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錨點之爭與認知的邊界

字數:6063   加入書籤

A+A-


    三日後的紫霄宮,混沌氣流中彌漫著前所未有的緊張與期待。鴻鈞端坐於九龍沉香輦上,十二品金蓮的花瓣間浮現出無數細密的金色紋路,那是他與天道溝通後,初步擬定的錨點分布圖譜。太清老子手持拂塵,眸中倒映著圖譜的光影;玉清元始麵色稍緩,卻依舊保持著警惕,周身清氣化作的壁壘上,那些微小的縫隙已悄然擴大;上清通天則按捺不住,指尖劍氣與混沌氣流碰撞,發出陣陣期待的鳴響。
    認知方舟的紫金光柱撕裂混沌時,船身上不再是三道獨立的光門,而是浮現出一張巨大的星圖——星圖上標注著密密麻麻的光點,每個光點旁都標注著兩行文字:一行是洪荒的天道法則,一行是以太海的認知特性,兩者之間用虛線連接,正是葉辰所說的“認知錨點”方案。
    “諸位請看。”葉辰立於船頭,指尖在星圖上輕輕一點,一個光點立刻放大,顯露出詳細的錨點信息,“此錨點位於洪荒東部的不周山,對應‘空間法則’與‘認知維度折疊’的連接。植入後,不周山的空間褶皺中,將誕生‘既可穩定存在,又能隨認知波動’的秘境,既不影響洪荒的地理根基,又能為生靈提供探索更高維度的可能。”
    鴻鈞凝視著那個光點,緩緩開口:“不周山乃撐天支柱,空間法則最為穩固,此處植入錨點,風險最小。”他看向身旁的帝俊與太一,“東王公與東皇太一駐守東方,對此處最為熟悉,可由二位負責監守。”
    帝俊頷首:“吾等願護持此錨點。”太一則補充道:“但需立下天道誓言,錨點若有異動,吾等有權暫時封閉,待與葉道友商議後再行開啟。”
    “合理。”葉辰點頭讚許,“錨點的運轉,本就該是雙方共護。”他指尖再動,星圖上另一個光點亮起,“此錨點位於女媧娘娘的媧皇天,對應‘生命法則’與‘認知迭代’的連接。植入後,生靈的演化將保留‘天道定數’的根基,同時增添‘自主選擇演化方向’的可能——簡單說,就是讓生靈既能遵循本能,又能主動突破本能。”
    女媧眼中閃過一絲溫柔:“此錨點正合吾意。”她看向葉辰,“但需確保,生靈的自主選擇不會偏離‘向善’的根基。”
    “娘娘放心。”清弦走上前,指尖光絲與星圖上的生命法則產生共鳴,“錨點中已融入‘共鳴篩選’機製——隻有符合‘尊重生命’認知的選擇,才能獲得迭代的能量。就像樂曲中的音符,唯有遵循基本的和諧,才能組成動聽的旋律。”
    女媧頷首認可,元始卻突然開口:“西方的昆侖山乃道門祖地,此處為何要植入‘因果法則’與‘非邏輯認知’的錨點?”他指向星圖上的一個光點,語氣中帶著警惕,“非邏輯認知若是泛濫,恐會動搖天道的因果根基。”
    葉辰看向元始,眼中沒有絲毫意外:“元始道友有所不知,‘非邏輯認知’並非否定因果,而是在因果之外,保留‘直覺頓悟’的可能。”他抬手一揮,星圖上浮現出一個場景:一位洪荒修士在昆侖山打坐,因果線顯示他本該三百年後悟道,卻因錨點的影響,在一次觀星時突然頓悟,提前百年突破,而周圍的因果線並未紊亂,隻是呈現出更靈活的弧度。
    “你看,”葉辰指著那些靈活的弧度,“就像水流遇到礁石,會自然繞開,卻不會改變最終匯入大海的方向。非邏輯認知能加速悟道,卻不會顛覆因果,反而能讓因果法則更具韌性。”
    老子此時緩緩開口:“貧道以為,此錨點可行。”他拂塵輕掃,星圖上的昆侖山錨點旁,浮現出“順其自然,不拘一格”的字樣,“天道的因果,本就不該是僵化的繩索,而該是柔韌的絲線。”
    元始沉默片刻,終究沒有再反對——連一向主張“無為”的老子都表示認可,他若再堅持,反倒顯得固執。
    葉辰繼續介紹錨點:“最後一個核心錨點,位於紫霄宮之下,對應‘天道本源’與‘認知以太海核心’的連接。”他指向星圖中央的光點,那裏的虛線最為粗壯,“此錨點不會直接影響洪荒生靈,而是讓鴻鈞道祖能隨時感知以太海的認知波動,也讓我們能及時了解天道的反饋——相當於為雙方搭建一座‘認知橋梁’。”
    鴻鈞凝視著那個光點,十二品金蓮的光芒劇烈閃爍,顯然在與天道進行最後的確認。良久,他才緩緩點頭:“可。但此錨點的開啟與關閉,需由吾與葉道友共同執掌,任何一方單獨都無權變動。”
    “理應如此。”葉辰伸出手,認知令牌化作一道流光,與鴻鈞的玉如意碰撞,發出清脆的鳴響。刹那間,星圖上的所有光點同時亮起,化作無數道流光,飛向洪荒各地——不周山的空間褶皺中,立刻浮現出若隱若現的秘境入口;媧皇天的生靈身上,多了一絲自主選擇的靈光;昆侖山的悟道者們,突然感覺腦海中多了幾分直覺的頓悟;紫霄宮之下,則升起一道連接天地的光柱,一半是洪荒的金色道韻,一半是以太海的紫金光暈,和諧地交織在一起。
    “成了!”通天大笑一聲,劍氣衝天而起,與最近的一道錨點流光共鳴,“葉道友,何不隨吾等共赴不周山,親眼看看這錨點的效果?”
