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赤道宣言的種子
字數:11066 加入書籤
那片被歲月遺忘的角落,與其說是角落,不如說是一片被城市發展無情遺棄的廢墟。雜草叢生,垃圾堆積,空氣中彌漫著鐵鏽、塵土和某種難以言喻的腐朽氣息。就在這片荒蕪之中,一節廢棄的工程車廂,像一頭沉默的鋼鐵巨獸,孤獨地佇立著。車身的油漆早已剝落殆盡,露出底下鏽跡斑斑的金屬骨架,幾處凹陷的痕跡記錄著過往的碰撞與遺忘。然而,此刻,這節車廂內部,卻是一個與外部世界截然不同的空間。
昏暗的燈光,不知從何處接駁而來,或許是偷接了附近廢棄建築的線路,光線在車廂內搖曳不定,投下斑駁陸離的影子,像一張張變幻莫測的麵具,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那些在黑暗中悄然生長的勇氣與秘密。空氣中漂浮著細小的塵埃,在光束中飛舞,如同被禁錮的微小生命,在尋找著逃離的縫隙。
林野站在車廂的中央,他的身影在搖曳的光線下顯得有些模糊,卻又異常清晰。他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工裝,袖口高高卷起,露出結實的小臂。他的眼神,不像一個普通的工人,那裏麵沒有疲憊,沒有麻木,反而沉澱著一種異常堅定和深邃的光芒,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能穿透這狹小空間的重重黑暗,望向更遙遠、更光明的未來。他微微抬起下巴,像是在凝視著某種隻有他自己能看見的圖景。
周圍圍坐著一圈人,大概有七八個,都是“數據衛隊”的核心成員。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皮膚黝黑,眼神裏帶著草原上獵豹般的警惕;有的麵容白皙,眼神中卻閃爍著城市裏罕見的銳利;還有的,臉上帶著明顯的傷疤,那是過往抗爭留下的勳章。他們穿著各式各樣的工裝,甚至有人還穿著破舊的迷彩服,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風霜的痕跡,但此刻,他們的目光卻都緊緊地聚焦在林野身上,那眼神裏,有期待,有信任,更有一種共同麵對黑暗時的決心。他們像一群即將離巢的雛鳥,在最後的時刻,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領航者的身上。
車廂裏很安靜,隻有偶爾傳來的遠處城市隱約的喧囂,以及成員們輕微的呼吸聲。時間仿佛在這裏放慢了腳步,每一秒都顯得格外沉重,又格外珍貴。
林野清了清嗓子,那聲音在寂靜的車廂裏回蕩,帶著一種奇特的穿透力。他開始緩緩講述起那個關於乞力馬紮羅山的故事,一個屬於他們,也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
“那座山,”林野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帶著一種穿越時空的魔力,將所有人的思緒都拉到了那片高遠而聖潔的地方,“乞力馬紮羅山。你們知道,它有多高嗎?海拔五千八百九十五米,是非洲的最高峰。它高高地矗立在那裏,像一個沉默的巨人,俯瞰著腳下的廣袤大地,也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過去的屈辱,現在的掙紮,以及未來的希望。它就像我們心中的一座燈塔,無論黑夜多麽漫長,它始終在那裏,指引著方向。”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身旁冰冷的金屬牆壁,發出單調的“嗒、嗒”聲,像是在為他的講述打著節拍。“幾年前,我和幾個兄弟,爬上了那座山。不是為了旅遊,不是為了征服。我們帶著一把道尺,一把普通的、甚至有些破舊的道尺。我們在山頂,在海拔五千八百米以上的地方,在一塊巨大的、被風雪打磨得光滑的岩石上,刻下了幾個字。”
車廂裏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在屏息聆聽。
“我們刻下了‘自由軌距 = 任意’。”林野一字一頓,每個字都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石頭,激起層層漣漪。“那幾個字,是用最簡單的工具刻上去的,幾乎是用指甲一點點摳出來的。當時,風很大,冷得刺骨,我們幾乎要被凍僵。但當我們刻完最後一個字,看著那幾個字在陽光下閃耀著微弱的光芒時,我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力量。”
