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又一個神聖遺跡?

字數:4685   加入書籤

A+A-


    “哈哈,你逗笑我了。好了,言歸正傳,我拿這部書舉例子,是因為有人傳說曆史上唐以後的王朝統治者怕其他人通過此書,窺透了天機,於是把其中那種一段一段的預言的順序打亂了。還有,你知道中國以前是怎麽樣用記載文字內容的嗎?是把文字用刀刻到竹子片上,再一片片地串起來,形成所謂的冊,然後卷起來存放。而串起竹片的麻繩之類的東西是很容易腐朽糟壞的,經常發生古籍散亂的情況”
    “所以,eason,你想說明的是?”
    “我和你看到的《山海經》,可能不是正確的排版,有可能是被後來發現者或者傳承者無意甚至故意編輯錯亂的。換言之,可能你們的最終應許之地那書上確實有記載,畢竟連在你們之後的神聖遺跡都有記載了,沒理由就漏掉你們。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當年那些竹片正確的排版順序。我們也是通過了很多代的摸索,才理順了一部分內容的順序,從而發現了神聖遺跡的正確描述,而你們按照現行市麵上的《山海經》是不可能得到跟我們相同的結果的。我們現在還懷疑有些文字的排序不對,目前摸索出了幾種可能的排序方法,正在分頭驗證,如果這次能驗證完畢,剩下的需要重新排序的竹片內容就不多了”。
    “那有沒有可能你們這次找對了方法,就能發現關於我們的記載?”
    “不知道。或許吧。畢竟你要理解,我們隻關心有關我們自己的內容”。
    “如果方便的話,能否告訴我這部分大概是關於什麽的記載?另一個神聖遺跡嗎?”
    “可以告訴你的是,是關於一個地址的,也很神聖,但不是遺跡,據說是我們的昊天大神指導我們先民建立的,可能是一個祭壇,也可能是個,如果我們用老摩根先生的思路去說的話,一個能源發生體”。
    “是在中國嗎?需要我們出力幫助你們驗證嗎?我們可以的”。
    “不,不是中國。如果是在中國,我們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實際上,如果這次我們設想的幾種排版方式之一的解讀是正確的話,昊天大神在那片土地上先後建立了兩個那樣的場所,一個用後廢棄了,而另一個,可能尚未啟用。我們最大的希望,是如果找到了那個未啟用的,按照前輩口口相傳的秘訣建立起祭壇,是否可以跟昊天重新建立溝通”。
    “請務必告訴我在哪裏”,本傑明的眼睛裏露出了狂熱的光,“哪怕這次跟上次那個神聖遺跡一樣不是關於我們族人的遺物,但是,我們需要這些東西來證明上帝的確實存在。而且,焉知下一個被破解的就不是關於我們的內容呢。請務必告訴我,正好這次全世界的族中長老都有代表來歐洲參會。相信我們,不需要摩根家族那樣的幫助,我們自己就能幫助你們找到那個地方,如果需要,我們還會幫助你們重建祭壇,畢竟如果咱們兩家的神明是一體的,那麽我們日後的祭壇也可以采用這樣的形式”
    “這次跟上次不一樣,那個地方我們中國人的麵孔太紮眼了,而且我們不想讓其他人知道我們的介入,畢竟,如果為真,那麽等於一個種族的祭祀之地被他人控製,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如果你們要出手,第一,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第二,要承擔一切後果,第三,要完全掩飾我們的存在。你們願意嗎?”
    本傑明沉吟半晌,說“如果你除了上次的神聖遺跡外,還有什麽可以證明你的推論的東西,我想組織上會答應的”。
    “其實,我們早就在不斷測試這些排序方式的對錯,幾代人的摸索現在終於有了些突破,也是源於去年歐洲科學界的一個發現,否則還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 。
    “哦,去年的發現?是什麽?”
    “你知道法國科學家亨利·貝克勒爾發現了鈾鹽的放射性現象。那位居裏夫人受到這一發現的啟發,決定深入研究這種神秘的“鈾射線”。我們也是在無意中得到這個信息後,把它嚐試著跟我們預想中的被用後廢棄的祭壇遺址相結合,才領悟到了那是個什麽樣的東西。如果你們願意的話,可以派些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最好像貝克勒爾先生或者居裏夫人那樣專業的人,去驗證一下”。
    “請告訴我要去哪裏”。
    “法國殖民地,加蓬,上奧果韋省,奧克洛村”
    “如何驗證?”
    “如果你們和專家都想不到辦法或者得不出結論的話,我們是不會給你們這次合作的機會的”。
    王月生發現就不能跟本傑明合作,上次跟他合作一把,結果先被忽悠得去了一趟野外現場,然後又在美國無聊地呆了大半年;而這次顯然是跟上次同樣的,無非是過程反過來,先在歐洲無聊地等他好久,然後要一起去趟野外現場。王月生還想著要不要像上次在美期間去看奧運一樣找個事情打發時間,結果到了9月初,本傑明就找上了他。
