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陳天授
字數:4407 加入書籤
蘇天福點了點頭,介紹道:“此人名叫王五,乃是河北滄州人士,信奉回教。他自幼跟隨蕭和成練武,後來又在鏢局中鍛煉,武藝頗為精湛。”
“不過,不知為何,滿清竟然開始打壓回人,王五也因此受到牽連,最終加入了我革命軍黑旗軍的麾下。”蘇天福繼續說道。
隨後蘇天福麵帶微笑地說道:“督帥,您大駕光臨此地,實在是令我等蓬蓽生輝啊!既然您已經到了這裏,不如順便去看看您的孫子吧!”
陳得才聞言,先是一愣,然後滿臉狐疑地問道:“嗯?孫子?什麽孫子?”
蘇天福連忙解釋道:“就是您的親孫子啊!您難道不記得了嗎?”
陳得才更加困惑了,他搖了搖頭,說道:“我可沒有什麽孫子啊!你是不是搞錯了?”
蘇天福見狀,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
於是他繼續說道:“督帥,您可真是貴人多忘事啊!”
“您的孫子就在這裏,而且長得跟您簡直一模一樣呢!”
陳得才聽了蘇天福的話,心裏越發覺得奇怪。
他心想,自己怎麽會有一個孫子在這裏呢?而且還長得跟自己一樣?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就在陳得才猶豫不決的時候,蘇天福趁機說道:“督帥,您看您都已經來了,就去看看您的孫子吧!這樣也能讓您安心一些。”
陳得才想了想,覺得蘇天福說得也有道理。畢竟他現在也沒什麽事情,去看看所謂的“孫子”也無妨。
於是他點了點頭,說道:“好吧,那就去看看吧。”
蘇天福心中暗喜,他知道隻要能拖住陳得才,讓他放棄回援天京,那麽自己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賴文光,黃中庸也很好奇啊!
陳得才的孫子為什麽會在這裏。
或者這個宋景詩有什麽貓膩。
賴文光其實想著,攛掇宋景詩隨自己一起去支援天京。
陳得才完全是想看看孫子。
暮春的曹縣,風聲裹挾著黃河泥沙的氣息,在內城一座不起眼的青磚院落裏,夏三姑正輕晃著竹搖籃。
兩個月大的嬰孩在她懷中酣睡,粉嫩臉頰泛著奶香,小手攥著她衣襟的一角。
她凝視著孩子,嘴角漾起溫柔笑意,指尖輕撫那眉宇間與記憶中那人如出一轍的英氣輪廓:“授兒,真像你爹……那般俊俏,又那般不負責任。”
尾音忽地染上自嘲,眼底卻無嗔怨,唯有如淬火後的鋼般堅硬的慈愛。
窗外,槐樹新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語著即將席卷中原的風暴。
這時宋景詩走進大院,說道:“三姑,讓我看看天授!”
夏三姑將陳天授輕輕交到宋景詩懷中,指尖仍不舍地摩挲著孩子細軟的胎發。
宋景詩小心攬過繈褓,這孩子眉目間那股英氣讓他心頭一顫——與陳扶昊的畫像重疊,恍若時光倒影。
他俯身逗弄,指尖輕點嬰兒臉頰:“天授,叫幹爹!瞧你這小模樣,倒比你爹還俊俏幾分哩!”
嬰孩咿呀咿呀地回應,小手攥住宋景詩衣襟,咯咯笑聲如銀鈴般溢出。
槐樹新葉在窗外沙沙作響,風聲裹挾著遠處黃河的泥沙氣息,仿佛天地都在為這稚嫩的生命低語。
夏三姑倚門而立,目光在宋景詩與孩子間流轉,眼底泛起複雜漣漪。
至於為什麽叫做陳天授呢?
