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破壞科舉者,死
字數:6219 加入書籤
養心殿門口,薑文淵與六皇爺薑道謙碰麵,拱手行禮,薑道謙冷哼一聲直接離開。
顯然是在為薑文凜奔走,先去找了皇後,現在來找老皇帝。
人老心不老。
去宗人府探查時發現,薑文凜改修了魔功龍血噬天訣,應該就是薑道謙教的。
“強行抹除我的陰陽五行真意,想必六皇爺受傷了吧,當真是為了支持薑文凜不遺餘力啊。”
薑文淵暗自吐槽這六皇爺眼光差,哪怕支持四皇叔也好過在薑文凜身上白費力氣。
至於老皇帝這邊,薑文淵沒什麽可擔心的,這位平等的對待任何皇子皇孫,全部抱有期望,給予最好的條件。
薑文淵的太子之位,薑文凜的帝王殘篇傳承,青子輩封王,任由他們招兵買馬,允許他們奪嫡。
但同樣無情,不會在意失敗者的性命
今日養心殿,薑文淵早就準備好了說辭與答案,準備實話實說,承認想殺了薑文凜,隻是現在不是時候,在這位麵前沒必要裝傻。
可是,老皇帝提都沒提,讓薑文淵陪著下了幾盤棋,有關科舉事宜,連殿試都交給了薑文淵,不怎麽過問。
老皇帝愈發顯得風燭殘年,讓薑文淵忍不住的想要關心,卻又覺得沒必要,能活下去,誰也不想死,已經沒辦法了,說了徒增煩惱
強行忍住了關心,假惺惺關心的人很多,不缺他這一個。
雖感覺相處這麽久很熟悉了,但薑文淵不想自以為是,也不想特意窺探老皇帝的身體,省的最後變成了自作多情。
還是謹慎一點的好,畢竟老皇帝都沒辦法,說了關心有何用,多愁善感,不如表現的心硬一些。
至於祖孫之情,就是做夢。
“這小子啊,心夠狠的啊,夠坦誠,從不做多餘的事情。”
看著薑文淵的背影,薑道鈞忍不住的評價,歎了口氣,對帝王來說這表現是好事,可若對親人來說太涼薄了些。
薑道鈞在十幾歲的年紀,比起薑文淵來說就是個單純的小傻子,一般這個年紀,是情感最豐富的時候,薑文淵卻已波瀾不驚。
“看來要讓文淵給我些承諾,否則我一死,連明月估計都不會好過。”
“聖上,太子殿下一向守禮重規矩,應不會....”曹權覺得不可能,畢竟薑文淵對親族之人都是手下留情了的。
對同輩的堂弟堂妹也很好。
“文淵待人禮儀周到,甚至苛刻,是因為他要求所有人都要守平等的規矩,你以為他隻是在偽裝麽,沒點目的,他怎會端著。”
就如孝順尊敬長輩,也是在要求長輩愛幼,你有關心我才有回應,薑文淵對皇後的態度說明了一切。
老皇帝望著鳳儀宮方向怔怔出神,歎了口氣,決定向薑文淵要個承諾,實在不行就放武明月離開大虞,畢竟,當年是武明月給他帶來的希望。
東宮,陳明鑒、李肅、宴澈,翰林院學士童嘉,太學祭酒許仲行,站在大堂之中。
匯報科舉事宜的同時,都在頻頻側目,觀察薑文淵。
明明是個年輕人,卻給人莫大的壓力,一雙眼睛似乎能看透所有人。
“聖上有旨,科舉殿試由本太子全權負責,題目自當由本太子出,許祭酒,你覺得呢?”
“殿下,不知您要出何題,這關係著大虞數千學子的前程。”
許仲行猶豫,神情恍惚,看向薑文淵就會想起當年的事情,今非昔比,悔意湧上心頭,總感覺這位還在記仇。
薑文淵坐在主位,右手掌心有元力包裹黑葫蘆,翻滾旋轉。
抬頭看向許仲行:“猶記得當年許祭酒教我君子仁義之道,我當時心向往之,但卻遭到了父王的訓斥,至今耿耿於懷。”
“世人都應該心存仁義,一心向善,本太子最是喜歡宅心仁厚的臣子。”
“這經義就考,以政為德。”
“以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各位覺得如何?”
眾官員齊齊抬頭,瞬間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德治與法治,這句話的門道有很多。
為官修養德行,這恐怕是在給百官提醒,尤其是武王府一脈的文武大臣。
薑文淵的一番話,當著眾人的麵兒點出了許仲行當年做的事情。
許仲行慚愧的低頭,今日之後,許多人會知道他的這個汙點,曾教薑文淵仁義之道,心懷不軌,卻令薑文淵把仁義當成的工具,估計很久之後,會遭到許多人的口誅筆伐。
畢竟,薑文淵各種歪理學說都是與仁義有關的,他這個教授者逃脫不掉聯係。
許仲行選擇低頭沉默。
“臣覺得這題很合適,不知殿下還有什麽安排。”
李肅選擇支持,剩餘幾人直接同意。
經義,策論、賦詩言誌、時務應變,全部定下,眾人心思沉重,這次考的內容與以往有所不同,甚至沒什麽參考典籍,全憑學子自身的見解。
相比往年,難上加難。
“其他安排暫無,有言在先,望諸位看管好屬下,別做什麽多餘之事,科舉是我接的第一個差事,出了事,會死人的。”
薑文淵送別眾人,語氣不鹹不淡,像是在說很正常的事情。
眾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殺意,據各地傳來的消息,天樞衛抓了許多官員,皆是因科舉之事,作弊的,頂替的,走後門的,都是重判。
現在的天樞衛,有一半都是薑文淵的門下,這次科舉過後,薑文淵必會收攬大部分考生學子,徹底的把控朝堂。
眾人離開,許仲行選擇留了下來。
心情複雜道:“殿下讓天樞衛殺伐過重,會令殿下傳出不好的名聲,許多人會因此選擇不入官場。”
“許祭酒知道,你為何隻能當祭酒麽?”