林野抬起頭,目光掃過每一個成員的臉龐,仿佛要將自己的信念刻進他們的靈魂深處。“當我們在山頂刻下那幾個字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向世界宣告一種自由的精神。‘自由軌距’,這並不是說要放棄所有的標準和規則,讓它變得混亂無序。恰恰相反,我們是在宣告,軌距的標準,不應該由少數的壟斷者和控製者來單方麵製定,用來束縛我們,剝削我們。它應該是一種開放的、多元的、能夠服務於所有人的標準。‘任意’,代表的是選擇的權利,是創造的權利,是打破舊有束縛,探索新可能性的權利。”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光芒,那光芒裏充滿了激情和感染力,仿佛要將車廂裏最後一絲昏暗都驅散。“我們不再被那些隱藏在數據背後、製定冰冷規則的人所束縛。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丈量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鋪設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軌道。這不僅僅是對‘軌距’的挑戰,更是對所有被壟斷、被控製的技術和規則的挑戰。”
他進一步解釋道,聲音變得更加堅定:“‘無標準坐標係’並非反技術,而是反壟斷、反控製。技術本身是中立的,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用來建設,也可以用來破壞。但當它被少數人用來謀取私利,用來構建信息壁壘,用來控製和壓迫他人時,它就變成了我們最大的敵人。我們就必須站出來反抗。我們要讓技術真正回歸到它本來的目的——為人類的自由和發展服務,而不是成為新的枷鎖。”
他的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數據衛隊”成員們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他們有的微微前傾身體,眼神更加專注;有的則微微點頭,若有所思。
林野的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大家心中那扇緊閉的窗戶。車廂裏的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起來,不再是之前的沉寂。成員們開始低聲交談,互相交換著眼神,臉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林野,”一位年輕的成員,臉上還帶著幾分稚氣,但眼神卻異常銳利,他第一個打破了沉默,站起身來,聲音有些激動,“我好像明白了。我們一直以來,就像一群被關在籠子裏的鳥兒,每天看著外麵的天空,卻以為那扇柵欄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我們習慣了遵循別人製定的規則,習慣了那些冰冷的數據和標準,卻從來沒有想過,這些規則是誰製定的?這些標準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和權力?我們以為那就是整個世界,卻不知道,外麵還有更廣闊的天空。”
他的話語像點燃了引線,引發了更多人的共鳴。
“是啊,”另一位看起來年紀稍長,臉上刻滿風霜的成員接著說道,他的聲音有些沙啞,“林野說得對,‘自由軌距’這個概念,就像一道光,照進了我們被蒙蔽了很久的眼睛。我們就像一直走在別人鋪設好的軌道上,以為那就是唯一的路。現在才發現,原來我們可以自己鋪設軌道,甚至可以走出軌道,開辟出全新的道路。”
“但是,”他話鋒一轉,臉上露出了擔憂的神色,“我還是有些擔心。我們這樣做,就像捅了馬蜂窩。那些製定規則的人,那些控製數據的人,他們擁有我們無法想象的資源和力量。我們這樣做,會不會遭到他們的瘋狂報複?他們會用什麽樣的手段來對付我們?”
他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車廂裏瞬間又安靜了下來,大家臉上的輕鬆被一絲凝重所取代。他們知道,反抗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是在麵對強大的對手時。
林野微笑著點了點頭,他理解大家的擔心。“你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們不能天真地以為,隻要我們喊出了口號,隻要我們有了信念,就能輕易地改變一切。曆史上,每一次的變革,每一次對不公的挑戰,都會遇到巨大的阻力,甚至流血犧牲。那些壟斷者、控製者,他們不會輕易放棄他們已經擁有的權力和利益。”
他的目光掃過每一個人,眼神中充滿了鼓勵和堅定。“但我們不能因為害怕而退縮。害怕是正常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勇氣去麵對。就像我們在乞力馬紮羅山刻下的那幾個字一樣,我們要有‘自由軌距 = 任意’的勇氣。曆史上,那些偉大的變革,不都是從微小的反抗開始的嗎?隻要我們堅定信念,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而且,我告訴你們,我們的行動並不是孤立的。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醒,他們或許還沒有像我們一樣站出來,但他們內心深處,也渴望著改變,渴望著自由。他們會和我們一起,為這個目標而戰,隻是時間的問題。”
他的話像一股暖流,重新注入了大家的心田。車廂裏的氣氛再次變得熱烈起來,大家互相看著,眼中都閃爍著新的光芒。