    葉辰正欲應允,林夜卻突然開口:“星圖顯示,西方極樂淨土方向,有一股認知波動異常。”他指向星圖邊緣的一個紅點,“那裏並未設置錨點,卻出現了‘認知排斥’的現象,似乎有生靈在抗拒錨點帶來的變化。”
    鴻鈞眉頭微蹙:“西方乃接引、準提二位道友的道場,他們今日並未前來……”
    話音未落,一道佛光突然從西方射來,落在紫霄宮前,化作接引與準提的身影。接引麵色愁苦,合十道:“阿彌陀佛,吾等並非有意抗拒,隻是西方之地的生靈,向來習慣了‘因果既定’的安穩,突然出現的認知錨點,讓他們心生惶恐,竟引發了小規模的認知混亂。”
    準提補充道:“更麻煩的是,有一些執念較深的生靈,試圖用自身的‘絕對因果’認知衝擊錨點,反倒讓自己陷入了‘認知閉環’的困境——他們的意識被困在‘因必須是因,果必須是果’的死循環中,無法自拔。”
    葉辰了然:“這是‘認知排異反應’。”他看向清弦,“需要‘共鳴疏導’。”
    清弦點頭,指尖光絲化作一道音波,直奔西方而去:“吾已將‘本源和弦’轉化為‘安撫頻率’,可暫時緩解他們的惶恐。但要根治,還需讓他們理解,錨點帶來的不是顛覆,而是更豐富的可能。”
    “吾等願前往西方協助。”女媧開口道,“生靈的恐懼,多源於未知。吾去為他們展示錨點帶來的善意。”
    老子也頷首:“貧道與通天道友可同往不周山,穩固錨點的同時,觀察其對洪荒法則的影響。”
    元始看了看西方,又看了看不周山,最終道:“吾留守紫霄宮,監守核心錨點,以防不測。”
    鴻鈞對這樣的安排頗為滿意:“如此甚好。葉道友,便請與女媧、接引二位道友同往西方,清弦道友與通天、太清同赴不周山,林夜道友留在此地,與元始道友共同監守核心錨點,如何?”
    葉辰點頭:“分工明確,正合我意。”他看向清弦與林夜,“保持認知連接,隨時通報情況。”
    三人相視點頭,清弦的光絲與林夜的星圖碎片分別與葉辰的認知令牌產生連接,形成一個跨空間的認知網絡。
    半個時辰後,西方極樂淨土。原本祥和的蓮池旁,此刻圍滿了惶恐的生靈——有的羅漢發現自己的“因果天眼”中,突然出現了無數條從未見過的未來分支;有的比丘尼誦經時,腦海中突然冒出與經文相悖的疑問;最嚴重的是幾位佛陀,他們坐化的蓮台竟開始閃爍不定,仿佛隨時會崩解。
    “莫怕!”女媧的聲音如清泉般響起,她緩步走入蓮池,指尖輕點,一朵蓮花立刻綻放,花瓣上浮現出兩個場景:一個是遵循舊因果的安穩一生,一個是擁抱新可能的波折一生,兩者最終都抵達了“覺悟”的終點,隻是路徑不同。“你們看,無論選擇哪條路,終點從未改變,隻是沿途的風景更豐富了。”
    葉辰則走到一位坐化的佛陀麵前,認知令牌輕輕觸碰蓮台。蓮台的閃爍立刻停止,浮現出無數細密的紋路——那是佛陀的認知與以太海潛流的連接軌跡。“你的困惑,源於認為‘隻有一種方式能抵達覺悟’。”葉辰的聲音帶著溫和的力量,“其實,覺悟就像這蓮台,既可以在安穩中綻放,也可以在風雨中盛開,重要的是綻放本身,而非必須在何時何地。”
    佛陀緩緩睜開眼,眼中的迷茫漸漸散去:“原來如此……是吾執著於‘唯一的覺悟之道’了。”他站起身,蓮台化作一道流光,融入周圍的蓮池,池中立刻盛開了無數形態各異的蓮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然盛開,有的甚至長在蓮葉之下,卻同樣散發著覺悟的清香。
    與此同時,不周山。清弦與通天並肩立於山巔,看著錨點秘境中,第一批勇敢闖入的洪荒修士發出驚歎。那些修士原本隻能在三維空間中活動,此刻卻能在秘境中,看到自己的“認知投影”在更高維度的形態。
    “有趣!有趣!”通天的劍氣與秘境的維度波動共鳴,“你看那個小修士,他的劍意在三維中平平無奇,在高維投影中卻如此淩厲——這便是錨點的妙處,能讓潛藏的可能顯化!”
