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死證清白
字數:4718 加入書籤
小龍消散的那一夜,蘇州府的月光格外清冷,灑在府衙後院的杏花樹上,落下斑駁的影子,像極了她最後化作星光的模樣。
我抱著那塊漸漸失去溫度的龍紋玉佩,跪在杏花樹下,直到天色泛白,露水打濕了衣袍,才被下屬攙扶起來。
雙腿早已麻木,心口的鈍痛卻愈發清晰,像是被生生剜去了一塊。
第二日,我命人將那隻失去靈智的小烏龜小心安葬在杏花樹下,親手立了塊青石板做墓碑,上麵隻刻著“小龍之墓”四個字。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動人的悼文,這簡單的四個字,卻承載了我半生的悲歡離合。
我將那塊龍紋玉佩係在墓碑旁的紅繩上,讓它代替我,陪著小龍度過往後的歲月。
消息很快傳遍了蘇州城,百姓們唏噓不已。
有人說靈龜仙子是為了救知府大人犧牲的,有人說這是上天在考驗忠良,還有的說陳大人與靈龜仙子的情誼,比許多人間夫妻還要深厚。
街頭巷尾開始傳唱關於我們的歌謠,“杏花樹下埋靈龜,清官碑前百姓歸”,歌聲婉轉,聽得我心頭發酸。
幾日後,欽差李大人灰溜溜地返回了京城。
據說他在給皇上的奏折裏,隻字未提“妖物”之事,隻說蘇州府民風淳樸,陳巡撫政績卓著,還將小龍自毀修為證清白的事,含糊其辭地描述為“異兆顯靈,天佑忠良”。
百姓們都說,這是小龍在天之靈護著我,不讓惡人得逞。
我知道,這並非天意,而是人心。
蘇州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見過張惡霸的橫行,受過小龍的間接恩惠,更清楚我這些年的堅守。
李欽差離城那日,百姓們自發堵在城門,扔爛菜葉、擲石子,將他嚇得落荒而逃,嘴裏還喊著“貪官走狗,滾出蘇州”。
看著那狼狽的背影,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清白從不需要妖術證明,民心便是最好的證詞。
小龍的離去像抽走了小院裏的半分生氣。
往日裏,我處理公務累了,總會到石盆旁坐坐,看她在水中吐泡泡,聽她用“咕咕”聲回應我的絮叨。
如今石盆空了,清水倒映著孤零零的杏花枝,連風穿過院角的聲音都顯得格外寂寥。
我每日依舊會給石盆換清水,像是她從未離開,隻是暫時藏進了水裏,說不定哪日就會探出頭,用腦袋蹭我的手心。
升任江南巡撫後,公務愈發繁忙,要統管江南六省的民政、水利、賦稅,時常需要各地巡查。
每次離開蘇州前,我都會到杏花樹下站半個時辰,將近期的政務細細“講”給小龍聽“今日要去鬆江府督查堤壩修繕,去年汛期衝垮的那段,今年定要加固好,不能再讓百姓受災……”
“常州府新辦的學堂招了百餘名寒門子弟,課本用的是你曾‘看’過的那套《論語》,孩子們讀書聲可響亮了……”
說著說著,眼眶總會發熱。
我知道她聽不見了,可這些話憋在心裏太久,隻有對著這棵杏花樹,對著那塊靜靜躺著的玉佩,才能說得出口。
下屬們見我如此,都私下說巡撫大人念舊,卻不知這份“舊”裏,藏著怎樣一段跨越人妖的深情。
三年後,江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土地龜裂,河流幹涸,百姓們顆粒無收,紛紛逃難。
朝堂上有人趁機發難,說這是上天示警,因我“私藏妖物,玷汙官場”才引來天譴,要求皇上將我革職查辦,押解回京受審。
奏折一封封遞到京城,言辭激烈,直指我與“玄龜精”的舊事。
連當年那位王侍郎的門生,如今已是都察院禦史的李大人,也上了一道長折,將雲棲洞的糾葛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說我“與妖為伍,心腸歹毒,逼死靈龜後竟不知悔改,終遭天譴”。
消息傳到江南,百姓們群情激憤。
蘇州府的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捧著清水和幹糧跪在巡撫衙門前,哭著說“陳大人是好官,旱災是天災,與大人無關!”
