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我來平叛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A+A-


    王凝之還在廳中未離開,謝道韞便找了過來。
    “這次出征,你估摸著多久能回來?”
    王凝之笑道:“嚇我一跳,我還以為你興師問罪來了。”
    “阿奴自己要去,有什麽辦法?”謝道韞無奈道:“我是希望他能坐鎮臨漳,沒必要像你一樣,動不動就上前線。”
    王凝之解釋道:“他這也算不上去前線,最多到涿縣和薊縣露個臉,讓幽州軍民知道他在就行了。”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我又沒有阻攔,”謝道韞歎道:“隻是想著他才多大,身上的擔子未免太重了些。”
    王凝之輕聲道:“就是因為擔子重,所以更需要早些鍛煉。”
    謝道韞點了點頭,回到最初的問題,“你這次大概出去多久?”
    “不知道季文的情況如何,”王凝之答道:“順利的話,將他救出來,再為道堅爭取到平叛的差事,我就可以回來了。”
    王煥之,王羲之第三子,字季文。
    謝道韞問道:“你不打算趁這個機會留在建康?”
    “時機差了一點,”王凝之搖頭道:“我擔心秦國會對我出手,燕國的態度也不好說,這個時候待在建康,對北方的局勢不利。”
    謝道韞認同了他的觀點,“確實如此,等你成為進攻的一方,才可以安心坐鎮建康。”
    “是啊,”王凝之搓了搓臉,“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沉得住氣,不能什麽都想要,這次隻要在建康打開缺口,讓道堅擠進去,我就心滿意足了。”
    隻要劉牢之在建康站住腳,保證王凝之隨時可以進城,那晚進一點也無妨。
    謝道韞輕嗯一聲,“你出發後,我就回洛陽的。”
    “對抗秦國,關鍵在阿羯,”王凝之笑道:“不如你寫封信罵罵他,讓他少釣魚,多幹點正事。”
    “又拿阿羯取笑,他何曾因為釣魚誤事?”謝道韞替謝玄辯解了一句,但隨即也笑道:“不過他夾在秦燕兩國之間,需要加倍警惕,應該是沒時間釣魚了。”
    遠在弘農的謝玄正召集麾下眾人議事,突然鼻子一癢,捏了捏,繼續說道:“王公對平州出兵,河東可能會有所反應,最近大家多盯著點對岸的動靜,不可大意。”
    劉襲問道:“會稽內亂,秦國會不會趁機興兵來犯?”
    “試探是少不了的,”謝玄說道:“我會傳信桓鎮惡,讓他注意武關道,我們這邊則守好崤函道,水軍的戰船負責往前查探秦軍的動向。”
    眾將齊聲領命,下去準備。
    謝朗憂心道:“會稽叛亂,不知道那裏的族人怎麽樣了,真沒想到一向安穩的會稽郡也會出問題。”
    “安穩隻是表象,”謝玄搖頭,“那麽多的流民和樂屬,一直得不到妥善安置,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謝朗有些不滿,“也要怪陛下年少無知,輕易被妖道蠱惑,這才釀成此禍。”
    謝玄歎道:“這麽多年了,司馬家終於又出了個想抗爭的,可惜已經太遲。”
    離明帝司馬紹去世,已有五十年,這是被各大世家輪番掌權的五十年,司馬家本就不多的尊嚴被肆意踐踏。
    “能力也太差了些,”謝朗不屑道:“妖道讓他組織軍隊,他還真信了,也不想想,要是這麽簡單,哪裏輪得到他來做?”
    謝玄搖搖頭,結束了這個話題,“我過兩日往潼關那邊去看看,你留在這裏,盯著點沿岸的防線。”
    謝朗應了,說道:“小心蒲阪的燕軍,王叔平偏偏在這個時候對平州出手,壞了盟友關係,讓我們這裏的壓力大了不少。”
    “不是他的問題,”謝玄解釋道:“國有內亂,外敵自然會撲上來,說到底,隻能怪建康朝廷不爭氣。”
    謝朗歎了口氣,不知想到了什麽,然後轉身出去了。
    謝玄坐下來,繼續處理公務,他這個名不副實的雍州刺史,比之前在兗州時還忙得多。
    王凝之這次出征,專門帶上了劉裕,讓他跟在自己身邊當個親兵。
    畢竟是提前了的孫恩之亂,有劉牢之和劉裕這兩個曆史上拿孫恩刷軍功的將領在手,王凝之十分心安。
    隊伍之中,劉桃棒神情沮喪,畢竟是教眾叛亂,他雖然理解,但也有些失望。
    王凝之勸道:“大部分教眾和那些樂屬、流民一樣,都是被煽動的,孫泰是在利用他們實現自己的野心。”
    “可這是叛亂,”劉桃棒麵露不忍,“被抓到都是要砍頭的,他們怎麽就信了孫泰的話呢?”
    王凝之歎息道:“活不下去,鋌而走險是常態,再加上人都有從眾心理,覺得大家都搶了,我不搶不就吃虧了。”
    劉桃棒明顯沒太明白這話。
    王凝之拿劉裕為例,“寄奴,如果你眼下在會稽,是會老老實實餓肚子,還是會加入亂軍,一起去搶別人?”
    劉裕雖然在同齡人裏算高的,但穿上成人的甲胄,頭盔還是遮住了大半張臉,悶聲道:“我都不選,我寧願入伍,拿這些亂軍掙軍功。”
    王凝之大笑,“不錯,這更像你的選擇。”
    劉桃棒鬱悶道:“不知道這麽一鬧,揚州要死多少教眾?”
    “擒賊擒王,”王凝之說道:“這就要看能不能快速解決掉孫泰。”
    不過王凝之的大軍在抵達石頭城後,並未能更進一步,而是被桓衝的人攔了下來。
    會稽叛亂之後,桓衝坐鎮西州城,派軍前往平叛。
    王凝之過來見他,問道:“幼子這是何意,我率軍前往會稽平叛,為何不讓我經過?”
    桓衝是桓溫最小的弟弟,其實隻比王凝之年長六歲,“會稽局麵已經得到控製,就不勞煩叔平了。”
    “什麽叫控製?”王凝之逼問道:“是孫泰被抓了,還是亂軍都散了?”
    桓衝鎮定回答道:“我已經將亂軍包圍在會稽一郡之內,解決叛亂就在眼前。”
    王凝之冷笑道:“幼子此言好生荒謬,會稽百姓正遭荼毒,你卻在這跟我講什麽‘就在眼前’,需知多拖延一日,不知有多少無辜百姓喪生。”
    桓衝反唇相譏,“你的意思是讓你王叔平上,須臾間就可以平定叛亂了?”
    王凝之繼續嗤笑道:“越說越離譜了,我哪有這個意思,但我率軍前來相助,是不是可以加快平叛?”
    兩人交鋒間,焦頭爛額的謝安趕來,苦笑道:“都什麽時候了,還在這鬥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