    王月生根本不知道過去這兩個多月,整個世界的猶太人組織在怎樣的效率下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表麵上大家於8月29日至31日在瑞士巴塞爾的城市賭場stadtcasino召開了第一屆錫安主義者大會。實際上,全球的猶太人組織幾乎都動員了起來,在本傑明傳回話的當天就開始了行動。一個準備前往加蓬的探險科考隊幾乎是一邊從德國出發一邊組建,源源不斷的物資和從各地抽調的人員用各種交通方式,嚴絲合縫地在一個架子科考隊的船隊沿途各個港口登上船,同時與法國和德國殖民地管理部門的官方協調和私下勾兌不斷。
    甚至去年剛獲得發明專利的馬可尼的無線電報,還未正式組建公司,就被猶太財團暗中收購,並調集了科研力量提速它的商業應用,在短短幾個月就達到了後世曆史上到1901年才實現的曆史性的跨大西洋無線電信號傳輸,以便支持這次考察。
    與此同時,另一支準備帶上王月生前往尚未披露、疑似目的地也在非洲的考察隊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當中。
    唯一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就是王月生要求的像貝克勒爾先生或者居裏夫人那樣專業的人實在是難找,大家也不知道該找什麽樣的,而且一聽那個地方就知道是深入叢林煙瘴荒蠻之地,必須年輕力壯的。所以最後抓了兩個猶太年輕科學家秘密參團,其中之一是弗裏茨?哈伯,此時29歲,在後世因發明了從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的哈伯博施法,使大規模生產化肥成為可能,從而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另一位則是王月生的熟人,就是那位在卡文迪許實驗室問暈王月生的歐內斯特·盧瑟福,今年26歲,在後世曆史上被譽為“核物理學之父”,因對元素蛻變和放射性物質化學的研究獲得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不過,如果說一個科考探險隊有兩位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還說不盡如人意,這個人意也太難如了吧。
    本傑明一副信心滿滿、輕鬆愉快的樣子,滔滔不絕地向王月生表功,說他們的探險隊是如何隻用了20天就從德國的不萊梅到達加蓬沿海的利伯維爾,10天時間使用小型蒸汽船沿奧果韋河逆流而上經蘭巴雷內的史懷哲傳教站到上奧果韋省的核心據點弗朗斯維爾,然後騾馬隊5天穿越了100公裏叢林到奧克洛地區。
    王月生邊聽邊配合地不時露出驚訝、讚賞的表情和語氣,根本不問現場科考工作,因為常識告訴他,根據1897年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發現奧克洛鈾礦區的自然核反應堆,更無法確認其存在。
    首先就是此時人類對放射性認知的缺失,鈾的放射性現象是1896年由亨利?貝克勒爾偶然發現,但直到1898年居裏夫婦才提出“放射性”概念並分離出鐳。1897年時,科學界對鈾的放射性性質尚處於初步探索階段,未形成係統理論。至於同位素與核反應,當時的科學家對原子結構,如質子、中子,一無所知,更未發現同位素。同位素概念於1913年提出。自然核反應需要鈾235的富集約3,但這一核物理知識在19世紀末根本不存在。
    還有就是此時探測技術的空白,無法檢測同位素差異,用於分析同位素比例的質譜儀要20世紀20年代才發明,而奧克洛鈾礦的異常鈾235含量低於正常值)直到1972年才被現代儀器發現。而且缺乏輻射測量工具,用於檢測放射性的蓋革計數器發明於1908年,1897年時無法通過任何設備感知鈾礦的放射性特征。
    最後就是即使發現鈾礦,也無法識別自然核反應堆。因為奧克洛鈾礦的外觀與普通鈾礦無顯著差異,僅憑肉眼或19世紀的化學分析手段如光譜分析)無法察覺同位素異常。當時的化學家可能通過常規檢測發現鈾的存在,但無法進一步分析其核特性。還有就是天然核反應堆的發現依賴現代技術,1972年法國科學家通過質譜儀發現奧克洛礦石中鈾235含量僅為0.296正常值為0.720),才推測存在史前核裂變;而中子慢化與地質條件,即自然核反應需要水作為中子慢化劑和特定鈾濃度,這些理論在19世紀末尚未提出。
    但是這些跟王月生有什麽關係呢,反正王月生說了對方要是不能發現和證明的話,是沒有資格跟自己談合作的。他們隻會認為自己學藝不精。至於他們為什麽不說己方在現場的考察結果和疑問或求證,人艱不拆嘛。
    其實本傑明隻用了兩個理由就說服了組織裏的高層:第一,有誰能夠萬裏之遙準確說出一個人跡罕至的非洲內陸叢林中的稀有礦產地?第二,不能發現什麽異常,可能就是因為像上次的合作夥伴老摩根先生指出的那樣,不是不存在,隻是組織上掌握的科學手段不夠而已。畢竟,兩位青年天才科學家已經證明了當地鈾礦的存在。
    所以,本來王月生想的是,方案一,對方沒有發現或者不能證明什麽,因而放棄了進一步的打算,結果對方居然不在意沒有實錘任何結論,就願意繼續合作,隻好提前開展方案二了。
    喜歡數風流人物還看前世與今朝請大家收藏:()數風流人物還看前世與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