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歐洲市場

字數:3019   加入書籤

A+A-


    柏林牆遺址公園的秋日午後,落葉在壞空空改良版的巴伐利亞皮褲戰靴下發出脆響。
    她手裏拎著剛買的咖喱香腸,對著耳麥吐槽:“李樂你可知道這玩意兒多鹹?跟咱東北醬肘子似的,齁得我直想喝酸菜湯!”
    耳機裏傳來李樂的輕笑,背景音是法蘭克福證交所的電子報盤聲:“忍忍吧虎妞,今晚咱要在科隆大教堂直播,德國佬的酸菜豬肘管夠。對了,把你那繡著萊茵河的雲錦披風帶上,咱得讓他們見識下中國鳳凰怎麽落進哥特式尖頂裏。”
    無憂傳媒進軍歐洲的第一站選在德國,李樂打的是“文化對衝”牌:“歐洲人講究‘工匠精神’,咱就拿非遺裏的‘針尖上的功夫’去碰。但先說好,別跟在中東似的可勁兒刷錢,歐洲人傲嬌,得玩‘文化碰瓷’。”
    他說的“碰瓷”很快來了機會。德國最大的直播平台“萊茵之音”發起全球非遺挑戰賽,冠軍可在柏林愛樂大廳辦專場。
    主辦方暗戳戳給壞空空設了絆子:指定她用德國傳統蕾絲工藝創作。“想難為咱?”壞空空把繡繃一拍,“咱東北姑娘啥針沒拿過?當年在屯子繡門簾的時候,他們還穿開襠褲呢!”
    李樂卻讓她別急:“告訴技術組,把蘇繡的‘亂針繡’和德國蕾絲的‘阿倫花樣’做個算法融合,再讓巴黎的設計師給戰衣加個可拆卸的蕾絲裙擺。記住,咱不跟他們比誰更地道,咱比誰更能‘整新活兒’。”
    比賽當天,壞空空的直播間被德國網友刷滿“nein!”不)的彈幕。
    她沒急著動手,先放了段視頻:無憂培訓學院的德國學員用中國緙絲技法織出勃蘭登堡門,法國學員拿蘇繡繡了埃菲爾鐵塔。“非遺這玩意兒,”她操著帶東北味的英語,“就跟你們的啤酒一樣,各有各的味兒,但摻一塊兒——沒準兒能整出更好喝的‘文化小麥啤’!”
    接著她開始表演“中西合璧繡”:左手持德國蕾絲梭子,右手捏中國繡花針,在透明歐根紗上同時繡出萊茵河古堡和蘇州園林。當金線在燈光下交織成“中德友好”的雙語紋樣時,李樂適時刷出10個“樂帝降臨”,金色鳳凰穿透屏幕,翅膀上的羽毛分別是德式啤酒杯和中國青花瓷的圖案。
    直播間瞬間炸了鍋。柏林牆紀念館館長連線點讚:“她讓我想起牆倒那天,不同顏色的顏料混在一起,反而畫出了最美的畫。”更絕的是後續——李樂團隊連夜開發出“文化混搭”打賞特效,用戶可以用歐元購買中國剪紙風格的德國香腸、蘇繡紋樣的啤酒杯,打賞時還會配上“prost!”幹杯)的中文發音。
    但真正的硬仗在巴黎。法國時尚圈大佬巴蒂斯特在社交媒體放話:“中國直播不過是資本堆砌的快消品,敢來巴黎高定周秀場比劃比劃嗎?”他旗下的主播“香榭麗舍甜心”瑪麗,穿著鑲滿鑽石的洛可可裙裝直播刺繡,針腳卻歪歪扭扭。
    “跟咱比繡花?”壞空空把旗袍盤扣一扯,“李樂你給我準備好,咱去盧浮宮門口擺地攤兒,就拿咱的苗銀刺繡跟他們的鑽石較真!”
    李樂卻租下了奧賽博物館的露台。直播當晚,壞空空沒穿戰衣,而是披了件用法國印象派畫作複刻麵料做的中式鬥篷,手裏捧著湘繡繃子,繡的是莫奈的《睡蓮》。“你們法國人講究‘印象’,”她邊繡邊說,“咱中國人講究‘意境’,看著差不多,其實都是拿針‘畫’出來的。”
