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有線懸案

字數:4130   加入書籤

A+A-


    眼前的江伯伯,不是別人,正是本村的書記,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村長、全村的話事人。
    由於村子人才凋敝,實際上,村裏完全就是一副不問世事的狀態,因此也根本沒有什麽權力可言,江伯伯平日裏隻負責做最低程度的聯絡,而處理得最多的事情,便是村民們為了搶水而爆發的衝突。
    等他過後,老人們都慢慢離世了,這村子在不在都還是另一回事,因此,也壓根不存在什麽接班人的問題,顧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也沒什麽別的事情,伯伯,我就想問問,村裏的網線,都通到哪裏了呀?”
    “網線?什麽網線,村裏不是通網了麽?”
    “那個是無線信號啦~我想找的是有線網絡。”
    易安花上幾分鍾,簡單給江伯伯科普了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的區別,簡而言之,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都覆蓋了無線型號,隻要有信號塔,便基本有無線信號,優點是覆蓋麵積廣,但缺點就是傳輸肯定不如有線網絡快、穩定了,而且有線網絡的資費肯定比無線便宜,隻要拉上一條線,基本就一勞永逸了,而無線每次傳輸與接收都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
    現代社會基本講究三通,即通電通水與通網,電肯定是最基本的,目前國內已經做到了有人煙的地方就有電,通水基本都是在城市裏,用的都是自來水廠裏的自來水,且一般不允許居民私自開采地下水。
    而農村的情況便基本反過來,修水廠要錢,鋪設與維護管道也需要錢,且距離越遠成本越高,因為水的運輸需要壓力,而且維護麻煩,關鍵是水不像電那樣具備稀缺性,天然就有,與其統一供水不如各家打井用增壓泵壓水。
    最後,就是易安這次問到的網了,無線信號肯定是百分百全天候覆蓋的,但有線網絡拉到了哪,就不清楚了,因為這玩意麵臨和水網相似的困境,以前是拉雙絞線,現在基本都是通光纖,價格都是按米計算,不僅成本高,而且高速網絡並非必須品,無限網絡就已經能滿足日常生活的絕大多數需求了。
    不過,有一點易安是肯定的,那就是自從進村以來,自己似乎還從未搜到過一個陌生的ifi信號,而前來“修手機”的村民們,普遍抱怨過卡頓、流量貴、不敢打視頻電話等等好多問題。
    “這個我還真不知道……應該是信號公司在負責吧?你這妮子,又準備搞什麽事情?”
    “嘿嘿~我先賣個關子,您一會兒就知道啦,那您知道,這一塊通訊的地區負責人的聯係方式麽?”
    “這我就更不知道了……但我應該見過他吧,之前還看見有人上塔,伯伯帶你到塔上去問問?”
    “這樣呀。”易安雖有些失落,但並不算很意外:“不麻煩您啦,那我打通訊公司的電話問問。”
    在來之前,易安便做好了啥信息都問不出來的準備,不過毫無信息便不等於一無所獲,不然她也不會專門來江伯伯這一趟,她本可以直接打電話問的。許多時候,提出問題本身,便代表著一種態度。
    易安打電話將三家公司都問了一遍,很快便確定了負責這一塊區域的那家運營商,並要到了當地負責人的電話,易安很快又撥通了他的電話,可惜無人接聽。
    易安倒也不急,畢竟本來也是閑著,來江伯伯家一半是為了串門的,數十分鍾後,對方才總算回了通電話,剛好他就在隔壁村處理一些事情,見撥通電話的是一名年輕人,感到有些意外,尤其當他了解易安谘詢的是有線網絡的事情之後,便更加意外了。
    兩人約好了大概下午四點多見麵,一般人也找不到,對方答應請自帶易安找網線最終通到了了哪,離進村還有多少距離。
    時光飛逝,很快便到了約定好的地點,對方說他正在來村的路上,易安也動身往出村的大路上走。
    “江伯伯,您也要來呀?”
