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 尨也吠
字數:3766 加入書籤
老巷口的門環又在響。三月的風裹著新柳的嫩芽掠過銅環,我蹲下身時,鐵鏽混著春燕的呢喃落在手背上,那抹暗紅像極了二十年前阿黃蹭破爪子時滲在青磚上的血珠。指尖觸到環麵凹凸的紋路,恍惚間總覺得會有個毛茸茸的腦袋蹭過來,用濕潤的鼻尖碰我的掌心——就像一九九五年那個蟬鳴黏膩的午後,父親抱著紙箱推門進來,箱底傳來幼獸細弱的嗚咽。
阿黃是父親從廢品站撿回來的。那時廢品站的鐵皮頂棚在正午陽光下泛著白晃晃的光,生鏽的鐵絲上掛著半片褪色的紅綢,父親說他聽見紙箱裏的響動時,正看見隻土黃色的小狗扒著碎木板啃白菜幫子,肋骨在稀疏的毛皮下根根可數,唯有尾巴尖沾著煤灰,搖起來像團快熄滅的小火苗。我蹲在青石板上看父親把它放下來,小爪子踩在石麵上發出細碎的響聲,它卻蹣跚著往我露腳趾的布鞋上蹭,溫熱的呼吸透過磨薄的帆布鞋底,讓我想起外婆蒸年糕時灶膛裏的餘溫——那年外婆剛走,土灶還留著沒掃淨的糯米粉,混著柴火味的溫暖,原來真的會變成活物的溫度。
我們的夏天浸在井水的清涼裏。老槐樹的濃蔭籠罩著青石板地,樹影在石磨盤上織成破碎的翡翠,我趴在槐樹下的矮桌上寫作業,鉛筆尖總被蟬鳴擾得打顫。阿黃就蜷在石磨盤陰影裏打盹,肚皮隨著呼吸輕輕起伏,偶爾睜開琥珀色的眼睛望我,看筆尖在田字格上歪歪扭扭地爬。有次我趁它打盹,把粘在樹皮上的蟬蛻摘下來套在它耳朵上,透明的蟬翼支棱在棕黃色的絨毛裏,像戴了頂滑稽的帽子。它甩甩頭,蟬蛻落在作業本上,恰好蓋在我寫歪的"人"字旁邊,墨點染髒的筆畫旁,便多了隻透明的翅膀,像隨時會馱著那個歪扭的"人"字飛起來。
最難忘是雷雨夜。老房子的青瓦在閃電裏泛著冷光,雷聲滾過胡同的瞬間,阿黃總會把自己團成個毛球塞進我床底,爪子抓著磚縫發出細細的刺啦聲。我摸著它顫抖的脊背,能感覺到每根肋骨都在跟著雷聲輕顫,像揣著隻害怕的小獸。有回雷聲特別近,窗欞都在震動,阿黃突然蹭著我的手心往上爬,濕漉漉的鼻尖碰我的手腕,然後整個身子蜷在我枕頭邊,尾巴緊緊纏住我的腳踝。等雷聲漸歇,它跳上窗台,對著墨色未褪的天空發出斷斷續續的嗚咽,仿佛在和遠去的烏雲告別,又像是在確認每一聲雷都不會再嚇到我。
秋陽把胡同染成蜜糖色時,阿黃學會了等我放學。紅漆剝落的木門旁,它蹲在門檻上,耳朵隨著自行車鈴聲豎起,遠遠望見我書包上的塑料掛墜——那是用外婆留下的紅線係著的玻璃珠——就撒開腿跑過來,爪子踏在青磚上噠噠作響,像踩著滿地的碎金。有次我故意躲在巷口拐彎處,看它歪著腦袋左右張望,尾巴尖漸漸垂下去,突然又興奮地轉身——原來它聞到了我書包裏偷藏的烤紅薯香味。我跟著它跑回家,看它蹲在廚房門口,鼻尖一動一動,尾巴掃過地上的落葉,父親笑著往它碗裏添了塊紅薯皮,油香混著秋陽的溫度,在胡同裏織成張溫暖的網。
最後的冬天來得格外靜。阿黃不再跳上石磨盤看飛鳥,隻是趴在門檻上曬太陽,陽光把它的毛曬成透明的金箔,連落在上麵的雪粒都像撒了層碎鑽。它的眼睛開始蒙上淡淡的霧,走路時爪子會在青磚上打滑,可每次我放學回家,它還是會撐起身子,用尾巴尖掃掃我的鞋帶。那天我記得特別清楚,門環上掛著串冰棱,父親蹲在它身邊,手背上落著片被體溫焐化的雪花,阿黃的眼睛半闔著,我摸它的爪子,掌心觸到肉墊上的老繭,像觸到塊溫涼的玉石。它尾巴尖輕輕掃過我的掌心,很慢很慢,像在說一個沒講完的故事,而胡同裏的風,正卷著最後一片梧桐葉,從我們頭頂輕輕掠過。
老房子拆遷那年春天,我蹲在廢墟裏撿門環,鋼筋水泥的碎塊間,銅環上的鏽跡比記憶中更深。我把它收在木匣裏,和阿黃用過的食盆、外婆的紅線放在一起。後來路過寵物商店,櫥窗裏的金毛梳著整齊的毛發,尾巴尖幹淨得沒有半點煤灰,它們的眼睛太明亮,亮得像玻璃罐裏的糖紙,再也沒有那種混著歲月的溫潤。去年在公園看見隻流浪狗,它蹲在長椅旁,耳朵隨著腳步聲豎起又放平,像極了老巷口那道等在時光裏的剪影,我蹲下來,它卻躲開了,隻有尾巴尖輕輕晃了晃,讓我想起阿黃第一次蹭我布鞋時,那團跳動的小火苗。