林野的話語像一顆火種,點燃了工人們心中早已存在的反抗熱情。那是一種深埋在血液裏的、對壓迫的本能反抗,隻是之前缺乏一個明確的引子,一個可以凝聚所有力量的象征。現在,這個引子找到了,那就是“自由軌距 = 任意”的精神內核。
他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種抽象的精神,轉化為一種更具象、更具本土特色、更能觸動他們內心深處的符號。他們不想僅僅重複那些來自外部世界的口號和標誌,他們想要創造出屬於自己、屬於這片土地的反抗語言。
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那個一直伴隨著他們、見證了無數測量與抗爭的道尺。道尺,是他們工作的工具,是他們與冰冷數據搏鬥的武器,是他們丈量世界、丈量自由的夥伴。他們決定,在道尺上刻下更具本土反抗意義的符號。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人,他叫阿布,是工地上最年長、也最沉默寡言的人。此刻,他拿起一把小巧但極其鋒利的刻刀,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道尺,他的眼中閃爍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種沉寂已久的力量被喚醒的光芒。他說道,聲音低沉而有力:“我們要讓這些符號成為我們反抗的旗幟,讓那些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壓迫者看到我們的決心。我們要讓每一把道尺,都成為我們意誌的延伸,成為我們向不公宣戰的武器。”
工人們圍坐在一起,將阿布圍在中央。他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空氣中彌漫著激動和期待。有人提議刻下部落圖騰,那是他們祖先的印記,代表著不屈的血脈;有人提議刻下破碎的鎖鏈,象征著掙脫束縛;還有人提議刻下他們熟悉的農作物圖案,代表著土地和生存的根基。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甚至有些爭論,他們最終確定了三個符號:被鎖鏈纏繞的鐵路、折斷的格洛克手槍輪廓、以及指向自由的矛頭。
被鎖鏈纏繞的鐵路,這個符號直接而深刻。鐵路,曾經是殖民者用來運輸資源、鞏固統治的工具,也是後來跨國公司用來剝削廉價勞動力的通道。它象征著殖民統治和資本剝削下,鐵路被束縛的命運,也象征著被束縛的工人階級的命運。鎖鏈,代表著無形的枷鎖,代表著那些看似合理卻充滿不公的規則和製度。
折斷的格洛克手槍輪廓,則是一個更具隱喻性的符號。格洛克,代表著暴力、控製和強權。而折斷,則代表著對暴力的反抗,對強權的蔑視。這個符號影射了那些曾經用槍炮和暴力來征服這片土地的人,也影射了那些現在仍然試圖用各種手段來控製他們的人。它表達了一種決心:我們不再害怕暴力,我們有能力、也有勇氣,用我們的方式,打破這種暴力。
指向自由的矛頭,則是最直接、最充滿力量的一個符號。矛,是古老的武器,代表著勇氣和戰鬥。而指向自由,則代表著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這個符號表達了他們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表達了他們願意為了自由而戰鬥到底的決心。
這三個符號,簡潔而有力,充滿了本土的色彩和反抗的精神。它們不像那些抽象的字母和數字,而是能讓人立刻聯想到這片土地上的苦難、抗爭和希望。
決定一做出,工人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他們拿出自己的道尺,拿出那些鋒利的小刻刀,還有從廢棄金屬上打磨下來的小鏡子,用來反光,看清刻痕的深淺。
車廂裏彌漫著一種莊嚴而神聖的氣氛。每一刀下去,都像是刻在自己的靈魂上。每一道刻痕,都凝聚著他們的情感和意誌。他們刻得那麽用力,那麽專注,仿佛刻下的不僅僅是符號,更是他們的信念和決心,是他們對未來的期許。
阿布刻得最慢,也最仔細。他的道尺上,被鎖鏈纏繞的鐵路圖案,線條粗獷而有力,仿佛能聽到鋼鐵碰撞的聲音。鐵路在鎖鏈的束縛下,依然倔強地向前延伸,象征著即使在最嚴酷的壓迫下,人們依然渴望前進,渴望改變。
當最後一個符號——指向自由的矛頭——刻完時,車廂裏響起了一陣壓抑而興奮的掌聲。工人們看著自己手中的道尺,看著那些深深淺淺的刻痕,眼中充滿了自豪和驕傲。這些道尺,不再是冰冷的測量工具,它們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成為了他們反抗的武器,成為了他們精神的象征。
“這些道尺將成為我們反抗的武器,它們將伴隨著我們走向勝利。”一位年輕的工人激動地說道,他的聲音有些顫抖,但充滿了力量。
林野看著工人們的舉動,心中也充滿了感動。他知道,這些本土化的符號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象征。它們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這片土地上的苦難和希望。它們讓“數據衛隊”的成員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不僅在為生存而戰,更在為一種精神,一種屬於他們自己的、不屈不撓的精神而戰。
