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上政治課

字數:6582   加入書籤

A+A-


    翌日。
    李若璉和褚憲章趕到大同,入城參拜了崇禎,隨後,褚憲章第一時間被崇禎趕了出去,被小太監引著去尋王徵zhi)了。
    崇禎對李若璉一陣低語,囑咐了一係列見不得光的事情,最後道:
    “你肩負著蕩清江南各省腐爛到骨子裏的士紳和官吏的使命!你懂麽!”
    李若璉抱拳:“臣定不辜負陛下信任。”
    崇禎又道:
    “顧君恩那邊很危險,你盡量策應些,保他性命!行了,你這就南下吧。”
    李若璉領旨,但是並沒有離開,而是小聲道:
    “陛下,太子在外麵呢!”
    “啊?”
    崇禎一驚,連忙傳喚朱慈烺,上來就罵道:“你個小兔崽子,朕讓你監國,你竟然暗地跑出來!內閣知道嗎?”
    朱慈烺嬉皮笑臉道:“父皇息怒,兒臣實在想念您,就給內閣告了假出宮一趟,今日來見一麵,立刻就趕回去!”
    “來回1200裏,你再快也得十多天!你這是怠政!”
    朱慈烺蹲在崇禎身邊:
    “父皇,兒臣真的是想念您才離京的。”
    他頓了頓繼續道:“而且,兒臣是在學您啊!您不是也說過,不能一直待在皇宮裏!要多出來看看!兒臣還想學學帶兵打仗!”
    崇禎看出了他有心與兩個弟弟爭寵的心思,側目道:
    “沒規矩!看來要給你上一上政治課了。”
    朱慈烺見崇禎沒有責怪,大喜過望,接過了書冊,驚道:
    “《物質與意識》《辯證法》《主要矛盾》《物質是運動的》《樸素唯物主義》《對立統一規律》……父皇,這是什麽?”
    崇禎眼神嚴厲:“政治課本!”
    朱慈烺心裏一驚:“整治?”
    崇禎眼神依舊嚴厲:
    “讀!”
    朱慈烺:“……”
    “讀出聲!大聲!”
    四個時辰後。
    朱慈烺睜著迷茫的小眼睛,嗓音稍稍有些嘶啞的道:“父皇……全讀完了,但是兒臣看不懂!”
    崇禎笑了:“知道你不懂!朕這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一下。”
    朱慈烺聞言肝顫:“謝父皇。”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
    “所謂客觀存在,乃是獨立於個人主觀意識存在的事物、現象或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客觀可知的,不受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或幹擾。
    比如,建奴在遼東建國稱帝、張獻忠在四川建國稱帝,這是朝廷不予承認的,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但這兩件事情不會因為我們的意識而改變,他們稱帝了就是稱帝了,這便是客觀事實。
    也就是書裏寫的:
    物質的客觀性不依賴於人類的意識或感知,它是世界的基礎,構成了所有事物的根本,這種客觀存在性,使我們能夠理解物質作為世界構成的根本特征,它既是自然界的基礎,也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起點,這就是物質的特性。
    無論我們意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無論我們承認與否,這都是客觀存在,無法改變。”
    朱慈烺打了個哈欠,崇禎清了清嗓子繼續道:
    “除了建奴和張獻忠,李自成妄自稱王建立大順國,隨即開始征戰,接連拿下山西和陝西,進入北直隸,可是他離開京畿後又總是戰敗。
    他打仗的過程體現了物質的根本屬性:就是運動。
    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這種運動並不僅僅體現在戰爭的行為上,更包括朝廷、民間以及自然界中所有物質的不斷變化。
    無論是宏觀的天體運行,還是百姓的柴米油鹽,或者是山川河流,所有物質都在不斷變化和運動中,所以說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中的物質,但物質在運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某種相對的靜止。
    李自成駐紮在某一地的時期,相對於其作戰或開赴戰場的時期,在朝廷看來是靜止的。
    但李自成駐紮某地的期間,軍中將士會訓練,會有斥候探查情況,賊兵們會生火做飯、吃喝拉撒。這就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運動和靜止是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的,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靜止,構成了對立統一的關係。
    在你治國理政的過程中,處處存在這種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無論君主還是大臣,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效的運動狀態,需要相對靜止也就是休息,這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積蓄能量,以更好的運動。”
    朱慈烺又打了個哈欠,眼睛實在睜不開了,嘴上卻說道:
    “父皇講的太有趣了!兒臣一聽就懂。兒臣已經完全懂了何為物質,可以休息了嗎?”
    崇禎瞥了他一眼,拿起戒尺抽他腦袋,繼續道:
    “你不懂,你若是想要更好的了解物質這個概念,還要知道物質的基本存在形式,分為時間和空間。
    在李自成每次戰爭的失敗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每一次出擊都發生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時間體現了李自成從擂鼓、衝鋒、攻城、攻不上去、死人太多、軍心下降、被迫鳴金收兵等整個戰爭過程的連續性和順序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的連續戰敗和陣亡,以及他不可複活,導致闖軍歸順朝廷,這一切都無法逆轉和更改,這就是時間的不可逆性。”
