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招兵買馬

字數:4458   加入書籤

A+A-


    劉三的黴運纏身讓村裏暫時恢複了平靜,也讓蘇夏在村民心中的形象變得更加神秘莫測。但蘇夏知道,這種平靜是暫時的,而且她也無法一直依靠係統的懲戒來解決問題。真正的強大,是擁有足以應對一切挑戰的實力。
    縣城自由市場的成功,讓蘇夏看到了擴大經營的巨大潛力。每天一百份炸雞的能量點收入是穩定的基礎,但賣包子和炸菜角的收入則可以根據她的生產能力無限提升。而提升生產能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招人。
    蘇夏決定雇傭村裏的閑散勞動力。這在1988年的農村,尤其對於一個年輕姑娘來說,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村民們習慣了集體勞動或者自家耕種,為別人打工賺錢,尤其是為同村人打工,還不是一件普遍的事情。
    更何況,蘇夏家的情況特殊,突然暴富,又收留了幾個來曆不明的孩子,本身就處在風口浪尖上。
    蘇夏沒有直接大張旗鼓地宣布,而是先私下裏找了幾個平日裏關係還算不錯的村民,或者家裏比較困難、需要額外收入的人。
    她找到村頭的李嬸,李嬸家裏有四個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李嬸,我想找幾個人幫我做點事,您看您有沒有興趣?”蘇夏開門見山地說。
    李嬸一愣:“幫你做事?做什麽呀?”
    “幫我洗菜、剁餡、包包子、炸菜角什麽的。”蘇夏解釋道,“我每天要在縣城賣,一個人忙不過來。”
    李嬸有些猶豫:“這個嘛……一天給多少錢啊?”
    蘇夏知道,工資是關鍵:“一天給八毛錢,中午管一頓飯。活兒不重,就是手上的功夫。”
    八毛錢一天!李嬸眼睛瞬間亮了。她平時在村裏打零工,一天最多也就五毛錢,還沒飯吃。八毛錢,這可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了!
    但她還是有些顧慮:“蘇夏啊,不是嬸子不幫你,可村裏那些話你又不是沒聽見……嬸子這去了,怕人家說閑話啊。”
    蘇夏理解她的顧慮:“李嬸,閑話是別人的嘴,日子是您自己過的。您家裏的情況我也知道,多賺點錢,孩子們也能吃飽穿暖。至於閑話,您就當沒聽見。我的錢來路正,生意做得光明磊落,不怕別人說。”
    她頓了頓,又加了一句:“而且,我的炸雞和包子,縣賓館都收。縣賓館的錢,那可是領導們吃的東西,能有什麽問題?您要是信得過我,就來試試,幹得好了,以後活兒多著呢!”
    縣賓館這塊招牌,果然很有分量。李嬸聽到這,心裏的顧慮少了一大半。她想了想家裏的孩子,一咬牙:“行!蘇夏,嬸子信你!明天就來!”
    有了李嬸打頭,蘇夏又陸續找到了幾個村民。有的是寡婦,有的是家裏男人常年在外打工的婦女,有的是手腳利索的老人。她們大多家裏條件一般,急需額外的收入。
    盡管蘇夏給出的工資比村裏一般零工要高,但還是有一些人在觀望,或者被二大娘她們的閑言碎語影響,不敢來。
    二大娘更是趁機大肆宣揚:“看吧!那蘇夏肯定有問題!不然怎麽突然花這麽多錢請人幹活?肯定是拉人下水呢!”
    “就是!八毛錢一天?哪有那麽好的事!別到時候幹了活拿不到錢!”
    “說不定她那東西裏真加了什麽不幹淨的東西,想找人分擔風險呢!”
    麵對這些流言蜚語,蘇夏沒有去爭辯。她知道,最好的反擊是拿出實際成果。
    第一天,李嬸和其他幾個被雇傭的婦女忐忑不安地來到了蘇夏家。她們一進院子,就看到蘇夏將院子收拾得幹幹淨淨,孩子們也乖巧懂事地在旁邊玩耍。
    蘇夏熱情地招呼她們,給她們倒水。然後,她拿出了係統空間裏兌換出來的優質蔬菜和麵粉。
    “李嬸,王嬸,你們看,這些菜都是我河灘地裏種的,新鮮得很。麵粉也是縣城最好的。”蘇夏一邊展示一邊說,“今天的活兒就是把這些菜洗幹淨、剁成餡,然後包包子、炸菜角。”
    她詳細地講解了製作的流程和標準,尤其是餡料的配比和菜角的包法。這些婦女都是農村人,幹慣了農活和家務,手上的活兒都很利索。
    當她們開始處理係統蔬菜時,立刻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這些蔬菜不僅新鮮,而且聞起來有一股清香,切起來手感也特別好,沒有一點老筋。
