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鋼軌的負空間
字數:5068 加入書籤
蒙巴薩基蘇木鐵路,肯尼亞段
陳昭的太陽穴突突直跳。他趴在列車頂棚的檢修口,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不是因為三百米高空的風灌進領口,而是因為軌距測量儀上跳動的數字。
<。\"耳機裏傳來實習生小夏的聲音,帶著哭腔,\"又偏了!這已經是今天第七次!\"
陳昭抬頭,目光掠過鐵軌延伸的方向。赤道的陽光把鋼軌曬得發白,兩根平行的鋼鐵巨龍在熱浪中微微震顫。標準軌距是1435,允許±3的誤差,但此刻的數值像被抽風的鍾擺,在1435到1438之間來回擺動。更詭異的是,每次列車駛過,軌距就會向外擴張0.5,又在列車通過後緩緩縮回——像某種有生命的呼吸。
\"陳工!調度室說前方發現反物質反應!\"小夏的聲音突然變調,\"探測器顯示,車輪與軌縫碰撞時產生了γ射線爆!\"
陳昭的呼吸一滯。反物質火花——這意味著碰撞釋放的能量足以湮滅物質。他抓起安全繩滑向車廂連接處,橡膠鞋底在鋼板上擦出刺耳鳴叫。透過車窗,他看見鐵軌縫隙裏騰起幽藍的光霧,像有人在鋼軌下點燃了星星。
內羅畢,非洲鐵路總局監控中心
威廉·懷特的手指在觸控屏上劃出殘影。十七塊分屏同時顯示著蒙巴薩基蘇木段的監控畫麵,最中央的主屏上,紅色警報正在閃爍:
<臨界值:±5)
\"見鬼!\"他踹翻腳邊的垃圾桶,鋁製易拉罐滾到牆角的古董地球儀下。那是他祖父的遺物,二十世紀初的殖民官員曾用它圈定非洲的邊界。此刻地球儀的支架上纏著一根細鐵絲,連接著軌道下方的微型傳感器——那是\"真理中樞\"埋下的監控網,能精確到毫米級測量鐵軌的每一次形變。
但此刻,傳感器的數據像被扔進洗衣機的硬幣,亂成一團。
\"懷特先生?\"助理艾米麗抱著筆記本敲門,\"運輸部長要求連線,他說總統對『反物質火花』的新聞很關注......\"
\"關掉!\"懷特吼道,\"讓他們以為這隻是普通的軌道熱脹冷縮!\"
他轉身看向另一塊屏幕,那是三年前的施工記錄。畫麵裏,推土機碾過非洲草原,工人們用紅漆在枕木上畫標記——那是\"真理中樞\"的工程師團隊,用最精密的德國儀器校準軌距,確保每根枕木的位置誤差不超過0.1。當時的項目經理拍著胸脯說:\"我們要讓殖民的精度滲透每一寸土地。\"
可現在,那些被精確校準的軌距正在背叛他們。
列車車廂內,陳昭的回憶
七年前,陳昭還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跟著導師研究\"殖民遺產工程學\"。他們在雲南的滇越鐵路做田野調查,發現鐵軌的枕木間距竟與1903年《中法會訂滇越鐵路章程》裏的\"標準間距\"分毫不差——哪怕當年的法國工程師早已帶著賠款回歐洲,哪怕鐵路沿線的大橋早被炸成廢墟。
\"這就是殖民的精度。\"導師指著枕木上的刻痕,\"他們用尺子量,用炸藥炸,用子彈逼,把『標準』刻進土地裏。就算政權更迭,就算戰爭摧毀一切,隻要土地還在,那些刻度就會像基因一樣傳下去。\"
此刻,陳昭摸向腰間的鋼尺。那是導師臨終前塞給他的,銅尺背麵刻著一行小字:\"測不準的,才是真相。\"
列車再次駛入彎道。陳昭扶住欄杆,看見鐵軌內側的縫隙裏滲出暗紅色液體。不是機油,是血——新鮮的血,帶著鐵鏽味。他蹲下身,用指尖蘸了一點,放在舌尖嚐了嚐——是鐵,是鋁,是某種金屬的合金。
\"陳工!\"小夏的聲音從通訊器裏炸開,\"軌道檢測機器人傳來圖像!軌縫裏有東西!\"
監控畫麵切換。陳昭看見一個金屬盒子埋在軌縫深處,表麵刻著與道尺相同的螺旋紋——那是\"自由深度學\"的標記。盒子周圍纏著黑色的電線,正滋滋冒著火花。當列車車輪碾過時,盒子的縫隙裏滲出更多暗紅色液體,在鋼軌上拖出蜿蜒的痕跡,像某種古老的符咒。
蒙巴薩車站,地下隧道
林夏的呼吸在防毒麵具裏凝成白霧。她貓著腰穿過積水,手電筒的光掃過隧道牆壁——整麵牆都刻著道尺的螺旋紋,從地麵一直延伸到天花板,像某種巨大的dna雙螺旋。
\"到了。\"對講機裏傳來陳昭的聲音,\"軌道負空間的入口在第三根承重柱下方。\"
林夏蹲下身,用洛陽鏟敲擊第三根承重柱。空心的回響裏,她摸到一道縫隙。插入道尺,輕輕一撬,石板應聲而落。下麵的空間比她想象中小,剛好能容納一個人蜷縮著前進。
