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另辟蹊徑

字數:5771   加入書籤

A+A-


    蘇夏沒有時間沮喪,她立刻召集了村裏的婦女們開會。院子裏,大家圍坐一圈,臉上都帶著憂慮。
    “咱們的東西好,就是沒地方賣了,這可怎麽辦?”王嬸歎著氣。
    “要不咱們去縣城擺攤?”李嬸提議,“那邊管得沒這麽嚴。”
    蘇夏搖搖頭:“縣城路途遠,每天來回不現實。而且咱們在那邊沒人脈,攤位不好找。”
    她站起身,目光堅定地掃過每個人:“王老板以為斷了咱們的官方渠道就能把我們打垮,但他錯了!鎮上還有很多小飯館、小賣部和工廠食堂,這些都是咱們的機會!”
    “可那些地方都有自己的供貨商,憑啥要買咱們的?”一個婦女問。
    蘇夏笑了:“因為咱們的東西好吃啊!”
    她打開係統的“市場分析”功能,仔細研究鎮上的商業分布。鎮上除了福滿樓這樣的大飯館,還有十幾家中小型飯館和小吃店,它們大多自己製作食品,但也有采購半成品的需求。此外,鎮上的三家工廠食堂和幾家小學食堂,也是潛在客戶。
    “咱們得分頭行動。”蘇夏拿出紙筆,畫了個簡易地圖,“我和顧大哥負責鎮中心區域的飯館和小吃店;李嬸帶兩個人去工廠那邊;王嬸負責小學食堂;其他人分頭去小賣部和雜貨店。”
    “那咱們帶什麽去?”李嬸問。
    “每組帶些樣品,最好是咱們的拳頭產品——金黃蛋餅、珍珠飯團和炸雞。”蘇夏說,“記住,咱們的優勢是味道好、品相佳,價格可以適當低些,先打開市場再說。”
    顧琰在一旁默默聽著,眼中閃過讚許。蘇夏的應變能力和商業頭腦,總是讓他驚訝。
    第二天一早,幾組人馬帶著精心準備的樣品,浩浩蕩蕩地進了鎮。蘇夏和顧琰負責的是最難啃的骨頭——鎮中心的飯館和小吃店,這些地方與福滿樓關係密切,可能會有阻力。
    他們首先來到一家叫“老五飯館”的地方。這是一家中等規模的飯館,生意還不錯,但比不上福滿樓。
    “老板在嗎?”蘇夏推門進去,笑著問正在擦桌子的夥計。
    “找老板啥事?”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從廚房走出來,上下打量著蘇夏和顧琰。
    “老板好,我是蘇記美食的蘇夏。”蘇夏主動伸出手,“我們是做半成品和小吃的,想跟您談談合作。”
    老板皺了皺眉:“蘇記美食?就是年貨集市上那個?”
    “對,就是我們。”
    老板搖搖頭:“不好意思,我們有固定供應商,不需要更換。”
    蘇夏早料到會碰壁,不慌不忙地從籃子裏拿出幾樣樣品:“老板,您先嚐嚐我們的東西再決定也不遲。這是我們的金黃蛋餅和珍珠飯團,還有這個炸雞,都是我們的招牌。”
    老板看著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來嚐了一口。他的眼睛立刻亮了:“這味道……確實不錯!”
    “我們用的是特殊食材,普通地方吃不到這個味道。”蘇夏趁熱打鐵,“而且我們的價格很合理,保證您進貨後能有足夠的利潤空間。”
    老板又嚐了幾口,明顯動心了,但還是有所顧慮:“你們能保證供貨穩定嗎?”
    “當然,我們村裏有專門的生產隊伍,每天都能保證新鮮供應。”
    老板思索片刻:“這樣吧,我先小批量試試,看客人反應如何。如果反響好,我們再談長期合作。”
    “沒問題!”蘇夏爽快地答應,心裏暗喜。第一單成了!
    接下來,他們又去了幾家小吃店和飯館。有的一口回絕,有的願意嚐試,還有的幹脆說明了顧慮:“你們得罪了福滿樓,我們不敢合作啊!”
    到中午時分,蘇夏和顧琰已經跑了七八家店,隻有三家願意小批量試貨。雖然不多,但總算打開了局麵。
    “顧大哥,咱們休息一下,吃點東西。”蘇夏擦了擦汗,看向顧琰。
    顧琰點點頭,帶她找了個小麵館。兩人剛坐下,就聽到隔壁桌有人在議論。
    “聽說了嗎?福滿樓要在鎮上開分店了!”
    “真的假的?他們不是一直就那一家嗎?”
    “聽說是要開個快餐店,專門賣些便宜實惠的小吃,就在中學附近那個老裁縫鋪!”
    蘇夏和顧琰對視一眼,都明白了王老板的用意。他不僅斷了蘇夏的官方渠道,還要搶占她看中的鋪麵,直接與她競爭小吃市場!
    “王老板這是要趕盡殺絕啊。”蘇夏苦笑道。
    顧琰握住她的手:“別怕,我們有自己的優勢。”
    蘇夏點點頭,心裏卻有些沉重。王老板的手段真是狠辣,步步緊逼。
    下午,其他幾組人馬陸續返回。情況各不相同:李嬸那組在工廠食堂碰了壁,對方明確表示不敢得罪福滿樓;王嬸在小學食堂倒是取得了一些進展,有兩所小學願意小規模試用;其他人在小賣部和雜貨店也拿到了幾單小訂單。
    總的來說,成果不算理想,但至少證明了市場對他們產品的認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晚上,蘇夏整理了一天的收獲,發現雖然訂單零零散散,但加起來也有一定數量。隻是與之前的大訂單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蘇夏,你看起來有心事。”顧琰遞給她一杯熱茶。