鬆江府的漁民們劃著船,在幹涸的河床上插上“陳青天”的木牌;常州府的學子們聯名上書,說巡撫大人興辦學堂功在千秋,請求皇上明察。看著百姓們為我奔走,我心中既溫暖又沉重。
我將自己關在書房,看著牆上掛著的《江南水利圖》,手指劃過那些幹裂的河道,忽然想起小龍當年用荷葉啟示我的畫麵——荷葉身陷汙泥卻能亭亭玉立,人處困境更要堅守本心。
“小龍,你看,又有人拿我們的舊事做文章了。”
我撫摸著腰間的玉佩,輕聲道,“可我不後悔。與你相識一場,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若重來一次,我依舊會選擇堅守本心,哪怕再經曆一次生死考驗。”
玉佩忽然微微發燙,像是在回應我的話。
窗外的杏花樹不知何時抽出了新枝,在旱災的烈日下竟冒出幾點嫩綠,倔強得讓人心顫。
幾日後,皇上派來的賑災欽差抵達江南,竟是當年雲遊的清虛道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如今已是欽天監監正,身著道袍,手持拂塵,眼神依舊銳利。
見到我時,他撫須一笑“陳老弟,別來無恙?”
我又驚又喜,連忙請他入內。
道長環顧書房,目光落在牆上的《江南水利圖》上“旱災凶猛,卻也並非無解。老夫夜觀天象,見太湖底有龍氣湧動,或許能引來活水。”
“龍氣?”我心中一動,難道是小龍?
道長點頭“那玄龜雖自毀修為,卻積有大功德,一縷殘魂入了太湖,正待時機化形。若能以誠心感召,或可引她借水救民,既解旱災,也證你清白。”
我跟著道長來到太湖邊。湖麵幹涸大半,露出幹裂的湖底,魚蝦的屍骸隨處可見,觸目驚心。
百姓們跪在湖邊,焚香禱告,哭聲震天。
道長設下法壇,手持桃木劍,口中念念有詞。
我站在壇前,捧著龍紋玉佩,對著幹涸的湖心輕聲呼喚“小龍,若你聽得見,江南百姓正遭大難,求你顯靈,救救他們!我知道你心善,從不忍見生靈受苦……”
話音未落,湖心忽然泛起一圈漣漪,緊接著“轟隆”一聲巨響,一道水柱衝天而起,在空中化作一道雨幕,緩緩落下。
起初隻是零星幾滴,很快便連成雨線,越下越大,滋潤著幹涸的土地。
百姓們歡呼雀躍,跪在雨中,對著湖心叩拜。
雨水持續了三日三夜,江南的旱情漸漸緩解,河流重新充盈,土地恢複濕潤,百姓們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道長望著雨中的太湖,對我道“太湖底本與雲棲洞靈泉一脈相連,小龍殘魂借助地脈靈氣,以自身最後一縷靈識為引,喚醒了沉睡的水係靈力——這正是當年她在雲棲洞修行時守護的地脈本源,如今以另一種方式反哺這片土地……”
“那玄龜以殘魂引動湖水,耗盡了最後一絲靈力,卻也因此功德圓滿,得以轉世。這便是因果循環,她以真心待你,你以堅守護民,終得善果。”
欽差將江南的災情與賑災經過上報朝廷,著重描述了百姓對我的愛戴和太湖顯靈的奇事,說這是“清官感召,神靈相助”。
皇上龍顏大悅,下旨嘉獎我“愛民如子,忠君報國”,斥責了那些彈劾我的官員,並命我主持災後重建。
旱災過後,江南迎來了豐收。百姓們在太湖邊為小龍建了座“靈龜祠”,香火不斷。
我時常到祠中坐坐,看著百姓們虔誠的模樣,心中百感交集。
這場生死考驗,以小龍最後的犧牲換來了江南的生機,也讓天下人看清了真相——情無關人妖,善自有天知。
我將那枚龍紋玉佩留在了靈龜祠中,讓它代替小龍,繼續守護這片她用生命庇佑的土地。
而我,則帶著她的期望,在江南繼續堅守,直到白發蒼蒼,直到再也走不動路。
我知道,她從未真正離開,她化作了太湖的風,化作了杏花的雨,化作了百姓口中的歌謠,永遠活在這片她深愛的土地上。
喜歡浮生重啟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浮生重啟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