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司馬曜的反抗
字數:3722 加入書籤
建康城內,王凝之調動周邊兵力的消息早已傳回。
這陣子謝安不在城內,司馬曜剛剛覺得鬆快了一些,這個消息又給了他當頭一棒。
他想找人商議此事,可盤點一番下來,最終隻喊了司馬曦和司馬恬兩位宗室入宮,外加他的親弟弟司馬道子。
司馬曦是元帝司馬睿的第四子,司馬曜的叔叔,之前因為喜好軍事被桓溫給趕出京城。
司馬恬則是譙烈王司馬無忌之子,宣帝司馬懿六弟司馬進的玄孫。
司馬家的這一支與琅琊王氏有血仇,司馬無忌之父司馬承死於王敦之亂,被王羲之的叔父王廙所殺,司馬無忌長大後,王廙已經不在,所以他幾次想刺殺王廙的兩個兒子為父報仇。
不過司馬無忌不是桓溫,他並沒有成功,反而因此被人彈劾,最後罰錢了事。
司馬曜對著司馬家的三人說道“王凝之在揚州境內頻繁調兵,劉牢之更是率軍駐紮在石頭城外,我們該如何應對?”
三人麵麵相覷,不知道十六歲的皇帝是什麽意思。
司馬曦最為年長,率先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要下旨申飭嗎?”
“這還申飭什麽,”司馬曜一臉怒意,“他們王家又不是第一次這麽幹了,王凝之一旦入城,我們都將淪為木偶。”
司馬恬接口道“可眼下謝安石明顯是在縱容王叔平,其他家又剛剛經曆了叛軍的洗劫,我們拿什麽阻止王叔平入京?”
世家的大本營是三吳之地,才經曆了叛亂,眼下還被王凝之派軍守著。
司馬曜聽他提及叛亂,更覺羞怒,“那也不能坐以待斃,難道朝中已經沒有忠臣了嗎?”
司馬曦和司馬恬臉色尷尬,都這個時候了,去哪裏找敢和王凝之對拚的忠臣。
司馬道子卻說道“徐州王叔仁相距不遠,陛下何不向他求助?”
徐州刺史王蘊是司馬曜的嶽父,和建康也就一江之隔。
司馬曜聽到“求助”這樣的字眼,又覺不悅,但還是壓下情緒,問道“他能攔得住王凝之嗎?”
司馬道子還沒說話,司馬曦便道“攔不住,王叔仁忠厚之人,治理一方可得百姓擁戴,但領兵征伐,怎麽可能是戰功赫赫的王叔平對手!”
司馬曜見他潑冷水,嗬斥道“你是被桓溫嚇到了嗎,怎麽如此畏首畏尾?”
司馬曦被流放在外,連喪二子,早已不複當年的銳氣,見皇帝這麽說自己,便淡淡地出言謝罪,再不說話。
司馬道子繼續說道“隻要有人站出來,不滿王凝之擅權的其他人就會跟上,到時候陛下再強勢表明立場,王凝之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進攻建康吧?”
司馬恬遲疑著說道“這話不妥,王叔平久經戰場,不可能被嚇到。”
“總得試試,”司馬曜思考一陣,不願放棄,“王凝之既然沒有直接領軍入城,說明他不想開戰,畢竟北邊的秦、燕兩國一直對他虎視眈眈,隻要我們展現出足夠的反對力量,他會知難而退也未可知。”
司馬恬見他如此固執,也不再多勸。
反正真要出了事,遭殃的也是這個皇帝。
司馬曜對司馬道子說道“為表誠意,你親自去一趟彭城,說服王叔仁出兵,我再給江州的桓幼子下詔,讓他領軍來建康。”
司馬道子一臉興奮地答應下來。
司馬曦和司馬恬對視了一眼,對這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兒很是無奈。
王凝之為劉牢之申請領軍將軍的奏疏遞上去後,宮中沒有任何反應。
他不好一直待在謝安的西州城,便帶著劉牢之來到石頭城外的駐地。
又等了幾日,宮中還是沒有旨意下來,而高素帶著三千士卒已經來到石頭城外的碼頭。
劉牢之有些不耐煩了,說道“朝廷裝傻充愣,不如我率軍到城牆邊轉一圈,給他們提個醒。”
“不可,那樣會驚嚇到百姓,”王凝之想了想,吩咐道“你去將五千人都集結起來,隨我去石頭城。”
過了一陣,兩千騎兵和三千步卒便整齊地來到石頭城外。
石頭城守將看到是王凝之來了,連城門都不敢關,反而親自出城迎接他。
劉牢之的軍隊在城外駐紮多日,石頭城守軍早就是心驚膽戰,而朝廷又一點反應沒有,守將隻得作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王凝之命高素接管了城防,繼續在城中安心等待。
謝安聽說了此事,輕輕搖頭,“咱們這位陛下,這回怕是要被收拾了。”
謝琰則不解道“都到這一步了,王叔平怎麽還如此克製,他就算直接進城,我看也不會有人站出來阻攔。”
“城內是沒有,可城外有啊,”謝安為兒子解釋道“陛下不死心,估計是等著徐州和江州的反應。”
謝琰麵露嘲諷,“那陛下可得失望了,桓幼子上次便輸給了王叔平,這回肯定不會來,至於王叔仁,他拿什麽和王叔平鬥,我看徐州都要保不住了。”
謝安歎道“是啊,真是一記蠢招,王叔平估計就等著徐州軍南下呢。”
石頭城內,王凝之果然正對著劉牢之說道“宮中遲遲不答複,無非是等著三個地方的反應,徐州、江州和三吳,其中三吳你留有駐軍,江州的桓幼子不會來,隻有徐州的王叔仁有可能會出兵南下。”
劉牢之當即道“那我先回京口,若是徐州軍想要渡江,我在那邊攔住他們。”
王凝之搖頭,“不用,王叔仁隻會飲酒,哪裏懂軍事,他要是敢出兵,就放他過來,我們在這裏解決。”
劉牢之表示明白,立刻下去安排。
彭城,王蘊麵對司馬道子的軟磨硬泡,並不願意出兵。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王凝之是什麽人,哪裏是他可以去抗衡的。
但司馬道子不放棄,堵了他幾日,最後王蘊妥協了。
身為皇後的父親,麵對天子的詔令和琅琊王的哀求,他一點反應沒有,確實也說不過去。
不過他並不打算親自出馬,而是讓兒子王恭和司馬道子一起,領軍兩萬,南下廣陵。
臨行前,他再三叮囑兒子,若是其他地方都沒反應,千萬不要妄動。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東晉,山河共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