在大家沉浸在刻下符號的喜悅和激昂的情緒中時,林野的心思卻飄向了更遠的地方。他看著大家手中那些刻著新符號的道尺,心中卻開始思考起另一個重要的問題。他意識到,即將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的聯署抗議活動,是一個絕佳的契機,一個可以將他們在這裏孕育的“赤道宣言”的哲學內核,傳播到更廣闊世界的平台。
“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在本地的反抗,”林野的聲音打斷了大家的歡聲笑語,他將刻刀輕輕放下,目光變得深邃,“全球聯署抗疫,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我們要通過這個平台,將赤道宣言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的理念,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在這裏,在非洲,在肯尼亞,在蒙巴薩,正在為了打破數據壟斷和控製而戰。”
他站起身,走到車廂的角落,那裏有一塊用木板臨時搭起的黑板,上麵用粉筆畫著一些簡單的示意圖,記錄著他們之前的行動和一些初步的想法。他拿起一支粉筆,開始在上麵勾勒新的線條,闡述他的構思。
“我們可以在聯署抗議的內容中,融入赤道宣言的核心思想,”他的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朵,“強調‘自由軌距’的重要性,強調反壟斷、反控製的必要性。我們要告訴全世界,技術本身沒有錯,錯的是那些利用技術來謀取私利、控製他人的人。我們要呼籲建立一個更加開放、透明、公平的技術生態係統,讓技術真正為人類的福祉服務,而不是成為少數人的工具。”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力量。現在,網絡已經連接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發布我們的宣言,記錄我們的行動。我們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台,發布我們的故事,我們的照片,我們的視頻。我們要讓我們的聲音,像病毒一樣,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開來。我們要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我們代表著一種新的力量,一種渴望自由和正義的力量。”
他的話語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再次在“數據衛隊”成員們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大家看著黑板上的新線條,看著林野那充滿激情和遠見的目光,心中都湧起一股新的浪潮。他們知道,林野的構想,將他們的反抗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林野的構想雖然宏偉,但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車廂裏再次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大家都在思考著林野提出的問題,也都在思考著實現這個目標可能遇到的困難。
“首先,如何讓全球聯署抗議的內容更具說服力和影響力?”林野自己先提出了第一個問題,“我們不能隻是喊口號,我們要有實實在在的證據,有深入的分析,有切實可行的建議。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策劃,需要我們學習很多新的知識,比如網絡技術、數據分析、國際法等等。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車廂裏響起一片低低的議論聲。他們都是普通的工人,對於這些抽象的概念和複雜的知識,了解得並不多。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林野的聲音變得更加嚴肅,“如何突破那些壟斷勢力和控製者的封鎖和打壓?他們擁有龐大的資源和強大的影響力,他們可以控製媒體,可以操縱輿論,可以動用各種手段來阻製我們的聲音傳播出去。他們甚至可以威脅、恐嚇,甚至暗殺那些支持我們的人。我們如何應對這些來自黑暗中的威脅?”
這個問題,像一塊巨石,壓在每個人的心頭。他們知道,這條道路,注定充滿荊棘和危險。
“還有,”一位成員補充道,“我們如何確保聯署的真實性和廣泛性?如何防止被惡意利用或者偽造簽名?如何讓真正支持我們的人能夠反便地參與到聯署中來,而不被那些反對者所幹擾?”
