,展現出非凡的箭術,傳頌了些日子。
還有張名振,少時剛直豪爽,曾遊曆京師,咱家將他引為上賓,算是個忘年交吧。
希望這兩個年輕人能給咱家帶來些驚喜。”
李邦華笑道:
“他們今後有什麽作為還不得而知,倒是路振飛會給你些驚喜!”
“怎麽?”
“他這兩年在江淮團練鄉兵,在徐、泗、宿遷、沭陽一帶頗有名聲,據說招募訓練了數萬勁卒,過些日子就帶過來了。”
曹化淳指了指正在進城的新兵,笑道:
“比起這些,確實是驚喜了。”
他想了想問道:
“京營中,還有多少可戰的老人?剛剛,我一個都沒看到!”
李邦華苦笑:
“老人有很多,可戰的老人一個沒有,倒是黃得功會帶來一萬人。”
曹化淳半天沒有說話,顯然被愁到了。
李邦華見他如此模樣,打趣道:
“別犯愁,陛下隻是讓我們自居庸關出兵,將即將對上的建奴和闖賊,一鍋端了!”
曹化淳知道他說的是反話,也開起玩笑:
“這也太容易了!
趕明,咱家自己出關,一泡尿淹死他們!”
“哈哈哈哈……”
兩個老人笑起來,聲音中有無數心酸和無奈,但也有無盡的樂觀與豪情。
“京營不可用啊!”
京師。
內閣。
方嶽貢、範景文等人翻看乾清宮送回來的奏疏,知道又是太子批閱的,感慨道:
“陛下火急火燎的培養太子,看來,這次的禦駕親征將耗時良久啊。”
範景文道:
“難得勳貴不反對,難得滿朝文武支持陛下,若這次不出京,陛下將再難出京帶兵了。”
“是啊,陛下的武略令人欽佩,若真能西進滌蕩賊、虜,乃是我大明之幸!”
昏暗小屋。
“陛下的打法換了,我們的打法也得換一換。”
“怎麽操作?”
“吳偉業剛剛回話了,他那邊很順利,咱們這邊,就往死裏彈劾勳貴!”
“彈劾我們自己?萬一陛下順水推舟呢?”
“他沒機會了!等陛下駕崩,這些彈劾就會成為內廷栽贓勳貴的證據!”
“是啊,朱允炆26歲、朱瞻基38歲,朱祁鎮38歲,朱祁鈺30歲,朱見深41歲,朱佑樘36歲,朱厚照31歲,朱載垕36歲,朱常洛39歲,朱由校23歲,咱們的陛下33歲了,也差不多到時候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也不要這麽大不敬,直呼先帝們的名諱,不好!不好!”
“嘿嘿……確實不好!我下次注意!”
“哼!陛下駕崩後,就是誅殺內閣、撤換內廷的時機,朝廷就是我們說了算啦!
乾清宮。
崇禎命人鋪開九邊重鎮的地圖,給朱慈烺細細講了一遍大明北方的布防。
朱慈烺努力記下,又問了一下調兵和軍需的常識,緩了一會道:
“父皇,今天的奏疏,都是彈劾勳貴的。”
崇禎點頭:
“也有彈劾兵部、吏部和順天府的,你沒看出來,但凡和安民廠沾邊的官員,都被彈劾了。”
“父皇,內廷就沒有責任麽?”
“吾兒一定要記住:黨爭沒有對錯,隻有你死我活,這些官員都是隻說對自己有利的,若是論起對錯,滿朝文武都該殺!”
“父皇為什麽這麽說?自古以來的聖明君主,不都應該和士大夫攜手治世麽?”
崇禎笑了笑:
“大明九州各種天災人禍,老百姓食不果腹辛勞一生都能活到五六十歲,可我大明皇帝,有幾個活過40歲了?
太祖殺盡文武勳貴,被世人暗地裏唾罵了多久啊,71歲駕崩,成祖因為某些原因亦是被罵了百年,65歲駕崩。
世宗修道煉丹一輩子,被文武大臣們罵死,59歲駕崩,神宗28年不上朝,也被大臣們罵了一輩子,57歲駕崩。”
他看著一臉疑惑的太子,繼續道:
“武宗可是去蒙古草原打過仗、衝過鋒的,身體很好,因為重用宦官,落水治病,31歲就駕崩了;
你大伯重用魏忠賢,23歲就落水駕崩了。
穆宗被大臣們稱頌,在史書裏大書特書,禮賢下士、虛懷納諫、知人善用,乃聖主明君、中興之主,最後怎麽樣?36歲駕崩!”
喜歡崇禎:30年不上朝請大家收藏:()崇禎:30年不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