隧道盡頭是一麵玻璃幕牆,裏麵是個圓形實驗室。正中央的平台上,躺著一具骸骨——不,是半具。骸骨的上半身覆蓋著金屬鱗片,下半身卻與人類的骨盆、股骨完美融合。
\"那是......\"林夏的聲音發顫。
\"殖民者的實驗體。\"陳昭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舉著探照燈,光束掃過實驗室的牆,上麵貼滿了照片:1885年柏林會議的簽約現場,1903年滇越鐵路的開工儀式,2047年非洲鐵路援建的奠基典禮。所有照片裏的人物,眉心都點著一個紅色的圓點——與骸骨眉心的金屬凸起完全一致。
\"他們在找什麽?\"林夏問。
陳昭指向實驗台上的電腦。屏幕亮著,顯示著一段視頻:
\"第37次人體實驗,編號007。\"
畫麵裏,一個黑人青年被固定在手術台上,機械臂在他的脊椎裏植入芯片。醫生的聲音冷靜得像機器:\"本次實驗目標:將殖民精度標準寫入dna,通過骨細胞分裂實現代際遺傳。\"
\"成功了。\"醫生舉起檢測報告,\"他的筋骨密度比普通人高38,能精準感應1435的標準軌距。當列車駛過時,他的骨骼會因應力變化產生微震,與鋼軌產生共振——這就是反物質火花的來源。\"
視頻戛然而止。林夏看向骸骨,終於明白那些暗紅色液體的來源——是實驗體的血液,被封存在軌縫裏,作為\"活的傳感器\"。
\"他們想用非洲人的骨頭,當殖民進度的活化石。\"陳昭的聲音在發抖,\"所以軌距會伸縮——當實驗體的dna表達減弱,軌距就會向標準值回歸;當表達增強,軌距就會擴張。那些反物質火花,根本不是什麽能量泄漏,是他們的『標準』在撕裂現實!\"
內羅畢監控中心,警報升級
威廉·懷特的額頭沁出冷汗。主屏幕上的\"指敏精度\"指數已經跌至42,超出了係統設定的安全閾值。更可怕的是,全球三十七個殖民時期的鐵路項目同時出現異常:印度的孟買德裏線軌距收縮至1432,巴西的裏約聖保羅線擴張至1439,連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都開始波動。
\"先生們,\"他對著視頻會議裏的董事們說,\"我們需要啟動b計劃。\"
屏幕裏,歐洲鐵路財團的ceo推了推眼鏡:\"什麽b計劃?\"
\"引爆實驗體的dna鎖。\"懷特點擊鼠標,調出一段基因鏈圖譜,\"這些實驗體的骨骼裏埋著納米炸彈,當軌距超出±50時,炸彈會被激活,摧毀整條鐵路的基礎設施。\"
\"瘋子!\"非洲代表的臉漲得通紅,\"那會讓半個非洲陷入癱瘓!\"
\"但能讓『測不準』變成『不可控』。\"懷特冷笑,\"等他們忙著修鐵路時,我們早就把新的標準植入了下一代的枕木裏。\"
蒙巴薩基蘇木段,列車緊急製動
陳昭感覺腳下的地板在震動。他看向監控屏,軌距指數跳到了+48,紅色警報幾乎要刺穿視網膜。
\"實驗體的dna鎖要觸發了!\"他對林夏喊,\"去控製台,切斷納米炸彈的供電!\"
林夏衝向實驗室的配電箱,手電筒的光掃過線路圖——所有炸彈的供電線路都連向同一個終端,終端上貼著一張泛黃的照片:1903年,法國工程師站在滇越鐵路的起點,旁邊站著個戴鬥笠的中國勞工,眉心點著紅色的圓點。
\"是爺爺!\"林夏脫口而出。她曾在家族相冊裏見過這張照片,爺爺生前總說自己是\"修鐵路的命\",卻從未提過眉心的紅點。
她抓起絕緣鉗,剪斷了供電線。與此同時,列車外傳來震耳欲聾的轟鳴——不是爆炸,是鋼軌在唱歌。
<降到+30,又降到+15,最終停在+2的位置。反物質火花消失了,監控屏上的\"殖民精度:測不準\"變成了亂碼,像被風吹散的灰燼。
黎明前的蒙巴薩車站
陳昭和林夏站在站台上,看著第一班列車緩緩進站。軌距顯示1435,標準得像教科書。但林夏知道,軌縫裏還埋著實驗體的骸骨,道尺的螺旋紋還在鐵軌內側發亮,那些被殖民者刻進土地的\"標準\",從未真正消失。
\"他們輸了。\"林夏說。
\"不。\"陳昭搖頭,\"他們隻是測不準了。\"
他摸出導師給的銅尺,尺麵的螺旋紋在晨光中泛著暖光。遠處,東非大裂穀的晨霧正在消散,露出下麵新生的植被——那是被殖民者的\"標準\"碾碎過的土地,此刻正用最原始的生命力,重新定義自己的形狀。
列車進站的汽笛響起。林夏抬頭,看見車窗裏映出自己的影子,與記憶中爺爺的影子重疊在一起。眉心的紅點早已褪去,但某種更堅韌的東西,在他們的骨血裏生了根。
軌距的負空間裏,新的故事正在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