    蘇夏歎了口氣:“王老板太強勢了,他不僅斷了我們的大客戶,還要開快餐店跟我們搶市場。我們的優勢是食材和味道,但他有資金、有人脈、有渠道,長期下來,我們未必能贏。”
    顧琰沉思片刻:“那我們就不能按常規路子走。”
    “什麽意思?”
    “既然正麵對抗不行,我們就迂回前進。”顧琰說,“王老板的勢力主要在鎮上,那我們就把市場擴大到鎮外。”
    蘇夏眼前一亮:“你是說,去周邊的村子?”
    “對,鎮上周邊有十幾個村子,每個村子都有集市日。我們可以輪流去這些村子的集市上賣。雖然單個村子的市場小,但十幾個村子加起來,也是不小的市場。”
    蘇夏激動地拍手:“顧大哥,你太聰明了!王老板的勢力再大,也管不到那麽多村子去!”
    她立刻打開係統的“市場分析”功能,查看周邊村子的情況。係統顯示,鎮周邊確實有十幾個村子,每個村子都有固定的集市日,而且這些村子的消費水平雖然不高,但對於價格適中、味道好的食品還是有需求的。
    “我們可以製定一個輪轉計劃,每天去不同的村子。”蘇夏興奮地說,“這樣既能保持生產規模,又能避開王老板的鋒芒!”
    顧琰點點頭:“而且,我們還可以在這些村子發展代理商,讓當地人幫我們賣。”
    蘇夏眼睛越來越亮:“對!我們可以找一些有信譽的村民,給他們一定的提成,讓他們在當地銷售我們的產品!這樣我們就不用每天跑那麽遠了!”
    兩人越說越興奮,一個大膽的計劃逐漸成形:以鎮上的小店為據點,以周邊村子為擴展點,形成一個覆蓋麵廣的銷售網絡。
    “王老板以為斷了我們的官方渠道就能打垮我們,他錯了!”蘇夏眼中閃爍著鬥誌,“我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一條新路來!”
    顧琰看著她堅定的樣子,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個女孩,永遠不會被困難打倒。
    第二天,蘇夏召集大家,宣布了新計劃。婦女們聽完,都興奮不已。
    “這主意好!咱們村裏的牛車夠用,完全可以輪流去各個村子!”
    “我娘家就在東邊那個村,我可以去那邊聯係人!”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幹勁十足。蘇夏看著這一幕,心中充滿了希望。
    王老板的陽謀確實厲害,但她蘇夏,從來不是輕易認輸的人!
    蘇夏的“村村聯動”計劃很快付諸實施。她利用係統的“市場分析”功能,詳細研究了周邊十幾個村子的情況,包括人口、消費水平、集市日期等,然後製定了一個詳細的輪轉計劃。
    “咱們分成三組,每組負責三到四個村子。”蘇夏在村裏的院子裏展開一張手繪地圖,“第一組去東邊的三個村,第二組去南邊的四個村,第三組去西邊的三個村。北邊靠近縣城,暫時不去。”
    “那生產怎麽安排?”李嬸問。
    “還是按原來的規模,但品種要精簡,主打金黃蛋餅、珍珠飯團和炸雞三樣。”蘇夏說,“這三樣最受歡迎,而且保質期相對長些。”
    顧琰在一旁補充:“每組帶一輛牛車,裝貨要緊湊。出發時間提前,趕在各村集市開始前到達。”
    大家點頭表示理解。蘇夏又拿出一疊紙:“這是我做的宣傳單,簡單介紹了我們的產品和特點。到了村子裏,先發一些給當地人看。”
    宣傳單很簡陋,就是用毛筆寫的幾行字,但勝在清晰明了:“蘇記美食,鎮上年貨集市爆款,特色金黃蛋餅、珍珠飯團、香脆炸雞,價格實惠,味道一流!”
    第一天的行動就在緊張而忙碌中開始了。天還沒亮,三組人馬就各自出發,奔向不同的村子。蘇夏和顧琰帶著第一組,前往東邊最大的村子——楊家村。
    牛車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顛簸前行,車上裝滿了精心準備的食品。蘇夏坐在車上,看著漸漸亮起的天空,心中既緊張又期待。
    “顧大哥,你說咱們這個計劃能成嗎?”
    顧琰看了她一眼:“隻要產品好,總會有市場。關鍵是找到合適的銷售方式。”
    到達楊家村時,集市剛剛開始。村子不大,但集市卻很熱鬧,各種小攤販已經擺開,村民們三三兩兩地逛著。
    蘇夏他們找了個顯眼的位置,迅速搭起簡易攤位。顧琰負責烤製金黃蛋餅,香氣很快就飄散開來,引來不少好奇的目光。
    “這是啥啊?聞著真香!”一個老大爺湊過來問。
    “這是我們蘇記美食的金黃蛋餅,特色小吃,鎮上年貨集市上可火了!”蘇夏笑著回答,順手切了一小塊給老大爺嚐,“您嚐嚐,不收錢。”
    喜歡八零年代:帶著係統撩漢搞事業請大家收藏:()八零年代:帶著係統撩漢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