“對,還有資金的問題,”另一位成員也皺著眉頭說,“要建立一個網站,要運營社交媒體賬號,要進行宣傳推廣,都需要資金。我們哪裏來的錢?”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將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提了出來。每一個問題,都像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橫亙在他們麵前。車廂裏的氣氛,再次變得凝重起來。
麵對這些巨大的挑戰,車廂裏並沒有出現恐慌和退縮。相反,一種更加緊密的團結和協作精神,在“數據衛隊”成員們之間悄然滋生。他們相互看著彼此,眼神中充滿了信任和鼓勵。
“這些問題確實存在,”林野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聲音雖然不高,卻充滿了力量,“但它們並不是不可克服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團結,是否願意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付出努力。”
他走到大家中間,目光掃過每一個人,“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要像一家人一樣,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攜手共進,共同迎接挑戰。”
他的話語,像一股暖流,再次注入了大家的心田。是啊,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背景,但他們現在,卻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他們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緊密的集體,一個充滿力量的集體。
“我們可以分工合作,”一位成員站起來說道,“有人擅長網絡技術,就負責建立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有人擅長寫作,就負責撰寫聯署的內容;有人擅長宣傳,就負責聯絡世界各地的支持者;還有人可以負責後勤和安全。”
“對,我們可以成立幾個專門的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的任務。”另一位成員接著說,“這樣,我們就能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提高效率,也更容易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大家紛紛點頭,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提出了各種具體的建議和想法。車廂裏再次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們知道,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林野和“數據衛隊”成員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他們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計劃,準備將全球聯署抗議活動與赤道宣言的哲學內核完美地結合起來。
“我們的行動就像一顆種子,”林野充滿信心地說道,他的目光望向窗外那片漆黑的夜空,仿佛看到了遠方黎明的曙光,“雖然現在還很渺小,還麵臨著無數的困難和挑戰,但隻要我們用心去澆灌,它就一定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它一定會在這片被數據殖民者統治的土地上,甚至在全球範圍內,綻放出屬於自由和尊嚴的花朵。”
他的話語,像一道光,照亮了大家心中的黑暗。車廂裏,所有人都看著彼此,眼中都閃爍著希望的光芒。他們知道,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但他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
在這個廢棄的工程車廂裏,“數據衛隊”成員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他們手中的道尺,刻著本土化反抗符號的道尺,將成為他們走向勝利的見證。而赤道宣言的種子,也將在全球聯署抗疫活動的推動下,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綻放出自由的花朵。
接下來的日子裏,“數據衛隊”成員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分成了幾個小組,分別負責不同的任務。有的小組負責撰寫聯署抗議的內容,他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深入研究赤道宣言的哲學內核,力求讓內容既具有深度又具有感染力。他們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他們和同伴們被數據控製、被規則束縛的經曆,也用最堅定的語氣,表達著他們對自由、平等、公正的渴望。
有的小組負責聯係世界各地的支持者,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他們向全球發出了邀請,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聯署抗疫的行列中來。他們分享著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抗爭,他們的夢想。他們用行動證明,即使是最卑微的個體,也有權利爭取自由,爭取尊嚴。
還有的小組則負責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和困難,他們製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他們學習網絡技術,學習如何防範網絡攻擊;他們學習國際法,學習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他們還進行了模擬訓練,學習如何在各種複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做出正確的判斷。
林野則在各個小組之間協調和指導,他時刻關注著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時給予成員們幫助和支持。在他的帶領下,“數據衛隊”成員們齊心協力,為了實現全球聯署抗疫與赤道宣言哲學內核的結合而努力奮鬥著。
隨著宣傳工作的不斷推進,全球聯署抗疫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響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們紛紛加入到聯署的行列中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著對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
一些知名的學者和專家也對這個活動表示了支持,他們紛紛發表文章和言論,呼籲更多的人關注壟斷和控製問題,支持“數據衛隊”的行動。在國際社會的關注下,那些壟斷勢力和控製者開始感到了壓力,他們試圖采取各種手段來阻止活動的進行,比如屏蔽相關網站,刪除相關帖子,甚至威脅恐嚇一些積極參與聯署的人。但這些手段,並沒有能夠阻擋活動的腳步。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醒,開始認識到數據壟斷和控製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開始反思,開始質疑,開始行動。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反抗運動,正在悄然興起。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球聯署抗疫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數以百萬計的人在聯署書上簽名,他們的聲音匯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震撼著整個世界。赤道宣言的哲學內核也通過這次活動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反壟斷、反控製的重要性。
“我們成功了!”當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時,車廂裏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林野看著大家的笑臉,心中也充滿了喜悅和感慨。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但他相信,隻要他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實現赤道宣言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的理想。
全球聯署抗疫活動的成功,為“數據衛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他們決定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推動更多的變革。他們開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類似組織建立聯係,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應對壟斷和控製問題。
同時,他們也繼續深入研究赤道宣言的哲學內核,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理論體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繼續發揚本土化反抗精神,用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林野和“數據衛隊”成員們站在新的起點上,他們充滿信心地迎接未來的挑戰。他們知道,前方的道路可能會充滿荊棘,但他們手中的道尺,那刻著被鎖鏈纏繞的鐵路、折斷的格洛克手槍輪廓和指向自由的矛頭的道尺,將永遠激勵著他們勇往直前,為了自由和正義而奮鬥不息。赤道宣言的種子,已經播撒,它將在全球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為所有渴望自由的人們遮風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