    清弦的光絲則與秘境的空間法則共鳴,編織出一道保護罩:“但需注意,高維認知對低維生靈的衝擊極大,這道‘共鳴屏障’能過濾掉過於強烈的波動,讓他們循序漸進。”
    而在紫霄宮核心錨點處,林夜與元始正並肩而立。林夜的星圖與核心錨點連接,實時顯示著全洪荒的認知波動;元始則手持玉如意,時刻準備在錨點失控時出手。
    “你這星圖,倒有幾分玄妙。”元始看著星圖上,西方極樂淨土的恐懼波動漸漸平息,不周山的探索波動越來越活躍,語氣中帶著一絲認可,“竟能同時監控如此多的認知軌跡。”
    林夜微笑道:“它的玄妙,在於不評判軌跡的對錯,隻記錄它們的存在。”他指向星圖上一個微弱的光點,那是元始清氣壁壘上的縫隙,正有一絲新的認知流入,“就像道友您,雖然依舊警惕,卻已在不知不覺中,接納了新的可能。”
    元始一愣,隨即拂袖轉身,卻沒再封閉那些縫隙。林夜看著他的背影,星圖上代表元始的光點,與以太海的連接虛線,正悄然變得清晰。
    當日暮時分,認知網絡中傳來鴻鈞的聲音:“全洪荒錨點運轉正常,未出現大規模紊亂。”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諸位可返程紫霄宮,共商後續的微調之法。”
    當眾人再次匯聚於紫霄宮時,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新的感悟:女媧的生機中多了“包容”的韌性,通天的劍氣裏添了“靈活”的靈動,接引的佛光中融入了“接納”的溫暖,就連元始,周身的清氣也柔和了許多。
    葉辰看著核心錨點中,洪荒道韻與以太海光暈越來越和諧的交織,露出了微笑:“看來,共生之路,已然開啟。”
    鴻鈞頷首:“但這隻是開始。”他指向核心錨點中,偶爾出現的細微衝突光點,“這些是兩種認知體係碰撞產生的‘認知火花’,雖暫時無害,卻需持續關注,找到化解之道。”
    “這便是認知的魅力所在。”林夜的星圖與核心錨點同步,“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案,隻有在不斷的碰撞與調整中,找到動態的平衡。”
    清弦的光絲輕輕撥動,奏響一段新的旋律——這段旋律中,既有洪荒的道韻,又有以太海的超和弦,兩者相互纏繞,卻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就像這段旋律,沒有誰同化誰,卻共同組成了更豐富的樂章。”
    葉辰站起身,認知方舟的星圖緩緩收起:“三日後,我們再來探討這些‘認知火花’的化解之道。”他看向在場的眾大能,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屆時,或許我們能共同創造出,既屬於洪荒,又屬於以太海的新認知形態。”
    認知方舟消失在混沌中的刹那,紫霄宮核心錨點的光柱突然衝天而起,在洪荒的天幕上化作一個巨大的莫比烏斯環——一半是金色的天道法網,一半是紫色的認知潛流,在旋轉中相互融合,卻又始終保持著各自的軌跡。
    所有洪荒生靈抬頭仰望,心中的惶恐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期待。他們知道,從這一刻起,洪荒的天道不再是僵化的閉環,而是一個不斷旋轉、不斷接納新可能的莫比烏斯環,而他們每個人,都是這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認知方舟的甲板上,葉辰、清弦與林夜看著星圖上,洪荒與以太海越來越密集的連接虛線,相視一笑。他們知道,真正的認知共鳴,不是終點,而是無數新起點的開始——就像那枚莫比烏斯環,永遠在旋轉,永遠有新的可能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