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鄧遐私心

字數:3728   加入書籤

A+A-


    穿過軹關,沿王屋山下的山道西行,鄧遐率軍抵達黃河邊上,就地安營。
    再往西北十餘裏,便是河東郡的東垣縣了。
    鄧遐在大帳裏卸下鎧甲,一臉疲憊地躺在榻上休息。
    在蜀地與張蠔的那場血戰,讓鄧遐身負重傷,胸口的傷勢,讓他時常覺得喘息都異常沉重,而大腿上的那一槍,更是令他日常行走都有些不便。
    王凝之多次告誡他不可再領軍,但這一次,鄧遐還是親自來了。
    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鄧遐猛地起身,端坐在榻上。
    親衛掀起門簾,進入大帳,向鄧遐匯報道“斥候回報,東垣城並無異常,周邊也未發現有大股部隊移動的痕跡。”
    鄧遐點點頭,看樣子燕軍的防禦果然沒顧上這裏。
    “傳令下去,大家今晚早些休息,大軍寅時出發,奪取東垣。”
    親衛高聲應了,出去傳達命令。
    鄧遐重新躺下,雖然一路都是騎馬,但數日的顛簸還是讓他身上疼痛難忍,這也更加堅定了他領軍出征的決心。
    他的時間不多了,恐怕等不到統一天下的那日,這次就是他為自己選擇的最後一戰。
    夏日的寅時,正是黎明前的黑暗,一萬晉軍在漆黑中出發,沿著山路前行。
    鄧遐騎在馬上,走在隊伍中間,這次出兵是為了牽製燕軍,所以他帶了五千騎兵隨行,方便進入河東腹地騷擾。
    山林之中,茂密的樹木遮天蔽日,天亮都要來得晚一些,不過隨著隊伍的前進,周圍的一切還是慢慢變得清晰起來。
    等大軍來到東垣城外,天已經大亮了,早起外出勞作的農戶看到突然冒出來的大軍,嚇得慌忙逃回城內。
    鄧遐見狀,淡定地指揮部隊上前奪城。
    和以往的那幾次一樣,東垣城沒有給晉軍帶來任何麻煩,守軍隻是象征性地關閉了一下城門,但待守將看清外麵的情況後,又下令將城門打開了。
    鄧遐順利地率軍進駐東垣城。
    拿下城池後,鄧遐命斥候往山外探查,開始計劃起此行的目標,騷擾燕軍後方。
    這個時候,鄧遐率軍親征的消息才傳到王凝之手裏,同時送達的,還有一封他的親筆信。
    信中鄧遐坦白了自己的身體狀態,表達了自己的決心,並表示此戰過後,他將辭去所有官職,讓王凝之早做安排。
    看完後,王凝之長歎一聲,將信遞給身邊的郗超。
    “我的感覺很不好,應遠這次怕是回不來了。”
    郗超快速掃完紙上的內容,說道“我看不至於,他還是有分寸的,應該不會貪功冒進。”
    “我指的不是戰事勝敗,”王凝之悵然道“我是說他回不來了。”
    一旁的劉牢之了解完情況,說道“現在派人過去頂替他,興許還來得及。”
    王凝之搖搖頭,“他專門寫信,就是為了讓我成全他,我並不覺得他會將差事辦砸,但他的身體,恐怕支撐不到他回來了。”
    郗超勸慰道“這是他的最後要求,求仁得仁,你成全他,也是人之常情。”
    “若我在洛陽,肯定不會同意,怎麽著也會阻止他,”王凝之歎道“但眼下他已經在河東了,我現在傳令過去,也是於事無補。”
    苦笑一聲,王凝之補充道“應遠從來都是個不省心的,從跟我的第一天開始就是。”
    郗超回憶往事,“但當年桓公想讓他背叛你,他可是婉拒了的。”
    “是啊,我一直不放心他,可他還是為我一場場血戰打下來,”王凝之歎息道“他身上的傷,也是因為我將他帶到蜀地才受的。”
    鄧遐隱藏不住的野心,讓王凝之對他遠不如對沈勁和劉牢之那般放心。
    但沈勁和劉牢之都曾犯過錯,鄧遐卻拒絕了桓溫的拉攏,選擇站在王凝之這邊。
    同在桓溫帳下,郗超與鄧遐頗為相熟,說道“應遠就是有執念,可以說他貪圖名利,但他都是靠戰功去換的,這點上無可指責。”
    劉牢之這時插嘴道“死在戰場上,總好過死在病榻上,我覺得應遠的選擇沒問題。”
    跟在他身邊的劉裕則一臉迷茫,這些問題對他來說還太遙遠。
    “現在說什麽都沒用了,”王凝之想了想,接著道“不過我還是想去一趟洛陽,萬一出了什麽事,我離得近也方便處理。”
    郗超點點頭,“眼下倒是無妨,但你得快去快回,不能耽擱太久。”
    王凝之盤算了下時間,“最多一個月,河東的戰事就能結束,我看到結果就回來、”
    劉牢之一臉期待地看著他。
    “剛說了應遠,還沒說你,”王凝之點點劉牢之,“你就是沒腦子,隻會打仗,現在你的位置多重要不知道嗎,我怎麽可能會讓你離開京城。”
    劉牢之得到王凝之的高度認同,便已心滿意足,笑道“不讓去就不去,我就在這守著那幫不安分的,等打關中,我再去不遲。”
    王凝之看向郗超,“是不是沒一個省心的,你可得幫我看好了。”
    郗超笑道“這樣的部下你還不滿足?我看你是在顯擺。”
    幾人一起笑起來。
    這一世,王凝之給了劉牢之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前途也無限光明,所以他並不擔心劉牢之會背叛自己。
    曆史上劉牢之之所以混成三姓家奴,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大野心,恰恰相反,在謝安和謝玄相繼離世後,他作為北府軍的統帥,表現出的是毫無野心和遠見,隻想投靠一方勢力棲身。
    他遊離於王恭、司馬道子和桓玄之間,但這三人都隻看重他手裏的北府軍,而根本看不起他這個人。
    最終劉牢之在桓玄奪走他的北府軍兵權後,眾叛親離,窩囊地選擇了自縊。
    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裕,在桓玄稱帝、大肆剿殺北府兵舊將後,劉裕潛回京口,隻召集到百餘人,便敢舉兵起事。
    將朝事交給郗超後,王凝之立即動身,前往洛陽。
    他對這次戰事的大體走向都判斷無誤,哪怕鄧遐沒聽他的話,選擇自己帶兵出征,其實對整個戰局而言,影響也不大。
    喜歡穿越東晉,山河共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東晉,山河共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