這其中可是有一段淵源的。
原來,到了這一代,陳家的字輩是“天”字,比如陳玉成之子就叫做陳天寶。
而這個“授”字,則是宋景詩起的。
宋景詩這個人可不簡單,他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渴望,而且他根本不相信什麽禪讓製,在他眼裏,隻有世襲製才是正統。
所以,當他得知陳家這一代的字輩是“天”字時,便立刻想到了“天授”這個名字。
在他的心目中,陳天授就是未來的太子爺,而他所領導的黑旗軍,自然就是陳天授的勢力了。
這樣一來,宋景詩不僅可以通過與陳家的聯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還能借助陳天授的名義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夏三姑算是自己的結義三妹,那麽陳扶昊就是自己的義妹夫,陳天授算是自己的幹兒子。
以後革命軍推翻清廷之後總有他的一席之地吧!
就在宋景詩逗弄陳天授之時,突然王五闖了進來,敬禮道:“首長好!我們蘇師長說陳得才已進入河南,疑似前去解圍天京。”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搖籃中的嬰孩,語氣急促:“蘇師長說可以利用陳天授這個陳得才之孫,拖住他!”
“讓他別去解圍天京城”
宋景詩眉頭微挑,將嬰孩輕輕交還夏三姑,轉身對王五點頭:“消息確鑿?”
王五應道:“我等親眼所見,陳得才親率七萬大軍緩步前行,方向正是天京!”
槐葉在窗外簌簌作響,風聲裹挾著黃河的泥沙氣息,愈發凝重。
宋景詩踱步至院中槐樹下,指尖摩挲腰間刀柄,忽地轉身對夏三姑道:“三妹,該讓督帥見見他的‘親孫子’了。”
夏三姑懷抱嬰孩,眉間掠過一絲猶豫:“景詩哥,天授尚幼……”
宋景詩卻已大步走向門外,聲音冷硬如鐵:“革命大業麵前,豈容婦人之仁!你且準備妥當,待會兒隨我去見陳得才。”
陳得才率領著為數不多的騎兵,風馳電掣般地從周口疾馳而來,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便抵達了曹縣。
當陳得才抵達曹縣縣城門口時,他勒住韁繩,定睛觀瞧。
隻見縣城周圍明哨、暗哨林立,密密麻麻,數不勝數。
陳得才心中暗自驚歎:“這宋景詩果然是個行家啊!”
正當陳得才暗自思忖之際,突然間,一個身影如鬼魅般從暗處閃出。陳得才定睛一看,隻見此人麵如白玉,英俊非凡,手中握著一柄長槍,威風凜凜。
隻見那人快步上前,抱拳施禮道:“敢問閣下可是陳督帥?”
陳得才見狀,連忙翻身下馬,還禮道:“正是在下,不知閣下是?”
那人朗聲道:“在下乃黑旗軍副軍長楊殿乙是也。”
陳得才聞聽此言,心中一動,不禁脫口而出:“哦?原來閣下就是那位曾單槍匹馬闖入勝保的軍營,以大刀破陣的楊殿乙楊二帥?”
楊殿乙謙遜一笑,拱手道:“督帥謬讚了,那不過是一時之勇罷了,怎比得上督帥您縱橫沙場,令清軍聞風喪膽的赫赫戰功。”
陳得才擺了擺手,笑道:“楊二帥太過謙虛,單槍匹馬闖敵營,此等膽識和武藝,我也是欽佩不已。”
楊殿乙接著說道:“督帥此次前來,實乃我革命軍之幸。有督帥您坐鎮,何愁清軍不滅,大業不成。”
陳得才哈哈一笑,“楊二帥帶領的黑旗軍也是戰力非凡,有你們相助,我對這革命勝利更是信心十足。”
兩人相互吹捧間,氣氛越發融洽。
楊殿乙側身道:“督帥,蘇師長已在城內備好酒席,為您接風洗塵,還請督帥移駕。”
陳得才點頭,與楊殿乙一同朝城內走去,一路上,兩人仍不斷說著彼此的功績與厲害之處。