角色轉換,薑文淵居高臨下,站在東宮門前台階之上,看著彎腰勸諫的許仲行。
“你明知道我做的合法合理,會令科舉公平清明,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你的勸諫令人心煩。”
“你看到了我做這件事情的隱患,卻隻知道勸阻我不要做,而不是提出個解決的辦法。”
“或許你是為了武王變得假仁假義,你真的老了,若還有些讀書人的風骨,就不應該在太學繼續誤人子弟。”
譏諷的言語漸遠,許仲行如遭雷擊,僵硬在東宮門口。
當年的報應終究是來了,這位太子是想讓他主動的辭官,離開朝堂。
哀歎一聲,又看向重新返回東宮的翰林院學士童嘉,明白了薑文淵的意思,不僅要辭官,還要舉薦童嘉,以平當年之賬。
記憶駁雜,回想當年那個鮮衣怒馬彬彬有禮的少年郎,不勝唏噓。
“殿下,剛剛許祭酒的話並不是危言聳聽,臣建議殿下立刻張貼公告所抓之人的罪狀,讓百姓知道來龍去脈。”
童嘉建議道。
“你不是說有很多寒門子弟很感激本太子做法麽?給他們個機會,宣傳本太子的壯舉。”
“科舉,要的就是公平,高門勳貴,寒門士子,農家子弟,一視同仁,無高低貴賤。”
“我要天下寒門子弟歸心。”
童嘉瞬間明白薑文淵意思,操縱輿論,化為利器,誰敢說殺伐過重,就會被口誅筆伐。
精神大振,立刻告別前去執行。
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天才,缺的是機遇,薑文淵身居高位,就是機遇的製造者。
恃才傲物,隱居避世,管你是什麽絕世大才,都會成為無用的廢物。
白展翼晉升統領,帶著手下四處抓人,凡是對科舉不利者,皆抓,前段時間令人聞風喪膽,現在百姓拍手稱快,還會主動支持。
輿論一起,薑文淵成為太子典範,贏得了眾多學子的尊重。
當因公平獲益的人變多,不公平就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至於什麽寒門不寒門,所謂公平,就是薑文淵的借口而已。
怎可能真的公平。
“文淵,過分了,刑部官員怎麽惹你了,還有我麾下武將,你是在宣戰麽?”
宗正寺對街的酒樓之中,薑青鋒邀請薑文淵見麵談判。
薑文淵挑了個靠窗的位置,莫名的看向宗正寺,要是沒記錯的話,六道的殺手準備在今日動手。
這不是巧了麽,這三叔真會挑時間和地方,運氣真好。
“三叔,何不問問你的屬下,他們都背著你偷偷做了什麽?”
“一個刑部官員想偷科舉題目泄題,區區守城將,放任守門將士,在城門為難來天都皇城趕考的學子。”
“你說說多麽不務正業,我這是為三叔著想,否則我可以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破壞科舉,收集證據,讓三叔栽個大跟頭。”
“三叔繼續想想,科舉出了問題後,我拿出證據宣傳造勢,三叔會成為百姓口中的奸佞,天下學子以你為恥。”
薑文淵覺得這是在提前規避麻煩而已,殺雞儆猴。
隨即起身,故作失望道:“無聊,還以為三叔請我喝酒吃飯,是特意來感謝我的。”
感謝個錘子,人都被你殺了,還讓我感謝你,隨口的陰謀詭計,就讓人心驚肉跳,萬一真的這樣做,會防不勝防。
薑青鋒有幾分疲憊之色,真的累了,也鬥不過了。
“三叔不知好人心,但當侄子的要尊敬長輩,來三叔,我敬你一杯,還要多謝刑部尚書幫我把麾下的蛀蟲抓住。”
“這第二杯,敬三叔給我派的人才,我都說不用了,三叔還這麽熱心,哎,不過可惜的是他們又犧牲了,我讓他們做事不計代價,可這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吧。”
“三叔是怎麽培養的,這般熱血忠誠,皆是忠義之士啊。”
薑青鋒臉黑如炭,閉關十幾日,定是武王府一脈私自行動,完全想不開,這不就是主動的送死麽。
心中有些無奈,武王府一脈自選擇了奪嫡之路後,不到最後無法停止,利益共同體,隻能咬著牙往下走。
“文淵,你到底什麽意思,說了和平相處,你卻在背地裏搞小動作。”
話音剛落,遠處的宗正寺刀兵相撞的聲音響起。
聽到聲響的所有人,紛紛起身看向宗正寺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