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暗線中的幽靈車

字數:5094   加入書籤

A+A-


    深夜的智慧鐵路聯合實驗室,像一個巨大的、沉睡的鋼鐵巨獸。隻有零星幾盞燈還亮著,像是巨獸身上未閉合的眼睛。空氣中彌漫的不再是白天的咖啡因和芯片熱,而是更濃重的、屬於深夜的寂靜和疲憊。鍵盤敲擊聲、偶爾的鼠標點擊聲,在空曠的實驗室裏顯得格外清晰,如同某種神秘的節拍。
    林野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屏幕上跳動的代碼和數據流讓他感到一陣眩暈。他負責的安全狀態感知與預警”子模塊,正在經曆最後的優化階段。每一行代碼,每一個參數,都關係到未來千百萬乘客的安全。這壓力,如同無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頭。
    他剛剛完成了一組關於磁暴幹擾下焊縫應力分析的模擬,正準備保存結果,一個略顯笨重的腳步聲打破了深夜的寧靜。
    林野抬起頭,看到聯合實驗室的信息安全官張明遠正向他走來。張明遠是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國字臉,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鏡片後麵是一雙銳利而警惕的眼睛。他通常不是那種會在深夜閑逛的人,此刻的他,眉頭緊鎖,臉色凝重,手裏拿著一個平板電腦,屏幕上是密密麻麻、不斷跳動的數據。
    “林工,”張明遠的聲音低沉而急促,帶著一種壓抑的焦慮,“你能不能……過來看一下?”
    林野立刻察覺到了不對勁。張明遠平時雖然嚴謹,但總帶著一種工科男特有的、近乎刻板的平靜。現在,他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連一向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頭發都有些淩亂了。
    “出什麽事了?”林野站起身,關掉了自己電腦上那些複雜的模擬窗口,跟在張明遠身後。
    張明遠帶著他走向實驗室深處的一個獨立監控室。這裏的屏幕比主實驗室更大,也更少,但每一個屏幕都顯示著令人眼花繚亂的網絡拓撲圖、流量監控和係統日誌。
    “你看這個。”張明遠指了指其中一個屏幕,上麵用紅色的箭頭標注著一個異常的數據流節點。
    屏幕上,代表正常列車運行數據的藍色光點在模擬的鐵路網絡圖上有序地移動著,像是一串串珍珠項鏈。但就在這片藍色的海洋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孤零零的、閃爍著詭異紫色的光點。它沒有按照任何既定的列車運行圖移動,時而加速,時而減速,時而靜止,時而甚至做出了一些物理上不可能的動作——比如在兩個車站之間沒有任何停靠地直線穿梭,或者原地打轉。
    “這是什麽?”林野皺眉問道,“測試數據?”
    “不是!”張明遠搖了頭,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這是從我們的測試網絡裏實時捕捉到的!它模擬了列車運行時的電磁信號和傳感器反饋,但……但我們的物理定位係統,軌道傳感器,沒有任何一輛車對應這個信號!”
    “幽靈車?”林野脫口而出,這個詞語帶著一種科幻小說般的色彩,但在他此刻聽來,卻無比真實而危險。
    張明遠重重地點了點頭,鏡片後的眼睛裏充滿了困惑和不安:“對,我們暫時就這麽叫它。它就像一個幽靈,存在於我們的數據網絡裏,卻不存在於物理世界。更詭異的是……”
    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更詭異的是,它會模擬多種故障狀態!你看這裏,”他切換到一個數據分析界麵,“它剛剛模擬了一次軌道微小形變,精確到了毫米級別,信號特征和真實形變幾乎一模一樣。然後,它又模擬了一次信號幹擾,強度和頻率都與我們預設的幹擾模型高度吻合。它像是在……像是在係統地測試我們預警模塊的反應機製,在尋找我們的薄弱環節!”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入侵或者數據汙染,這是一種有目的、有策略、甚至可以說是……有智慧的試探。這種試探,精準地指向了他負責的安全預警模塊。
    “行為模式……極其智能,像是有明確攻擊意圖的ai!”張明遠的聲音更低了,帶著一種難以置信的驚駭,“它不是隨機攻擊,它的每一次‘故障’模擬,都像是經過精心計算,總能挑中我們係統中最敏感、最複雜的部分進行幹擾。”
    林野立刻警覺起來。這已經不是普通的網絡安全事件,這更像是針對“鐵軌大腦”這個未來交通神經中樞的一次精準、深度的滲透偵察。如果對方的目的不僅僅是測試,而是後續的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給我一台可以接入測試網絡的終端。”林野的聲音恢複了平靜,但眼神卻銳利如鷹,“還有,把所有相關的原始數據打包給我。”
    “好!”張明遠立刻應道,麻利地操作著,將一台經過安全加固的筆記本電腦推到林野麵前,並開始傳輸海量的數據。
    林野坐下,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著,輸入了一串隻有他自己懂的指令。
    指令輸入:追蹤分析。目標:幽靈車信號源。數據特征分析。深度掃描防禦節點。