    瑪麗在直播間嘲笑:“看,中國人又在偷我們的藝術!”話音未落,李樂刷出50個“樂帝降臨”,這次的鳳凰翅膀展開成3d投影,一麵是《睡蓮》的湘繡動態版,另一麵是梵高的《星空》被改成了景泰藍掐絲。更絕的是無憂技術組的“實時翻譯彈幕”——法國觀眾的提問會被自動轉成中國水墨畫風格的動圖回複。
    高潮出現在直播尾聲。壞空空突然舉起繡繃,上麵是她用法國蕾絲線和中國雲錦線共同繡成的“自由女神像”,隻不過女神手裏的火炬換成了非遺走馬燈。李樂同時宣布:“無憂將在巴黎設立‘中歐非遺創新基金’,用法國的時裝工藝,繡中國的故事。”
    巴蒂斯特沉默了很久,突然在直播間留言:“我錯了。真正的奢侈不是鑽石堆砌,是讓不同的文化在針尖上跳舞。”
    歐洲市場的打開帶著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意大利的時裝品牌主動找上門,要用佛羅倫薩的織錦技術合作改良唐裝;英國的王室成員偷偷關注壞空空的抖音,學習如何用蘇繡繡出女王的柯基犬;甚至連瑞士的鍾表匠都發來邀約,想在機械表表盤上雕刻中國微雕。
    李樂趁機推出“文化股權投資”模式:用無憂的非遺技術入股歐洲的家族工坊,既解決了他們的傳承危機,又讓中國文化真正融入歐洲產業鏈。在米蘭時裝周,壞空空穿著由12國非遺工藝共同製成的“地球鳳凰裙”走秀,裙擺展開時,全息投影打出全球各地樂家軍的打賞留言——從阿拉伯語的“真棒”到德語的“驚豔”,匯成真正的文化星河。
    最動人的一幕發生在倫敦西區。一位曾被國際資本壓榨的英國主播黛西加入無憂後,首次直播就收到母親的連線。老太太舉著黛西小時候繡的歪扭桌布哭了:“孩子,你終於能堂堂正正做自己喜歡的事了。”李樂當即刷出“樂帝降臨”,金色鳳凰環繞著老太太的桌布,彈幕裏的中英雙語安慰匯成暖流。
    “李總,歐洲這邊的打賞轉化率超過中東了。”助理興奮地匯報,“特別是德國的工程師們,特喜歡咱非遺裏的‘榫卯結構’直播,說跟他們的精密機械一個道理。”
    李樂看著手機裏壞空空在威尼斯運河邊直播的畫麵,她正教意大利船夫用中國結編船纜。夕陽把她的戰衣染成金色,鳳凰圖騰在水波裏蕩漾。“歐洲人骨子裏跟咱東北人有點像,”他笑著回複,“看著高冷,其實講究‘實在’。你拿真本事跟他嘮,他就把心掏出來了。”
    此刻,萊茵河上的遊船正播放著壞空空改編的《茉莉花》,用德語和中文混唱。而在無憂傳媒的柏林辦公室,一麵牆被改造成“全球非遺地圖”,每個亮起的光點都代表著一個合作工坊。李樂知道,歐洲隻是中轉站,下一站——他們要帶著金鳳凰,飛向更具挑戰的美洲大陸,去看看自由女神像下,中國的非遺火花能濺起怎樣的浪潮。而壞空空已經在收拾行李,行李箱裏除了戰衣,還塞了兩大袋李樂特意從東北寄來的酸菜:“去美國咱得整個‘酸菜漢堡’,讓他們知道啥叫真正的‘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