    “嘿!我倒要看看你這妮子又準備整哪一出,現在,你可是成了咱們村唯一的靈雀兒啊,無事不登三寶殿,伯伯還不了解你?缺了我,你能成事?”
    “嘻嘻~(.)”易安選擇萌混過關。
    一段時間後,兩撥人馬在大路上碰了頭,三個人就這麽坐在各自的車上,沿途觀察著路邊的電線杆,因為光纖線或者雙絞線比較好辨認,畢竟其他線路都有些年頭了,唯獨這根線是新的,從外觀的新舊上就能判斷出。
    負責人倒是對此有印象,隱約還是有個模糊記憶,當初光纖走到了這條路上,但至於具體走到了哪,到了哪戶人家,就記不清了。
    因此……這辦法雖然比較蠢,但卻很實用。
    就這樣,走走停停,找了得有大半個小時,負責人都有些不耐煩了,要不是看在江伯是村長的份上,應該是有啥正經事,不然為了這麽個爛尾工程,他估計早就走了。
    三人是一點一點往回村的方向找的,然而,走到最後,易安自己都有點蒙了,因為這線絲毫沒有到頭的跡象,就這麽一直往村裏延伸,易安已經有了種預感——村裏,該不會已經通了有線網了吧?
    果然,最後幾乎都已經到村口了,進村的最後一根電線杆上就耷拉著一根線,負責人掏出儀器,插上去檢測了一番,收發、帶寬等等各個參數都是正常的。
    易安抬頭望了一眼,就差最後臨門一腳,幾十米的距離,有線網絡就進村了,易安腦海中隻浮現出了一句話:行一百者半九十,隻不過,用這句話來形容眼下的情況似乎並不準確。
    畢竟哪怕真的進了村,也僅僅隻是第一步,進了村之後還是要接網關,然後分到每家每戶,村裏也還得有一個懂網絡的代理人來管理、負責。
    光是第一步就卡住了,村裏壓根沒有常駐的年輕人,當然,這些在足夠的利益麵前,肯定都不是個事,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市場:就以現在最低的套餐來舉例,包含一台ifi在內的家庭套餐,可以申請三到四張副卡,最低資費估計都得一百多一個月,這還不包括裝路由器和光貓的價錢。
    很顯然,在這村裏,連三口之家都是很稀奇的,要不是就是夫妻倆帶著老人生活,一家能有一台可以聯網的手機就行了,犯不著開這麽大的套餐,而且村裏有句俗話,“多大能力穿多大靴”,一年到頭萬把塊不到的農業收入,卻要開個寬帶,那隻能用奢侈來形容。
    至此,有線網絡這樁“懸案”,算是徹底告破了。
    麽?
    ……
    日子又平靜的過了三四天,隻是村口多了一個搶生意的,並且靠著區位優勢,已經隱隱有了“三分”天下之勢,指的是三分天下是他的,七分天下還是易安的。
    沒法,這就不得不提到村民朋友們的“惰性”了,他們對市場的感知力其實並沒有那麽敏銳,隻覺得易安這丫頭手巧,上次在她這修好了,下次便繼續到她這來,長年累月,品牌忠誠度就建立起來了。
    但區位優勢這件事,終究是沒辦法規避的,而且老鄉們多數是認準了易安這個人,但易安又不是隻修手機,多數時候,她都不在家裏,這時候,曉大廚就會很雞賊的乘虛而入了,派秦漁歌來串門,結果穿著穿著,人就全跑到村口去了。
    畢竟在老鄉們看來,易安丫頭是第一梯隊的,可再往後的陳穎、秦漁歌這些,便都成了第二順位的了,那麽陳穎修也是修,秦漁歌修也是修,都是第二順位,並且後者還更近一些,那麽何必不去後者那呢?
    在商業上,這種行為無疑是可恥的,俗稱“來騙來偷襲”,但在鏡頭麵前,易安也不好意思說什麽,反倒是陳穎總是因此而苦惱,畢竟站在她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很難不將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搞砸了事情……
    就這樣,陳穎被一直騙、被一直偷襲,曉大廚組大有一種後來者居上的態勢,可更關鍵是,這三四天時間,易安對此還毫無作為,似乎完全沒有應對的法子。
    對此,曉大廚可高興壞了,這種高興十分具體的反應在他每晚晚宴的表現上,說得更露骨點,便是囂張的氣焰,在昨晚,這股氣焰已經發展到了最高峰,話裏話外已經在嘲諷沉影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