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戰起河西

字數:3864   加入書籤

A+A-


    在洛陽待了幾日後,王殊返回了蒲阪。
    丁穆沒有接受周王府安排的護送,自行去了建康,王凝之聽之任之,畢竟像丁穆這樣的反對者,已經無法對王凝之造成絲毫威脅。
    現實會讓丁穆知道,連司馬家自己都放棄了,改朝換代這事,輪不到其他人來反對。
    入夏之後,秦、晉兩國在黃河沿岸動作頻繁。
    王殊與苻融保持著通信往來,在愉快地達成換俘交易後,王殊接下來的目標是都貴的家人。
    但這事苻融做不了主,苻堅那邊還把人關著,眼下沒有談判的可能性。
    被拒絕的王殊並不著急,秦軍正在集結兵力反撲,打完之後再談就是了。
    晉軍這邊,朱序駐華陰,劉襲駐合陽,以固守城池為主,支援前線的機動兵力,則由汾陰的謝玄、湖縣的慕容紹與統領水軍的何無忌負責。
    秦人放棄南攻襄陽之後,留下穩重的楊安守衛武關,苻丕則率軍經武關道和嶢關,返回藍田,然後東進至鄭縣。
    苻融帶著苻登駐軍在大荔,他的任務比較重,既要防止北麵劉襲的進一步進攻,又要配合南麵的苻丕奪回華陰。
    戰鬥至此,秦軍已經被牢牢壓製在關中,沒有什麽可供回旋的空間了。
    奪回華陰,還可以憑借關中四塞,繼續苟延殘喘,以待天時;失去華陰和潼關,關中門戶大開,秦國進入亡國的倒計時。
    大荔城內,苻融正在接待來自長安的使者。
    “……呂將軍到上郡後,鮮卑部和匈奴部因晉人入寇關中之事,皆心懷觀望,不服從調遣,一再拖延。”
    “晉軍穿越蜀道,出現在西鄉後,漢中百姓響應者甚多,西鄉城投降,梁州韋刺史糧道被斷,緊急率軍回救,在中途為晉軍伏擊,損失慘重,撤回南鄭……”
    一條又一條的壞消息,讓廳中的眾人愁容盡顯。
    “陛下有令,當務之急,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華陰,穩定民心。”
    眾人聽到這裏,收起思緒,凜然稱是。
    苻融讓人送走天使,看向左右兩側的諸位將領,說道:“陛下旨意已下,大家有什麽想法,不妨直言。”
    朱肜看向對麵的苻登,稍作謙讓,示意對方先說。
    苻登點點頭,不客氣道:“既然陛下有旨,以奪回華陰城為先,那麽大荔城隻需留下守軍,防止合陽的晉軍西進即可,主力應先突破渭水,圍困華陰城。”
    苻融分析道:“晉軍的謝玄和劉襲兩部,兵力加起來不下七、八萬,若是我們隻守大荔城,倒還好說,但想阻止他們西進,非留下一支騎兵不可。”
    “不用,嚴令各處縣城堅守即可,”苻登說道:“如今當以破敵為先,哪有那麽多兵力去做防守,隻能先拿下華陰,再解決北邊入寇的晉軍。”
    不等苻融說話,朱肜便讚同道:“南康公說得有理,晉人幾路大軍壓境,我們若是分兵駐守,豈不是正中他們下懷,不如集中兵力,先奪回華陰。”
    苻融沉吟道:“可若放縱北麵的晉軍肆虐關中,我們就算能奪回華陰,也難免民心盡失,以後可就難了。”
    苻登站起身,振奮道:“眼下困局若不能解,還談什麽以後!”
    朱肜也站了起來,對著苻融高聲道:“大敵當前,已沒有萬全之策,我輩隻能奮勇殺敵,奪回華陰,再圖將來。”
    其餘眾將也紛紛起身,主動請纓,要求南下作戰。
    苻融見狀,終於下定決心,緩緩站起,環視一圈後,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拜托諸位將軍了。”
    他自領五千人留守大荔,主力大軍分為兩隊,由苻登和朱肜率領,南下進攻盤踞在渭水上的晉軍,進而配合鄭縣的苻丕,奪回華陰。
    眾將轟然領命,各自散去。
    苻融登上城頭,看著大軍離城,向南而去。
    鄭縣這邊,苻丕率軍剛從荊州返回,還顧不上休整,就在苻堅的嚴令下,領軍東進。
    對自己的親兒子,苻堅可是毫不客氣,直接命使臣傳令,“拿不下華陰,你就別回長安了。”
    於是在苻登和朱肜還在路上的時候,苻丕便已經率眾抵達華陰城外,帶著親衛騎兵巡視起城池來。
    華陰城作為離潼關最近的城池,是往潼關運送糧草輜重的中轉站,算不上堅城,但朱序占領的這段時間,在外深挖壕溝,在內加高城牆,硬是將這座小城變了一番模樣。
    苻丕圍著城池轉了一圈,又到一旁的山上往城中俯視,覺得有些棘手。
    攻城這種事,勇武是必須的,但也是不夠的。
    看著城頭井然有序的拋石機和床弩,秦軍攻城的器械都沒有對方守城的多,這仗該怎麽打?
    他覺得應該像晉人對付潼關一樣,秦軍也對華陰城圍而不攻,大家一起耗著,如此一來,孤懸敵後的華陰城處境會比潼關更危險。
    畢竟華陰城人多,需要的補給遠超潼關,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可想到那道措辭嚴厲的敕令,苻丕很是無奈,帶著一肚子的不情願,返回了大營,一麵下令明日攻城,一麵差人去打探大荔城的消息。
    朱序站在城頭,麵色沉靜地看著苻丕在外麵轉悠。
    兒子朱諶站在他身側,說道:“據探子回報,苻丕麾下約有八萬之眾,如今城中有三萬守軍,糧草輜重足以支撐三個月,倒是不懼他。”
    朱序點點頭,“僅憑他這一支隊伍,還不足以威脅到我們,現在就看渭水那邊的結果了。”
    朱諶對此頗有微詞,“大戰尚未結束,周王便調回兗州軍,使得渭水沿岸的防禦力量減弱,此舉會不會有些操之過急?”
    “兗州軍若不能全力配合,留下來反而是隱患,”朱序解釋道:“周王後來不是調了弘農的慕容將軍過來,足以補上兗州軍的缺。”
    朱諶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朱序看了他一眼,“怎麽,是不是想說周王私心太重,前線多些兵馬總是好的。”
    朱諶尷尬地點點頭,“兗州軍就算不配合,放在那裏也是威脅,秦軍不可能棄之不管。”
    “形勢不一樣,”朱序歎道:“換做以前,周王肯定會留下兗州軍,然後如你所說的另行安排,但現在,攻秦的兵力充足,他為何要將一支不聽話的隊伍放在前線?”
    “簡單來說,就是兗州軍對於周王可有可無,可到了這個時候,桓幼子和王孝伯還不知道為自己爭取,反而端起架子,我看兗州要不了多久,又得換人了。”
    朱諶明白了父親的意思,攻秦之事,不再是王凝之需要求各州出兵相助,而是各州刺史需要這個立功的機會。
    不然新朝建立,各州刺史憑什麽保住現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