此刻春風穿過新栽的梧桐,葉影在門環上搖曳。我忽然明白,有些等待早已刻進年輪——當我們學會用掌心的溫度去丈量另一個生命的長度,那些蹭過布鞋的溫暖,那些雷雨夜的顫抖,那些秋陽裏的奔跑,便成了歲月裏永不褪色的門環。就像此刻,指尖撫過銅環的紋路,恍惚間又看見父親抱著紙箱推門進來,看見老槐樹下寫作業的小女孩把蟬蛻套在小狗耳朵上,看見雷雨夜床底下那個溫暖的毛球,看見冬陽裏慢慢搖晃的尾巴尖。這些片段在記憶裏發酵,釀成最醇厚的光陰,隻要輕輕叩響,就會有毛茸茸的春天,從時光深處,搖著尾巴走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父親常說阿黃是個有福氣的狗,跟著我們住老胡同的那些年,雖說沒吃過精美的狗糧,卻嚐遍了人間煙火。盛夏傍晚,母親會把吃剩的西瓜皮剁成小塊,阿黃蹲在灶台邊,看刀刃在案板上起落,西瓜的甜香混著暮色漫出來,它的尾巴便在磚地上掃出沙沙的響。深秋時節,胡同裏飄著糖炒栗子的香氣,父親總會把滾燙的栗子裝在紙袋裏,讓我舉著逗阿黃,看它跟著紙袋蹦跳,爪子在青石板上劃出細痕,最後父親笑著剝開一顆,把溫熱的栗子肉放在它碗裏,油亮的果仁映著阿黃感激的眼神,像捧著顆小小的太陽。
記得那年我上三年級,學校布置觀察日記,我蹲在石磨盤旁看阿黃追蝴蝶。夏末的蝴蝶翅膀上帶著金邊,停在蒲公英上,阿黃躡著腳湊近,耳朵豎得筆直,尾巴卻忍不住搖晃,突然蝴蝶飛走,它撲了個空,爪子踩扁了蒲公英,白色的絨毛飛起來,落在它鼻尖上。我笑著把這幕寫進日記,老師用紅筆圈住"阿黃的尾巴像條會搖的小火苗",那個晚上,我摸著趴在腳邊的阿黃,看月光給它的毛鍍上銀邊,忽然覺得文字真神奇,能把眼前的溫暖,變成紙上的永恒。
雷雨夜的故事還有後續。有回暴雨衝斷了電線,胡同裏漆黑一片,我抱著阿黃縮在床頭,突然聽見屋頂傳來瓦片碎裂的聲響。阿黃猛地抬頭,喉嚨裏發出低沉的 gro,平時溫順的它此刻像變了隻狗,豎著耳朵盯著窗外。父親舉著蠟燭查看,發現是棵老樹枝被風吹斷,壓在屋頂上。阿黃跟著父親出去,在雨裏來回跑,直到工人把樹枝移開,它才甩著濕漉漉的毛回來,跳進我懷裏,把冰涼的爪子搭在我腿上,卻用身體給我暖著被雨水打濕的衣角。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原來在那些我保護它的夜晚,它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我。
秋陽裏的等待總帶著甜味。有次我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烤紅薯,悶悶不樂地回家,阿黃遠遠望見我,卻沒有像往常那樣跑過來,反而蹲在原地歪頭看我。我走近才發現,它爪子下護著個東西——半塊不知從哪撿來的烤紅薯,表皮焦黑,還沾著泥土。它抬頭看我,尾巴輕輕搖著,像是在說"別難過,我給你留了好吃的"。我蹲下來抱抱它,眼淚掉在它毛上,而它隻是用鼻尖蹭我的手腕,像在安慰這個比它高很多的"小巨人"。
最後的冬天,阿黃越來越愛睡覺,可每次我背書包出門,它還是會掙紮著起來,趴在門檻上看我離開。有天早上特別冷,我走到巷口回頭,看見它的身影在晨霧裏模糊成個小毛球,尾巴尖偶爾動一下,像在和我告別。那天放學回家,父親正在修漏風的窗縫,阿黃趴在他腳邊,看見我進門,眼睛亮了亮,尾巴在地上掃出兩道淺痕。母親熬了骨湯,阿黃喝得很慢,喝完還舔舔我的手指,像是把所有的溫暖都封進了這個動作裏。
如今木匣裏的門環已經被我擦得發亮,卻故意留了道淺鏽,那是阿黃當年蹭過的痕跡。每次撫摸它,就像摸著時光的紋路,那些被歲月磨亮的片段,在掌心一一展開:父親蹲在廢品站的背影,老槐樹下落滿蟬蛻的石磨盤,雷雨夜窗台上阿黃的剪影,冬陽裏漸漸靜止的尾巴尖。原來生命的相遇,本就是一場漫長的等待,等待陽光把毛發燒成金色,等待雨水把回憶洗得清亮,等待時光把掌心的溫度,釀成永不褪色的思念。
春風又起,門環輕響。我知道,在記憶的老巷口,那個揣著烤紅薯奔跑的小女孩,那隻尾巴尖沾著煤灰的小狗,永遠停留在蟬鳴黏膩的午後。而那些被歲月沉澱的溫暖,就像門環上的銅鏽,越是時光斑駁,越是閃著溫柔的光。隻要輕輕叩響,就會有毛茸茸的春天,從年輪深處,搖著尾巴,向我走來。
喜歡持敬齋隨筆請大家收藏:()持敬齋隨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