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九品中正

字數:3903   加入書籤

A+A-


    王謝兩家都是這項製度的極大受益者,所以王凝之說完後,謝安麵帶玩味地看著他。
    “你這是奪了世家的田產還不夠,連根都想斬斷啊。”
    王凝之解釋道“叔父這可就冤枉我了,世家子弟良莠不齊,我加一道考核,也是本著為天下、為百姓負責的態度。”
    “在我這就別說這些冠冕堂皇的,”謝安搖搖頭,“不過我建議你緩緩,大家都不傻,肯定能看出你的目的,別一到京城,又弄出亂子。”
    王凝之說道“知道,我會先讓範武子整頓太學,選任博士,擴大學校規模,然後奏請陛下,重新設立國學,主要招收世家子弟。”
    一百年前,武帝司馬炎曾於太學之外另設國子學,專門培養貴族弟子,隻招收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入學,這也是門閥士族形成的標誌之一。
    謝安想了想,歎道“將世家子弟招到國學,再用寒庶出身的太學生將他們比下去,你這招夠狠的,關鍵世家子弟肯定會上當。”
    眼下世族和寒庶涇渭分明,以世家子弟的傲氣,一旦太學招入了大量寒庶子弟,他們就不會去了,隻會選擇國子學。
    “我還要下令各州郡,開設鄉學,廣招學子,”王凝之補充道“世家是厲害,基礎好,但我人多,總能慢慢扭轉局麵的。”
    謝安揮揮麈尾,“你知道這事不能急,那我就放心了。”
    他是個佛係的人,王凝之的舉措雖然針對世家,但以謝家的關係和底蘊,隻要不出造反那樣的誅族罪過,往下維持幾代綽綽有餘,再往後,就不在謝安的考慮範圍了。
    王凝之如他所想的那般解釋道“這事急不來,現實就是當下的人才多在世家,我無非是想給寒庶子弟開一個小口子,並不是要將世家從雲端打落。”
    謝安伸了個懶腰,“沒想到你入京的第一件事,居然盯上了教育。”
    “算是吧,”王凝之笑道“我長久不在京城,大家恐怕都當我是武夫了,這不得讓京城的人重新認識一下我。”
    謝安擺手送客,“好了,你去吧,陛下那邊客氣點,別鬧得太難看了。”
    王凝之再次表示了感謝,謝琰送他出門。
    回來後,謝安問兒子“叔平的提議你覺得怎麽樣,你想去阿羯那邊嗎?”
    “想去,”謝琰立馬答道“從王叔平的布局來看,朝廷遲早會搬到洛陽去,如果想做點事,就不能一直待在揚州。”
    謝安笑著點點頭,“那就去吧,你這話不錯,以後的揚州,就隻適合我這樣歸老田園之人了。”
    謝琰猶豫了片刻,還是忍不住問道“王叔平如此重用我們謝家,以後會不會有問題?”
    “你都這麽想了,那能有什麽問題,”謝安歎道“他看人之準,世所罕見,他能信任我和阿羯,就是知道謝家人不貪戀權位。”
    謝琰想了想,苦笑道“原來如此,我就說為何他連王家人都不怎麽用,但是對幼度卻異常信任。”
    謝安點點頭,閉上眼,靠在榻上休息起來,邊上的樂曲聲重新奏響。
    謝琰緩緩地退了出去。
    翌日,王凝之上朝,遞上了自己掌握朝局後的第一道奏疏。
    “……請興複國學,以訓胄子;班下州郡,普修鄉校。雕琢琳琅,和寶必至,大啟群蒙,茂茲成德……”
    參加朝會的大臣們一邊聽著,一邊互相交換眼神。
    和謝安一樣,王凝之的這一手令他們有些意外。
    不是土地、百姓或者稅賦這些他們擔心的問題,而是對教育進行了改革,甚至都不能算改革,畢竟國子學在開國時便設立過了,王凝之隻是重建。
    禦座上的司馬曜麵無表情,心裏卻稍稍安穩了一些,因為這道奏疏不是針對他的。
    內侍宣讀完,殿中一片安靜。
    王凝之出言奏道“自中原淪陷以來,太學形同虛設,禮樂缺失,無以展現王道,教化戎虜,如今夷狄之國尚且知道尊崇儒教,興建太學,朝廷怎可不加以重視,招攬天下之材。”
    在場之人對此都沒有異議,司馬曜也沒有反對,甚至提出自己將親赴太學和國子學視察,勉勵眾學子。
    於是王凝之的第一條上奏順利通過,由範寧和車胤分掌太學和國子學。
    這是王凝之深思熟慮過的,範寧出身名門,反而能做到有教無類,而車胤出身寒門,卻一副名士風範,在世家之中的聲望更高。
    論學子數量,揚州遠超洛陽和關東,所以這道政令一出,在江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布下這步棋之後,接下來就是等待考核,然後王凝之從中推選合格的人才入仕,就可以慢慢動搖現有世家充斥官場的局麵。
    王凝之能做到的極限,就像他和謝安說的,對州郡的中正選拔出來的人才進行考核,如曆史上隋朝設置進士科所做的那樣。
    將這件事布置下去後,王凝之的注意力重新回到北方的戰事。
    郗恢抵達平州後,接替了沈勁,和朱序一起進攻高句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沈勁則返回幽州,加強與燕國接壤地區的防禦,上黨的鄧遐同樣如此,親臨上黨關,對各處關隘進行檢查。
    一旦王凝之對燕國開戰,這些地方既是危險地帶,又是可以配合進攻的要道。
    弘農的謝玄和上洛的桓石虔已經增兵,大批的糧草輜重也正慢慢向弘農和陝城一帶運送,戰爭的烏雲重新籠罩在黃河兩岸。
    如此大的陣仗,慕容垂早早便探得消息,抵達河東郡視察。
    他判斷到王凝之要對他出手了,隻是沒想到這麽快,王凝之居然一邊返回建康奪權,一邊部署對他的攻勢。
    慕容令一臉擔憂,燕國的地盤太小了,雖然地理位置很好,但能征集的兵力實在有限。
    “阿爺,要不要派人去長安?”
    慕容垂站在蒲阪的城頭,“不用了,秦主苻堅肯定會出兵的。”
    “可我看阿爺的神情,好像不是很看好,”慕容令問道“難道我們兩國聯手,也不是王凝之的對手嗎?”
    慕容垂轉身看向洛陽的方向,那裏有一座正在修築的新城,王凝之的野心和抱負一覽無餘。
    “王凝之一直在壯大自己,以比我們更快的速度,如今的他,確實可以同時和我們兩國開戰了。”
    秦國拿下了西涼之地,燕國搶奪了漠南草原,可王凝之不僅吞並了平州,還順利拿到了晉國朝廷的話語權。
    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強大自身,可王凝之的優勢還是越來越大了。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東晉,山河共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