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攻湘援天國之計
字數:4173 加入書籤
傅昊一把奪過急奏·軍情密報。
隻見上麵寫著:
臣江南情報局局長006頓首再拜,謹呈主帥傅昊麾下:
頃接江北急報,天京咽喉九洑洲已於本月初旬陷落,戰況慘烈,殊為痛心!
謹將詳情臚陳如下:
事由:湘賊曾國荃率水陸軍勇十五營,以\"水陸並進,斷其糧道\"之毒計,圍攻九洑洲。
戰況:自五月廿六日起,賊軍先奪南岸下關、草鞋峽諸隘,切斷我援兵通道。
六月初旬,江水暴漲,百年不遇之洪災驟至,九洑洲淪沒為江心孤島,洲上營壘盡潰,槍炮浸濕,士卒棲身無所,煮食無柴。
然天國貢王梁鳳超率兩萬精銳,誓與洲共存亡,浴血奮戰至深夜二更,箭盡矛折,終因天時不利、賊炮環轟,全體將士壯烈捐軀。
梁王爺身中數彈,猶高呼\"天京不死\"而殉國,血染江濤,天地同悲!
戰果:湘賊水師借洪勢,以\"開花大炮\"轟擊洲壘,我水師戰船悉數沉沒,兩萬餘弟兄或戰歿沙場,或溺斃波濤。
九洑洲既失,天京江北糧道遂絕,城內存糧堪憂。
附注:另據探馬密報,蘇州方向亦告危急。
李鴻章糾集淮軍與洋人\"常勝軍\",圍城數月。
忠王李秀成率部馳援,然蘇州城內郜永寬等將心懷異誌,恐有內變之虞。
兩線告急,請主帥速決良策!
急報人:xxx
傅昊仔細地看著手中的奏報,眉頭微皺,他發現這上麵所描述的情況與曆史上的記載並無太大差異。
看完後,他將奏報遞給了身旁的石達開和任武等人,讓他們也過目一遍。
待眾人都看完後,傅昊緩緩說道:“如今太平天國的防禦體係已然崩潰,周圍隻剩下蘇州一地,而李秀成所率領的七萬大軍正與李鴻章的軍隊對峙。”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若是天國最終覆滅,那麽清廷必定會調動全部兵力來攻打我們西南和西北的革命軍勢力。”
傅昊環顧四周,看著在座的將領們,繼續問道:“諸位,你們對此有何看法?下一步我們究竟該如何行動?是選擇東援天國,還是按兵不動,埋頭發展自身實力呢?”
然而,麵對傅昊的問題,諸將們卻顯得有些遲疑,他們彼此對視一眼後,都沒有立刻站起來發言。
就在場麵略顯尷尬的時候,任武作為跟隨傅昊多年的老將,終於第一個站起身來,打破了沉默。
他沉聲道:“大帥,依屬下之見,我軍目前並不適宜東援天國。”
“第一天國距離遙遠,山路險峻,糧草轉運艱難。我軍若長途跋涉,恐未至天京,將士已疲,戰力銳減。”
“第二天國覆滅對於我們來說,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清軍傾全力於天國,我軍可趁機鞏固西南、西北根基,招兵買馬,囤積糧草。若天國尚存,清廷必分兵牽製,我軍方能從容發展。”
“第三,扶王陳公早已暗中聯絡天國舊部,若天國亡,其殘部必歸附於我,屆時我軍可得精兵良將,勢力倍增。清軍雖強,分兵兩線,首尾難顧,正是我等崛起之良機!”
任武話音未落,石達開忽而撫須長歎:“任將軍此言雖合兵法,然我等與天國同舉反清義旗,若見其危而不救,豈非背信棄義?天下忠義之士聞之,必寒心矣!”
他轉向傅昊,拱手凜然:“大帥,天國存,則清廷不敢傾巢西進,我軍西線無憂;天國亡,則清軍如猛虎出柙,我孤軍難擋其鋒!”
帳中一時寂靜,唯有燭火搖曳,映得諸將麵色陰晴不定。
傅昊一臉凝重地說道:“天國的存亡對於我們革命軍的發展至關重要啊!然而,目前的形勢對我們並不利,我軍雖然能夠對清軍的西部軍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但卻無法給予實質性的支援。”
石達開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說道:“我倒是有一個計策,可以讓天國重新煥發生機。”
傅昊連忙追問:“什麽計策?快說來聽聽!”
石達開微微一笑,解釋道:“我們可以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直接攻打湘軍的老巢,也就是湖南和湖北地區。”
“這樣一來,曾國藩、曾國荃等人必然會驚慌失措,緊急調兵遣將支援鄂豫皖地區。如此,天國的壓力便會大大減輕,也能趁機喘口氣了。”
其實這個計策和洪宣嬌的計策沒什麽兩樣,都是聲東擊西之計謀。
傅昊眉頭緊鎖,沉吟片刻,目光在石達開與任武之間流轉。
帳中諸將屏息凝神,靜待主帥決斷。忽聞帳外風起,吹得旌旗獵獵作響,恰似此刻眾人心頭激蕩的風雲。
傅昊緩緩起身,踱步至輿圖前,手指劃過長江流域,定格於湘鄂交界之處。
“石將軍此計,確有破局之妙。”
他嗓音沉如金石:“然攻湘之舉,非比尋常。湘軍盤踞湖南湖北多年,根深蒂固。我軍若孤軍深入,恐陷於腹背受敵之境。且糧草補給、將士疲頓,皆是棘手之事。”
任武接話道:“大帥所言極是。”
“湘賊雖分兵於天京、蘇州兩處,然其老家必有重兵留守。若我軍強攻,勝負難料。”
“依屬下之見,不如仍取守勢,暗遣細作攪亂湘軍後方,使其自亂陣腳。如此,天國或可苟延殘喘,我亦無需耗損元氣。”
韋成普忽插言道:“二位將軍皆慮深遠,末將卻有一疑——若天國覆滅,清廷騰出手來,豈會容我革命軍獨存?”
“今日之天國,實為我等屏障。屏障既倒,禍必及身!”
石達開拂袖冷笑:“任將軍懼戰,卻不知戰機稍縱即逝!”
“湘賊主力皆聚於天京、蘇州,老巢空虛,正是天賜良機!”
“我軍若以迅雷之勢奪其糧倉、兵械,焚其根基,曾國藩必回援。”
“屆時天國壓力驟減,我亦得地利之便,可據荊襄以窺中原!”
傅昊忽擊掌定音:“石將軍之計,雖險卻可行!”
他雙目灼灼如炬,“傳令三軍:即日起整飭軍備,密調精銳,半月內北上鄂皖!另遣使聯絡撚軍、苗疆各部,共成掎角之勢。”
“任武將軍留守西南,督運糧草,確保後路無虞。”
諸將齊聲應諾,唯任武麵色凝重,複諫道:“大帥,此舉若敗,恐動搖根本……”
傅昊擺手止其言:“勝負在天,成事在人!天國存,則清廷不敢傾全力西顧;我軍動,則湘賊無暇東剿。此乃生死存亡之棋,不得不搏!”
夜已深沉,帳外風雨愈烈。
傅昊立於案前,凝視輿圖上蜿蜒的江河,心中翻湧如潮。
他知道,此役若成,革命之火或可燎原;若敗,西南群山將成為葬身之地。
然亂世之中,哪有萬全之策?
唯有以血為墨,寫就一頁驚天的篇章……
並且糧草不愁,因為漢中之地,和隴東糧倉董誌源的土豆,洋芋蛋蛋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