    朱慈烺聽了簡直想給崇禎鼓掌,然後去睡覺。
    崇禎自然不準備讓他睡覺,繼續說道:
    “空間則是李自成指揮大軍攻城時的場景,它展現了闖軍運動的廣延性和三維性。
    空間不僅僅是闖軍腳下的土地,還包括了他攻城時的方向、城池的高度和長度,以及與守軍的距離,這些都體現了空間的三維性,包括長、寬、高三個維度。
    這三維空間為闖軍的運動提供了場所,同時也限製了闖軍的活動範圍。
    沒有空間,闖軍的運動便失去了意義,戰爭也就無法進行。
    總結一下,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之間有統一性,時間和空間疊加起來,在客觀時間無法人為幹預,也就是無法認為加速時間流逝和逆轉時間等情況下,可稱為四維。
    這就告訴我們在,思考問題或處理事務時,必須考慮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
    戰爭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軍隊自身的士卒素養、武器裝備、陣型與謀劃,還要看軍隊是否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用正確的方式出擊。
    這就提醒你,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你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必須結合當時的環境條件,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啊……嗚~”
    朱慈烺打了個哈欠。
    崇禎又敲了他一下繼續道:
    “理解和掌握這些關係,才能更好的順應時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動。
    但軍事的成功與否,不僅僅依賴於物質的條件,還與將領的意識密不可分。將領的敏銳觀察力,判斷力以及對環境的感知和反應,都是意識在起作用。
    這種意識是對外部物質世界的反應。正如課本裏寫的:意識來源於物質而又反作用於物質。”
    朱慈烺無奈了:
    “父皇,這些你都教給兩個弟弟了嗎?”
    崇禎搖頭:“沒有,他們不用學這麽深奧的理論!但是,你必須學!好,我們繼續說意識和物質的關係。”
    朱慈烺:“求放過,兒臣再也不私自出宮了!”
    崇禎搖頭,大力敲了太子腦袋一下,提高音量:
    “什麽才是意識來源於物質而又反作用於物質呢?
    比如朕帶兵時,朕想要攻克敵軍,就需要判斷自己能否有這個戰力和怎麽發揮出全部戰力擊敗敵人,這個決策過程便是意識在起作用。
    朕通過以往積累的知識、戰場附近的地理環境、對自己士卒的深入了解以及斥候的情報,合理的推測敵我力量對比和應該使用的策略。
    朕這一係列決策行為就是意識的具體體現。
    意識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於朕對敵我雙方的分析而產生,這就是課本上說的:意識是物質的產物。
    朕決定出擊時,無論衝鋒還是開炮,無論雲梯登城還是箭矢拋射,都不是隨機行為,而是基於明確的軍事目標產生的軍事動作。
    朕會針對敵人的動向,選擇最佳的進攻方式,會根據守軍的應對,適時調整方法方式,用一連串軍隊指揮的決策過程,直到戰爭勝利。
    李自成經常看不明白敵人的動向,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這就是課本裏寫的:
    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意識也能夠反作用於物質。
    有一點你要清楚,正確的意識能夠推動將領推動客觀事物的發展,也就是朕促成戰場勝利;而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比如李自成戰敗!”
    朱慈烺快哭了:
    “父皇講的太好了!兒臣懂了!可以睡覺了嗎?”
    “你懂什麽了?”
    “兒臣懂得,對於現在的兒臣來說,父皇就是客觀存在,也就是物質,物質作用在兒臣身上,讓兒臣產生了洶湧的困倦,這就是物質產生意識。
    兒臣希望父皇批準兒臣睡一會,父皇愛惜兒臣肯定會準許,這就是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另外,兒臣知道自己錯了,也知道了何為政治課,理解這些理論並講給父皇,並且主動認錯,保證以後不會隨意出宮,父皇知道兒臣學明白了也知錯了,不繼續講下去,這就是意識推動物質,促進客觀存在的發展。”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
    “很好!很好!你學的很快,但你輕易的認為朕已經原諒你了,還判斷錯了理論知識的體量,以為已經學完了,說明你學的還是不夠。
    所以,我們接下來講一下……”
    “啟稟陛下。”
    一道聲音打斷了崇禎的政治課,乃中軍官張煌言:
    “南下四川的人馬選好了,隨時可以出發。”
    崇禎嗯了一聲:“朕知道了。”
    朱慈烺趕緊轉移話題:
    “父皇要親征四川?明天就走?可是,江南的稅賦引起了極大的動蕩,需要父皇處理!劉宗敏在武昌招兵買馬,征召船隻,大有東下南直隸的征兆。
    更主要的是,馬上就要過年啦!”
    崇禎一歎:
    “你的問題很好啊!正好涉及到接下來要講的內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朱慈烺瞪著驚恐的眼睛:“丸辣!”
    喜歡崇禎:30年不上朝請大家收藏:()崇禎:30年不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