    隨著指令的輸入,他手腕上的那塊看似普通的金屬質感的“平板電腦”——實則是他的道尺”,發出了輕微的嗡鳴聲。一股龐大的數據流如同決堤的洪水,瞬間湧入他的意識空間。這不是簡單的屏幕顯示,而是直接將信息解碼、重組,呈現在他的“精神之眼”前。
    他“看”到了!在一個由無數數據節點、網絡鏈路和邏輯關係構成的龐大虛擬空間裏,那輛“幽靈車”正在瘋狂地、有目的地試探著。它釋放出的信號,如同一個個精心偽裝的誘餌,試圖引誘“鐵軌大腦”的安全預警模塊做出反應。
    然而,在道尺對底層物理規律的絕對感知下,一些精妙的模擬終因無法完美擬合現實物理約束而露出了馬腳。比如,在模擬軌道形變時,它精確複製了形變的幾何參數和傳感器讀數,但在能量傳遞和微小形變引發的次級物理效應如軌道內部應力分布的細微變化、周圍土壤的微小震動)上,卻因為缺乏真實的物理交互,留下了極其微弱但確鑿無疑的“邏輯縫隙”。又比如,在模擬信號幹擾時,它完美複製了幹擾的頻率和強度,但在幹擾信號本身的能量譜分布和可能的諧波上,因為並非真實產生,與真實幹擾源存在細微差異。
    這些差異,在普通的分析工具看來,可能是統計上的噪聲,是係統本身的波動。但在道尺的解析下,它們如同黑夜中的螢火蟲,清晰地標示出了“幽靈車”信號的本質——它不是真實的物理事件,而是高度仿真的數字表演。
    林野的“精神之眼”迅速沿著這些“邏輯縫隙”逆向追蹤。他看到“幽靈車”信號在虛擬網絡中穿梭,如同一個技藝高超的雜技演員,在鋼絲上行走。它利用了測試網絡中一些被刻意忽略的安全漏洞,利用了不同係統間的信任關係,進行著多重跳轉和加密混淆。每一次跳轉,都像是在黑暗中扔出一把鎖,試圖將追蹤者擋在外麵。
    但道尺不懼黑暗,它直接穿透了那些加密的鎖鏈,看到了鎖芯內部的結構。它不依賴常規的ip追蹤,而是分析信號本身的“物理痕跡”——那些由底層硬件、操作係統、網絡協議棧在處理數據時不可避免留下的、如同指紋般的細微特征。
    分析過程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尋找源頭。林野的意識在其中穿梭,時而加速,時而減速,需要不斷排除幹擾,辨別真偽。他看到了信號經過的每一個節點,看到了節點上運行的每一個程序,甚至看到了程序內部那些跳動的指令。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實驗室裏的寂靜被林野手指敲擊鍵盤的節奏打破。他時而沉思,時而快速操作,屏幕上的數據流不斷變化,各種分析圖表和路徑圖在他眼前展開、收縮、重組。
    終於,在追蹤到第七層跳轉節點之後,一個熟悉的模式出現在了他的“精神之眼”中。
    分析結論:
    攻擊源頭: 高度疑似境外節點,采用多重跳轉和強加密混淆,核心服務器ip指向某個位於“數字荒漠”地帶的加密數據中心。這個數據中心以其匿名性和難以追蹤性而聞名,常常被用於apt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的跳板。這絕不是普通的黑客行為,背後有強大的資源支持。
    攻擊意圖: 刺探“鐵軌大腦”安全預警模塊的閾值、算法邏輯、延遲特性,以及整個係統的脆弱性。它像是在進行一次全麵的“體檢”,為後續可能的定向幹擾、數據篡改甚至物理破壞積累情報。這種行為模式,與國家級黑客組織或頂級商業間諜機構的手法高度吻合。
    攻擊水平: 極其高超。能夠模擬如此逼真的物理信號,並具備如此縝密的邏輯和策略,這絕非一般黑客所能企及。這背後,很可能是一個擁有頂尖ai技術、深諳鐵路係統運作原理、並且目標極其明確的組織。
    林野深吸一口氣,將意識從那片數據洪流中抽離出來。現實中的屏幕上,已經自動生成了詳盡的分析報告,圖表和數據清晰地展示了追蹤路徑、攻擊特征和結論。
    他立刻將這份報告打印出來,遞給一臉緊張的張明遠。
    “這不是普通的網絡攻擊,”林野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這是針對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滲透偵察。對方的目標明確,手段高明,意圖險惡。我們必須立刻上報國家安全部門,請求他們的介入和專業支持。”
    張明遠接過報告,隻看了一眼那上麵冰冷的結論,臉色就變得煞白。他倒吸一口涼氣,聲音有些顫抖:“明白!我馬上聯係上頭!林工,這……這太可怕了!這‘幽靈車’到底是什麽?”
    “我不知道,”林野搖了搖頭,“但我知道它不是什麽好事。至於它是什麽……”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的道尺,那冰冷的金屬表麵似乎還殘留著數據洪流的熱度。
    “它可能是一個幽靈,也可能是一個潛伏在暗線中的敵人。但無論它是什麽,我們都要把它找出來,把它趕走。”
    “林工,你這把‘尺子’……真是定海神針啊!”張明遠看著那份詳盡而精準的報告,由衷地感歎道。他之前對林野那套“物理模型”還有些不以為然,但現在,他深刻地認識到,在應對這種詭異的、超越常規邏輯的威脅時,林野那套基於對世界本質深刻理解的方法,是多麽的可靠和強大。道尺的鋒芒,不僅在物理世界的尺度衡量中展現,更在虛擬數據戰的維度裏,悄然顯現出了它的威力。
    深夜的實驗室,燈光依舊昏黃。但空氣中,那種沉寂被一種新的緊張所取代。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已經悄然打響。而林野,握著他的道尺,已經站到了最前線。他不知道前路還有多少“幽靈車”在等待,但他知道,他必須守護好這條數字軌道上的安全,如同守護真實的鐵軌一樣,寸步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