    “哎呀!蘇夏,你這菜真好!怎麽種的呀?”王嬸驚訝地問。
    “就是普通種法,可能我們這塊地風水好吧。”蘇夏笑著敷衍過去。
    最讓她們驚訝的是剁好的菜餡。普通的蔬菜餡,剁好後會出很多水,而且有股青澀味。但蘇夏提供的蔬菜餡,剁好後顏色翠綠,聞起來清香撲鼻,而且一點水都不出!
    “這餡兒怎麽這麽好?一點水都沒有!”李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蘇夏心裏得意,這可是係統出品,能一樣嗎?但她表麵上還是平靜地說:“這是我的獨家秘方,餡料處理得好,包子和菜角才好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包子的麵團也是蘇夏用係統麵粉和特殊手法和出來的,又軟又筋道,發酵得恰到好處。婦女們一上手就感覺到了不同。
    她們按照蘇夏的要求,一絲不苟地包著包子和菜角。蘇夏則負責炸菜角,金黃酥脆的菜角一出鍋,那股誘人的香味立刻彌漫開來,引得孩子們直咽口水。
    中午,蘇夏用剩下的係統蔬菜和一點豬肉,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飯。雖然不是大魚大肉,但蔬菜的鮮美和豬肉的香氣,讓這些婦女們吃得讚不絕口。
    “蘇夏啊,你這日子過得真好!這菜比我家過年吃的都好吃!”
    “是啊!跟著你幹活,中午還能吃這麽好的飯!”
    一天的活幹下來,雖然有些累,但婦女們心裏都很滿足。到了傍晚,蘇夏準時給她們發了工資——每人八毛錢,一分不少。
    當八毛錢握在手裏時,她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了。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收入啊!
    “蘇夏,你真是個好姑娘!嬸子謝謝你啊!”李嬸感激地說。
    “不客氣,李嬸,以後咱們一起好好幹!”蘇夏笑著說。
    第二天,李嬸她們早早就來了,幹活的熱情比頭一天更高。她們回去後,自然把在蘇夏家幹活的經曆和收入告訴了家人和鄰居。
    “真的!蘇夏一天給八毛錢,還管中午飯!那飯菜可香了!”
    “她家用的菜和麵都好得很,跟咱們村裏的不一樣!”
    “劉三最近倒黴成那樣,我看誰還敢惹蘇夏!她肯定是有本事的人!”
    親眼所見和親手拿到的錢,比任何流言蜚語都更有說服力。原本觀望的人,開始動心了。一些之前說酸話的人,也開始後悔沒去報名。
    漸漸地,願意來蘇夏家幫忙的人越來越多。蘇夏根據自己的需要,又陸續雇傭了幾個人,組成了一個十人左右的小團隊。她們每天上午來蘇夏家,一起製作包子、炸菜角,處理蔬菜,下午則由蘇夏帶著蘇明和蘇花將成品送到縣城去賣。
    這個小團隊的建立,標誌著蘇夏的經營模式從單打獨鬥轉向了初步的規模化。雖然隻是簡單的手工勞動,但有了人手,她的生產能力大大提升,每天能製作和銷售的包子和炸菜角數量翻了好幾倍。
    收入隨之水漲船高,每天獲得的能量點也越來越多。蘇夏每天晚上都會打開商店界麵,看著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商品,感覺它們離自己越來越近了。
    當然,村裏的閑言碎語並沒有完全消失,二大娘依然在角落裏散布著各種猜測和不滿。但大多數村民,尤其是那些在蘇夏家幹活或者親眼見過她生意的村民,已經對她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看到了蘇夏的勤勞、能幹和信守承諾。
    蘇夏知道,要徹底消除偏見和不信任,還需要時間和更多的實際行動。但至少,她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她不再是一個孤立無援的個體,而是擁有了一個願意跟著她一起幹、一起賺錢的團隊。
    這個團隊雖然還很稚嫩,但它是蘇夏未來事業的基礎,也是她在青山村紮根,對抗一切阻礙的力量雛形。
    喜歡八零年代:帶著係統撩漢搞事業請大家收藏:()八零年代:帶著係統撩漢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